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闻丨“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等特点,在当今产能产量双控和“双碳”目标约束下,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亟需实现智能化转型,以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5G+工业互联网”指的是使用5G技术构建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工业互联网能够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进行高效生产的互联网络,再加上5G的低时延高可靠、海量机器类通信特性,就能够构建起全新的工业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钢铁行业的生产场景相对复杂,想要及时传递大量信息,就需要对原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5G+工业互联网”能够以大数据赋能,促进远程操控、协同作业、故障诊断等功能加快应用,推动钢铁生产制造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在以下三个应用场景中,我们将可以看到“5G+工业互联网”是如何与钢铁工业进行融合创新应用,赋能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以标准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01
远程操控,改善作业环境
过去,工人们常常处于粉尘多、噪音大的恶劣作业环境,工作时必须时刻带着口罩。而利用“5G+工业互联网”,工厂便能够实现数据的超高速上传与下载,构建车间远程操控系统,对设备进行精准化操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改善工人们的作业环境。
未来,5G还将结合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帮助钢铁行业解决网络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并在制造和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02
数据监测,实现人机协同
钢铁行业属于典型的流程生产行业,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因此想要实现自动化生产,就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提出较高的要求。有了工业互联网,企业就能够使用传感器设备收集生产数据,实时传送到云端,再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进行监测、诊断和处置。
相比其他无线制式,5G的优势更突出,可以将生产现场的多台设备按需灵活组成一个协同工作体系,实现多机智能化同步联动,实现分工合作,降低了生产能耗。

03
故障诊断,进行主动维护
“5G+工业互联网”还能够实现对工业设备的主动维护。以往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维护依靠人员进行点检定修,不仅现场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还不高,时常造成浪费或疏漏的事故。
现在,利用无处不在的工业物联网传感器构建数据模型,通过云端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便能轻松实现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设备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