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的未来峰会上,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探讨了直至2036年左右的半导体工艺、技术路线图。IMEC是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权威半导体研究机构,位于欧洲,研究方向包括微电子、纳米技术、信息通讯系统技术(ICT)、芯片制程技术、元件整合、纳米技术、微系统和元件、封装等各个方面。
IMEC的名气不如Intel、ARM、ASML、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等芯片设计、制造商,但同样是重量级玩家,尤其是在基础技术研究、行业标准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上述巨头都有密切合作,还在与ASML合作推动EUV光刻技术。
在谈论路线图之前,首先解释一点,X纳米工艺行业都标注为“Nx”(nanometer),而在纳米之后将是“埃米”,标注为“Ax”。事实上,2nm之后就开始使用埃米了,A14就等于1.4nm。
IMEC预估的路线图上,每一代工艺稳定间隔两年时间推进,但目前看应该是初步投产时间,而非量产商用时间,比如N3 3nm,路线图上标注2022年,但今年是看不到实际产品的。
之后将陆续是N2、A14、A10、A7、A5、A3、A2,最后的A2也就是0.2nm,预计在2036年左右实现。
当然,不同厂商的路线图是不一样的,比如Intel还有一个A18,台积电则跳过了N3。
在晶体管技术层面,IMEC认为,现有的FinFET只能维持到N3工艺,之后的N2、A14将转向GAA环绕栅极、Nanosheet纳米片技术,而再往后的A10、A7会改用Forksheet。
A5时代开始必须使用CFET互补场效应晶体管,而到了A2工艺,还要加入Atomic原子通道。
自然,每一家厂商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哪个工艺节点上应用什么技术,也都有各自的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栅极间距(Meta Pitch)这一衡量工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未来进一步缩减将越发困难,A10工艺可以达到16nm,A7工艺只能到16-14nm,之后的A5、A3、A2工艺都停留在16-12nm。
IMEC统计历史数据后发现,52年过去了,从晶体管数量角度看,摩尔定律依然坚挺,而目前的晶体管数量之王属于苹果M1 Ultra,通过双芯封装达到了1140亿个。
不过,芯片设计成本确实在飙升,16/14nm工艺需要1亿美元出头,10nm工艺大约1.8亿美元,7nm工艺猛增到近3亿美元,5nm工艺则是大约5.5亿美元,未来肯定会继续暴涨。
上一篇:ASML:现有技术能实现1nm工艺
下一篇:美光工厂今年将上1-gamma工艺节点,为部署EUV光刻技术做准备
推荐阅读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A 12-bit 50-MS/s 3.3-mW SAR ADC with Background Digital Calibration
-
A 12-bit 100 MS/s pipelined SAR ADC with addition-only digital error correction
-
A Scaling-Friendly Low-Power Small-Area ΔΣ ADC With VCO-Based Integrator...
-
人工智能芯片研究报告
-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
-
MATLAB编程与工程应用(第二版)
-
OpenCV 3和Qt5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
-
STM32单片机应用与全案例实践
最新视频课程更多
- HGC环电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共庆香港回归25周年
- 英飞凌加入RT-Thread开源共同体,为物联网开发者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
- Gartner发布2022-2023年八大网络安全趋势预测
- 在设计条形音箱时,确保您的无线技术能够提供最高质量的、可靠的音频
- 新思科技聚焦开源治理 助力提升中国开源产业安全及合规水平
-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模组设计和电池采样板的改进
- ROHM开发出高精度、超低功耗且支持40V电压的窗口型复位IC* “BD48HW0G-C”
- 威世推出新系列无铅NTC热敏电阻祼片 可用于汽车中的IGBT
- Vishay新推出24 V XClampRÔ 瞬态电压抑制器 性能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 Melexis 推出首款尺寸更为小巧的微型角度编码器芯片 助力提高汽车应用的易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