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蚁群的神经网络速度辨识器研究

发布者:MysticalEssence最新更新时间:2010-06-28 来源: 电子元器件应用 关键字:混沌蚁群算法  神经网络  DTC  转速辨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速度辨识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其仍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因此,对神经网络的优化一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混沌引入到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当中,以形成混沌蚁群算法(Chaos Ant Colony Optimization,CACO),从而提高了对于BP神经网络的优化效率和精度,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也在对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TC)转速辨识的仿真试验中,实现了对电机转速的准确辨识。

  1 BP神经网络的缺点

  BP神经网络是目前控制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其学习过程由信息前向计算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组成。它采用梯度搜索技术,可使网络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的误差均方值最小化。此外,该网络还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和泛化能力。BP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BP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为:

  BP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

  其中,xj为输入层节点输出,yi为隐含层节点输出,O1为输出层输出。输入层节点与隐含层节点间的网络连接权值为ωij;隐含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的网络连接权值为Tli;输出层节点l的期望输出为t1。f(net)为传递函数。为此,其网络连接权值的调整公式如下:

  调整公式

  其中,η为学习速率(η>0);k为训练次数,α为平滑因子 (0<α<1),为隐层节点误差。

  2 BP神经网络的混沌蚁群优化过程

  2.1 基本蚁群算法

  ACO 的基本思路是:在算法的初始时刻,将一定数量的蚂蚁随机放在给定的N座城市上,并设此时各路径上的信息素相等。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量独立选择下一城市。蚂蚁系统使用的转移规则是根据蚂蚁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转移概率来进行路径选择。在完成一次循环后,蚂蚁在路径上释放一定量的信息素。完成一次循环所走过的路径就是问题的一个解,当所有蚂蚁都完成循环后,即可得到最优解。

  蚁群算法的基本公式如下:

  蚁群算法的基本公式

  2.2 混沌蚁群算法

  混沌蚁群算法(CACO)是受到自然界蚂蚁走行的混沌特点和整个种群的自组织特点的启发。它利用混沌的遍历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来将混沌扰动算子引入蚁群算法,并将带有混沌特征的初始化变量线性映射到变量取值区间。该方法兼顾了混沌动态搜索和智能搜索的特点,可有效地避免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从而达到提高算法速度和全局寻优的能力。

  (1) 混沌初始化

  设τij(t)为t时刻路径上的信息浓度,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进行混沌初始化。混沌变量选择典型的混沌系统Logistic映射迭代公式如下:

  映射迭代公式

  式中,μ为控制参数,当μ=4时,Logistic完全处于混沌状态,此时系统在 [0,1]之间具有遍历性。如果利用全排列理论将每个混沌变量对应于一条路径,也就是为每条路段上的信息素浓度根据混沌量给定初始值τij(0),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基本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2)引入混沌扰动量

  在蚁群算法中,如果蚂蚁后从点i至某一点j,则在路径ij上留下信息素τij(t)。蚂蚁k在走完任意一路径以后,将按式(5)更新该路径上的信息素。可以看出,此更新方法在加快寻优的同时,却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在此处引入混沌扰动量来调整信息素,以使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极值区间。改进后的式子为:

  改进后的式子

  其中,Xij为混沌扰动量,可采用典型混沌系统 Logistic映射得到,q为相关系数。

  2.3  混沌蚁群算法的实现步骤

  实现混沌蚁群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初始化BP网络结构,设定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

  Step2:混沌初始化信息素浓度、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

  Step3:用公式(4)计算每只蚂蚁的转移概率;

  Step4:根据每只蚂蚁的转移概率得出本次最优路径并最优值比较,若更优,则更新最优值;

  Step5:将每只蚂蚁的最优值与整个蚁群的最优值相比较,若更优,则其将成为整个蚁群新的最优值;

  Step6:更新并按公式(9)修改路径ij上的信息素浓度;

  Step7:比较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精度,若满足预设精度,则最后一次迭代的全局最优值中每一维的权值和阈值就是所求的;否则返回step3,算法继续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

   3 基于DTC的系统仿真

  3.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结构

  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的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在α-β坐标系下,通过获得定子电压Usα、Usβ,定子电流Isα、Isβ及定子电流导数pIsα、pIsβ归一化后,即可构成神经网络的六个输入,再经过反归一化,即可得到转子转速ω,从而构建一个动态转速估计器。

  3.2 仿真实验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时,系统采样周期可设定为0.1 ms,异步感应电动机的其它各参数为:额定功率PN=15 kW,额定电压VN=380 V,额定频率fN=50 Hz,定子电阻Rs=0.435 Ω,转子电阻Rr=0.816 Ω,定子电感Ls=0.002H,转子电感Lr=0.002H,定转子互感Lm=0.06931H,极对数p=2,转动惯量J=0.0918 kg.m2。设定电机转速ω=20 rad/s时,采取100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5000组数据作为验证样本,最大训练次数设定为2000次,最小容许误差设定为0.001。

  学习网络的隐含层节点个数经多次训练后确定为k1=11和k2=6,设n为输入节点个数。混沌变量个数m为神经网络所有权值、阈值的总和,m=156,蚁群种群数M=30,p=0.8,Q=50。其算法训练误差比较如表1所列。

算法训练误差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的BP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最小适应度收敛十分缓慢,并且误差较大。而混沌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其收敛性要远远优于传统的BP算法。

  表2所列是由实验仿真结果中分别提取出的神经网络速度辨识器的动态性能指标。可以看出,混沌蚁群优化的神经网络较之传统BP算法的动态性能有了很大改进。

实验仿真结果  

  4 结束语

  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混沌蚁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转速辨识器中,从而显示出其辨识非线性函数的优越性能以及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用混沌蚁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速度辨识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较强的速度跟踪精度,可实现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而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关键字:混沌蚁群算法  神经网络  DTC  转速辨识 引用地址:基于混沌蚁群的神经网络速度辨识器研究

上一篇:用于TD-SCDMA的Air Prime智能嵌入式模块
下一篇:智慧电网的未来:该全自动或人工控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1:31

CEVA推深层神经网络框架,加快嵌入式系统机器学习技术应用
CDNN 软件框架结合CEVA-XM4图像和视觉DSP具有下列优势: 实时目标识别和视觉分析 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最低功耗深层学习解决方案:与基于GPU的领先解决方案相比,功耗降低30倍,处理速度加快3倍 与典型的神经网络实施方案相比,所需平均存储带宽减少15倍 从离线预训练网络自动转换至实时嵌入就绪(embedded-ready)网络 具有支持各种神经网络结构的灵活性,包括任何层数目和层类型 DSP IP平台授权厂商CEVA公司宣布推出实时神经网络软件框架CEVA 深层神经网络(CEVA Deep Neural Network, CDNN),以简化低功耗嵌入式系统中的机器学习部署。通过利用CEVA-XM4 图像和视觉DSP的处
[嵌入式]
Thinker 1可重构混合神经网络计算芯片的诞生
在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变化、人工智能应用不断增多的当下,神经网络计算芯片(AI芯片)的设计者们所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何在保证AI芯片性能/功耗表现优秀的同时,尽可能的在更多人工智能算法上通用。 目前市面上陆续涌现的AI芯片中,有不少都采用了重新设计芯片底层架构的方式,来平衡AI芯片的性能与AI算法通用性之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突出玩家有寒武纪、谷歌TPU项目等等。 产业界如此热火产天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界此前的长久积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清华微电子所的可重构计算团队一直在研究一项核心技术——“软件定义芯片”,前年,他们推出了一款代号为Thinker 1的AI芯片,这款芯片不仅能够支持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的AI算法
[安防电子]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沿墙导航控制
1 引言 沿墙导航控制问题是指驱动机器人在一定方向上沿墙运动,或者更一般意义上的沿着物体轮廓运动,并与墙保持一定距离。它可以看作是移动机器人智能的低层行为,当与其它高层的智能行为相结合时,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墙体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跟踪一个未知的墙体。当获得的环境信息太少或无法获得,机器人的轨迹可能会特定为“沿着右边的墙体运动直到发现第一个门口”。另外,如果移动机器人的任务是绘制全局模型,它就必须沿墙体行进将地图描述完全。 跟踪一个已知墙体。机器人按照规划好路径跟踪轨迹,为了使算法误差保持在小范围内而跟踪墙体。或者,路经规划中包括已知墙体,需要机器人沿墙行进完成特殊的任务。 目前关于移动机器人沿墙导航控制已有较多
[工业控制]
基于模糊<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的移动机器人沿墙导航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主吸尘机器人混合视觉研究
  自主吸尘机器人的 视觉系统 主要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碰撞传感器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等。自主吸尘机器人主要应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作为接近视觉的传感器检测障碍物。CMOS图像传感器主要用于全局信息的获取,在自主吸尘机器人的障碍物检测、基于电子地图的定位以及路径规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碰撞传感器作为辅助传感器,当其他传感器失效时,可通过与障碍物的接触感知障碍物的存在。但目前大多数视觉系统由单一传感器构成,对环境信息的感知不全面。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障碍物信息,更有效地实现实时避障,本系统融合了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及碰撞传感器,采用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神经网络能够根据传感器的输入实时输出,完
[安防电子]
基于<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的自主吸尘机器人混合视觉研究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去条带方法
引言 红外焦平面探测是一种兼具辐射敏感和信号处理功能的新一代红外探测技术,但是由于制造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使得焦平面阵列(FPA ) 各个阵列元即使在相同的辐射通量照射下,也会输出不相同的响应电压。这种红外响应引起的遥感图像的失真被称作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为了提高观测频率、扫描范围和空间分辨率,航天遥感一般采用推扫式的多元敏感线阵列对地物成像,通过观察发现,推扫得到的遥感图像出现有规律的条带失真,条带宽度与遥感器多元敏感元个数的扫描线宽度一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条带现象日趋严重,与单敏感元扫描图像中的噪声相比有明显差异,这种失真其实是焦平面非均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条带失真是影响线阵列红外遥感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要用诸
[应用]
RBF神经网络在智能传感器模块设计中的应用
引言 不论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经典传感器,还是半导体工艺制作的现代传感器,都存在交叉敏感。交叉敏感是引起单传感器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传感器标称的目标参量恒定不变,而其它非目标参量变化时,该传感器的输出值发生变化。几乎所有的传感器都存在对温度的交叉敏感且不仅仅是一个交叉敏感量。以压力传感器为例,其标称的目标参量——压力恒定,而传感器的环境温度T或供电电压U/电流I变化时,其输出电压值发生变化,表明压力传感器存在对环境温度T及供电电压U/电流I两个非目标参量的交叉敏感。存在交叉敏感的传感器系统性能不稳定,准确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多传感器模型法技术来改善传感器系统性能。其基本思路是:当主测参量为x1的传感器存在干扰量x
[嵌入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芯片正式诞生!功耗减少100倍
近期,欧洲研究与创新中心Ime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尖峰递归神经网络处理雷达信号的芯片。 通过模仿生物神经元群操作来识别时间模式的方式,imec的芯片功耗比传统实现方案少100倍,同时延迟减少了十倍,几乎可以立即做出决策。例如,可以仅使用30 mW的功率对微型多普勒雷达信号进行分类。 该芯片可以调整体系结构和算法,以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心电图,语音,声纳,雷达和激光雷达流),它的第一个用例将包括创建低功耗、高度智能的防碰撞系统,如无人机雷达,它可以对接近的物体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人工神经网络(ANN)已被证明可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使用,例如,已被用于汽车工业中常用的基于雷达的防撞系统。但是,人工神经网络有其自身的
[嵌入式]
高通技术公司和Google就智能网联边缘神经网络架构搜索合作
高通技术公司和Google Cloud宣布就智能网联边缘的神经网络架构搜索(NAS)展开合作 高通技术公司是首个提供Google Cloud Vertex AI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服务的SoC客户,骁龙8将率先提供支持 亮点: 高通技术公司和Google Cloud面向神经网络架构搜索(NAS)展开合作,让双方能够自动创建并优化AI模型,从而替代人工操作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将率先提供支持,随后高通技术公司的其他产品组合将提供支持 高通技术公司是首个提供Google Cloud Vertex AI NAS的SoC客户 Google Cloud Vertex AI NAS将加速在高通技术公司智能手机
[网络通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