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并购,为何全股票交易非主流?

发布者:心有所属最新更新时间:2021-10-19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半导体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春潮带雨晚来急。“方兴未艾”一词好像已经不足以渲染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潮,绻缱已久的铠侠和西部数据近日的200亿美元的M&A动向,对业界带来的冲击也超出了NAND规模化经营的范畴,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西部数据准备以全股票的方式发起收购,而之前铠侠市值的起伏不但影响了原有的IPO计划,也为并购的甲方乙方增添了很多变数。


在此事爆出之前,在并购潮中卷起风浪的主角则是高通、Marvell、安森美等,从宏观大数据的角度,有必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半导体企业的并购状况做一种侧面的财务分析。

集微网整理了近两年以来半导体产业有影响力的并购案例17起(其中一些交易仍需获得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按照时间排列如下:

其中全现金收购为11起,全股票为3起,剩余为股票+现金的组合模式。这17起基本涵盖了除了纯代工厂之外的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企业。

垂直整合,纵向还是横向?

横向铺开的业务拓展包括高通收购Veoneer(从智能手机芯片扩展到汽车软件、传感器),Skyworks收购Silicon Labs汽车和基础设施部门等;纵深、扩大市场份额型的并购相对更多,典型的英飞凌收购Cypress,Analog Devices收购Maxim,英伟达收购Mellnox等等,后一种,我们看到模拟芯片厂商的纵向挖掘式收购更多,这也是该细分领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相对于逻辑芯片的更新换代时间周期短,代差跃进度大的特点,模拟芯片靠的是“慢工出细活”,因产品本身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单一款产品的市场寿命更长,广泛的下游应用的某单一产业的景气与否,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所以模拟芯片厂商相对来说对设备、材料的更新换代有着相对较低的热衷度,走相对成熟支撑路线的他们喜欢纵深拓展产品,以扩大市场影响力,稳扎稳打拿到更多市场份额。比如主打汽车微控制器的模拟类排名第六的瑞萨今年年出宣布收购市场份额同样排在前20的Dialog,除了双方之前有深度合作之外,也是因为汽车MCU和PMIC产品线有相当程度的契合性,恩智浦收购Marvell无线蓝牙业务也是如此。

除了有反垄断监管的需要,一般来说,业务重合度越低的并购,获得通过的概率就越大,但收购进展和双方讨价还价的进程也有密切关系。

比如ADI为了强化和德州仪器的竞争度,收购Maxim的欲望很强,自去年4月份双方接洽以来,ADI就一直认为Maxim溢价过高,评估下来之后,认为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使用全股票交易相对更为合适,该报价对Maxim的估值为每股78.43美元,较去年4月底收盘价溢价约22%,两家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条款,Maxim 的股东每持有一股将获得 0.630 股 Analog 股票。他们表示,该交易预计将在交易结束后约18个月内增加合并后实体的调整后收益,到第二年年底将节省2.75亿美元的并购成本。

另外,由于各国上市公司相关法规的不同,并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比如奥地利的AMS将为尚未出售其股票的OSRAM股东提供高出2%的现金补偿,即每股45.54欧元,并根据近期无风险政府债券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德国法律,AMS 必须向剩余的OSRAM股东提供现金补偿(最初定为每股44.65 欧元),或者每年有保证的股息。OSRAM表示,新的现金补偿提议是在OSRAM估值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从0.0%变为-0.1%之后提出的,旨在保持其与低风险政府债券相比的吸引力。

在收购的对价形式上,集微网采访了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研究员,Platypodes.io创始人及CEO Hamza Mudassir,在他看来,到底选择用股票还是用现金收购,存在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鸿沟。从理论上讲,用股票购买一家公司,在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提高股票价格。但在现实层面上看则更加复杂。

Mudassir指出,如果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买方还是决定用股票而不是现金支付,那么买方肯定认为自身股票定价过高,于是决定用金融工具支付,这是全额股票支付的根本动机之一。假设买方现在股票的价格是10美元,但是他们觉得会降到8美元,如果此时用10美元现金支付,就再也拿不回这些钱了。但如果用10美元股票进行收购,就算之后股票降到了8美元,至少这笔交易中还是赚的。所以从买家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能做的最理性的决定。

从卖家的角度来看,考虑全额股票交易的唯一原因是,认为买家的股票被低估了。这是经典的套利问题、信息问题。


Platypodes.io创始人及CEO Hamza Mudassir接受了集微访谈的采访

Mudassir把“做空”与“做多”的交易原则放到了半导体企业并购中,相当精辟,这种分析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并购,全股票交易所占比例较低的一个原因。因为是卖方还是买方,需要对股票的走向有一个实际的理解,有现实支持,除非理由足够充分,否则不要做100%股票的交易。对当前投资者来说,这大概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理想情况下,需要有一些现金来对冲信息缺口,因为卖方并没有与收购方管理团队相对等的信息。

有关半导体行业并购的频率问题,著名商业战略分析机构麦肯锡曾专门写过一篇报告。报告指出,从大约2010年开始,业内的并购频率开始突然变高。从2001年到2005年,半导体公司每年仅进行约7笔交易,平均价值 4 亿美元(每笔交易)。相比之下,2011年至2014 年期间,他们每年完成约15笔交易,平均每笔交易近13亿美元,2015 年前三季度的结果表明,并购活动变得更加激烈;半导体行业完成了23笔交易,平均每笔交易价值为43亿美元。不但频率加快,而且交易额水涨船高。相对其他制造行业,半导体行业并购的显著特色是频率相对算是低的,但是平均每笔交易的金额则往往可以排到第一,如下图:

黑色柱状图为半导体产业相对其他制造行业的并购情况

Mudassir认为,半导体产业周期的起伏当然是重要原因,尤其是景气周期内并购可以刺激利润率的上升,但他还指出,“羊群效应”即从众心理也是重要的行为逻辑根源。

此外,Mudassir还提到业内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即并购的回报率或成功率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不乏收购失败的案例,如2006年AMD收购ATI,2019年IBM以340亿美元收购Redhat也被广泛判定为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益。据Mudassir的分析,50%的合并和收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无论是财务目标还是战略目标都达不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合并后的整合。一开始双方希望强强联手,能创造奇迹。但实际上,员工整合后往往会出现文化冲突。整合真的很难成功,全球有一半M&A失败,年年如此,“跟时钟一样准”。

半导体行业(2010-2020)年度并购额(IC Insights)

不过,麦肯锡也曾撰文分析,然而,高估潜在危险的保守玩家可能会失去转瞬即逝的宝贵机会。为了在并购中取得成功,不少半导体公司会考虑广泛的潜在合作伙伴,通过对潜在协同效应的详细分析来寻求成本节约和效率。而非专注于自己细分市场,大数据表明,一旦遭遇经济下行(比如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排名前 100 的公司进行程序化并购(通常追求适度规模的交易)的可能性要高出10%。在撤资方面,前100家公司在经济低迷时期出售的资产也是同行的1.5倍。


关键字:半导体 引用地址:半导体并购,为何全股票交易非主流?

上一篇:苹果将为iPhone推出卫星通讯功能,但非今年
下一篇:业内:DRAM现货价格加速下跌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20 12:22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政府禁止福建晋华从美国购买产品
  2018年10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道,特朗普政府昨日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福建晋华采取限制措施,禁止其从美国购买任何产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陆慷回应称,我注意到了有关报道。我想强调,中国政府一向要求本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也一向要求外国政府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合理待遇,为中国企业赴有关国家或地区开展投资合作提供良好环境。希望美方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据我所知,主管部门商务部将就这个问题表明看法,请你关注。
[手机便携]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
7月19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半导体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声明,全文如下: 近日,我协会注意到媒体广泛报道了一些美国芯片企业的领导人正试图游说美国政府减少贸易限制、推动全球合作。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发布了“关于美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潜在额外限制的声明”。这集中反映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界对美国政府所作所为的担忧。 数十年来,半导体产业能够持续创新并蓬勃发展,得益于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产业主体的相互协作,是全球化分工发展的结果,半导体产业也因此成为全球化最充分的代表。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了超过80%的巨大市场,有力地支撑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供应,为全人类的福祉(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行业协会发布声明
东芝可能推迟半导体出售第二次招标
东芝原定5月19日举行半导体事业第二次招标案,现传出时间可能推迟。 推迟原因有许多说法,东芝半导体资产审查作业比预期冗长;共同投资半导体工厂的美国西部数据公司(WD)对出售半导体事业有异议,双方僵持不下;另一方面也有说法东芝希望用时间换取空间,透过延后招标,吸引到更好的出资条件。 鸿海集团三月参与第一次招标,报价被指接近3兆日圆居冠,鸿海并偕同旗下日系企业夏普参与5月的第2次招标,另一方面,因担心关键技术外流,日本政府主导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产业革新机构、美国投资基金等组成美日联盟,形成两大阵营对决态势。
[手机便携]
TCL发布2019半年报: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成为核心
TCL集团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电视、手机等终端业务已经离表,核心主业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按备考口径计,TCL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1.2亿元,同比增长23.9%,净利润为26.4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42.3%。 极致效率成本 变革创新开拓 2019 半年报董事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 上半年,本集团继续深入推进业务变革转型。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全体员工以战时状态迎接挑战,以极致效率成本求生存,以变革创新开拓谋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今年 4 月,公司顺利完成重组剥离智能终端及配套业务,TCL 集团由相关
[嵌入式]
TCL发布2019半年报:<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显示及材料业务成为核心
德州仪器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 创近年之最
  北京时间4月5日早间消息,德州仪器(TXN)周一称,该公司已经同意以大约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家半导体(NSM),这是德州仪器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交易,超过2000年收购Burr-Brown Corp公司的61亿美元,同时也是自200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芯片行业并购交易。   德州仪器今天发表声明称,在这项全现金的收购交易中,国家半导体股东所持每股股份将可获得25美元现金。与国家半导体今天14.07美元的收盘价相比,德州仪器的收购价格高出78%。据彭博社编纂的数据显示,与过去一年时间里的196桩半导体并购交易相比,德州仪器所支付的差价相当于平均值的4倍以上。数据还表明,这些交易的平均规模为1.298亿美元。根据Databe
[模拟电子]
丁文武先后考察两家功率半导体企业基本半导体、英诺赛科
4月9日上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总裁丁文武一行莅临基本半导体考察调研。   基本半导体董事长汪之涵博士向丁文武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产品,包括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碳化硅JBS二极管和MOSFET三极管,以及6英寸的3D碳化硅外延和晶圆片。   随后丁文武一行听取了基本半导体总经理和巍巍博士对公司发展情况的汇报。丁文武对基本半导体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定位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公司团队再接再厉,立足创新驱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企业。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
[半导体设计/制造]
意法半导体(ST)推出下一代车门区控制器
eeworld网消息,中国,2017年4月11日 —— 意法半导体进一步提高车门区控制器的技术水平,推出单片集成电源管理和应急故障保护电路的车门区控制器产品家族。在过去,实现这两项功能需要使用外部元器件。 新产品L99DZ100G/GP前门区控制器和L99DZ120后门区控制器能够节省空间,同时提升可靠性和能效。控制器软件全系兼容,有助于简化产品研发,缩短上市时间。 基于意法半导体独有的先进的BCD8S 汽车半导体制造技术,这一市场独有的单片解决方案可满足车门区控制模块对电源管理和应急故障保护的要求,功能特性包括内置7.5A最大额定电流的半桥和上桥臂驱动器,以及高速CAN(HS-CAN)和LIN 2.2a(SAE J 2602)接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不该被遗忘的传奇——飞兆半导体
   集成电路的历史,有太多的技术发明与突破,也有太多为之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更有半导体产业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恩怨情仇,曾经的呼风唤雨公司,不会是永久的霸主。历史的车轮驶过,遗忘在所难免,但是有些传奇我们不能忘记!    如果从1997年脱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算起,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只不过是一家成立仅仅9年的半导体行业“新贵”公司而已。然而,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新贵”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朽的传奇。飞兆半导体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50年前成立的仙童(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从英文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飞兆与仙童的血脉相连。    罗伯特诺伊斯(Robe
[电源管理]
不该被遗忘的传奇——飞兆<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