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考验各家电池公司的设计实力。
第二,氧化物材料的有效接触面积小,“固态电解质最重要的瓶颈就在界面,不管是化学界面还是物理界面”,氧化物的化学界面稳定度高,但物理界面不容易形成,所以发展氧化物的业者,必须解决物理接触面积不足的问题。
另外,硫化物本身的界面也相对复杂,如果形成一个不好的界面的话,除了会使离子导动度下降只剩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之外,原子还会迁移、穿透、然后毒化活性材料、固态电解质,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第三,氧化物另一个挑战是在做压合、挤压等集成过程中很容易断裂,硫化物则比较容易压成锭。
第四,有些人觉得固态电池的快充会有问题,但杨思枏认为,如果界面阻抗部分能够被解决的话,那么区域性的极化问题反而就不存在了,以辉能的产品来说,快充已经达到 12 分钟可充满 70%的电量。
正因为固态电池的技术困难,光靠一家或两三家公司无法发展成一个产业链,因此,杨思枏的策略是通过技术移转的方式建立生态圈,包括技术授权,销售核心材料、设备等给有需求的客户,像是汽车公司、储能服务商、工业设备商、传统的电池公司等。由于陆续签下车厂、工业应用合作案,辉能正在扩建新厂,预计今年底完成后,固态电池的年产能将达 1.5GWh。

[
1] [
2]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推荐阅读
据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复合氢化物锂超离子导体。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设计氢簇(复合阴离子)结构实现的这一新材料,对锂金属显示出了极高的稳定性,使锂金属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最终阳极材料,催生出迄今能量密度最高的全固态电池。阳极为锂金属的全固态电池有望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泄漏、易燃和能量密度有限等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锂金属是全固态电池的最佳阳极材料,因为它具有最高的理论容量和已知阳极材料中最低的电位。锂离子传导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大多数现有的固体电解质具有化学/电化学不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在界面处引起不必要的副反应,导致界面电阻增加,在重复充放电期间极大地降低电池
发表于 2019-03-27
(图片来源:康奈尔大学官网)人们对电池的要求并不高:在需要的时间内尽可能长时间地提供能量,充电速度快,不会突然起火,但是2016年的一系列手机电池起火事件动摇了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的信心。自上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锂离子电池曾帮助引领现代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展,但是一直受到安全问题的困扰。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兴趣越来越大,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都在寻找改进充电电池的技术,此类技术需要能够安全可靠地为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其他下一代设备提供动力。据外媒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一项新研究改进了固态电池的设计。固态电池本质上比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也更高,锂离子电池依赖易燃液体电解质将存储
发表于 2019-03-19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届国际二次电池展(简称:日本电池展)上,日立造船展示了硫化物系材料作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AS-LiB”。目前上述产品已经提供样品,计划在2019财年开始批量生产并用于航天领域,2025年后投入车用市场。该媒体还称,它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硫化物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样在日本电池展上,德尔股份全资子公司日本德尔展示了正在开发中的全固态电池参考样品。有媒体报道,本次展出的样品采用氧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体积小的特点,是未来新型电池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三元电池可以带来较高的续驶里程,但安全性方面始终不尽如人意。而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一款既可以带来
发表于 2019-03-04
“全球锂电池生产制造主要由中日韩三国控制。拥有340万员工的欧洲汽车行业从内燃机转向电动驱动系统,如果它没有成功将锂电关键技术引入欧洲,那将依赖于亚洲制造商的动力电池。”即将到来的固态电池技术飞跃为此提供了“翻盘”机会。作为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在做一个关于固态电池的战略性国际合作计划,据悉,该计划由瑞士Dübendorf(CH)的Empa和德国Würzburg大学的Fraunhofer硅酸盐研究所ISC承担,其在1月启动了一个固态电池的项目。Fraunhofer ISC将提供其在固态电池工艺开发和电池生产方面的经验及技术,并生产出第一批
发表于 2019-03-01
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半固态电池研发企业——24M,近日对外宣布,其首次向一家未公开名称的合作伙伴交付了可以用于商业目的的高能量密度半固态锂电池。据了解,这批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280Wh/kg,比目前最先进的、能达到250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要高出了10%以上。不过,24M对于半固态锂电池的期望还要远高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该公司认为半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完全可以达到350Wh/kg,甚至有潜力超过400Wh/kg。半固态电池是指电池中任一侧电极不含液体电解质,另一侧电极含有液态电解质。或者单体中固体电解质质量或体积占单体中电解质总质量或总体积之比的一半。“24M”生产的这种半固态电池是由蒋业明博士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
发表于 2019-03-01
据外媒报道,今年年初,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ISC)和瑞士联邦材料测试和研究实验室(Empa)合作推出了一项名为IE48的项目,为量产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固态电池奠定基础。该项目建立在两个研究合作伙伴的优势之上,总部位于瑞士迪本多夫(Dübendorf)的Empa为该项新电池技术提供化学和物理基础;而总部位于德国维尔茨堡(Würzburg)的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则提供有关工艺开发和电池生产(包括电池原型生产)的专有技术。据该两个合作伙伴所说,固态电池技术的飞跃给欧洲带来了机会,可将此前牢牢掌握在亚洲公司手中的关键技术带到欧洲。据一份随附新闻稿所说:“此类固态电池无需易燃液体电
发表于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