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京大学等合作,通过化学剥离成单层二硫化钽纳米片并将纳米片抽滤自组装而重新堆叠成二硫化钽薄膜。重新组装的二硫化钽薄膜打破了原母体的晶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均质界面,并获得了比母体材料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更大的上临界场。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自1911年超导被发现以来,超导的研究成为凝聚态物理皇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目前超导材料已应用在包括超导电线,医院使用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各个方面。然而,尽管超导材料有很多的优势,但由于目前超导材料的最高超导温度在零下100多摄氏度,成本仍然很高,难以大面积地推广。因此,追求更高温甚至室温超导是物理学家们的梦想,也具有极高的实际价值。
“目前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持,高温超导的探索步履维艰。”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硅酸盐所的硕士研究生潘杰表示,传统的以弱的电-声相互作用为前提的BCS理论难以解释40K以上超导的机理,因此需要提出更完备、更深刻的理论来解释高温超导现象,并为高温超导的探索提供指路明灯。界面超导的发现是近几年超导领域的一个新亮点。然而,界面调控六方相二硫化钽(2H-TaS2)的电子结构却未见报道。
为了在二硫化钽中构筑丰富的界面,研究团队通过采用碱金属离子插层剥离的方法获得单层的二硫化钽纳米片,并通过抽滤的方式对其进行组装,得到重堆叠的二硫化钽薄膜。薄膜内部层与层之间发生无规则的扭曲,破坏了原先的晶体结构,形成了均质的界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重堆叠二硫化钽薄膜的电子比热系数γ两倍于块体的六方相二硫化钽。基于固体比热的德拜模型理论,更大的电子比热系数γ说明了重堆叠二硫化钽薄膜的费米面附近具有更多的电子态密度。
为了更好地阐述重堆叠二硫化钽薄膜超导增强的机理,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两种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发现重堆叠后的二硫化钽薄膜,因层与层之间存在扭曲,界面处电子的离域化程度增强,由此导致了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密度增加,超导特性增强。
黄富强研究员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丰富了界面超导的研究内容,为完善超导理论,探索更高温的超导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超导研究重取得大突破:二硫化钽薄膜更高温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超导
引用地址:
超导研究重取得大突破:二硫化钽薄膜更高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21
在高温超导滤波器后级的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随着超导材料应用的发展,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制备的滤波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性能. 高温超导滤波器与低温低噪声放大器(LNA) 组成的射频接收机前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自行研制的超导接收机前端已经在移动通讯基站中试运行,并获得良好效果。超导接收机前端是由高温超导滤波器、LNA、制冷机、真空腔及控制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由于LNA工作在和超导滤波器相同的低温环境下,放大器电路的热噪声相当低。在晶体管选取方面,HEMT(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很低的噪声和良好低温性能非常符合要求。由于可获取商业用晶体管的S参数仅限于常温至-55oC, 对制备低温70K下工作的放大器带来一定的问题。 本文选用atf-54143型晶体管,采用常温下
[电源管理]
中国铁基超导研究发展纪实:突破禁区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日三国科学家的“超导大战”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在那场“大战”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研究团队不分昼夜地在实验室工作,困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在桌子上躺一躺或在椅子上靠一会儿打个盹儿,醒了继续做实验。那时,他们研究的是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研究团队 赵忠贤院士的两位研究生正在讨论实验数据 核心阅读 正是在这一波研究热潮中,物理所科研人员开创性地使用了便宜而好用的液氮替代昂贵的液氦来实现超导转变温度,为超导研究和应用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大大方便和加速了全世界的高温超导研究。 时隔20年后,日本科学家发现在临界转变温度为26K时,铁砷化合物具有超导电性。以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科
[手机便携]
首个石墨烯超导量子干涉装置面世,有望为量子和超导研究提供新思路
瑞士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石墨烯,制造出了首个超导量子干涉装置,用于演示超导准粒子的干涉。最新研究有望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也为超导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2004年石墨烯横空出世,自此引发广泛关注并获得大力发展。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新型纳米材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更多特性也一一浮出水面。 双层扭转石墨烯——两个原子层相对于彼此稍微有所扭转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一年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固态物理实验室的克劳斯·恩斯林团队证明,扭转双层石墨烯可用于制造超导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约瑟夫森结。 在最新研究中,恩斯林科研团队利用扭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世界最小超导体:仅由4对小于1纳米分子组成
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网络版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已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导体,其由4对小于1纳米的分子组成。该发现首次为纳米级分子超导线的制造提供了证据,将在纳米级电子设备及能源技术的开发上具有广泛应用。 科学家表示,利用金属半导体制造纳米级的连接线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线径缩小,其阻抗会增加,进而纳米线会因发热熔化或损毁。焦耳热问题已成为制作纳米级器件的一个主要障碍。 在低于某一温度时,一些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由于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因此可传输大电流,且不会产生功率损耗或热量。超导现象从1911年发现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宏观现象。而此次发现意味着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科大在机器学习提高超导量子比特读取效率上取得进展
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日在机器学习提高超导量子比特读取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研究组与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在本源“夸父”6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研究了串扰对量子比特状态读取的影响,并创新性地提出使用浅层神经网络来识别和读取量子比特的状态信息,从而大幅度抑制了串扰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多比特读取保真度。 据了解,近些年,国际上分别实现了高保真度的单比特单发读取以及多比特的多路复用式单发读取;然而,由于各种形式的杂散耦合的存在,邻近比特的状态可能会对目标比特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从而降低测量保真度,进而降低量子算法的成功率。随着量子芯片的进一步扩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读取保真度,如何解决上述串扰问题将成
[嵌入式]
全球首台超导婴儿磁共振系统在美亮相 将引发儿科诊疗革命
国际磁共振医学会前主席、放射学家威廉·G·布拉德利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磁共振系统都是为成人提供的,今天,我们见证了世界上第一台专门为婴儿提供的磁共振系统,它小到可以直接放到儿科的急救室里,为儿科诊疗带来革命”。他说,高危孕妇对这一产品有很高的依赖。 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超导婴儿磁共振系统(NEONA)2日在此间举行的全球医疗设备顶级展会——北美放射年会上正式亮相。
这一系统由江苏美时医疗公司历时三年研制,即将于明年投向市场。
据介绍,美时医疗开发的超导婴儿磁共振系统是一款婴儿专用的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该产品能够快速提供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成像,整个诊断过程没有辐射。专
[医疗电子]
超导电硅负极添加剂已开始在中国生产
中国正开始大批量生产商业用途的硅负极材料,应用于 锂电池 市场,而单壁碳纳米管在改善硅负极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TUBALL单壁碳纳米管可以有效提高 锂离子电池 的性能,通过提高硅负极的循环寿命,从而最终满足 电动汽车 严格的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的发布与落地,与2018年相比,补贴金额下滑50%以上,并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门槛要求,新政意味着低端产能将被淘汰,电池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升级,提高成本优势,才能在补贴退坡、电池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 300Wh/kg的能量密度是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目标,解决这项技术难题的关键在于将最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应用到 锂电 池中。 世界十大
[汽车电子]
石墨烯的量子魔法带来了新超导材料
超导体是在几乎没有任何电阻的情况下传导电流的材料。这一特性使它们在各种应用中特别有吸引力,其中包括无损耗的电力电缆、电动机和发电机以及可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和磁悬浮列车的强大电磁铁。 现在,来自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详细地展示了一类新超导材料--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的超导特性。 一种材料要表现为超导体需要低温条件。事实上,大多数材料只有在极低的温度下才会进入超导阶段,比如-270°C,这比在太空中观察到的温度还要低。这意味着需要高度的冷却。然而由于这种大量的冷却需要高度昂贵和专门的液氦冷却设备,所以它的实际用途受到了严重限制。这就是超导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的主要原因。 高温超导体(HTS)如一些铁基和铜基超导
[半导体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