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科技通过 ISO 26262 车辆功能安全设计流程认证,强势挺进自驾市场

最新更新时间:2023-03-14来源: EEWORLD关键字:凌华科技  ISO  车辆  自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凌华科技通过 ISO 26262 车辆功能安全设计流程认证,强势挺进自驾市场


摘要:


凌华科技通过 ISO 26262 认证,建立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安全相关功能以及流程、方法和工具所需要满足的要求,并确保在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内达到并保持足够的安全水平

凌华科技在全球已有许多自驾车应用成功案例

携手策略伙伴软硬整合,提供自驾市场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中国上海 – 2023 年 3月 14日


全球领先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凌华科技 宣布已获得 ISO 26262 车辆功能安全 (Automotive Functional Safety)设计流程认证。通过建立此功能安全流程,凌华科技从产品规划、开发、设计以及生产部门全面建立起的严谨规范,有助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展现凌华产品对于车辆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承诺,进而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信心。


 image.png


台湾SGS功能安全暨资通安全服务中心产品经理刘昱宏表示:“车用市场对功能安全系统的需求逐步增温,ISO 26262被国际誉为当代最先进的汽车安全标准,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及汽车产业供应链遵循的规范。


凌华科技近期布局车用自驾与智慧座舱控制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其凭借积极导入并通过ISO 26262,达到了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 ‘ASIL D ’ 级别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另一方面也突显出凌华科技致力于开发能符合最严格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标准的关键零组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车用解决方案。”


凌华科技已在自驾市场享有许多成功案例,包含 L3-L4 层级的自驾出租车 (Robo-Taxi) 、自驾接驳巴士 (Robot Shuttle)以及自驾卡车 (Autonomous Truck)。自驾车的自驾系统通常由三个系统整合而成:(1)感知融合系统 (Perception ECU-sensor fusion)、(2)决策控制系统 (Main ECU- AI Decision Making)、(3)追踪系统。通过这三个系统的精确整合,引领自驾车在道路上的安全行驶。一个设计完善的决策控制系统要能够针对自驾车周围的道路环境改变作出反应,让自驾车日常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之中。凌华科技提供专业的定制化平台设计,包含了系统整合、水冷散热设计、高标准的防震设计等,为亚洲以及北美客户提供了从主板到整机的完整系统设计。


 image.png


凌华科技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刘钧先生表示:“凌华科技与策略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自驾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自动驾驶开源软件the Autoware Foundation (AWF) 协会活动,加速‘自动驾驶普及化’,并将26年在工业计算机累积的设计经验应用在需要严谨设计的车载应用上,让行车更自动化智能化。”


除了在自驾领域的成功经验,凌华科技也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客户提供多种不同应用设计,例如驾驶疲劳侦测系统,通过精密的AI判定驾驶专注状态以维护行车安全; 还有智能座舱(Smart Cockpit)应用方案,将导航、音乐、视讯、社交功能等整合到座舱内,为乘客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座舱体验。


2023 年将是凌华科技的自驾元年,我们将持续与策略伙伴持续紧密合作,为全球自驾市场提供从 L1 到 L4 的广泛应用。


关键字:凌华科技  ISO  车辆  自驾 编辑:张工 引用地址:凌华科技通过 ISO 26262 车辆功能安全设计流程认证,强势挺进自驾市场

上一篇:【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一: 解决电动化和电池测试挑战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二: 如何应对车轮上的数据中心所带来的测试挑战?

推荐阅读

凌华科技发布基于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的ATX主板IMB-M47H
凌华科技发布基于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的ATX主板IMB-M47H提供高效的、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摘要:• 全新的ATX主板支持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 奔腾®和 赛扬® 处理器• 丰富的I/O和高速接口,提供可扩展性能和高性能表现,通过集成高性能板卡来处理复杂的任务,包括智能制造、5G制造、半导体和机器视觉应用• IMB-M47H已限量发售,可供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测试中国上海 – 2023 年 3月 28日全球领先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工业PC和主板提供商,英特尔®合作伙伴联盟钛金会员—凌华科技,宣布推出支持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 i9/i7/i5/i3, 奔腾® 和 赛扬®处理器的工业级ATX
发表于 2023-03-28
<font color='red'>凌华</font><font color='red'>科技</font>发布基于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的ATX主板IMB-M47H
互联车辆如何处理数据:3个常见问题
互联驾驶虽然已经实现,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车辆将与驾驶员、其他汽车、道路和周围基础设施、行人和云相互通信,同时与乘客保持稳定连接。由于连接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将能够接收、理解和传输车内及周围环境数据,从而帮助司机做出驾驶决策,为乘客提供方便,并提高车辆自主性。今天,我们将处理三个关于未来互联汽车的常见问题。问:什么是V2X?它与互联汽车有什么关系?答:车联万物(V2X)是一种允许信息在车辆和其周围世界之间传递的多点网络,涵盖行人、周围基础设施(如灯柱、交通信号灯和停车场)、其他车辆和云/网络。此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V2X网络的核心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TCU)——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大脑,该系统是几乎所有外部世界与汽车无
发表于 2023-03-27
比亚迪新专利获授权,可通过手背静脉识别控制车辆
3 月 24 日消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静脉识别装置和车辆”专利今日获授权。IT之家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识别装置和车辆。所述静脉识别装置包括:红外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手背静脉图像;静脉识别模块,所述静脉识别模块与所述红外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手背静脉图像后识别手背静脉特征,并在确定所述手背静脉特征合法后触发车门控制指令;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红外采集模块、所述静脉识别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红外采集模块、所述静脉识别模块供电。采用该静脉识别装置可以实现手背静脉识别控制车辆,极大地丰富了生物钥匙的种类,提高了用户体验。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未有车企推出静脉识别解锁车辆的功能。若后续比亚迪这一
发表于 2023-03-24
比亚迪新专利获授权,可通过手背静脉识别控制<font color='red'>车辆</font>
基于蓝牙的矿山车辆胎压监控系统设计
  摘 要:矿山车辆胎压监测是以无损检测技术为基础,通过研究车辆胎压的实时信号,了解矿山车辆的轮胎气压的变化特性,从而达到矿山车辆安全监控提供依据。描述了以LPC2132 为核心构成的胎压的监控装置的研究。通过带有蓝牙的传感器模块采集车辆胎压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后进行比较计算,若超过规定值就报警,并将数据发送到车载CAN总线上。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蓝牙的胎压监控装置,硬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LPC2132 处理器,信号调理电路,蓝牙模块和报警模块等组成。软件系统由固件程序,数据收发模块等构成。  汽车行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汽车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视,使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拥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矿山车辆公司也着手研究这项技术。  在影响轮
发表于 2023-03-20
基于蓝牙的矿山<font color='red'>车辆</font>胎压监控系统设计
比亚迪智能手表配置信息曝光 支持车辆控制
我们从相关渠道处,获取到了关于比亚迪智能手表的配置信息,其中手表支持车辆控制,以及最长待机能达30天。比亚迪智能手表的表盘为圆盘形,拥有全触屏+三按键设计。在功能区,手表的外盘和内盘均支持不同功能控制。外盘区域,支持中控亮屏、车窗开关锁、车窗升降;内盘区域,支持远程一键启动、尾门开启、一键开/关锁等功能。此外,该手表还还支持日期显示、心率监测、运动数据记录、睡眠监测、来电提醒、信息推送、天气预报等多项功能,并支持多种表盘界面可选。待机方面,该手表搭载了一个200mAh的电池,最长可待机30天,日常使用的话为5-7天,支持双充电线,同时在低电量模式下车钥匙功能仍可正常使用。
发表于 2023-03-19
比亚迪智能手表配置信息曝光 支持<font color='red'>车辆</font>控制
晶心科技和 IAR携手助力奕力科技加速开发其符合ISO 26262标准的TDDI SoC ILI6600A
晶心科技和 IAR携手助力奕力科技加速开发其符合ISO 26262标准的TDDI SoC ILI6600A透过Andes晶心科技与IAR的整合功能安全解决方案,协助奕力科技开发其高性能的触控与显示驱动整合(TDDI)芯片瑞典乌普萨拉–2023年3月16日–Andes晶心科技和IAR共同宣布,奕力科技(ILITEK)的触控与显示驱动器整合(TDDI)芯片— ILI6600A ,采用Andes通过ISO 26262认证的V5 RISC-V CPU核心—N25F-SE,以及IAR经过认证的Embedded Workbench for RISC-V工具链,以支持在其最先进的芯片中实现汽车功能安全(FuSa)。ILI6600A由一个高度集成的
发表于 2023-03-16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3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