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为什么有多组VDD

发布者:烟雨江湖最新更新时间:2023-02-01 来源: zhihu关键字:单片机  VD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IC元器件通常只有两个电源引脚,一个是Vcc或Vdd,另一个是Gnd或Vss。但是,现在的MCU通常却有多组电源引脚,这是什么原因呢?以某款100脚MCU为例,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它有5组VDD/VSS,并且会要求每一组VDD/VSS都要接上。实际上,这多组VDD内部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既然这样,那么芯片厂家为什么不只留一组出来呢?或者说虽然留了多组出来,能不能外面只接一组呢?如果能这样既节约引脚,外面连接走线也更少。



如果外面只接一组VDD的话,电流在芯片内部经过的路径相对较长,如下图红色的线条。

对于频率高的电路,VDD电流会在高频突变(因为频率越高,需要的电流越大),这时候路径上产生的感抗会阻碍电流的变化。路径越长,感抗越大,从而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会更明显,进而导致芯片网络中的电压变化,这样就会影响MCU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低频或者直流电路,路径长其影响不大。所以,早期的低频MCU只有一个VDD,而多组VDD可以减少电感效应(电感并联总电感变小,路径变短电感也越小)。可以把上述芯片供电的过程,想象成给一块田地灌溉的过程,如果只有一个进水口,肯定不如多个进水口一起进水好。除此之外,再补充几点:1)MCU的模拟外设比如ADC通常是独立的电源VDDA,这是因为ADC需要尽可能干净的电源以保证转换结果的准确性,独立一路可以避免受到其他电源噪声的干扰。2)多种电压要求。有时,芯片的不同部分会以不同的电压运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低压内核和高压 I/O。内核使用较低的电压来降低功耗而 I/O 以更高的电压运行,以便更好地与外部电路连接。这时也需要分出来多组供电,常见的是复杂的SOC芯片。3)多组VDD相比单个VDD,一个VDD引脚上经过的电流会减小,这样引脚不必承受过高的电流,增强可靠性。


关键字:单片机  VDD 引用地址:单片机为什么有多组VDD

上一篇:扒一扒单片机串口IAP原理
下一篇:为什么单片机的I/O口需要驱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20 08:25

学习8051单片机,这些引脚相关知识怎么少得了
8031和8051是最常见的mcs51系列单片机,是inter公司早期的成熟的单片机产品,应用范围涉及到各行各业,下面介绍一下它的引脚图等资料。 8031,8051管脚图 8031,8051引脚功能 (1)主电源引脚Vss和Vcc ① Vss接地 ② Vcc正常操作时为+5伏电源 (2)外接晶振引脚XTAL1和XTAL2 ① XTAL1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是外接晶体的一个引脚。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地。 ② XTAL2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是外接晶体的另一端。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外部振荡源。 (3)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 , 和 /Vpp ① RST/VPD 当振荡器
[单片机]
学习80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这些引脚相关知识怎么少得了
一种嵌入式Linux测控系统设计
  0 引 言   当前,在 工业控制 领域,网络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控制要求测控系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在现场完成复杂的测控任务,通常一些任务具有一定的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测控系统能够与某一类型的控制网相连,实现远程监控。而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测控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采用8/16位的单片机;软件多采用汇编语言编程,仅包含一个简单的循环处理的控制流程;单片机与单片机或上位机之间通信通过RS232、RS485来组网。这些网络存在通信速度慢、联网功能差、开发困难的问题。而工业以太网已逐步完善,在工业控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以太网使用了TCP/IP协议,便于联网,并具有高速控制网络的优点。现在,32位嵌入式
[单片机]
一种嵌入式Linux测控系统设计
单片机电机测速程序
这个51单片机+电机霍尔测速程序是从一个制作成功的智能小车里面提取出来的 原理图及其源代码压缩包的下载地址:http://www.51hei.com/bbs/dpj-19526-1.html 下面是主要的程序文件预览: #include reg52.h unsigned int i=0; sbit P36=P3^6; unsigned char j; unsigned int kop; unsigned char a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unsigned char b ={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
[单片机]
<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电机测速程序
新唐科技推出NuMicro M091系列小尺寸高集成微控制器
面对智慧工厂传感器升级需求 工业5.0注重智慧化、感测能力和高度自动化,代表着智慧工业领域的新一波革命,在这个背景下,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应用在多个领域对高精准、小型化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NuMicro M091系列32位高整合模拟微控制器,为提高模拟功能与数字控制的精准度,以小封装的尺寸整合了丰富的模拟周边,包含模拟数字转换器 (ADC) 以及数字模拟转换器 (DAC) 并且支持多达四组精密运算放大器 (OP Amp), 同时具有全方位的周边支持,成为光电、压力以及位置传感器领域的首选。 高整合模拟微控制器核心特色 基于Arm® Cortex®-M0核心,NuMicro M091系列运行工作频率高达 72 MHz、搭
[单片机]
单片机C51编程几个有用的模块
Keil C51常用功能模块使用说明 说明 本文档包括单片机系统中常用到的时钟中断、通讯及键盘扫描等模块(见所附源程序)的说明。这些模块使用前后台系统模型。为达到最大的灵活性, 需要在用户工程中定义config.h文件, 在其中定义各模块可选参数的设置,而不是直接更改源代码。 这些可选内容大部分为宏定义,如果不定义宏相应的功能在编译时被屏蔽,不会增加代码长度。 具体可选内容见各模块中的说明。 在Config.h文件中还要包含一个单片机硬件的资源头文件。 各模块使用了定义在Common.h中的一些数据类型。如:BIT(bit) BYTE(unsigned char)等,具体请参见源程序。 时钟模块 在单片机软件设计中, 时钟是
[单片机]
PIC16F877A单片机接收BA5104红外线遥控解码程序
//熟悉使用单片机进行红外线遥控解码 //1、首先根据BA5104遥控IC的编码形式进行解码 //2、把解码出来的按键用LED指示 //************************************************** //************************************************** //硬件设置: //1、SW1开关2闭合,其他断开 //2、SW2开关1闭合,其他断开 //3、SW4开关全部闭合 //************************************************** //******************************
[单片机]
MCU如何协同单片机进行仿真?
MulTIsim是基于SPICE的电路仿真软件,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rgrated Circuit Emphasis)是“侧重于集成电路的模拟程序”的简称,在1975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开发。在MulTIsim9中,需要另安装MulTIMCU进行单片机仿真。NI(National Instruments) Multisim10 将MuitiMCU称为MCU Module,不需要单独安装,可以与Multisim中的SPICE模型电路协同仿真,支持Intel/Atmel的8051/8052 和 Microchip的 PIC16F84a,典型的外设有RAM和ROM,键盘,图形和文字
[单片机]
51单片机与FPGA接口的逻辑设计
0 引言 FPGA是一种新兴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取代现有的全部微机接口芯片,实现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地址译码等多种功能,具有更高的密度、更快的工作速度和更大的编程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类产品中。在功能上,单片机具有性价比高、功能灵活、易于人机对话、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等特点;而FPGA则具有高速、高可靠性以及开发便捷、规范等特点,因此两类器件相结合的电路结构将在许多高性能仪器仪表和电子产品中被广泛应用。基于这种需求,本文设计了MCS-51单片机与FPGA的总线接口逻辑电路,实现了单片机与FPGA数据与控制信息的可靠通信,使FP—GA与单片机优势互补,组成灵活的、软硬件都可现场编程的控制系统。 1 单片机与FPGA的接口方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与FPGA接口的逻辑设计
小广播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