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引发电动汽车降价潮,供应商或面临新压力

最新更新时间:2023-02-02来源: 新浪科技关键字:特斯拉  电动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与特斯拉及其供应商合作的行业人士表示,供应商正准备迎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及其团队要求进一步降价的压力。此前,特斯拉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宣布产品大幅降价。

供应商认为,特斯拉首席财务官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上个月的说法是不祥之兆。他当时表示,特斯拉“正在瞄准所有成本来源”,包括供应链,并且将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在上周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几乎所有成本投入都出现明显下降。


代表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公司供应商的律师、Brooks Wilkins Sharkey & Turco 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丹・沙基(Dan Sharkey)表示:“汽车厂商的降价对供应商来说从来都不是好事,这将把压力传递(给供应商)。但这里没有任何空间,因为许多供应商在财务上已经举步维艰。”


特斯拉的大部分供应商,包括电池厂商松下、LG 新能源和宁德时代,以及意大利铸造机制造商 IDRA 集团,都以保密协议为由避免公开讨论特斯拉。


特斯拉上月的大幅降价促使福特等竞争对手效仿。此次降价可能将影响特斯拉的利润率,此前特斯拉的利润率是行业内最高的。


尽管供应商面临降价压力并不是新鲜事,但一家供应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疫情期间,特斯拉更关注产品交付而不是价格,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更快地拿到零部件供货。他担心,特斯拉上月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言论可能预示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特斯拉没有对供应商的情况发表评论。


咨询公司贝恩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厂商在疫情期间的产品定价较高,利润率强劲,但供应商无法完全转嫁更高的成本,因此利润率出现下降。去年第三季度,汽车厂商的利润率比供应商高出近 3%。


行业人士表示,在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的行业,进一步降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冲击。


密歇根州的 Gissing 北美公司提供汽车音响系统和顶盖,曾将特斯拉视为最大的客户,但去年申请破产。该公司首席重组官史蒂芬・韦伯(Steven Wybo)表示,破产的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和大宗商品价格过高。他说:“我认为某些问题会得到缓解,但劳动力方面的问题不会很快解决,甚至有可能永远不会。因为它是影响所有商品价格的内在因素”

代表供应商的律师沙基表示:“供应商不是公益机构,他们需要赚钱。如果他们亏钱,就会陷入财务困境。”


行业人士表示,马斯克可能会采取措施安抚供应商,例如用更大的出货量来弥补降价导致的损失。


不过,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一些供应商正在提价。恩智浦半导体周二表示,由于自身的成本投入较高,将上调产品价格。恩智浦没有披露自身为特斯拉的供应商,但分析师表示,对特斯拉汽车的拆解表明,恩智浦也在为特斯拉供货。


恩智浦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周二表示:“坦白地说,我们没有受到汽车公司的太多阻力。”


特斯拉一名前高管表示,特斯拉可以通过“共享”效率,与供应商协商降低成本,或者简单地向供应商施压,与供应商抢夺利润。“现在,特斯拉将会做其他汽车厂商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不过行业人士认为,特斯拉将会面临阻力。与多家供应商合作的行业顾问劳里・哈珀(Laurie Harbour)表示:“特斯拉将会遭到供应商的强烈反弹。”


关键字:特斯拉  电动汽车 编辑:王兆楠 引用地址:特斯拉引发电动汽车降价潮,供应商或面临新压力

上一篇:小米通报汽车设计文件泄密处理结果:供应商被罚100万元
下一篇:ZF与Wolfspeed共建全球最大碳化硅晶圆厂,并联合设立研发中心

推荐阅读

电动汽车逆变器和电机的实时效率测量
里程焦虑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从而改善驾驶体验对电动出行至关重要,其中优化逆变器和电机的运行效率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的基石之一。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Vector-CSM的电动汽车高压测量系统对逆变器和电机进行精确的实时效率分析。背景介绍为了提升续航里程,需要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组件进行优化。逆变器在整个动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效能的逆变器可以减少电池与电机的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比如在驱动过程中,由于PWM开关性能和废热,会损失部分能量,而在制动过程中,逆变器可以将能量回收,按需给电池充电,这个过程也会有能量损失。测量逆变器和电机的效率为评估和验证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设计和优化控制软件算法提供参考依据。挑
发表于 2023-03-28
<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逆变器和电机的实时效率测量
浅谈电动汽车加快提速的工作原理
咱们今天来看看没有发动机,电动汽车是如何工作的,为何提速辣么快呢。对于燃油车来说,想进入4秒俱乐部,那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而对于电动车而言,实现起来轻松太多了!如果详细叙述这个问题,就太复杂了,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它的心脏!一个是电机,一个是发动机!电动机和传统内燃机在内的以旋转的方式来进行输出的设备上,都可以使用一个公式:功率=扭矩×转速。所以在同等功率水平之内,扭矩决定了一台车的加速性能,分析电动机和内燃机扭矩与转速的关系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电动车的加速如此之快。电动机↓↓电动机几乎从0开始就可输出最大的启动扭矩,伴随转速的逐渐升高扭矩反而是呈衰减的趋势,故通常电动机在达到额定功率(额定转速和扭矩)时,输出扭矩也就不再改变。如果继续增大
发表于 2023-03-27
浅谈<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加快提速的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用超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开发超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的驱动力在于:相同体积或质量下,输出功率更大,超车加速能力和高速持续行驶能力更强,获得优异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相同输出功率下,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给定空间内实现高性能,布置灵活,整车搭载性更好,利于平台模块化和四驱布置,适合原生电动底盘架构设计,材料用量更少,成本更低。1 理论分析行业对于功率密度的定义尚未统一,我们针对不同的指标定义阐明了计算方法,分析了指标内涵,如表1所示。表1 电机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指标定义及其内涵一般电驱动系统以质量功率密度指标评价,电机本体以有效比功率指标评价,逆变器以体积功率密度指标评价;一般乘用车动力系统以功率密度指标评价,而商用车动力系统以扭矩密度指标评价。功率密度指标评价需
发表于 2023-03-27
<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用超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超越特斯拉V3充电桩,1000伏高压!华为出最强充电桩
对于电动车来说,补能是痛点之一,所以现在许多厂商都开始卷800V快充。你以为800V是尽头?不,1000V的快充桩开始铺开了。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一组有关华为快充桩的图片,按照充电桩上的功率数据显示,这个华为快充桩应该是目前国内输出功率最大的直流充电桩。据相关消息,这套华为快充桩原来是打算在2025年才正式推出,可能是考虑到现在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发展的情况,华为直接提前两年,抢占先机。华为快充桩的外形是一根较为粗壮的红色矩形立柱,一个“立柱”配一根充电枪,两个“立柱”组成一个充电桩。通过图片能看出,这个停车场应该建成了不止一个华为快充桩。根据底部铭牌显示,该华为快充桩额定输入电压1000V、最大输入电流为600A、最大输出功率
发表于 2023-03-23
超越<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V3充电桩,1000伏高压!华为出最强充电桩
一文看懂车载充电机产业链的结构分析及产业政策
一、车载充电机概念及定义按照《电动汽车术语》(GB/T 19596- 2017)的定义,车载充电机是指固定安装在车辆上,将符合公共电网的电能变换为车载储能装置所要求的直流电,并给车载储能装置充电的设备。车载充电机是指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设备,其功能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信号,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动力电池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二、车载充电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新能源汽车DC/DC转换器
发表于 2023-03-23
一文看懂车载充电机产业链的结构分析及产业政策
Gartner:2023年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一年
Gartner:2023年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一年• 汽车行业在2023年将出现更多动荡。• 到2025年,道路上95%的新车的汽车操作系统将包含科技巨头的产品。• 到2026年,全球售出的电动汽车中将有50%以上是中国品牌的汽车。2023年3月23日 – Gartner预测,2023年政府和汽车行业将在推动纯电动汽车(BEV)的发展方面遇到几项真正的考验。Gartner研究副总裁Pedro Pacheco表示:“有几个因素使2023年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全面电气化的关键一年。欧洲电价飙升使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不再具有吸引力。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在开始出台电动汽车税收。另外,中国在2023年初结束发放电动汽车补贴,全球有许多地方仍
发表于 2023-03-23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3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