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用纳电子器件模型研究取得最新进展

最新更新时间:2007-10-26来源: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键字:物理  单元  处理  设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京大学教授何进博士率领的微电子学研究院纳太器件和电路研究组,在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最近在CMOS集成电路用纳器件模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相关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电子器件杂志,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2007年9月刊的“纳电子器件模型和模拟专辑(Special Issue on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Nanoelectronics Devices)上发表。这是该研究组继去年在该权威期刊的“先进模型和45纳米模型挑战”专辑(Special issue on advanced compact models and 45-nm modeling challenging上发表纳米CMOS器件物理基本解和MOS器件量子效应模拟两篇重要论文以来, 在微纳电子和集成电路器件模型领域取得的又一最新进展。

根据 2006 年更新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ITRS) ,物理栅长达到 18 , 10 , 6nm 的微处理单元将于分别于 2010,2015 ,2020年实现量产。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旨在用于未来几代纳米 CMOS 集成电路的设计的纳电子器件模型和仿真工具就必须处理 ITRS 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反映最近一两年来纳电子器件模拟和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Electron Devices 在 2007 年初面向全球,征集该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以 “Special Issue on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Nanoelectronics Devices ” 专题作为该杂志 2007 年第 9 期来出版, 向全世界展示该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经过激烈竞争和严格的多轮专家评审,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 何进 教授的纳太器件和电路研究室以自己在纳米线的器件物理模型研究上的突破,在该专辑的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关于纳米环栅 CMOS 器件模型基本解的研究论文(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 TED-54, no.9,pp2293-2303,2007)。该理论模型采用严格的物理基础, 实现了纳米环栅 CMOS 器件特性的预言和验证。 此项成果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的同时,也具有直接的技术和产业应用价值,必将在推动更完整的纳米线 CMOS 器件和电路模型的发展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何进博士于2005年9月从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归国后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的支持下,迅速建立了纳米和太赫兹器件和电路研究室。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深亚微米MOS器件新结构,纳米MOS的量子传输和准弹道输运,深亚微米芯片仿真物理模型,电子材料和相关器件等。曾参加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攻关项目。 作为主持人完成北大和Motorola的两项联合研究项目, 现在主持自然科学基金, 973项目子课题, 预先研究和北京市科委的项目。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多项美国SRC项目。

何进博士是国际期刊“Recent Patents on Engineering”,“Open Nano Science Journal”, "Recent Patents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The Ope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编委。 “ 微纳电子技术” 副理事长。ICCDCS,EDSSC,ISQED等 系列IEEE 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或评审专家。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等的论文评审人。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EDL),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T-ED)和国内电子学报, 半导体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在国际/国内会议宣读论文60余篇(特邀7篇)。研究成果被SCI收录和引用100余次,EI收录和引用150多次,国际同行引用和应用近200次。获发明专利3项。编写“纳米CMOS 器件”一书的部分章节(科学出版社, 2005),翻译“射频电路设计”一书(科学出版社, 2007),正在编著”先进MOSFET物理和模型”(科学出版社, 2008)。近年来,他在国际权威的IEEE期刊上发表了10多篇第一作者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注目。 入选2008-2009年度“Marquis Who's Who”名人录科学与技术分册。

何进博士是国际集成电路界工业标准CMOS模型BSIM4.3.0主要研发者,模型手册的主要作者(BSIM4.3.0已经被国际半导体工业界广泛采用,促进了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BSIM5首席研究者,模型手册第一作者(BSIM5 在2004年被CMC选为下一代工业标准芯片仿真模型的四个备选者之一,国际主流集成电路模拟系统均支持BSIM5的电路模拟)。 国际主要半导体公司IBM, INTEL, AMD等采用和验证的BSIMDG模型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有关该项工作的成果被最近发表在IEEE T-ED 上的综述文章(IEEE TED-54, pp.131-141, 2007)称为“何氏模型”,是全世界四个典型代表)。 提出纳米CMOS参数提取新技术,被发表在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MER-42, pp.583-596, 2002)上有关阈值电压的综述文章称为“何氏方法”,为近年来11种典型方法之一。 完成有世界水平的纳米CMOS器件完整表面势方程和解析解, 研发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纳米MOSFET表面势模型。 在国际微电子学术界独创非传统CMOS器件及电路建模的载流子理论和方法,成功应用到场效应纳米器件中。 何进博士在微电子学术和工程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享有国际声誉,领导的小组是目前国际上纳米电子器件物理和电路模型研究最富活力的团队之一。 该研究小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向国际一流水平奋进的信心和在此过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关键字:物理  单元  处理  设计 编辑: 引用地址:https://news.eeworld.com.cn/news/analog/200710/16494.html

上一篇:围绕能量采集IC的竞赛正在上演,未来前景看好
下一篇:研究人员开发出电路设计新技术,伊利诺伊扫描结构中将以故障覆盖率为主导

推荐阅读

以太网物理层进入过程工厂现场
以太网物理层进入过程工厂现场 倍加福(Pepperl+Fuchs)展示了第一个带有先进物理层以太网的交换机 以太网进入过程工厂现场Ethernet-APL对于过程工业的用户来说看起来很熟悉。它结合了两项众所周知的技术:用于无缝并行通信的以太网以及稳健的双绞线技术,并结合了过程工厂现场防爆。因此,Ethernet-APL实现了仪表数字化。Ethernet-APL 升级了这种特殊环境中的网络通信。由十二家知名供应商推动的双绞线电缆以太网标准化,可实现长电缆运行、现场仪表供电以及集成了本质安全防爆。Ethernet-APL 消除了数据流的障碍,帮助工厂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简化设计、让工厂更快、更好地启动和运行
发表于 2022-01-18
以太网<font color='red'>物理</font>层进入过程工厂现场
4412 物理地址
单片机MCU现代中央处理器CPU 4412 的物理地址包括CPU内部寄存器registereMMCTF卡 现代CPU和单片机相比就多了缓存和内存管理单元缓存比内存贵,速度快,所有它在挨着CPU的第一级内存比存储介质贵,速度快,所以它在缓存和内存之间 4412访问物理地址的过程是:从cache缓存到内存到物理地址。哪怕CPU访问内部寄存器也是要过cache和内存的。 产生的历史背景 • MMU是中央处理器中用来管理虚拟存储器、物理存储器的控制线路,同时负责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 在原始的PC上,程序员编程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 程序大于内存– 
发表于 2022-01-05
4412 <font color='red'>物理</font>地址
几维通信采用比科奇5G NR物理层芯片
PC802芯片及物理层软件加速其小2021年12月16日,中国杭州 - 5G O-RAN基带半导体及软件行业专业企业比科奇今日宣布:专注于小基站产品研发的公司几维通信已确定将在其新的5G小基站产品中采用比科奇PC802芯片。几维通信通过引入比科奇的芯片及5G物理层软件,来加速其小基站产品的开发及推向市场。“我们很高兴与几维通信合作,帮助几维通信在其新一代小基站产品中采用我们的芯片和软件,”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颖波博士评论道,“我们刚向市场推出了PC802物理层芯片及配套的物理层软件,期待在2022年看到采用PC802的产品落地并且进行外场试验。”“我们对比科奇推出的5G小基站芯片产品的性能和软件很满意。我们认为
发表于 2021-12-16
芯和半导体通用EDA模型版图物理连接关系重建方案
大大的减少设计中迭代次数以及降低设计时间。然而,传统的物理电路设计模型受限于其使用的是二维的视图方式,所以在设计操作中,设计者很难直觉化地进行物理电路的设计,设计者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物理电路中的各层级之间进行切换,即使这样,也难以直接比较物理电路中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对于用于优化电路参数和电路的版图而言,结果却同样是收效甚微。为达到更好的EDA设计目的,芯和半导体在2020年10月20日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通用EDA模型版图物理连接关系的重建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1128432.2),申请人为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根据该方案目前公开的相关技术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通用EDA模型设计方案吧。如上图,为该专利中发
发表于 2021-11-19
芯和半导体通用EDA模型版图<font color='red'>物理</font>连接关系重建方案
润欣科技:公司提供的芯片与IC方案用于连接和感知物理世界
11月15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贵公司有没有元宇宙相关业务布局或者有元宇宙业务的公司合作?润欣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您提到的元宇宙业务应该是虚拟世界的,润欣提供的芯片和IC方案用于连接和感知物理世界。此外,有投资者询问,公司开发的微能量采集芯片可不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以“芯片替代干电池”?润欣科技指出,公司开发的微能量采集和低功耗无线芯片/模块方案,主要用于收集环境中的弱流明光能、动能、射频能量、热能等用于驱动芯片工作,大幅减少遥控器、开关、生物穿戴、电子价签等微型终端上的电池使用,或免电池工作,符合低碳和绿色环保的要求。据润欣科技此前披露,公司规划用三年时间,投资微能量收集与超低功耗芯片和应用的研发,该项目所开发
发表于 2021-11-16
WNEVC 2021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海龙: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技术挑战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在9月17日上午举办的主题峰会“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绿色高效产业生态构建”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海龙做专题演讲。他向大家介绍: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氧化物的固体电解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各自的优缺点,并向大家介绍了法国Bollore、日本丰田相关的动力电池研究。他指
发表于 2021-09-17
WNEVC 2021 | 中国科学院<font color='red'>物理</font>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海龙: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技术挑战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数字电视 安防电子 医疗电子 物联网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3号集成电路设计园量子银座1305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1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