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芯片入侵PC,对国产CPU 是大冲击还是新机会?

发布者:技术旅人最新更新时间:2018-01-08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CPU  移动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后智能手机时代受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影响,移动芯片厂商正在向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如VR/AR、智能汽车、物联网等。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上,美国高通公司联合华硕、惠普、电信运营商Sprint等生态伙伴共同推出采用骁龙835平台的新型个人电脑(PC),主打持续上网功能和长久续航能力等高移化性能。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这显示移动芯片正在切入传统上由通用CPU占据的PC市场,原有产业格局正在受到挑战。而通用CPU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家通过核高基专项等给予扶持,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移动芯片进入该领域的背景下,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PC生态伙伴进一步壮大

  美国高通公司在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期间,向全球媒体重点展示了面向个人电脑应用的骁龙835处理器+Win10组合。据介绍,终端厂商可基于该组合开发一个新品类的个人电脑PC,支持Windows10的运行,具备千兆级LTE速率,可支持始终开启、始终连接的体验。在续航时间上,它还可支持超过20小时的电池续航以及长达30天的待机时间。

  从智能手机向个人电脑扩展,高通公司筹划已久,2016年展示了搭载骁龙820+windows10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此次技术峰会上可以看出,高通公司投入了更大的力度,不仅联合了微软作为合作伙伴,还结合了移动运营商Sprint,以及终端厂商华硕、惠普,突出了新产品生态系统上的完整性。

  技术峰会上,高通执行副总裁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和微软Windows与设备事业部执行副总裁TerryMyerson重申了双方的合作,以及过去数月里两家公司在提供基于骁龙平台的Windows10上所取得的进展。华硕公司首席执行官沈振来发布了首款骁龙平台Windows设备——超轻薄二合一笔记本华硕NovaGo,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上市。

  惠普公司消费者个人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KevinFrost则发布了一款可拆卸式惠普ENVYx2骁龙平台Windows移动PC。惠普公司消费者个人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KevinFrost表示:“对移动性能需求密集的用户,需要一款多功能的设备,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连接到一切重要事物。惠普ENVYx2支持4GLTE和Wi-Fi,从而实现持续在线的连接,可以被带到任何地方。”

  由于主打持续在线性能,电信运营商的作用十分突显。在本次发布中,Sprint技术部门首席运营官GüntherOttendorfer宣布,Sprint将支持这一持续连接的全新PC品类,并期待为骁龙平台Windows生态系统提供无限数据流量。

  传统产业格局将发生改变

  长期以来,个人电脑市场以Wintel联盟为主导,但是随着移动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移动互联需求的增长,传统PC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进入移动智能时代以来,微软和英特尔的业务都受到挑战。其中,ARM架构处理器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成功后,正在不断侵入传统上由x86架构所占据的市场空间。华硕公司首席执行官沈振来表示:“这标志着个人电脑新时代的开启。”

  此外,高通公司还与AMD达成合作,将高通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引入AMD的高性能Ryzen处理器平台。终端厂商将可以开发出不仅支持始终连接、千兆级的LTE速率,同时还具备AMDRyzen移动处理器性能的个人电脑。这对传统个人电脑芯片产业产生更大影响,对原有产业格局将产生改变。

  QualcommTechnologies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业务总经理AlexKatouzian认为,移动芯片厂商进入PC市场将对原有的生态产生影响。比如智能手机的产品更新周期很快,平均半年就会更新一代,比原有PC更新周期快很多。随着PC的移动化加深,这个产业特性也将影响PC产业。

  相关专家同样认为,整个半导体芯片市场,以前一直把Intel,以及Intel所做的CPU看作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风向标,Intel做什么代表着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过去二、三十年一直是这样子,但是从最近5年的发展来看,实际上Intel已经不能代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风向标了,5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现今的人工智能,大家看得很清晰,Intel离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已经渐行渐远了。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没有人能够说Intel已经代表芯片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由它完全代表发展方向这句话已经不成立了,只能说Intel代表某些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已经不代表整体的发展。

  中国CPU机遇与挑战并存

  移动处理器对传统CPU产业的改变,也将影响中国处理器企业。通用CPU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领域,一直是我国重点突破的方向。多年来,国家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对国产CPU给予了大力扶持,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根据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信息,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CPU的单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技术上从单点突破向整个生态体系演进。兆芯X86通用处理器已在主流整机厂商的产品中得到应用,令国产桌面处理器的综合性能体验达到80%。“龙芯”CPU成功应用于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ICCAD2017上指出,集成电路设计业在当前取得一定成果,在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基础上,未来中国集成电路设计的重点将加大CPU和储存等高端通用芯片的发展力度。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增长放缓,移动芯片正向着其他更多全新领域扩展。全球芯片产业也将被重塑。这对中国通用CPU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此,兆芯集团副总裁傅城认为:“通用CPU属于技术高集成度的芯片产品,对于企业技术积累的要求很高。无论是Intel还是其他进入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在不断积累与推进,中国企业要想在这方面取得成果,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技术积累过程,大家应该静下心来,埋头苦干,而非纠结在短期的利益上面。中国企业只要能够扎根于大众化应用,无论是商用还是办公应用市场,都能获得一定市场基础,相信每一家企业也都可以取得相应成果。”

  傅城还指出,CPU不仅考验芯片设计,对于工艺制造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需相互合作,拧成一股绳,合在一起往前冲,才能把产品做好,发挥出产品应有的性能。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移动芯片入侵PC,对国产CPU 是大冲击还是新机会?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CPU  移动芯片 引用地址:移动芯片入侵PC,对国产CPU 是大冲击还是新机会?

上一篇:三星芯片销量挤掉英特尔成全球第一 宝座能坐多久?
下一篇: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芯片大战 AI成为争夺焦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49

S7-1500与S7-300PN CPU的TCP通信
  1. 组态配置   1.1 分配 IP地址   通过如下的步骤配置 PC的 IP地址   步骤操作备注   1.选择 “开始 》 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 》 本地连接》属性”打开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TCP/IPv4),   设置PC的 IP 地址。      分配CPU模块的IP地址   步骤操作备注   1.用网线将两个CPU和PG分别连接到X208交换机上 将设备连接到同一个以太网物理网上   2.在 Engineer PC 上打开 TIA V13。进入项目视图,展开项目树下的“在线访问”,选择实际使用的物理网卡,双击“更新可访问的设备”。      3.按照打印在CP1511-
[嵌入式]
S7-1500与S7-300PN <font color='red'>CPU</font>的TCP通信
智能温室环境测控系统专用CPU设计
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温室内外装设的各种传感设备采集或监测信息,然后传递给处理设备进行分析与处理后,控制其执行机构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以达到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环境条件的目的。 1 目前智能温室环境测控系统控制器分析 由于处理器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室控制系统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也在飞速发展,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资料显示,目前的温室控制系统结构中,在核心处理器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1)工业控制机 在这种温室控制系统中其核心处理器是以工业控制机为中心的。其余2个模块:一个主要由用于环境因子采集的各类传感器组成;另一个模块主要由各种执行机构组成。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多输入和多输出闭环控制
[单片机]
智能温室环境测控系统专用<font color='red'>CPU</font>设计
英特尔或收购博通手机芯片业务弥补移动弱势
  智能手机热潮背后,是手机芯片厂商的“惨烈搏杀”。面对中国厂商联发科的凶猛攻势,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宣布,将退出手机通讯芯片市场(基带处理器芯片),有分析人士称,英特尔可能收购博通的手机芯片业务,增强自己的ATOM移动芯片实力。   手机通讯芯片市场,逐渐转向“成本密集”,而博通一直在损失市场份额,该业务也殃及了公司的业绩。有分析师表示,博通的手机芯片业务,已经不盈利。 博通的决定,受到了投资人的欢迎,周一其股价一度暴涨了13%。 该公司表示,未来将会转让或缩减手机通信芯片业务,此举每年可以降低7亿美元的开支。   在博通的移动芯片中,一部分整合了Wi-Fi和蓝牙技术的芯片,用于苹果的iPhone以及其他一线厂商的移
[网络通信]
CPU单片机系统设计在社区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基于多CPU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思想,并给出它在社区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CPU 安全防范 系统设计 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在承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高效率、快节奏压力的同时,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安防产品应运而生,尤其是蓬勃发展的现代化社区物业管理,通过监控网络把家庭和社区值班室紧密地联系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有些社区监控网络并不能完全履行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监控节点都是采用1个CPU完成所有的功能,包括扫描各传输器模块状态、信息处理、数据显示、报警、
[单片机]
自主移动机器人联手芯片制造,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全速发展
自主移动 机器人 是面向半导体生产的工业物流解决方案。移动机器人主要由驱动、调度和导引三大部分组成,最主要的成本集中于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在半导体行业中晶圆制造、芯片封测等需要无尘封闭环境,这时候人力在这方面就很不适用。通过移动机器人完成物流自动化改造,实现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正成为半导体厂商的普遍选择。 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柔性调度等特点同时,移动操作机器人在搬运基础上可自动上下料,打通整场的物质流和数据流,有效保证良率、提高产能。控制器对于移动机器人是核心,他需要完成定位、导航、避障、建图、识别、跟踪等多种功能,具有丰富的软硬件接口。在生产环境中,可单机运行,也可实现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支持与工业
[机器人]
Sandy Bridge架构:让GPU CPU融为一体
秋风一起,眼见2010年就要过去了。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还在展望32纳米的新酷睿Westmere 处理器——第一颗了 “吞并”了主流GPU(图形处理单元,显卡核心)的CPU。而大家今天的话题则更多的转向英特尔新一代的架构Sandy Bridge,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显示核心(GPU)的全新实现方案——无缝融合。 2010年初发布的新酷睿处理器(Westmere)采用的方案是32纳米的CPU核心加上45纳米的GPU核心。拆开Westmere 处理器的封装可以清楚地看到CPU+GPU的 “1+1”两个核心的组合。 明年第一季度将要发布的Sandy Bridge 则做的更彻底,这个新的处理器微架构不只是 “吞并”,而是把GP
[嵌入式]
Sandy Bridge架构:让GPU <font color='red'>CPU</font>融为一体
全国产六核CPU商显板,米尔-芯驰D9360高性能高安全显控方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电子产品都用上了显示屏,像家电、汽车、医疗等很多产品都配有显示屏,而且这些显示屏功能很强大,也有漂亮的UI界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 国产厂商(芯驰科技)推出的六核高性能、高安全性芯片:D9-Pro,这款芯片有超强视频编解码能力,米尔电子基于该CPU做的核心板 ,是一套现成的显控板,可以直接用做商显方案。 米尔MYC-YD9360核心板及商显板 D9360处理器是芯驰推出的一款六核CPU的高度集成、低功耗化、高安全性芯片,采用AEC-Q100车规级芯片工艺,并且通过ISO26262 ASIL_B功能安全认证,是国产高性能芯片的代表作。米尔电子与芯驰
[嵌入式]
全国产六核<font color='red'>CPU</font>商显板,米尔-芯驰D9360高性能高安全显控方案
ES版英特尔14代Meteor Lake-P移动CPU曝光 高达14C/20T
在最新的 Linux 启动日志中,有某个条目明显指向了独特的英特尔 14 代 Meteor Lake-P CPU 。Coelacanth-Dream 在 Github 的 Sound Open Firmware(SOF)项目中发现,由 Intel 公司的 Fred Oh 上传的相关代码,暗示了 Meteor Lake-P 移动 CPU 阵容将拥有三种不同的核心配置。 Intel Fab 42 中的 Meteor Lake 测试芯片(图自:Cnet) 曝光的这枚早期工程样品(ES)处理器显示为“Genuine Intel (R) 0000”,基础频率仅为 1.2 GHz —— 所属家族为 0x6,型号 0xAA,步进 0x
[嵌入式]
ES版英特尔14代Meteor Lake-P<font color='red'>移动</font><font color='red'>CPU</font>曝光 高达14C/20T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