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8051单片机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发布者:科技创造者最新更新时间:2009-10-21 来源: 国外电子元器件关键字:C8051F320  心电采集  AD620  NRF24L01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偶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使得心电监护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传统的心电监护仪不能进行远距离的实时监护,所以便携式无线心电监护系统显得更加重要。无线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由生理信息与数据采集、无线数据通信、控制和显示等单元组成。目前国内已有用于临床的无线心电监护产品,但其采用的方案大都是“采集器+发送器(PDA或手机)”,从成本上看其价格昂贵;从无线传输方面看,大多是将心电数据以模拟信号传输,这必然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此外,由于人体电阻差异导致心电信号在1~10 mV之间变动,固定放大倍数系统缺乏适应性。

  基于此,这里提出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无线监护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数据采集盒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其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PC监护终端通过USB接收数据。采用VC++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和报警等功能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病人在100 m范围内活动,并能根据不同病人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由于心电信号在数据采集盒内经MD转换器处理后才发送,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整体构成

  系统由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构成,见图1。数据采集盒采用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采集心电数据并控制程控放大器,采用NRF24L01模块收发数据与PC监护终端通信。PC监护终端中 C8051F320单片机通过NRF24L01模块接收心电数据并通过自带的USB接口将数据送至PC机。

系统由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构成

  2.2 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电路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由于个体差异,体表心电信号的测量幅值范围为 1~10 mV,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较强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Hz工频干扰;人体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针对极化电压和肌电干扰,采用HOLTER遥测三导连线和一次性心电电极与人体接触,其中一次性心电电极采用氯化银和医用压敏胶制成,能很好地减小肌电干扰。共模干扰的存在要求前置放大器具有极高共模抑制比(CMRR),不低于80 dB。根据以上要求,前端放大器采用仪用AD620放大器,放大倍数约50倍;同时为抑制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影响,后端电路采用0.05~100 Hz的带通滤波器进一步处理信号进行,然后通过50 Hz的陷波电路再次处理信号。

  为充分利用A/D转换的精度,在转换前先将信号放大到A/D转换器电路参考电压的70%左右,考虑到信号中有附加的直流成分,需在A/D转换电路前增加电平调节电路。个体心电幅度的差异要求电路中设计程控放大电路,又为便于心电信号的标定和考虑到实际器件放大倍数与理论值的偏差,在程控放大前设置一个手动可调的放大电路(1~10倍)。综合上述分析,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部分应包括:AD620前端放大、0.05~100 Hz的带通滤波、50Hz陷波、手动放大、程控放大和电平提升等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程控放大功能的实现主要利用CD4051电子开关的数字选通功能,能够实现1~50倍的调节范围。

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部分

  2.3 NRF24L01无线发射电路

  NRF24L01是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2.4~2.5 GHzISM频段,工作电压为1.9~3.6 V,有多达125个频道可供选择。通过SPI写人数据,其速率最高可达10 Mb/s,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Mb/s,并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和上一代NRF2401相比,NRF24L01数据传输率更快,数据写入速度更高,内嵌的功能更完备。器件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增强式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配置。器件能耗非常低,以-6 dBmW的功率发射工作电流仅9 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 mA,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结合C8051F320内部资源.采用自带的SPI接口控制NRF24L01的读写,节省硬件资源也方便软件的编写。图3为无线发射控制电路。

无线发射控制电路

  2.4 PC监护终端设计

  C8051F320集成了全速/低速USB功能控制器,用于实现USB接口的外部设备(不能被用作USB主设备)。USB功能控制器(USB0)由串行接口引擎(SIE)、USB收发器(包括匹配电阻和可配置上拉电阻)、1 KB FIFO存储器和时钟恢复电路(可以不用晶体)组成,无需外部元件。USB功能控制器和收发器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范2.0版。监护终端中的单片机也采用 C8051F320,无线接收部分和图3相同。C8051F320通过自带的USB接口与PC进行数据通信(见图1)。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偶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使得心电监护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传统的心电监护仪不能进行远距离的实时监护,所以便携式无线心电监护系统显得更加重要。无线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由生理信息与数据采集、无线数据通信、控制和显示等单元组成。目前国内已有用于临床的无线心电监护产品,但其采用的方案大都是“采集器+发送器(PDA或手机)”,从成本上看其价格昂贵;从无线传输方面看,大多是将心电数据以模拟信号传输,这必然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此外,由于人体电阻差异导致心电信号在1~10 mV之间变动,固定放大倍数系统缺乏适应性。

  基于此,这里提出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无线监护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数据采集盒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其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PC监护终端通过USB接收数据。采用VC++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和报警等功能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病人在100 m范围内活动,并能根据不同病人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由于心电信号在数据采集盒内经MD转换器处理后才发送,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整体构成

  系统由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构成,见图1。数据采集盒采用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采集心电数据并控制程控放大器,采用NRF24L01模块收发数据与PC监护终端通信。PC监护终端中 C8051F320单片机通过NRF24L01模块接收心电数据并通过自带的USB接口将数据送至PC机。

系统由数据采集盒和PC监护终端两部分构成

  2.2 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电路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由于个体差异,体表心电信号的测量幅值范围为 1~10 mV,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较强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Hz工频干扰;人体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针对极化电压和肌电干扰,采用HOLTER遥测三导连线和一次性心电电极与人体接触,其中一次性心电电极采用氯化银和医用压敏胶制成,能很好地减小肌电干扰。共模干扰的存在要求前置放大器具有极高共模抑制比(CMRR),不低于80 dB。根据以上要求,前端放大器采用仪用AD620放大器,放大倍数约50倍;同时为抑制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影响,后端电路采用0.05~100 Hz的带通滤波器进一步处理信号进行,然后通过50 Hz的陷波电路再次处理信号。

  为充分利用A/D转换的精度,在转换前先将信号放大到A/D转换器电路参考电压的70%左右,考虑到信号中有附加的直流成分,需在A/D转换电路前增加电平调节电路。个体心电幅度的差异要求电路中设计程控放大电路,又为便于心电信号的标定和考虑到实际器件放大倍数与理论值的偏差,在程控放大前设置一个手动可调的放大电路(1~10倍)。综合上述分析,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部分应包括:AD620前端放大、0.05~100 Hz的带通滤波、50Hz陷波、手动放大、程控放大和电平提升等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程控放大功能的实现主要利用CD4051电子开关的数字选通功能,能够实现1~50倍的调节范围。

心电采集与程控放大部分

  2.3 NRF24L01无线发射电路

  NRF24L01是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2.4~2.5 GHzISM频段,工作电压为1.9~3.6 V,有多达125个频道可供选择。通过SPI写人数据,其速率最高可达10 Mb/s,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Mb/s,并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和上一代NRF2401相比,NRF24L01数据传输率更快,数据写入速度更高,内嵌的功能更完备。器件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增强式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配置。器件能耗非常低,以-6 dBmW的功率发射工作电流仅9 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 mA,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结合C8051F320内部资源.采用自带的SPI接口控制NRF24L01的读写,节省硬件资源也方便软件的编写。图3为无线发射控制电路。

无线发射控制电路

  2.4 PC监护终端设计

  C8051F320集成了全速/低速USB功能控制器,用于实现USB接口的外部设备(不能被用作USB主设备)。USB功能控制器(USB0)由串行接口引擎(SIE)、USB收发器(包括匹配电阻和可配置上拉电阻)、1 KB FIFO存储器和时钟恢复电路(可以不用晶体)组成,无需外部元件。USB功能控制器和收发器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范2.0版。监护终端中的单片机也采用 C8051F320,无线接收部分和图3相同。C8051F320通过自带的USB接口与PC进行数据通信(见图1)。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盒程序设计

  数据采集盒中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该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MCU,具有以下特性:(1)高速、流水结构的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内核(可达25 MI/s);(2)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3)通用串行总线(USB)功能控制器,有8个灵活的端点管道、集成收发器以及1 KB FIFO RAM;(4)真正10位200 ks/s的17通道单端/差分A/D转换器,带模拟多路器;(5)硬件实现的SMBus/I2C、增强型UART和增强型SPI串行接口。

  采集参数分析与确定:(1)心电能量主要分布在0.05~100 Hz之间,根据采样定理可知A/D转换器的采样频率应大于200 Hz。综合考虑A/D转换器采样速度高和低功耗,将其采样率设置为2000Hz;(2)由于A/D转换器每次采样时问并不相等,所以采用TIME2定时器触发每个采样周期;(3)为提高传输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以及达到低功耗的要求,将NRF24L01设置为数据块传输模式,每采样32个点发起一次无线数据传输;(4)C8051 F320中的SPI口设置为4线主方式,NRF24L01的SPI为从方式。这样不仅满足实时采样要求,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和能源。图4为数据采集盒软件流程。

数据采集盒软件流程

  3.2 PC监护终端软件设计

  3.2.1 C8051F320固件程序

  单片机与NRF24L01间通过SPI接口交换数据,USB设置为块状传输模式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和数据采集盒相兼容,仍将每32个数据打成一个数据包,也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其流程图与数据采集盒类似。

  3.2.2 PC机软件设计

  PC机软件采用VC++6.0编写。VC++6.0中集成MFC开发环境,该环境提供丰富的接口函数同时透明化程度较高,界面编写灵活且方便,同时大部分硬件开发商都提供标准的C++接口函数供客户使用,DLL也是VC++的便捷之处,它是基于Windows程序设计的一种装置。其中USB通信接口的控制部分通过调用SIXUSB.DLL动态连接库实现;显示部分调用:MFC提供的库函数如Lineto()、Moveto()等,数据存储采用数据流的方式存储;调用SetTimer(1,0,NULL)每1 ms产生1次时钟中断消息,便于及时更新数据显示。由于USB模式设置为块状数据传输模式,所以PC机读取速度要大于数据采集盒采集速度才能保证数据包不丢失,故每次预读128字节,然后判断真实读到的数据量,将其放到数据存放地址以供显示。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具体流程

  4 联机调试及数据记录

  4.1 数据采集盒的调试

  在心电信号输入端加10 mV、70 Hz的正弦波信号,将程控放大部分增益设置为1,观察A/D转换器输入端波形,调节手动放大器上的可调电阻,使整个电路的增益为200倍,这样在A/D转换器处信号幅值应为1 V;将示波器设置为直流模式,调整抬高电平电路至信号的中心线位于1.5 V左右。这样整个数据采集盒调试完毕,打开PC机端软件,将程控放大增益设为1,在显示屏上应能看到正弦波信号。

  4.2 数据记录

  一次性心电电极同定位置:在左右肋骨下靠近胳膊处分别贴一个,在腹部右侧贴一个。将 HOLTER导联线连接到电极上,并将另一端插到数据采集盒上,打开电源后,测试者便可做一些基本活动。此时打开PC机端HeartECG软件,先手动选择程控放大倍数,使心电信号处于屏幕中央,也可以选择自动模式,这样软件会根据算法自动调节放大倍数便于心电信号的观测。实测数据如图6所示,其中图左是放大500倍波形,图右是放大1 000倍波形。

实测数据

  5 结束语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基线漂移能力、低功耗、操作简单和支持多个病人同时监护等特点。在空旷环境下,测试者可在50 m范围内活动,室内可穿过1面水泥墙。因全部采用SMT封装,数据采集盒尺寸仅为5 cm×6 cm,佩戴方便,是一款廉价实用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

关键字:C8051F320  心电采集  AD620  NRF24L01 引用地址:基于C8051单片机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上一篇:基于C8051F320的数据采集系统USB接口设计
下一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26

采用STM32的心电采集系统电路设计
  心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清晰有效的心电图为诊断这类疾病提供了依据,心电采集电路是心电采集仪的 关键部分,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其频率范围在0.03~100 Hz之间,幅度在0~5 mV之间,同时心电信号还掺杂有大量的干扰信号,因此,设计良好的滤波电路和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是得到有效心电信号的关键。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以STM32 为控制核心,AD620和OP07为模拟前端的心电采集仪,本设计简单实用,噪声干扰得到了有效抑制。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主控模块的STM32F103VET单片机是控制器的核心,该单片机是ST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32位高性能、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增强型单片机,其内核采用 AR
[电源管理]
采用STM32的<font color='red'>心电</font><font color='red'>采集</font>系统电路设计
基于nRF24L01和Actel FPGA的智能探测系统设计
摘要:设计了基于nRF24L01无线数据传输芯片和Fusion StartKit开发板的智能探测系统。通过开启nRF24L01的ACK PAYLOAD功能实现车载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双向通信,采用Actel公司带有APB3总线的8051S软核在Fusion StartKit开发板上构建片上系统,使用MFC编写Windows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具有实时数据传送、自动避障、远程操控等功能的智能探测系统。   目前一些恶劣或危险的环境人类仍然无法置身其中进行现场检测,如出现险情的矿井地道、地形崎岖的岩洞等,很难取得现场的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智能探测装置。因智能小车控制方便、行动灵活,对比其他载体工具更容易胜任探测任务,因此成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nRF24L01</font>和Actel FPGA的智能探测系统设计
基于MSP430和nRF24L01的有源RFID标签应用设计
  本文介绍了有源标签的设计理念出发,针对煤矿井下一般小范围空间RFID定位的需求,根据低功耗、高效率的原则进行RFID标签的设计。系统在硬件上采用了单片机和nRF24L01射频芯片的低功耗组合;软件上则结合了RFID定位的特点,介绍了有别于一般以识别为主要目的的标签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其软件设计流程以及简单的防冲突能力。通过良好匹配的天线,本设计有效读取距离可达几十米,足以应付一般空间内定位的需求。   1.引言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采用无线射频的方式实现双向数据交换并识别身份,RFID定位正是利用了这一识别特性,利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等参数进行空间的定位。   RFID标签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和无源
[单片机]
基于MSP430和<font color='red'>nRF24L01</font>的有源RFID标签应用设计
基于MSP430的心电采集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工艺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逐渐趋于小型化和集成化,而功能更强大,这使得医用设备家庭化成为可能。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物质生活的改善,心血管疾病不断增加,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的预防和诊断需求也在增长。文中采用TI公司的SOc型混合微处理器单片机,用Altera公司的CPLD做为控制器,处理心电和脉搏信号。作为数字前端的心电和脉搏信号,经过由放大器组成的模拟电路,放大、滤波和陷波处理,经控制系统,通过串口发送到个人计算机,同时设有报警装置。此心电和脉搏测量最小系统以插卡形式给出,通过PCI接口完成对其电源配置和CPLD连接到液晶显示。 1 心电和脉搏处理电路设计 采用标准II导联模式,将电极分别接在人体的左右手腕和左
[单片机]
基于MSP430的<font color='red'>心电</font><font color='red'>采集</font>系统
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心脏疾病方面,因而从医院大型设备到便携式仪器,甚至各种远程诊断设备,都有飞跃发展,而所有心电设备的基础都是精确采集到心电信号。在大型设备中,对采集电路的性能要求严格,因此电路设计复杂,体积较大。在便携式设备中,对采集电路要求性能和体积的统一。因此在便携式自动心电诊断系统的项目背景下,设计出便携式心电信号的采 集电路。 1 心电图产生机理 在人体内,窦房结发出一次兴奋,按一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因此,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个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
[测试测量]
便携式<font color='red'>心电</font>信号<font color='red'>采集</font>电路设计
NRF24L01无线模块射频测试准备工作
NRF24L01 Module的射频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发射功率(Power)频率(Frequency)和接收灵敏度(Sensitivity)测试,而FCC/CE测试主要FAIL在谐波功率高于标准要求。 一般实验室射频测试都为传导(Conducted)测试,即通过射频线SMA头连到外部仪器测试,对于本Module需要直接从匹配电路的C5、C6之间的pad焊出射频线,并且与PIFA天线断开,射频线的外壳地需要就近接Module地。 射频测试需要准备以下仪器: 1、射频测试线:需要专门的射频线进行测试,并且需要知道测试频率下的插入损耗(IL)。 2、频谱分析仪(用于测发射性能):测2.4G载波信号,最高频率
[单片机]
STM32系列第32篇--NRF24L01无线通信
简介: NRF24L01是NORDIC公司生产的一款无线通信芯片,采用FSK 调制,集成NORDIC自家的Enhanced Short Burst协议。可以实现点对点或是1对6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速度最高可达到2Mbps。 NRF24L01采用SPI通信,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到MCU上面。 特点: 2.4G全球开放的ISM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最高工作速率2Mbps,高效的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 126个可选的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调频通信的需要。 内置CRC检错和点对多点的通信地址控制。 可设置自动应答,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模块引脚介绍: CE:模式控制线。在 CSN为低电平的情况下,CE 协同CONFIG
[单片机]
STM32系列第32篇--<font color='red'>NRF24L01</font>无线通信
主流仪表放大器芯片学习详解(1):AD620
AD620典型应用电路中AD705的作用的一些问题?   AD705的作用是电压跟随,做个模拟地。如果电桥四个电阻匹配的话(即AD620正负输入关为0)6脚应该输出2V.。输出0.69V应该是电阻不匹配共模电压不为0所至(如果RG取120欧放大倍数得四百多,有1mV多共模电压就会导至这个结果,实际接压力传感器之类应做个恒流源取样,则不会这样),建议直接将放大器正负输入端短路试试。AD的数字地应接5V的GND上,不能接2V。图中AD参考电压是1V。   放大器AD623和AD620可以互换吗?AD705的输出接AD620的5脚。无信号输入时ADC接收为2V,由于ADC不能接收负信号,而电子枰之类的有时需要负信号,所以2V当做AD
[模拟电子]
主流仪表放大器芯片学习详解(1):<font color='red'>AD620</font> 五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