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古老的古迹:手机AI创生史

发布者:以泉换泉最新更新时间:2018-04-25 来源: 脑极体关键字:手机A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编者按: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有关手机AI的问题。半年过去,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厂商和开发者加入这个大命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AI。同时,移动AI的相关平台、解决方案和黑科技也在开枝散叶。


智能手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令人激动的时刻,而AI的加入,显然正在酝酿下一个。


要知道,手机AI的出现和发展,并不仅仅完成了手机某部分的进化。在芯片、算法、开发平台,以及硬件、软件、传感设备等要素的协同进化下,我们接下来很可能见证一场人与移动设备共存方式的长久改变。从摄影、游戏、翻译这样的手机固有功能,到旅行、商务、家庭这些与每个人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都可能被手机AI带来的冲击所改变。


然而,在对未来满怀好奇的时候,手机AI的相关赛道也开始出现拥堵,甚至混乱。很多“AI擦边球”开始出现。劣币效应若隐若现,也不免让心底泛起忧虑。


我们猜想,或许是时候开启一场关于手机AI的知识旅行,做一次足够全面的移动AI内容梳理。


假如说手机AI/移动AI的到来,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幅长卷,或者用游戏的说法:开了张新地图。接下来我们将一个个景点,去窥探这个新世界的奥秘。


第一站,从AI与手机相遇的历史遗迹说起。让我们回到那久远的过去——几个月之前。



“史”前时代:手机开始尝试人工智能,以及遇到的问题


虽然手机AI这件事大举跃入公共视野,仅仅是几个月之前的事。但恐怕我们想要搞明白这次相遇,还要再把时间倒回去一点,也不多,七十年吧…


自1951年 会议确定了AI概念开始,学术界对人工智能运算的期许始终都可以总结成三件事:像人类一样对话;用如同人类的眼镜识别万物;如人类一样推理和思考。


为了这三个目标,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界努力了几十年,发明了从逻辑到专家系统,再到机器学习的各种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在智能手机彻底占领人类生活方式之后,这三个”小目标“刚好能满足手机下一步进化的需求:对话操作,可以抵消触屏操作中的不便、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让手机的拍照、视频和图像处理更多元;而基于多元数据的机器学习,可以让手机开始理解用户的习惯和需求。


从这个逻辑上看,智能手机的下一步几乎肯定是AI。但怎么跨入AI的大门,对于手机产业来说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


其实早在移动AI芯片出现之前,各种手机探索AI的方式已经陆续诞生。或许这个可以称为手机AI的”史前时代“。


比如说,苹果手机一度以语音助手Siri掀起了浪潮。而Siri的不断进化基本是靠AI的语音交互和语义理解能力来实现的。最早的Siri是个问答模板,而AI的加入让ta不断变得”聪明“起来。


再比如苹果手机很早开始探索的图片识别和标签分类,也是利用了AI的图像理解技术来实现。


在语音和图像之外,AI理解用户这件事也被尝试了出来。2016年,荣耀发布了荣耀magic,首次探索了利用AI技术主动理解用户信息,提供主动服务。


除此之外,AI还隐藏在手机的更多角落。比如很多双摄解决方案中,都需要用AI的空间算法来优化拍照效果。


但以上这些探索,却不约而同遇到了问题:AI的神经网络和卷积运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运算和图像处理任务。用CPU+GPU的传统移动运算模式来处理比较吃力,还要大量耗能。就像上文所说苹果的图像分类,由于让手机识别图像的运算非常缓慢,必须要依托云计算来完成,所以苹果选择在夜晚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用户来说,这种隔一天才能完成的运算当然体验很差。


而荣耀magic的主动服务模式虽然得到了好评,但进行AI运算需要大量耗电这事无法得到解决。


AI很好,但运行AI很慢很耗电,在2017年之前差不多是手机产业的共识。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萌芽纪元:从AI芯片,到两强逐鹿


差不多所有技术发展史上,关键节点的技术突破,都会成为撬动整个行业的”胜负手“。燃油机之于轮船、汽车;交流电之于照明和电器设备,莫不如是。


对于手机AI来说,既然CPU、GPU来承担复杂的AI计算任务不靠谱。那解决方案当然是单独做一个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AI专项处理单元。其实类似的云计算芯片解决方案已经很多,但在2017年年中的时候,外界还是普遍不看好这类技术可以在移动终端实现。


清楚记得去年7月,一位同行还跟我抬杠。他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以他报道芯片十年的经验,AI移动芯片五年内都不可能出现....


好吧,最后打脸的不是我。


去年9月2日,华为率先发布了世界首款搭载AI任务专项处理能力的移动芯片。麒麟970的最大特点,显然在于它在CPU、GPU两个通用处理单元之外,加入了AI处理单元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经网络单元)。


由于利用了深度学习处理技术,NPU可以比其他处理模式更快地处理卷积、迁移等深度学习任务,也就可以达成更快的AI任务处理能力。根据数据显示,处理相同的AI任务,麒麟970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约 50 倍能效和 25 倍性能的提升,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


当时媒体还有一种声音,是说AI芯片这种玩法是华为自娱自乐,无法得到广泛认同。结果打脸又分分钟到来。9月13日,苹果在发布iPhone X时发布了A11芯片。A11集成了一个专用于处理AI任务的运算单元“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开启了iPhone的AI之路。


随后到了10月,华为发布了搭载麒麟970的旗舰机华为mate10,在摄影、图片识别和用户服务几个层面展开了AI攻势。而荣耀也紧随其后,发布了搭载麒麟970的V10。刚刚发布的华为P20也以此为基础,创造了DxO摄像头评测的分数新高。


目前来看,华为、荣耀、苹果的主流旗舰产品,在今年都会搭载AI专用芯片,并以此作为产品功能创新的基础,应该已经没什么疑问。


短短几个月间,手机AI这件事就经历了从一片洪荒到萌芽初始的变化。而唯二坐拥专属AI芯片开发能力的苹果与华为,也被舆论认为将在接下来的手机AI市场里上演“双雄对决”。


此外,谷歌在pixel2中使用了在摄像头区域安装专用图像处处理单元ImageProcessing Unit (IPU)的解决方案,三星则希望以新的语音交互功能带来AI体验。整个移动AI赛道开始变得多元。但有一个共识似乎已经在这场比赛初期就达成了:专用的处理能力,是AI体验的基础。


创生期的共识:AI为什么需要终端计算?


无论是华为、苹果还是谷歌,似乎都在一开始就认定了,先有AI处理单元,而后有AI体验。


这到底是什么道理,直到现在很多手机评测和分析还是没有搞清。


让我们举个例子,应该很多人都用过拍照识花功能。春天是个踏青的季节,这功能在今天可谓正当其时。但不妨回想一下,这个很有代表性的AI体验,其实反应非常慢。各种识花软件都要等上一会。假如网络不好还要等更久。这就是因为图像识别消耗算力较大,还要到云端进行数据库匹配,最终导致体验并不是瞬时的。


其实,用CPU和GPU也都能处理AI任务,就像单CPU也能处理图像任务一样,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算力会导致能耗过高和大量延迟。假如是识花倒也还好,毕竟这么雅致的事值得等上一等,但假如是直播中进行AI优化与识别,高延迟加高耗电不就太过分了?


这就是通过AI处理单元,在终端完成AI任务处理的第一个原因:提高处理速度,达成实时化,低耗能,并能够处理复杂的AI任务。


另一方面,最近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此前谷歌、苹果也都有关于数据库泄露的问题出现。在AI时代,用户把声音、图像和视频上传给系统,完成识别与优化已经成为必然。但上传到云端,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一个远在天边的服务器,似乎有些不妥。


拍个花花草草当然还好了,但如果是自己与家人的照片和视频,冒着随时可能泄露的风险上传到云端进行AI处理,估计很多用户都会选择放弃。


这就是手机必须搭载AI处理单元的第二个原因:终端处理,保证安全。当然,云端训练机器,终端机器服务用户的“云端一体化”思路是更加合理的。但终端AI处理能力,是整个AI服务闭环中不可或缺,但也是最难攻克的一环。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近半年的手机AI创生史中,还有一件事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那就是我们到底期待什么样的AI体验?


再举个例子,在去年华为Mate10发布了场景化拍照模式之后,今天小米mix2S也发布了宣传话术都近乎一样的功能。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看到更多场景识别拍照,最终这将成为今年主流机型的标配。


但AI真的只能如此雷同吗?回想一下乔布斯带给智能手机的创意,最大的突破在于引入了APP模式,让各种各样的功能和体验进入到同一部手机里。而AI原本应该是更多元化,更多想象力的技术逻辑,怎么竟然变成了“天下是一家,抄我再抄他”?


开发一种AI算法很容易(模仿就更容易),让各种各样的AI功能百花齐放却有点难。而这就是AI需要在终端完成计算的第三个原因:通过硬件提供通用AI加速能力,引进开发生态。


试想一下,假如手机AI算力支持,也不提供开放接口,只是自己搞了一些简单AI功能。那一个开发者即使想出来特别牛的AI创意,基本也于事无补。


是拿少数几个AI功能,赌消费者能否买账,还是拿千万开发者的创意能力,去赌AI生态的开花结果,显然并不是特别难的选择题。


所以,整个手机AI的从无到有,从蛮荒生长到萌芽勃发,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问题和一个回答:我们到底如何AI?答案是,走最困难的路,搭建从芯片到平台,再到生态的逻辑闭环。

关键字:手机AI 引用地址:并不古老的古迹:手机AI创生史

上一篇:三星考虑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 以恢复在华份额
下一篇:中兴:合规是基石,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20

从移动终端到泛AI平台:究竟如何理解手机的智慧?
时间回到两个月之前,麒麟970作为全球第一款集成NPU神经网络单元的移动芯片问世,意味着在用户移动终端上运行AI任务很快会成为可能。加之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密集,相近的旗舰产品往往不会相隔太远。 因此当时我们感觉到,这之后很可能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即将发生。 为了能够将这个命题真正深挖下去,这次我们尝试摒除科技媒体中普遍的“见机拆机”“见产品说产品”写作模式,而是从移动AI芯片这个原点出发,去观察一系列的变化和创造。尽可能详细地捕捉移动AI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未来又可能发生哪些。 在两个月的若干篇文章中,我们先后经历了麒麟970引发的讨论;相关移动AI架构的问世;苹果发布了iPhone X和A11芯片;华为Mate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年内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像手机一样普遍
     法国Aldebaran公开发出的机器人“Peper”正在和人类对话,该机器人销售至日本的软件银行。/Aldebaran 供图   韩媒称,上月23日,谷歌的机器人开发子公司Boston Dynamics在Youtube上传了一则2分41秒的视频。身高175cm,体重82kg,拥有两只手和两只脚,和人类体型一样大的机器人“Atlas”在视频中登场。“Atlas”毫无问题地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还双手举起前方的箱子后抵达指定的目的地。人类用长棍阻碍,它也会像人一样化解阻碍站起来。迄今为止人类型机器人只能在平地上行走,跌倒也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但现在,层次完全不同的机器人出现了。    机器人具备自学能力
[安防电子]
努比亚倪飞:今年销量目标仍千万台 AI将变革智能手机
    新浪科技讯 6月5日上午消息,努比亚昨日晚间发布了年度旗舰产品Z17。除了一贯的无边框特色之外,努比亚此次还尝试了新的方向——AI,将其应用在UI和摄影之中。努比亚智能手机总经理倪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未来AI将会让智能手机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全面屏可与无边框结合 今年将推出   实际上,在Z17发布前就有一张全面屏造型的谍照曝光,不仅实现了无边框,在屏幕的纵向上也做到了类似小米MIX的效果。不过等Z17正式发布,该全面屏的谍照效果并未实现。根据倪飞在发布会上的介绍,Z17相比上一代的Z11,实现了1毫米的突破——从有边框到完全无边框。   在此前Z17 mini发布会上的采访中,倪飞也表达了对全面屏
[手机便携]
VR五年后将取代手机 AI扮演要角
不可否认,「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的世代来临,吹起这波科技新革命的号角。 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中,主要扮演制造代工,较擅长于硬件技术,不过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与饱和,台湾产业需思索转型的必要,未来可善加资通讯产业的优势,将智能型手机的战场从硬件制造开辟新的应用服务领域,而新科技如VR、AI等,更有望成为改变台湾产业的契机。 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世代来临,在这波科技改革浪潮下,工?院举办第二届「资通讯科技日」(ITRI ICT TechDay)论坛与技术发表。 数字王国董事会主席周永明日前受邀参与工研院「资通讯科技日」(ITRI ICT TechDay)论坛演说,期间畅谈未来世界的VR发展。 周永明表示,扩增实境(AR)、虚拟现实(VR
[手机便携]
当初打响AI手机第一枪的人,现在在做什么?
AI手机,已经是一个厂商和开发者不得不赶上的潮流了。从去年荣耀Magic打响了人工智能手机第一枪,AI就成了打破手机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关键点。 到现在,苹果A11和麒麟970两款人工智能概念芯片的推出,正式宣布苹果和安卓两个阵营一起在AI手机领域齐头并进。对于刚刚推出了V10系列的荣耀来说,AI和手机的结合属于一种“基因突变”。 在昨天下午荣耀手机联合极客公园举办的公开课上,荣耀CEO赵明表达了自己对“基因突变”的看法。 革命再临,基因突变的 手机能帮人类做些什么? 此次公开课的主题是“AI手机元年下的变革与思考”,所谓变革,自然是麒麟970这样的人工智能芯片加持下,为手机功能带来的变革。 荣耀CEO赵
[手机便携]
中端手机喜迎人工智能,联发科推出8核12nm P22芯片
集微网消息,2018年5月23日,联发科技今天宣布推出面向主流市场的智能手机平台- 联发科技曦力P22(MediaTek Helio P22),首次将12nm先进工艺及AI应用带到大众价位的手机上。曦力 P22将进一步壮大联发科技曦力 P系列产品组合,满足日益增长的超级中端市场需求。 在此之前,联发科技于今年年初发布的12nm人工智能手机芯片- 曦力 P60,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市场已获得包括OPPO和VIVO在内的广大客户采用。在曦力 P60的成功基础上,曦力 P22将AI加速体验、卓越的相机功能,以及可靠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更合理的价格带给更多消费者。   “我们最新一代的曦力 P60芯片,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表现超出我们的预
[手机便携]
乱象丛生的手机AI 新一轮话语权之争?
进入2018年后,人工智能开始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也屡屡出现在发布会PPT上,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标榜自家的AI技术和服务。但这场手机AI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理性的声音,比如避重就轻、刻意夸大人工智能的软件能力,没有技术储备只单纯炒作人工智能概念来混淆是非。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硬件将成为AI的附属。其实这是对手机AI的一种误解,AI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离不开三大推手,即数据、芯片和算法。数据是机器学习的关键,芯片的计算能力决定了AI的应用,而算法映射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比如很多手机厂商喜欢拿语音控制、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等场景讲故事,可算法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较高的准确率,手机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4G网络解决了
[手机便携]
2019年Q2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AI芯片市场增长强劲
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服务发布的研究报告《2019年Q2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追踪:高通以40%的收益份额保持领先》指出,2019年Q2,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市场收益同比下降2%至48亿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高通,苹果,三星LSI,海思和联发科在2019年Q2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市场收益份额的前五名。 高通以40%的收益份额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苹果(20%)和三星LSI(13%)。 AI已在智能手机中悄然起飞,搭载AI的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出货量增速迅猛。Strategy Analytics预估,2019年Q2搭载AI引擎的智
[手机便携]
2019年Q2智能<font color='red'>手机</font>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font color='red'>AI</font>芯片市场增长强劲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