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将是LED 背光液晶电视年?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25来源: EEWORLD关键字:LED背光  液晶电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 iSuppli 公司,由于电视供应链各环节的积极参与、消费者需求增加和厂商更重视绿色技术,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液晶电视2010 年及未来数年的增长势头将大大增强。

      iSuppli 公司预测,40 英寸以及更大的LED 背光液晶电视全球出货量,到2013 年将扩大到1.121亿台,而2008 年只有3.4 万台,2008-201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405%。2010 年一年,40英寸以及更大的LED 背光液晶电视出货量就比2009 年增长6 倍以上,从2009 年的250 万台上升到1880 万台。

      到 2013 年,83.2%的40 英寸以及更大的液晶电视将使用LED 背光,而2008 年该比例只有0.1%,2009 年是6%。

      图 3 所示为iSuppli 公司对40 英寸和更大尺寸液晶电视背光的单位出货量预测,按背光类型细分,包括CCFL 和LED,涵盖2009 到2013 年。

      面板制造商一直在大力投资于 LED 芯片制造商,或者开发自己的内部技术,以利用LED 背光液晶电视可能具备的优点:差异化、创新、低功耗,当然,还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对于品牌厂商来说,LED 背光显然是在一个巨大的机会。LED 也有助于使厂商的产品有别于货架上的其他产品。由于液晶电视市场开始饱和,而且美国和其他地方正在进行的更换周期接近尾声,所以这点尤其重要。

消费者的需求与接受情况
      除了差异化和环境考虑,也许 LED 背光液晶电视的最大驱动力来自消费者。LED 背光液晶电视吸引消费者的特性包括:
     
      纤薄的外形。
      图像质量改善,包括更好的色彩饱和度
      省电和其他绿色属性
     
发光挑战
      虽然 LED 背光液晶电视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所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LED 背光的成本目前仍然过高,妨碍广大消费者接受。LED 电视现在的价格远高于标准的CCFL 液晶电视。

其它挑战包括:

      部件供应不足
      分散的供应链
      LED 寿命短
      热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 CCFL,持续改善

适应绿色潮流
      不过,LED 握有制胜法宝:越来越严格的政府政策正在迫使电视制造商改用环保的背光技术,降低功耗。特别是在大尺寸电视中,功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LED 完全符合这种趋势,2010 年及以后,其出货量会在所有地区和所有市场区域不断增长。

关键字:LED背光  液晶电视 编辑:于丽娜 引用地址:2010 年将是LED 背光液晶电视年?

上一篇:友达光电:LED和3D引领未来电视发展
下一篇:LED弱市受追捧 行业爆发性增长在即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4:52

CCBN展三大闪光点 三网融合主旋律持续热议
      3月25日,享有“中国广电行业发展风向标”之称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0)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降下了帷幕。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展览会,CCBN因其权威性和专业性赢得行业广泛关注。   纵观本次展会,三网融合主旋律持续热议、数字一体机、互联网电视业务则聚焦众目,期待2010广电行业走向和格局的新突破。 亮点一:三网融合开启新篇章   “三网融合”无疑是本次展会最核心也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上至领导的主题报告或讲话,下至参展的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三网融合”、“融合三网”的标语,以及在其业务上实际应用的新方案和产品。“三网融合”可谓是无处不在,潮涌而至。 广电总局广科院副院长邹峰在论坛表
[家用电子]
一种应用于大尺寸LED屏的背光驱动设计
近年,电视机显示屏已经逐步从CCFL时代过渡到LED时代。显示屏日益大型化,LED背光驱动技术也是不断发展。    传统升压型LED驱动 传统的LED驱动采用升压型Boost电路,简化电路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升压型的LED背光驱动,其输入电压VIN低于LED Light Bar的管压VF,通过V1、L1、D1进行升压,LED定电流和电流平衡控制模块实现电流控制。 图1中,多路的LED Light Bar存在一个VFmax (VF最大值),每路VF电压与VFmax的电压差为△VF =(VFmax-VF)。如流过每条LED Light Bar的电流设定为ILED的话,则每路的功率损耗P=△VF×ILED。该损耗最终加在
[电源管理]
一种应用于大尺寸<font color='red'>LED</font>屏的<font color='red'>背光</font>驱动设计
日企推出支持干电池驱动的液晶电视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贝赛莱公司于日前推出了12V的小型液晶电视“PRODIA PRD-LK112”。机身颜色有黑色、白色和红色三种。黑色机型将于3月中旬开始发售,白色和红色机型将于3月后半期开始依次发售。   据悉,该小型液晶电视机采用分辨率为1366×768点的高清面板。支持内置蓄电池和5号干电池驱动。利用蓄电池可以驱动约2小时,利用碱性干电池(8节)可驱动约1小时。   另外,该产品支持地面数字广播和单波段广播,还支持紧急警报广播。即使电视机处于关闭状态,仍然能接收到紧急警报广播信号,并自动开机,让用户确认灾害信息。
[家用电子]
液晶电视系统解决方案
液晶电视系统解决方案框图如下: 液晶电视系统解决方案含有用于图像显示,用于电源,用于图像文件,用于设备间通信,用于信号接收,用于无线通信,用于无线通信,用于传感器等详细介绍。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液晶电视</font>系统解决方案
LED连接方式分析及其对背光源技术的影响
   LED背光源技术液晶电视从技术上讲,目前主要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方式。虽然两种技术各有千秋,但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侧导光LED背光模组正在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侧导光LED背光模组的设计要考虑在满足光学指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体现侧导光LED背光源轻、薄的特点。所以,LED的发光效率和色域对液晶电视背光源LED的选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LED的连接排列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主要结构,即串联、并联以及串、并联混合的方式,几种方式各有利弊。   LED串联   优点:电流处处相等 LED亮度基本一致   缺点:一个LED开路所有LED都不工作   LED串联方式的优点是,在整个
[电源管理]
LED背光技术之领先优势解读
LED背光源 与传统 CCFL 背光源的成本上来看,在 led背光 技术已成主流的今天,凭借着不含汞、低能耗、色彩好、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小尺寸LED背光源的成本已经逐渐下降到和CCFL背光源非常接近的价位。对消费者而言,拥有一款节能环保又实惠的产品,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LED背光源技术凭借其独特、压倒性的优势,逐渐 显示 出强大的应用前景。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来深入解析一下LED背光技术与CCFL背光技术相比较,LED背光技术到底有哪些优势所在,为何在显示器市场中尤为火爆?   LED背光技术:十大领先优势    LED 作为 LCD 的背光源,与传统背光技术相比,除了
[电源管理]
Semtech SC5010超薄笔记本相移式8通道白光LED背光驱动方案
Semtech(升特)公司的 SC5010是超薄笔记本面板用的相移式8通道白光LED背光驱动器,采用创新的PWM相移调光控制法,可使用1mm高的2.2μH微型电感,用于高效超薄的4mm厚度显示器.SC5010提供精确的背光色温以及全屏一致的亮度,通道间的电流匹配度为+/-1%,精度为+/-1.5%。它有完备的保护功能,包括led开路保护和可编程的LED短路保护、可调过压保护(OVP),以及过热保护;另外还有欠压锁定(UVLO)关断功能。器件输入电4.5V至27V;输出电压最高达50V, 最高效率达92%,最多可驱动112只白光LED,主要用在超薄笔记本电脑,UMPC,LCD监视器和平板电脑.本文介绍了SC5010主要特性,方框图,
[电源管理]
Semtech SC5010超薄笔记本相移式8通道白光<font color='red'>LED</font><font color='red'>背光</font>驱动方案
2010年中国所需汽车继电器总量将达2亿苹
据调查,汽车继电器用量最多的是乘用车(含轿车、MPV、SUV等),一般每辆乘用车(含轿车、MPV、SUV等)平均用15只继电器(一些高级轿车可用到25只左右的继电器);每辆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等)平均用13只继电器(其中每辆货车平均用7只继电器、每辆客车平均用20只继电器)。   汽车社会保有量增加也给汽车继电器维修市场的需要带来新的市场,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等)平均每年每辆维修用继电器5只,乘用车(含轿车、MPV、SUV等)用3只。   2007年我国汽车生产量预计达837万辆,则所需汽车继电器为12085万苹;加上4140万辆保有量汽车维修用的1656万苹继电器,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所需汽车继电器总量预计可达137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