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光刻速度提高40倍,台积电预计6月将英伟达AI加速技术导入2nm试产

最新更新时间:2023-03-22来源: IT之家关键字:台积电  英伟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伟达与台积电、ASML 和新思科技(Synopsys)携手合作,经历四年开发,英伟达终于完成全新的 AI 加速技术 cuLitho。据介绍,CuLitho 可以将下一代芯片计算光刻度提高 40 倍以上,使得 2nm 及更先进芯片的制造成为可能。


cuLitho 是一个用于运算式微影函数库,将可缩短先进制程芯片的光罩时程、拉升良率并大幅减低晶圆制造所需的能耗。


据台湾联合报,台积电将在今年 6 月对 cuLitho 进行生产资格认证,并完成 2nm 试产,用于提升 2 纳米制程良率,并缩短量产时程。

据介绍,用于计算光刻的全新 NVIDIA cuLitho 软件库已经被台积电和新思科技集成到其最新一代 NVIDIA Hopper 架构 GPU 的软件、制造流程和系统中,而设备制造商 ASML 则在 GPU 和 cuLitho 方面与 NVIDIA 密切合作,并计划将对 GPU 的支持集成到其所有的计算光刻软件产品中。


NVIDIA 黄仁勋表示,“芯片行业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行业的基础,随着光刻技术达到物理极限,NVIDIA 推出 cuLitho 并与我们的合作伙伴 TSMC、ASML 和 Synopsys 合作,使晶圆厂能够提高产量、减少碳足迹并为 2nm 及更高工艺奠定基础。”


英伟达表示,相比目前的光刻技术 —— 在硅片上刻蚀图案的过程 ——cuLitho 可带来 40 倍的性能飞跃,大大加了速那种“每年消耗数百亿 CPU 小时”的大规模计算工作。


据悉,它可以用 500 个 NVIDIA DGX H100 系统实现原本 40000 个 CPU 系统才能完成的工作,并行运行计算光刻过程的所有部分,从而有助于减少电能需求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计算光刻是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最大的计算工作负载,每年消耗数百亿 CPU 小时。大型数据中心 24x7 全天候运行,以便创建用于光刻系统的掩膜板。这些数据中心是芯片制造商每年投资近 200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的一部分。”黄仁勋表示,cuLitho 能够将计算光刻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40 倍。举例来说,英伟达 H100 GPU 的制造需要 89 块掩膜板,在 CPU 上运行时,处理单个掩膜板需要两周时间,而在 GPU 上运行 cuLitho 只需 8 小时。


据介绍,台积电可通过在 500 个 DGX H100 系统上使用 cuLitho 加速,将功率从 35MW 降至 5MW,替代此前用于计算光刻的 40000 台 CPU 服务器。使用 cuLitho 的晶圆厂每天可以生产 3-5 倍多的掩模 (Mask,也叫光罩,即芯片设计的模板) ,但仅需要当前配置电力的 1/9。


当然,cuLitho 加速库虽然也可以与 Ampere 和 Volta GPU 兼容,但 Hopper 才是目前最快的解决方案。


台积电在竹科宝山二期兴建 Fab 20 超大型晶圆厂将会用作 2nm 生产基地,并成为 2nm 重镇,Fab20 厂区第一期预计将会在 2024 年开始风险试产,2025 年开始量产,同时第二期目前正在兴建中,预期将在第一期量产后逐步开始进入风险性试产及量产。


根据四家半导体大厂的合作计划,这项技术的进步将使得芯片上可以用比现在更精细的线路,同时加快上市时间,且提高为推动制程而全日运作的大规模资料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表示,cuLitho 团队将旷日费时的作业交由 GPU 来执行,在加快运算式微影技术方面获重大进展。此发展为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中更大范围地部署反向微影技术和深度学习等微影技术解决方案带来可能性,为半导体微缩的持续提供重要贡献。


关键字:台积电  英伟达 编辑:王兆楠 引用地址:计算光刻速度提高40倍,台积电预计6月将英伟达AI加速技术导入2nm试产

上一篇:传英特尔将在2024年上半年发布2纳米处理器
下一篇:不惧利润下滑,三星会长李在熔仍坚持不减产

推荐阅读

高端AI GPU入手大不易,半导体链“微调”生产计划
AI高效运算芯片(HPC)龙头NVIDIA掀起全球旋风,CEO黄仁勋巨星光芒直逼以往的苹果(Apple)Steve Jobs,也甚至略为盖过了Tesla CEO Elon Musk。 尽管AI风潮炽热,不过,供应链也确实传出现在要取得高端AI GPU难上加难,至少要观察到2023年底,这背后,台湾半导体供应链也传出为了AI大客户「微调」生产计划。 业界传出,原订NVIDIA 2023年第4季才要大举增加对台积投片与先进封装CoWoS产能,目前已改为平均于第2、3、4季分配生产,但加计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先进封装流程,估计到成品测试端(FT),最快要再4~5个月时间。 以台积为首的大联盟阵营,目前仍是NVIDIA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23-06-02
消息称高通骁龙8G4由台积电3nm独家代工 三星或已出局
前几天ARM发布了新一代的Cortex-X4/A720/A520 CPU架构,这是今年及明年ARM处理器的主力,高通下一代旗舰骁龙8G4也会继续用X4超大核,并且升级3nm工艺。此前传闻骁龙8G4明年会有2个3nm版本,有三星及台积电两家同时代工,都是3nm工艺,但细节不同。 正统的骁龙8G4会由台积电的N3E工艺代工,这个是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了,比N3工艺成本更低一些,也是高通、AMD、NVIDIA等公司大规模采用的3nm。 三星那边的代工会使用三星的3nm GAP工艺,也是三星的第二代3nm高性能工艺,比初代的3nm GAE低功耗工艺更好。 虽然高通再次使用三星工艺代工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最新的爆料又推翻了骁
发表于 2023-05-31
消息称高通骁龙8G4由<font color='red'>台积电</font>3nm独家代工 三星或已出局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加入了美股会员数仅5家的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该股周二在纽约上涨4.3%,市值达到1.02万亿美元,加入了Alphabet Inc.、亚马逊、苹果公司和微软这类公司所组成的万亿美元市值阵营。全球只有不到10家公司到过这一水平。 没有哪家公司比英伟达更能体现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的痴迷。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一代AI产品专用芯片制造商,其性能已超越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和英特尔,因为ChatGPT的快速爆红让全球几乎每家公司都在把AI融入其运营。 英伟达股价自上周以来出现飙升,当时其公布的收入预测远超华尔街预测,这得益于AI处理器需求的推动。该公
发表于 2023-05-31
<font color='red'>英伟达</font>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牵手联发科,入侵高通领地
同样是2024年量产,同样是舱驾一体 芯片 ,英伟达和高通选择了同样路线攻入对方赛道。 AI芯片 业务发展的风生水起之际,英伟达也没忘记汽车业务这一新增长引擎。 5月29日,英伟达与联发科宣布,双方将共同为新一代智能汽车提供解决方案,合作的首款芯片锁定智能座舱,预计2025年问世,并在2026年至2027年投入量产。 据联发科副董事长兼执行官蔡力行透露,此次合作是由英伟达执行官黄仁勋率先提出的,双方未来有望将合作范围扩展到更多领域。活动当天,黄仁勋更是亲自站台,对此次合作可谓十分重视。 近年来,英伟达对汽车业务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黄仁勋多次表示“汽车正在成为一个科技行业,并有望成为我们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业务。”
发表于 2023-05-30
<font color='red'>英伟达</font>牵手联发科,入侵高通领地
揭秘英伟达新超算项目 AI算力达每秒800亿亿次
在英伟达周一发布的一堆公告中,潜藏了一条消息:芯片巨头将在集团最大海外研发中心以色列,建设一台该国算力最强的AIGC云超算。 据英伟达介绍,这台名为Israel-1的超算是基于H100 GPU平台的戴尔PowerEdge XE9680服务器、以色列本土研发的BlueField-3数据处理器(DPU),以及Spectrum-4交换机构成的Spectrum-X网络平台,也将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参考设计的蓝图和测试平台。 单台Spectrum-X交换机可以实现256个200Gb/s端口的连接,使用两层叶脊拓扑可以连接1.6万个端口。 这些枯燥的参数也能用非常简单的两个数字来概括:Israel-1超算预期的性能峰值将达到每秒8个e
发表于 2023-05-30
NVIDIA全方位助力AOI发展
AOI(Automatic Optic Inspection)即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是基于光学原理来对工业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缺陷进行检测。 机器视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工智能,而实际上机器视觉并不是智能的。机器视觉要求每个步骤和条件都被编程到系统中,这被称为硬编码智能。随着待检测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程序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和庞大,从而导致错误。通过视觉检测,试图对产品可能存在缺陷或故障的所有方式进行编程变得不切实际,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正因此,NVIDIA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在利用AI的技术,改变AOI的发展,这其中包括英伟达的Jetson平台,GPU卡等硬件。 日前,英伟达在Computex 2023上通过一系列官方合作发布,宣布
发表于 2023-05-29
<font color='red'>NVIDIA</font>全方位助力AOI发展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3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