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回国当天,华为发布全新的操作系统——openEuler(欧拉),任正非亲自站台。
此前,华为已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及工业终端,欧拉操作系统则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计算和嵌入式设备上。两套操作系统的底层技术互通,能实现对所有场景的覆盖。
不仅如此,华为还将鸿蒙、欧拉两个操作系统先后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这是中国首个开源基金会,由工信部推动成立并主管。
此前几十年,国产操作系统几次冲锋皆败北,而且败得很惨。在了解这些心酸往事的IT行业人士看来,华为鸿蒙、欧拉或许是国产操作系统的最后一次冲锋。
但有时候,最悲观的时候往往也是谷底,希望和光明就在乌云后。2020年以来,国产操作系统崛起奏响了时代最强音,而且阵地也大大扩容:在5G-6G时代,操作系统的阵地不再局限于电脑与手机行业,而是万物互联。
智能汽车,则被认为是国产操作系统的下一个主战场,5G通信、万物互联时代的技术制高点。
01
"兵家必争之地"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是如今汽车行业流传甚广的金句之一。
经过此前10多年的布局与抢跑,我们在电动化的上半场竞赛中取得领先优势,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跑赢下半场?抓住智能化的产业机遇?智能化最重要的抓手、突破点是什么?
此前,很多业内人士的回答是自动驾驶。随着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不少人开始关注自动驾驶背后的基础、底层技术,芯片与操作系统也由此浮出水面。
芯片自不必说,缺芯危机早已令国内外车企领教了芯片的重要性,国产芯片上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操作系统的问题也正引起重视,成为行业论坛中的热门话题。
在行业领导与专家眼中,汽车操作系统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未来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争夺的重要战场。
“操作系统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近两年出席行业论坛时,反复谈及汽车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问题,呼吁各方尽快形成共识,分工协作,抓住宝贵的发展窗口期。
在地平线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凯看来, 电脑与智能手机时代,芯片与操作系统上没有话语权是我们的两大遗憾。但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有千载难逢的产业机会。
芯片与操作系统是汽车智能化最核心的部分。如今的汽车犹如10多年前的智能手机,犹如一个“创新的母生态”,将引领一场巨大的科技变革,开启全新的机器人时代。
往大了看,汽车操作系统,其实是抢占5G通信时代、万物互联时代科技制高点的关键。PC时代,产生了Windows操作系统;智能手机时代,形成了Android、IOS两大操作系统;到了万物互联的5G-6G时代,势必也将催生新的操作系统。
从PC和智能手机两大产业的发展经历来看,芯片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软硬件需要高度协同。PC时代有Windows和Intel组成的Wintel联盟,智能手机时代则是Android和ARM深度捆绑。
而且,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产业窗口期都很短。在智能手机领域,操作系统从出现到Android、IOS两大操作系统形成头部效应,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而一旦先发者形成产业生态,具备头部优势,后来者很难超越。
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和芯片,都是全新的赛道,它不是过去智能手机领域芯片与操作系统的简单升级或修补。智能手机领域成熟的操作系统,无法解决智能汽车中的关键问题,现有的几大系统各有各的短板与问题。
02
谁在争?
近年,互联网与通信领域的科技巨头、传统车企、零部件巨头、科技新贵等不同背景的企业都在加速布局汽车操作系统。
颠覆力十足、在“车界苹果”道路上一路狂奔的特斯拉,以Linux内核为基础,自研 Version 操作系统,再加上自研芯片、自动驾驶核心算法自研、自建数据库等,已经形成了类似手机巨头苹果的闭环模式,全栈自研能力业内领先,只是尚需时日来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
传统车企巨头也不甘沉沦,在智能汽车时代被人掌控灵魂。德国大众集团2019年追加600亿元投资智能化,将软件研发提升到和硬件研发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软件研发就是VW.OS操作系统和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大众汽车云)生态。
此外,奔驰预计将于2024年发布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完整版;丰田汽车宣布计划将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统。
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1也在操作系统、软件方面积极布局。博世在2021年年底对集团旗下的从是软件开发的部门进行整合,都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易特驰(ETAS)之下,借助全新的组织架构发力,以求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国内方面,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也都推出自研的操作系统,并重点发力汽车操作系统。2020年8月,华为鸿蒙针对汽车发布三大系统:鸿蒙座舱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阿里联合上汽成立斑马智行,第一步是打造面向车载信息娱乐的智能网联系统;第二步是打造智能座舱系统;第三步是整车智能系统。目前斑马智行的AliOS操作系统已搭载在100多万辆汽车上。
国内车企近年也都纷纷推出自研的车载操作系统。如蔚来有NOMI,小鹏是Xmart OS;上汽有Venus,比亚迪有DiLink、吉利有GKUI,长城推出自研的座舱操作系统GC-OS。
看上去人人都有,热闹非常。但在行业人士看来,热闹纷呈的国内汽车操作系统,其实有很大问题,“小而全、各自为战、产品多而乱”,各家在汽车操作系统上的研发思路各异,标准接口不统一。
更重要的是,传统汽车时代备受诟病的“产业空心化”的阴云仍在。不少整车企业打着自主研发、全栈自研旗号的操作系统,扒开外表看看“内核”,都是国外的操作系统。
以目前技术进展来说,汽车操作系统大体分为车控操作系统与车载操作系统两部分,车控操作系统主要负责与汽车驾驶有关的功能,如车辆底盘控制、动力系统与辅助驾驶,逐渐向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演变;车载操作系统主要负责人机交互和车载信息娱乐,正在向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升级。
国内车企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就是智能座舱系统大多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而车控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则大多在QNX、Linux两套系统基础上,做深度定制化开发,这两套系统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短板。
基于安卓系统改头换面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这种做法肯定有严重隐患,华为在手机领域的前车之鉴,俄乌战争中的教训,都表明了关键技术、“灵魂”被人掌控的严重后果。
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即便不是安卓系统简单的改头换面,国内车企基于Linux做深度、定制化的开发,也还是有风险的。在产业链安全、国家信息安全上同样有被人卡脖子的风险。
总之,在兵家必争的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好消息是大家都刚开始,行业格局未定;坏消息是竞争将极其激烈,产业窗口期不会太长,最终赢家通吃,失败者连跟着喝汤都很难。
03
“先用后换”行不行?
其实,也不能只怪车企“嫌贫爱富“,偏爱国际大厂的操作系统。“缺芯少魂”一直是我国计算机行业的两大短板,操作系统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于芯片。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不难,但难在吸引众多的开发者,形成强大的生态。不管是PC还是智能手机时代,操作系统都是美国的科技公司遥遥领先。比如智能手机领域,即便三星在硬件领域有优势,也大力推广自己的Tizen操作系统,但在安卓、IOS两大系统已经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情况下,还是难有大作为。
而且,汽车关系生命财产安全,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用国际大厂的成熟产品,也意味着安全可靠有一定保障。
目前来看,国产操作系统想要“上车”,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
一是国产操作系统缺少芯片的支持,上下游未打通,软硬件的适配性差。从以往的科技浪潮来看,芯片技术领先于操作系统等软件,但国内的智能汽车芯片也只是刚起步,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有限。
二是基础研发人才短缺的制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真正在做基础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人数不超过1万,而做应用软件的工程师高达数百万。
三是基础软件研发不足,实力较弱。操作系统开发必须的中间件、工具链等基础软件,长期由国外企业掌控,并设置较高的技术壁垒。
汽车智能化的大潮已然兴起,早已比拼车内大屏的车企“等米下锅“,只能采取折中迂回的路线:先用后换,先用国外的成熟操作系统,以后国产的成熟了再换。但这种“先用后换”的思路,今后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是用户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PC与智能手机时代操作系统的发展都充分证明这一点。
二是对企业来说,开发上有弊端。国外主流的操作系统,很多是黑盒式交付,存在系统封闭、迭代慢的问题,不适应中国智能汽车快速迭代的开发需求;另外成本也都比较高,往往是芯片企业与操作系统联合绑定,收取较高的费用。
三是存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隐患。操作系统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所有的操作系统都留着后门。”高度依赖外采进口,不仅仅是产业链是否稳定的问题,还涉及国家安全。
四是不利于国产操作系统“上车”,难以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越用越丰富,越用越好。国外操作系统的生态本就比较丰富,用得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新的操作系统缺乏应用,难以改进,开发者少,很难形成产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呼吁国产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行业人士,都强调还要开放合作。自主可控不是闭门造车,一切从头开始,什么都自己干,而是开放合作之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为汽车是面向个人的消费品,是全球化的产业、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我们既要开放,让国外的先进企业和产品进来,也要支持国内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既要开放合作,又要自主可控,看上去颇有难度。但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事,往往都比较麻烦复杂。
在新一波的科技浪潮中,如何保住过去10多年辛苦打造的电动化优势,抓住智能化下半场的发展机遇,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之下,汽车人、ICT人士,行业主管部门与政府领导等各方力量,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汽车行业代表都提交了汽车操作系统的提案议案。“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不是单一技术点的简单突破,而是需要国家和产业底层逻辑和上层架构相结合,产业链各方凝心聚力,以合力打造生态的方式来寻求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呼吁。
参考资料:
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旗下车百智库2022年3月发布。
2. 《关于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的思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3. 《高维对话》第2期:角力智能化产业链上的软黄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话地平线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凯。
上一篇:芯片短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法国工厂停产
下一篇:理想、蔚来争当苹果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最新视频课程更多
- HGC环电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共庆香港回归25周年
- 英飞凌加入RT-Thread开源共同体,为物联网开发者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
- Gartner发布2022-2023年八大网络安全趋势预测
- 在设计条形音箱时,确保您的无线技术能够提供最高质量的、可靠的音频
- 新思科技聚焦开源治理 助力提升中国开源产业安全及合规水平
-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模组设计和电池采样板的改进
- ROHM开发出高精度、超低功耗且支持40V电压的窗口型复位IC* “BD48HW0G-C”
- 威世推出新系列无铅NTC热敏电阻祼片 可用于汽车中的IGBT
- Vishay新推出24 V XClampRÔ 瞬态电压抑制器 性能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 Melexis 推出首款尺寸更为小巧的微型角度编码器芯片 助力提高汽车应用的易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