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将可穿戴设备放置在患者的胸部,以捕捉整个肺部与呼吸相关的声音。图片来源:美国西北大学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一款新型软质、微型可穿戴设备,其性能远远超出了医生听诊检查时获得的间歇性测量结果。这些设备轻柔地黏附在皮肤上,可在身体任何区域的多个位置同时无线连续跟踪体内的微妙声音。这项新研究16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团队在15名患有呼吸和肠道运动障碍的早产儿和55名成年人(其中20名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身上测试了这些设备。
每个设备均采用柔软硅胶封装,长40毫米、宽20毫米、厚8毫米。在如此小的体积内,却包含闪存驱动器、微型电池、电子元件、蓝牙功能和两个分别朝向身体内外的微型麦克风。通过捕获两个方向的声音,算法可分离外部(环境或邻近器官)声音和体内声音。
在开发新设备时,研究人员考虑到两个弱势群体: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早产儿和手术后的成年人。
新设备可在婴儿清醒和睡眠期间连续无创监测,不会打扰他们,还提供了安全确定婴儿与空气运动(进出气道和肺部)、心音和肠道蠕动相关“特征”的机会,同时关注昼夜节律。此外,对于儿童和婴儿,心肺和胃肠道问题是生命前5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胃肠道问题伴随的肠鸣音是大量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一设备可监测这些声音,除了提供持续监测外,还能使重症监护婴儿摆脱连接到床边监视器的各种传感器、电线和电缆的束缚。
团队也在成年患者身上展开测试,在所有受试者中,设备同时捕获不同位置的肺音和身体运动的分布,使研究人员能够分析整个肺部一系列区域的单次呼吸。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持续实时监测这些声音,他们可确定肺部健康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并评估患者对特定药物或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针对个别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识音辨病”设备的主要优点是能同时获取和比较器官不同区域的声音。举个例子,这就像十几名训练有素的医生用听诊器同时聆听肺部不同区域的声音,从而对肺部健康状况进行连续、动态的评估。与此同时,其不仅具有临床级的准确性,还提供了临床护理的新功能,只需轻轻地黏附在皮肤上,就形成一个全面的、非侵入式传感网络,捕捉声音并将这些声音与身体相关联。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编辑:王兆楠 引用地址:听声断位,提前预警,新型可穿戴设备能“识音辨病”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1-25 16:40
来自斯坦福的声音:可穿戴设备能预测疾病发生
如今,可穿戴设备因其功能新颖、外观时尚美观,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手腕上的一款智能手表变身成潮流的象征。 据雷锋网AIHealth栏目消息了解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在2016年达到1.23亿件,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4.11亿件。 在可穿戴市场欣欣向荣、春光无限好的时候,对于他们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研究却寥寥无几。最近的一篇研究中称,在医疗保健的成本控制和流程优化方面,配备生物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几乎无用,言下之意是:所谓可穿戴设备让我们生活更健康,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但雷锋网AIHealth栏目今天看到的一篇研究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1月12日,斯坦福大学在《PLOS Biology》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
[医疗电子]
智能可穿戴:下一个金矿何在?
“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机遇到底在哪里?”近几年来,关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科技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发展之后的可穿戴设备产业,至今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结构,甚至连产业链技术的方向也还没有真正地理清楚。以致面对当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产品所呈现的发展瓶颈,不少人开始出现怀疑,甚至抱以“不容乐观”的态度。但我还是不禁要问:可穿戴产业的市场,你真的看准了吗?
日前,美国国防部给可穿戴产业注入的一剂强心针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指向作用。据英国路透社近日的报道,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批准了一项7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的拨款,用于开发一款可穿戴设备。这笔费用分别给了相关的科技巨头
[嵌入式]
干预和辅助医疗 能救命的可穿戴设备都长什么样?
寒冬还没完全过去,可穿戴设备的春天似乎就快来临了。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1.253亿部,较2017年增长8.5%,并有望在未来五年以1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突破。 不过,这一次引领潮流的并不是已经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 而是其他诸如增加了生物识别跟踪技术的智能耳机、能发出振动信号的腕带等等。 新兴的可穿戴设备画风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干预和辅助医疗。 它们与“前辈”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样的条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带来真实的价值? 从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设备的新机会 众所周知,浇灭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产品实用性功能的集体缺位
[医疗电子]
智能硬件开始往“高处”走,脖子上做文章
有人说,人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都是在延伸自己,延伸自己四肢和感知器官的功能。比如汽车是腿的延伸,电视是眼睛的延伸……同样,这一拨智能硬件热潮也是人类在尝试对自己感知世界的一种延伸。
在智能手环、手表类产品逐渐滥大街之后,创业者们开始在脖子上做文章;虽然佩戴部位变了,这仍然是可穿戴设备。
最近我接触到两家在脖子上做智能硬件的创业团队,一家叫“好脖子”(Fineck),一家叫爱脖子(Aibozi),这是如此有爱的两个名字。
Fineck:如何定义“脖环” Fineck是以设计见长的团队,从他们很有国际范的官网风格、演示片能够感受到,其创始人沈迪本身也是顶尖的设计师,在启动Fineck这一项目前,也都是在做工
[嵌入式]
金雅拓非接触可穿戴设备赢得朱尼普研究公司未来数字奖
金雅拓 (泛欧证券交易所 NL0000400653 GTO)是数字安全领域全球领导者,该公司庆祝获得 2016 朱尼普研究公司(这是一家广受尊敬的产业分析公司)未来数字奖,获奖理由为用于交通票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Celego 非接触可穿戴腕带。Celego 赢得了朱尼普商业和金融科技奖项分类中的 最佳消费产品奖,反应了该产品将丰富的非接触安全服务组合嵌入时尚便利的 可穿戴设备 中的能力。
这款消费产品包含了金雅拓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最新突破,这是一款高度小型化的芯片和天线,其中包括了标准非接触旅行卡或护照以及 EMV 支付和其他票务应用的全部功能。Celego 腕带能与 NFC 智能手机无缝协作,以便能便利地重新装载旅行卡
[嵌入式]
Apple Watch仍主导北美可穿戴设备市场
苹果继续在北美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分析师透露,苹果手表在去年同期帮助推动苹果上一季度出货量增长32%,帮助其保持领先于竞争对手Fitbit和三星。苹果公司财务业绩的“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部分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37.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55.3亿美元。 对于苹果而言,本季度苹果手表在北美地区出货量为290万只,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220万只增长了32%,占全球苹果手表出货量的60%以上。由于市场的增长,苹果的市场份额仍然从去年一季度的39.5%下降到37.9%。 统计数据显示,Fitbit第二名,其年增长率为18%,达到190万只,但其市场份额也从28.3%下降到24.1%。三星智能
[手机便携]
投资暴跌80% 但 VR 仍然有希望
eeworld网调查:“你看到了那个按键的设计了吗?” 戴着头盔,坐在椅子上,眼前已经如同置身于汽车的驾驶室之中,内饰的皮质散发着真实的光泽。忙于环顾四周,第一财经记者还没有留心到按键有什么特别。“你说在哪里?” 这时一道手电筒的光束照了进来,顺着光线的方向,看到了另外一方提到的按键。 这就是VR在欧特克汽车设计软件上的应用——除了把三维模型可视化,还可以实现远程的交互。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发布的《中国VR市场报告》,2016年中国VR产业强势起飞,约30万台的头戴设备出货量(不包括Gear VR等手机盒子类产品)占全球的15%左右,这使得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VR市场。然而,进入下半年,VR产业的热度着实低了不少,内
[测试测量]
可穿戴设备逐渐成熟 未来科技与时尚会全面结合
随着为可穿戴设备提供动力的技术变得更加智能,时尚品牌正在推动可穿戴市场的下一轮发展。目前,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佩戴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亿欧元。这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而很多看到商机的品牌正在为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努力,创造出将时尚和便利置于功能之上的配饰。 这与迄今为止的做法有所不同,当时的技术特点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数设备仅靠电池寿命和性能来竞争。但科技对时尚并不陌生。从智能面料、模特在T台上戴着谷歌眼镜,到时装设计师亚当·塞尔曼(Adam Selman)在t台上穿着支持移动支付的下一代服装,可穿戴技术在时尚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时尚界,想要让潮流保持不变,而且速度越
[家用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