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5来源: 与非网关键字:LT1935  Boost  CCM  Buck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装置往往需要负电源为其内部的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供电。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霍尔传感器等。

  负电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测量装置运行的性能,严重的话会使测量的数据大大偏离预期。目前,电子测量装置的负电源通常采用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的开关电源供电方式。以往的隔离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变压器实现负电压的输出,但这会增大负电源的体积以及电路的复杂性。而随着越来越多专用集成DC/DC控制芯片的出现,使得电路简单、体积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在电子测量装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有以下两种,如图1、图2所示。图3是其滤波输出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由图3可见,采用图2结构的可获得输出纹波更小的负电压电源,并且在相同电感峰值电流的情况下其带负载能力更强。由于图2的开关器件要接在电源的负极,这会使得其控制电路会比图1来得复杂,因此在市场也没有实现图2电路结构(类似于线性稳压电源调节芯片7915功能)的负电压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为了弥补现有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技术的不足,以获得一种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纹波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本文提出一种采用Boost开关电源控制芯片LT1935及分立元件实现了图2所示原理的基于峰值电流控制的新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

图1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1

图2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2

图3 两种开关电源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

 
 1 工作原理分析

  本文设计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如图4所示,负电源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导通时,直流电源给输出电感L1和输出电容C1充电。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关断时,输出电感L1中的电流改由通过肖特基二极管VD1提供的低阻抗回路继续给输出电容C1充电直至下一个周期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再次导通。可见电容C1在输出电感L1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均获得充电,从而减小了输出纹波电压。同时,在CCM条件下,输出电流在LT1935内部功率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期间均通过输出电感L1,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输出电流的波动,降低了输出纹波电流的影响,进而大大增加系统的带负载能力和效率。

  反馈控制回路采用了峰值电流控制。相比传统的电压控制,峰值电流控制一方面能很好的改善电源的动态响应,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快速的过电流保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采用了电源控制器LT1935,其内部集成了峰值电路控制电路和斜坡补偿电路,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即转换为补偿网络设计,进而大大简化了反馈回路的设计。

  为防止过高的直流电源对电源控制器的危害,这里使用稳压管VD2和VD3实现过电压保护。

图4 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硬件电路图

  
2 补偿网络

  2.1 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小信号建模

  从本质上来讲,本文介绍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为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其等效功率级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这里考虑了输出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Resr对系统的影响。

图5 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等效功率级电路原理图

  图6给出图5利用平均电路法建立的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CCM大信号模型。设Vi为输入电压的稳态值,Vo为输出电压的稳态值,Vpc为受控电压源两端电压的稳态值,Ii为输入电流的稳态值,IL为输出电感电流的稳态值,D为占空比的稳态值。

图6 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CCM大信号模型

  引入上述稳态值对应的小信号扰动。

  令:

  可以推导出:

  若小信号干扰满足D,忽略二次项并化简等式(3)和等式(4)得,的线性化表达式为:

  根据等式(5)和等式(6),即可得到图7所示的用理想变压器表示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的CCM小信号模型。

图7 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CCM小信号模型

  
2.2 补偿网络设计

  图8为电流连续模式下峰值电流控制(CCMCPM)型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的系统框图。控制环路包括了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两个部分。补偿网络属于电压外环,因此设计补偿网络需要先建立包含电流控制内环的小信号模型。

图8 CCM-CPM型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系统框图


  假设系统稳定,且忽略输出电感纹波电压及人工斜坡补偿的影响,则输出电感电流等于控制电流,即:

        根据图7所示的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CCM小信号模型,同时将等式(7)带入化简得,CCM-CPM型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的动态方程为:

  利用等式(8)和等式(9)可以很容易的建立图9所示的CCM-CPM型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小信号模型。

图9 CCM-PWM型非隔离负电压Buck开关电源小信号模型

  考虑到控制电流与控制电压满足:

  式中Rs为电流采样电阻;k为采样电流放大系数。将式(10)带入式(9),得控制电压与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Ap ( s)为:

  分析可知,控制对象Ap (s)为单极点型控制对象,并且受等效串联电阻的影响,其高频特性差,抑制高频噪声的能力弱。

  因此根据图10所示的CCM-CPM型电压外环系统框图,所设计的补偿网络不仅要提高系统的稳态特性和响应速度,而且要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图10 CCM-CPM型电压外环系统框图

  图11为实际非隔离负电压DC/DC变换电路补偿网络的硬件电路图。

图11 补偿网络硬件电路图

  补偿网络的静态放大倍数与电源控制器反馈引脚相对于其参考地的静态工作电压Vf成正比,这里的静态工作电压Vf满足如下关系式:

  注意Vf的值应在适中的范围,当取值太大,会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当取值太小,系统的灵敏度和稳态特性都会下降。

  补偿网络的动态特性通过电容C2、C3、C4来补偿。其中电容C2引入超前校正,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电容C3则增大了系统的带宽。而电容C4起到了旁路高频噪声的作用。因此通过合理的选择C2、C4、C4的电容值,可以使系统获得较满意的动态补偿效果。

  
3 实验研究

  对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电路的主要参数为,输入电压Vi=-24V,输出电压Vo=-15V,输出电感L1=33μH,输出电容C1=10μF,二极管VD1为肖特基二极管1N5819。

  由图12所示的输出电压波形可得,利用图4所示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可以很容易实现负电压的稳定输出。并且反馈回路的静态放大倍数很大,使输出的负电压有很好的稳态特性。

图12 满载时LT1935内部功率三极管集电极电压和输出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12给出了满载情况下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功率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电压的波形。可见在满载时系统不会产生过高的峰值电流,电感电流的波动小,即输出纹波电流得到很好的抑制,有利于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的高效率工作和带负载能力。同时系统的开关频率很高,反馈回路的带宽得到了保证。

  图13给出了满载情况下输出纹波电压的波形,显然,输出纹波电压的波动小,且无脉动,输出纹波电压得到了很有效的抑制。

图13 满载时输出电压和输出纹波电压波形示意图

 
 4 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控制的新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设计方案。在连续电流模式下,保证输出电容能通过输出电感得到持续充电,使输出纹波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带负载能力以及效率的目的。同时结合平均电路法构建该开关电源在CCM条件下的小信号模型,设计了电压外环的补偿网络,增强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实验测试表明,本方案简单、合理、可行,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关键字:LT1935  Boost  CCM  Buck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

上一篇:时钟芯片的低功耗设计研究
下一篇:ICE385565P单片开关电源的制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08

苹果要重拾辉煌?仍是国内供应商的目标
虽然此前网络关于iPhone11系列的爆料,并无太多新意,使得大众大大降低了对这一代iPhone的期待值;但是伴随着新品的发布,有关iPhone11系列的种种,依旧成了大家今日热议的话题。 最近,许多分析师表示,今年的iPhone不涨价,甚至与去年价格相同,这就刺激了很多消费者想换机的冲动。鉴于现有用户有升级旧设备的需求,苹果公司最新款iPhone的销量可能高达2亿部,其中大部分销量将来自中国市场。他们估计,有2亿部iPhone 6以及更早型号的苹果手机面临升级。 虽然被誉为“地表最强苹果分析师”的郭明錤也在曾在报告中提到,iPhone产品销量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回暖,让大家感觉苹果手机目前在市场竞争中的情况颇为乐观;但事
[嵌入式]
电压调整器模块VRM的SR-Buck转换器
  同步整流一降压型(SR-Buck)PWM转换器是低电压输人VRM的最常用电路形式之一,其同步整流的工作原理已在前面第7章中做过介绍,它的特点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简单,体积小。图1是SR-Buck型PWM转换器的原理电路图,其中V为Buck开关,对其要求是开关功耗要小。V1是同步整流MOS管,对其要求是通态功耗要小。V和Vl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关,在V导通时,电感L的储能增加,在V1导通时,电感L释放能量。图1中的电流波形分别是重载和轻载时的VRM输出电流Io。轻载时,由于V1的导通损耗、门极驱动损耗、开通损耗所占的比例大,使SR-Buck转换器的效率降低,甚至小于50%,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1 SR-Buck型PWM
[电源管理]
电压调整器模块VRM的SR-<font color='red'>Buck</font>转换器
基于L6562的高功率因数boost电路的设计
Boost是一种升压电路,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可以使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整个输入电压的正弦周期都可以调制,因此可获得很高的功率因数;该电路的电感电流即为输入电流,因而容易调节;同时开关管门极驱动信号地与输出共地,故驱动简单;此外,由于输入电流连续,开关管的电流峰值较小,因此,对输入电压变化适应性强。 储能电感在Boost电路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而言,其感量较大,匝数较多,阻抗较大,容易引起电感饱和,发热量增加,严重威胁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对于储能电感的设计,是Boost电路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ST公司的L6562设计了一种Boost电路,并详细分析了磁性元器件的设计方法。 1 Boost电路的基本原理 Boost电路拓扑
[电源管理]
基于L6562的高功率因数<font color='red'>boost</font>电路的设计
浅析低边Buck型LED驱动电路
  对于LED照明的恒流应用,如果对隔离没有要求,并且输出电流不大的话,那么Buck型结构应该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首先,同等的功率级别以及输入输出规格下,Buck型电路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是最小的,实际承受的最大电压即输入直流母线电压,因此500V耐压的开关管即可满足通用输入范围的要求。其次,Buck型电路的磁性器件也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通常情况下只要一个绕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希望大家能够帮忙补充。   Buck型电路用于LED驱动我接触最早的应该是HV9910,这是一个简单的峰值电流模式PWM控制器,论坛曾有很多前辈讨论它的是非。个人认为,这个IC算是过时了,为了保证较好的电流精度,对输入输出的变化范围以及电感量的精度都有严
[电源管理]
浅析低边<font color='red'>Buck</font>型LED驱动电路
三相双开关四线PFC电路CCM控制策略的研究
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技术就是用有源开关器件取代整流电路中的无源器件或在整流器与负载之间增加一个功率变换器,将整流输入电流补偿成与电网电压同相的正弦波,消除谐波及无功电流,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和电能利用率。从解耦的理论来看,三相PFC技术可以分成不解耦三相PFC、部分解耦三相PFC以及完全解耦三相PFC三类。全解耦的三相PFC,如6开关全桥电路,具有优越的性能,但是控制算法复杂,成本高。单开关的三相boost升压型PFC电路工作在DCM模式下,属于不解耦三相PFC,由于它的成本低,控制容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大,电源容量难以提高,只适用于小功率场合。部分解
[工业控制]
包含12V buck转换器的低成本用电设备完整方案
        图1电路为完备的PD供电电路,具有一个DC-DC转换器,输出12V电压时可提供高达0.85A的电流。MAX5953A内置高边、低边功率开关FET,低边FET不能配置为同步整流二极管。因此,buck转换器仅使用高边FET。因为IC内部的限流电路工作时利用低边FET电流产生的压降,该电路不具备自动电流限制功能。启动时,保险丝F1提供短路保护。   MAX5953具有如下特性:   1.TVS二极管D1用于抑制瞬间尖峰电压和反向电压。   2.该电路根据输入电压不同工作在三种模式:PD侦测模式、PD分级模式和PD供电模式。使用或没有使用二极管电桥情况下的电压门限都符合IEEE 802.3af标准。
[电源管理]
包含12V <font color='red'>buck</font>转换器的低成本用电设备完整方案
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电磁兼容研究
摘要:介绍了一种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方法降低电源谐波含量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成本低、性能好,容易达到各项EMC标准,适合于中小功率电源。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电磁兼容;谐波抑制 引言 为了减少对交流电网的谐波污染,已经推出了一些限制电流谐波的标准,如IEC100032ClassD标准,要求必须采取措施降低输入电网的电流谐波含量,提高功率因数。 传统的二极管和电容对输入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时,只在输入交流电压的峰值部分才有输入电流,导致产生了很大的电流谐波含量,严重干扰了电网,远不能达到标准要求。为了使输入电流谐波满足要求,必须加功率因数校正(PFC)。比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是两级方案,它们有各自的功率器件和控制电
[应用]
基于L6562的高功率因数 boost电路的设计
0 引言     Boost是一种升压电路,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可以使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整个输入电压的正弦周期都可以调制,因此可获得很高的功率因数;该电路的电感电流即为输入电流,因而容易调节;同时开关管门极驱动信号地与输出共地,故驱动简单;此外,由于输入电流连续,开关管的电流峰值较小,因此,对输入电压变化适应性强。     储能电感在Boost电路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而言,其感量较大,匝数较多,阻抗较大,容易引起电感饱和,发热量增加,严重威胁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对于储能电感的设计,是Boost电路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ST公司的L6562设计了一种Boost电路,并详细分析了磁性元器件的设计方法。 1 Boost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