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操作基础小结

发布者:纸扇轻摇最新更新时间:2016-07-27 来源: eefocus关键字:Labview  操作基础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过思维导图简单总结一下最近学习Labview中学到的部分操作类知识。

       首先是VI的创建,这部分可以通过鼠标的操作,但是有比较简捷的快捷键组合。VI的保存,同样有鼠标点击操作,也有相应的快捷键组合。程序的前面板以及程序框图的切换是常有的事儿,通过鼠标的实现方式是从窗口的下拉栏中选择切换的窗口,相应的快捷键组合也有。在操作效率上,键盘比鼠标有着很大的优势,总结上面几个快捷键组合如下:

       创建新的VICtrl + N
       保存VICtrl + S
       前面板与程序框图的切换: Ctrl + E

       界面设计上技巧比较多,实际演练过的只有几项。在输入控件的添加以及显示控件的添加上,前面板以及程序框图的操作都可以实现,不过前面板有着可以立即排版的优势。前面板的最终状态基本就是程序最终交付的状态,在外观设计上有很多可选的地方。大小的修改,颜色的配置等,这些一般是通过拖拽以及工具板着色工具来实现。着色工具会有三个色带,对应不同区域的着色。前面板以及程序框图的部分区域都能够进行对齐操作以及布局操作,但是布局操作一般不值得使用。

       程序设计时在程序框图中来实现,这里面的实现方式类似于simulink。功能类别以及操作的便捷性上跟Simulink有着较大的差距,或许说成差异会好些。个人的感觉还是喜欢simulink,在布局的可控性以及自动化上更加方便。选择不同的子功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函数,另一种是选择子VI。而子VI的选择则是实现子VI调用的一种方式,后续单独补充学习总结手记。
关键字:Labview  操作基础 引用地址:Labview操作基础小结

上一篇:Labview数据转化与连线编辑
下一篇:创建LabVIEW项目并在项目中添加VI程序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19

基于DataSocket技术的LabVIEW远程测控
DataSocket技术基于TCP/IP协议并对其进行高度封装,能在测试测量过程中实现服务器与多用户的实时数据交换与共享,而用户不必关心程序底层的细节。本文分析DataSocket的内部组成及利用URL进行资源定位的方式,详细讨论基于DataSocket的LabVIEW远程测控方法。通过局域网开发的典型应用实现网络测控数据的实时发布与读取。随着测控系统的网络化,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1、LabVIEW及其网络通信 LabVIEW是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具有革命性的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环境,它内置信号采集、测量分析与数据显示功能,集开发、调试、运行于一体,目前版本为LabV
[测试测量]
基于LabVIEW和PXI的汽车数字仪表测控系统
引言 在汽车智能数字仪表的开发过程中,数字仪表所需要采集的信息量比较多,各种车型的信息参数又差别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仪表的实车测试和参数标定带来了困难。为了在开发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我们设计了一套测试系统,它能够模拟产生汽车上的各种参数信息,快速地对设计仪表进行全面的测试,节约台架或实车测试时间,降低测试风险。 图1 仪表测试系统硬件功能框图 图2 仪表测试平台软件总体功能框图 系统设计 汽车智能数字仪表测试系统的开发要求针对不同的车型,能够模拟产生出仪表所需的各种采集信号信息,并且能够通过CAN接口与被测仪表进行通信。本文介绍的测试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车速里程表的脉冲信号模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LabVIEW</font>和PXI的汽车数字仪表测控系统
LabVIEW的发展
  LabVIEW自1986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更新,已经从最初简单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的工具发展成为科技人员用来设计、发布虚拟仪器软件的图形化平台,成为测试测量和控制行业的标准软件平台。   LabVIEW的发展   LabVIEW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analInstruments,NI)的软件产品。1986年10月NT公司正式发布了LabVIEW 1.0。随后,NI公司的LabVIEW开发小组继续投入开发项目,对编辑器、图形显示及其他细节进行重大改进,在1990年1月发布了LabVIEW 2.0。1992年LabVIEW实现了从Macintosh平台到Windows平台的移植,1993年1月LabVIEW
[测试测量]
浅析基于虚拟仪器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 引言 虚拟仪器简称VI是具有虚拟面板的PC机仪器,由硬件设备与接口、PC机、设备驱动软件和虚拟仪器面板组成。其中,硬件设备与接口可以是各种以PC机为基础的内置功能卡如DAQ、通用接口总线GPIB接口卡、串行口和VXI总线仪器接口等,或者其他可程控的外部测试设备设备驱动软件是直接控制各种可控制硬件接口的驱动程序。虚拟仪器通过低层设备驱动软件与真实的仪器系统进行直接通信,并通过虚拟仪器面板的形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实仪器操作元素相对应的各种控件虚拟仪器面板应用程序负责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图像显示、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打印等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对应各种功能,并伴有动态帮助,这样不仅充分实现单键操作和OSD,而且用户对虚拟仪器面的
[测试测量]
基于LabVIEW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
引言 LabVIEW是一个划时代的图形化编程系统,应用于数据采集与控制、信号分析等方面,它为不熟悉文本语言编程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在测控领域建立计算机仪器系统——虚拟仪器,提供了一个便捷、轻松的图形化设计环境。由于其灵活、简单易用、开发效率高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科技工作者进行仪器应用与开发的得力工具。数据采集是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NI公司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卡,但是其价格昂贵,对于小型企业、实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资金问题。而市面上销售的第三方开发的数据采集卡,由于不具备对LabVIEW的直接支持,需要用户开发其驱动程序,使用也不方便。如果采用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前端数据采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LabVIEW</font>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
labview深入探索------类型转换、数组字符串与内存管理
labview同其它任何高级语言一样,都支持多种基本数据类型和复合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包括U8、U16、U32、I8、I16、I32,SGL,DBL,EXT等等,复合数据类型包括数组、簇、字符串、路径等。 同其它高级语言一样,也拥有基本的程序结构,比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也拥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程序结构,如队列、通告、信号、集合等等。 无论是数据类型还是程序结构,都是和内存的使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深入地了解数据类型和类型之间的转换以及结构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LABVIEW 中涉及到数据类型转换时,会引起内存复制操作。大的数据类型结构比如数组,字符串和簇在内存中实际占的空间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因为L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labview</font>深入探索------类型转换、数组字符串与内存管理
使用LabVIEW加速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大量 嵌入式系统 ——从医疗设备到消费电子——都需要为那些昂贵的、低功耗的微控制器设计软件。当低功耗是主要设计目标时, ARM 是一种主流的硬件设计的微控制器结构。事实上自1991年来,已经有100多亿 ARM 处理器应用到 嵌入式系统 中。开发基于 ARM 的 嵌入式系统 时,若采用用于 ARM 微控制器的NI Labview EmbeddedModule,可以帮助提高效率,而且使用 LabVIEW 中所提供的高级抽象功能还可以保证软件的高质量。    放大图片   图1. LabVIEW 采用高级的抽象功能,简化了低功耗 ARM 硬件的算法设计。   利用兼容性和更多的通信选项   用于 ARM 微控制器的 L
[测试测量]
使用<font color='red'>LabVIEW</font>加速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基于LabVIEW语言的信号采集与处理
  1 概述   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VIEW)是一种专门用于数据采集、分析及仪器控制的图形化软件,它所开发的虚拟仪器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仪器的硬件测试控制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LabVIEW 的图形化开发环境具有精确、高效、功能强大、开发简易、实时性强、界面友好等优点,为用户提供了强大功能和使用的灵活性, 非常适合用于进行仿真、实时检测和控制。目前,LabVIEW 已经成为测试领域应用最广泛和最有前途的软件开发平台之一,也是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功能最强的图形化软件开发集成环境之一。   虚拟仪器可以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 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应用,与传统的测量仪器相比,具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LabVIEW</font>语言的信号采集与处理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