为机器人穿上一层智能电子皮肤,也许它们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在更多的场景里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疆域。3月28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团队近日研发出一款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信息,同时具备可拉伸、自愈合、抗菌性等特性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
“所谓电子皮肤,指的是一种像皮肤一样柔软、呈弱酸性、能抑菌、自愈合的特殊材料。在通电的情况下,它还能感知环境的温度、压力、湿度等信息。”该论文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段升顺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用手托着一条细软的材料。它看上去像胶条,但比胶条柔软许多,拥有跟皮肤一样的细腻、湿润感。
“一直以来,电子皮肤研究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复合材料,以同时实现类似人类皮肤的物理化学属性和刺激感知属性。”段升顺解释,此次研究中,他们以蚕丝为基础材料,再添加部分关键制剂,研制出这款特殊的电子皮肤。
“蚕丝是一种蛋白材料,很柔软。我们在其中加入具有吸水特性的钙离子、呈弱酸性的氢离子,和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的二维纳米材料进行合成。”段生顺介绍,成型后的这款电子皮肤,可修复、可降解,有一定的弱酸抑菌性、能防火,也能感知10千帕以下的压力、-20—80摄氏度的温度等环境信息。
“而且,电子皮肤还有自愈合能力。如果被划伤,也不需要借助胶水黏合,可以把另一片电子皮肤像创可贴一样贴在上面,完成皮肤移植。”段生顺说。
电子皮肤是一种触觉传感器,被视为关键“卡脖子”技术。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俊介绍,目前电子皮肤研究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亟须提升单个器件性能的稳定性,二是需要将多种功能进行集成耦合。
“值得期待的是,电子皮肤的应用前景广阔。”吴俊表示,现有机器人往往依赖视觉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如果机器人能有强大的触觉感知能力,即使被蒙上“眼睛”,或者身处黑暗,也能感知环境。机器人视触结合的环境认知能力在复杂作业场景中,将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关键字:电子皮肤
编辑:王兆楠 引用地址: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推荐阅读
将压力或热量信号转换为大脑信号,人造柔性电子皮肤可重建触觉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柔性电子皮肤贴片,可以将压力或热量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大脑信号。在对大鼠的测试中,将电子皮肤与大鼠的大脑相连后,触摸该皮肤会刺激大鼠踢腿。最新研究有望用来改善皮肤损伤患者的假体。 电子皮肤柔软有弹性,足以包裹手指。 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网站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用电子电路、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制造了这种电子皮肤,所有电路和传感器都由薄而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他们将这些组件整合成一个贴片,这一贴片很容易适应不平整的表面,如人类手指等。这种电子皮肤的工作原理是模仿生物皮肤。在生物皮肤中,神经检测压力或温度,然后向大脑发送电信号。 这款电子皮肤工作所需施加的电压
发表于 2023-05-22
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为机器人穿上一层智能电子皮肤,也许它们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在更多的场景里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疆域。3月28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团队近日研发出一款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信息,同时具备可拉伸、自愈合、抗菌性等特性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 “所谓电子皮肤,指的是一种像皮肤一样柔软、呈弱酸性、能抑菌、自愈合的特殊材料。在通电的情况下,它还能感知环境的温度、压力、湿度等信息。”该论文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段升顺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用手托着一条细软的材料。它看上去像胶条,但比胶条柔软许多,拥有跟皮肤一样的细腻、湿润感。 “一直以来,电子皮肤研究面临的最
发表于 2023-03-29
全方位拉伸亦能保持灵敏度,仿生电子皮肤像鳄鱼皮般柔韧
材料科学学术期刊《Small》封面。 图片来源:浦项科技大学 开发具有多种感官的电子皮肤对于康复、医疗保健、假肢和机器人技术等诸多领域都至关重要。这项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可拉伸压力传感器,它可检测各种类型的触摸和压力。最近,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蔚山大学的联合团队受鳄鱼皮启发,创造出一种全方位可拉伸压力传感器。研究结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最近的《Small》杂志上。 鳄鱼具有非凡的感知能力,能探测小波浪和猎物的方向,这是通过其皮肤上的极其复杂且敏感的感觉器官实现的。该器官由半球形的感觉凸起组成,以重复的方式排列,之间有皱纹铰链。当鳄鱼移动身体时,铰链变形,而感觉部分不受机械变形的影响,使鳄鱼在水下游泳或捕猎时对外界刺激保持异常
发表于 2023-03-21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杂志。 电子皮肤是指贴在皮肤上的电子可穿戴设备,用于收集温度、心率、肌电图和血压等生物信号,并传输数据。为了使用实时医疗系统准确测量生理信号,需要一种能够连接到光滑且不断移动的皮肤表面的软性传感器。因此,目前大多数用于皮肤表面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塑料和橡胶等表面平坦的基材制造而成。 但这种基质材料虽然表面平坦,却透水透气性都较差,长期
发表于 2022-09-29
电子皮肤让机器人“感受”它们检测到的信号
放置在人体皮肤上的电子皮肤对用于远程控制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解码
人的皮肤柔软而具有弹性,有数百万个能感知冷热和触觉的神经末梢。这使其成为和响应外部世界的极好工具。在过去的 40 年里,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在人工皮肤中实现这些功能,但这种尝试始终未能实现人体皮肤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然而,现在,新的研究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复杂性,使该领域更接近其最终目标:电子皮肤,其用途从覆盖机器人到将可穿戴设备粘贴到人的身上。有一天,这些设备甚至可以让人类远程控制机器人并“感受”它们检测到的信号。
Wireless sensor detects an enzyme released by infecon. Credit: Z
发表于 2022-09-27
集成传感器阵列的电子皮肤应变感知示意图
电子皮肤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传感器阵列,可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微弱信号。为了模仿人类皮肤的多功能特征,电子皮肤集成了多个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一般来说,材料的几种组合效应(如热电、压阻、电容)产生不同的信号是设计多功能可穿戴设备的最直接的方法。然而,这种简单的叠加装配可能会增加整体厚度并导致更高的制造成本。因此,一个单独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一个以上的刺激,对于简化处理路径和探索更多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智能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机器学习)可以成功地分析和分离重叠的信号,但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柔性传感器的精度,增加了整个系统的难度。此外,多反应柔性器件的出现从本质上决定了人机界面的巨大应
发表于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