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104的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发布者:传邮万里最新更新时间:2011-06-10 关键字:PC104  自动测试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用自动测试系统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测试成本,包括了软件开发成本,系统维护、升级成本以及新的测系统开发成本。

  测试程序集TPS可移植使得开发一套程序可以适于多种不同的场合(理想状态下),在系统开发中不需要做过多重复的工作,针对不同厂商的仪器,TPS无需改动;仪器可互换使得系统升级维护时更换仪器不需要软件上作任何改动,仅需简单配置就可以继续使用,降低了维护和升级的成本;对于新开发测试系统而言,如果TPS和仪器、通道都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那么将会使新测试系统的开发变得容易、快捷、成本更低。

  本文基于PC104计算机,提出了一种通用测试系统组建方式。该系统由控制器、测控总线、测控模件、测控仪器等组成,总线包括GPIB、VXI、MXI、PXI等,测控模件和仪器既包括台式仪器,也包括虚拟仪器和合成仪器。在通用接口、数据传输、通信协议、模块仪器配置、信号转接调理等标准上建立统一认识,能使各种仪器设备在此平台上组建后的自动测试系统,按测试需求发挥自身的效用,适应大多数的测试要求。

  1 系统硬件设计

  1.1 部件选择

  1.1.1 主机选择

  PC104计算机现阶段技术发展比较成熟,而且也是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趋势。PC104计算机相对于台式工控机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和工作环境要求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分布式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中。高度紧凑的PC104结构形式,尺寸一般仅为:100mmx90mmx15mm,可以方便设计集成度高的仪器设备,比台式工控机用复杂连线搭建起来的系统要紧凑。其供电电压只需5 V,功率只有10 W左右,而一般工控机则需300 V左右的工控电流,功率也在250 W左右,可见使用PC104计算机能显着降低消耗。工作频率现在也都能达到1 GHz,64 KB一级高速缓存和2MB二级高速缓存以上,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上能达到较快速度。在接口方面,设有1个LAN口、1个EIDE接口、2个串口、2个USB接口、键盘鼠标接口、CRT接口等,在极小空间里几乎实现了PC机所有的功能,能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多种通讯。PC104计算机技术现阶段发展比较成熟,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组建系统,既可作为外接工控机使用,也可作为嵌入式计算机使用。所以使用PC104计算机作为主机,其适应性、灵活性强,既能满足现代测试的需要,又能兼顾未来测试领域的发展。

  1.1.2 仪器选择

  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可互换虚拟仪器技术是在VXI即插即用(VXI plug&play)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当今最先进的测试技术。在器件选择方面,尽量选择符合IVI类规范的仪器,可实现较好的互换性,通过编译在PC104计算机上的IVI类驱动程序实现对某一类IVI仪器的控制。IVI主要研究仪器驱动的互换性、测试性能、开发灵活性及测试品质保证。它综合了最终用户、仪器厂商以及通过开放和透明的仪器控制方法来构建测试系统的系统集成者的需要,其特有的状态管理结构,可以不重新优化设计硬件系统,从测试系统软件结构出发,消除了测试冗余,提高了测试速度。它对比VXI plug&play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符合VXIplug&play规范类的仪器虽然可以在计算机中装好驱动程序后直接使用,但每次仪器的更改都需要装载驱动程序,且测试程序也要做一定的更改,仪器互换性不够强;而符合IVI类规范的仪器,在仪器更改时,通过在计算机中装载好的IVI类驱动程序,只需在程序中调用这一类的驱动程序便可实现对仪器的控制。

  1.2 硬件构型

  1.2.1 硬件组成

  硬件方案为基于PC/104计算机测试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1)以PC/104计算机为主完成测量、控制、数据处理等功能的部分;2)实现PC/104计算机与外界通讯的转接口部分;3)机箱部分。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结构图

图1 系统结构图

  本原理图组成的每个子系统或每个模块都不是必须搭建或加入的,可根据实际测试需要灵活组配、裁剪,构建自动测试系统。下面提出几种主要组建方案:

  组建方案1:当数据较少,对测试速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在PC/104主机部分配置GPIB卡,用GPIB总线对VXI或PXI机箱内仪器实施控制,由PC/104主机完成测试任务。

  组建方案2:当数据较多,对测试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则可选择高速率的MXI总线,通过设置在PC/104主机部分的PC/104-MXI转接口,完成PC/104总线和MXI总线的通讯,实施对VXI或PXI机箱内仪器实施控制,完成测试。

  组建方案3:在PC/104主机部分加入A/D采样模块,多路转换模块,定时器模块等,被测对象可通过USB或RS232数据线直接和PC/104主机部分进行通讯,配合台式仪器,使以PC/104为主构建一个小型的测试系统,完成测试。

  组建方案4:可在PC/104主机部分设计多种总线转接口,按照多种转接口的设计,不仅可以组建VXI和PXI测试系统,还可以组建其他总线式测试系统,只需配置相应的总线转接口即可。

  组建方案5:总线控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PC/104主机部分配以总线接口等,可直接利用总线与PC/104主机直接连接,实施通讯,可以是外接式,也可以直接嵌入系统,实现系统内测试,节约了开发成本,也适应了未来的发展需要,体现了系统的开放性。

  组建方案6:通过PC/104上的LAN口连接服务器,接入网络,也可设计接口卡,使多台PC/104主机通过光纤通信,实现分布式测试和网络化,达到远程采集、控制的目的。[page]

  1.2.2 基本工作原理

  PC/104计算机通过GPIB或MXI总线对VXI/PXI机箱实施控制,完成测试任务。通过编译在PC/104计算机上的IVI类驱动程序实现对某一类IVI仪器的控制。根据不同的信号和激励,可选择不同的IVI类仪器,如示波器、数字多用表、任意波形/函数发生器、功率表等,被测对象返回的激励信号较多时,通过转接箱完成对信号的调理、转换和预处理后送入VXI/PXI机箱,再配合程控电源、信号发生器、波谱分析仪等在内的台式仪器,或者加入PXI设备,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该基本型能够适应多种测试需求,从以上各方案中可以得出在以此基本型建立自动测试系统时,可加入总线,也可不配置总线建立小型测试系统,基于此基本型建立测试系统方法如图2所示。

测试系统建立

图2 测试系统建立

  1.3 转接口设计

  要实现PC/104主机与外界的通讯,转接口的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在本方案中PC/104总线转MXI总线接口的设计好坏是关乎着整个系统能否实现高速测试的关键。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阵列和各种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它以其编程方便、集成度高、速度快、价格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欢迎。转接口的设计采用CPLD即可完成要求。接口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 系统结构示意图[page]

  通过对PC/104总线和所选总线的时序、信号、地址、数据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用CPLD设计接口模块,实现总线握手和数据传输功能。C-PLD部分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

C-PLD部分电路

图4 C-PLD部分电路

  PC/104使用的总线资源主要是I/O控制和中断,具体信号如下:A[019]是PC/104的10位地址总线;D[07]是PC/104的8位双向数据总线;IOR,IOW分别是总线I/O端口读、写信号;AEN是允许DMA控制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读写命令线进行DMA传输以及对存储器和I/O设备的读写;IOCHRDY是I/O就绪信号,I/O通道就绪为高;SYSCLK是系统时钟信号,使系统与外部设备保持同步;IRQ3是中断信号。PC104部分电路原理如图5所示。

PC104部分电路原理

图5 PC104部分电路原理

  1)数据传输(PC/104→MXI)  PC/104需要传送数据时,PC/104置位AEN信号,通过发送地址与数据总线向CPLD发送数据,此时IOW引脚置低电平(有效)。当CPLD接收到正确数据后,驱动MXIbus的地址选通信号AS,获取地址信息后,再驱动MXI的数据选通信号DS,置位读写信号WR取走数据,通过MXI的应答信号DTACK来判断数据是否传输完毕,完毕则发送下一个数据,MXIbus采用的是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形式。

  2)数据传输(MXI→PC/104)  当MXI向CPLD传送数据时,置位AS,驱动数据选通信号DS,并且WR有效,发送数据。CPLD收到数据后,通过IRQ3向PC/104发送中断申请,PC/104收到中断信号后,首先置位AEN,然后IOR变低电平,从CPLD寄存器口地址读取数据。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软件开发环境

  由于本方案在仪器选择上以符合IVI规范的仪器的为主,所以在软件选择上应以利于IVI类仪器驱动开发为根本。IVI类仪器驱动开发的软件也比较多,如Labview、Labwindows/CVI等。因Labwindows/CVI是为测试控制技术而开发的,是基于标准C语言的编程工具,而且其在面板、界面、代码生成方面都比较便利,包含*.dll动态链接库,配有IVI控制库,其中包含了IVI仪器驱动程序的开发向导,可以为开发仪器驱动器节省大量的时间。所以软件开发工具宜选择Labwindows/CVI。[page]

  2.2 软件基本结构

  软件方案应主要包括3个部分:测试程序,接口程序,IVI类驱动程序。测试程序主要完成测试的基本要求以及设备自检,其主要功能应包括:系统管理、资源配置、自检校准、接口查询、数据处理等。接口程序功能应有:信息存储、信号转接、仪器控制、通道选择、结果判定等。IVI类驱动程序按其规范有:仪器驱动、特定驱动、兼容驱动、定制驱动和IVl类驱动。其功能结构如图6所示。

软件功能结构图

图6 软件功能结构图

  软件测试过程中包括IVI程序配置、系统配置、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如在系统中不需要IVI类仪器,只组建小型的测试系统,在软件设计时也可不配置IVI类驱动程序,当某一测试任务结束,如还有数据需要测试,则继续采集数据进行测试,否则结束此次测试,其软件测试流程图如图7所示。

 软件测试流程图

图7 软件测试流程图

  对于不符合IVI类标准的仪器,不能够象符合IVI标准的仪器一样,在定义了逻辑名称之后,可以保证测试程序相对硬件的独立性。考虑到测试系统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可能会更换此类仪器,尤其是可能会更换不同公司的同一类仪器。为了减少对测试程序的修改量,把此类仪器的初始化程序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程序,以函数的形式按仪器封装在不同的动态链接库文件*.dll中。在具体的测试程序中,当需要对某仪器进行操作完成某项任务时,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动态链接库中的有关函数。当需要更换此类仪器时,如果原有的。dll文件中的函数不能够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时,可以针对更换的仪器,保持原有的函数名称和参数不变,重新编写相关的程序,生成新的同名。dll文件。这样大量的测试程序可以不必重新编译,简化了升级工作。

  3 应用实践

  在某机载设备检测设备设计中采纳了本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概念。为对测试系统整体性能进行*估,在系统软硬件集成后,对机载设备信号测试做实验,其中数字信号测试台是基本系统,主要包括PC/104计算机、PC/104-MXI接口适配器、VXI机箱、IVI类仪器、通用仪器等。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试结果及精度分析

测试结果及精度分析
 


  可以看出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且通过PC/104-MXI转接口,PC/104总线和MXI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可达10 MB/s,提高了测试效率,解决了GPIB在测试速度低上的瓶颈。

  4 结论

  本方案基于PC104计算机,对大多数的测试需求和不同的情况进行考虑,提出了可灵活组配、裁剪和设计的通用测试系统平台。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符合自动测试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通用性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了成分发展。当然测试系统的实际构建是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本文所提出的几种组建方案,仅供参考,意在提供思路,用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测试要求以此平台为基础,灵活组建测试系统,完成测试任务。

 

关键字:PC104  自动测试系统 引用地址:基于PC104的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上一篇:基于ARM与有理数滤波的甲烷体积分数监测系统
下一篇:基于AT89C51的自动温度测量报警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14

温补晶振补偿电压自动测试系统
温度补偿石英晶体振荡器(TCXO)由于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作为一种高精度频率源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系统、雷达导航系统、精密测控系统等。温补晶振由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和温度补偿网络两部分组成。其中,温度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温补晶体振荡器的温频特性,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温补晶振温度补偿原理 温补晶振由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和温度补偿网络两部分组成。典型的温补晶振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振荡器的频率温度特性主要由晶体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特性决定。常用的AT切晶体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特性为三次曲线,温补晶振温度补偿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振荡回路中的负载电容,使其随温度变化来补偿谐振器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频率漂移。 图1中
[模拟电子]
温补晶振补偿电压<font color='red'>自动测试系统</font>
PC104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参数检测系统探讨
   引言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部件,是飞机的动力源。当发动机试车时,需要记录大量的参数,尤其发动机故障试车时,还需对试车数据进行分析,使试车时间长,数据记录、分析处理很不方便。本试车参数检测系统基于PC104总线技术,能够实时检测、显示、存储和打印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从而使机务人员能够准确地分析、判断和排除发动机故障,提高发动机使用可靠性。同时可大大缩短维修时间,节约人力、物力,使发动机的维修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   1 设计的立足点   1.1 保证可靠性   系统研制中始终注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外购器材,向供应方提出所供产品必须满足GJB标准的可靠性要求,供应方提供完整的产品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
[单片机]
<font color='red'>PC104</font>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参数检测系统探讨
基于VxWorks的双端口网卡智能双冗余驱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具有价格低廉、连接方便等优点的以太网已成为各种控制系统接口互连的主要媒介。它作为一种通用网络数据通信系统,在全球计算机网络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舰船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太网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现代舰船信息系统中,不但要求信息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还要求网络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在网络局部故障或受损时,全系统不至于瘫痪失效。 冗余设计作为一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网络系统中的单个节点,常常需要对网卡进行双冗余备份,即每个节点都采用两个网络接口,中间用两个集线器或交换机互连,当正常通信的网卡或线路出现故障时该节点能自动地切换到备份网卡进行通信。 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如W
[嵌入式]
采用NSAT-9000-17电池充放电自动测试系统对电池性能进行评估
随着锂电池在移动通讯和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电池安全、废旧电池的环境污染、电池再循环利用的稳定性事故也频频爆光。对于很多电子生产企业、电池利旧使用和电池的研究者来说进行电池检测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进行该项工作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所以通过标准体系的电池性能检测是解决电池稳定性、安全性、可利旧使用性评估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电池检测还可以: 一、坚持绿色环保的循环理念 通过电池检测可以将余电进行多次的循环利用,再经过一系列的完善工作可以使得电磁重获新生。电池检测是现代绿色生产理念所倡导的工作,是整个产业链的需要。 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售后保障 定时对电子设备中的电池进行检测也能第一时间排除安全隐患,似的使用者更好的享受电池售后
[测试测量]
采用NSAT-9000-17电池充放电<font color='red'>自动测试系统</font>对电池性能进行评估
基于ADLINK的IC半自动测试系统
  中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半导体加工业在国内的兴起,如上海、深圳、苏州、北京等地,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半导体生产加工基地(参考文献1)。   拥有雄厚的后备资金是创建半导体公司的首要条件,从研发到生产制造,许多环节往往要“一掷千金”,仅建立标准化的封装测试厂就需要几亿美元的投入。许多专门从事外包服务的公司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负责产品由晶圆生成到产品测试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半导体公司只需支付外包服务的费用。   但是,对一些保密程度要求较高的测试工作仍需半导体公司自己完成,建立传统意义上的IC 测试系统 耗资巨大,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半导体公司而言非常困难。本文基于凌华工业 计算机 ,设计了一套半自动IC测
[测试测量]
基于ADLINK的IC半<font color='red'>自动测试系统</font>
通用示波器自动测试系统
一、前言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示波器已成为电子技术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受到元器件的漂移、老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保证示波器在使用时的准确性,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定。以往传统的检定方法全是靠手工操作,由于检测的范围广、功能多,因此,在检定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检定的数据也不易管理。为此,对示波器进行自动化测试,是当前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实现示波器检定的自动化,就必须解决接口问题,使仪器控制器和仪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为此,在本系统中,采用了在微机的I/O通道中插入一块GPIB接口板(即IEEE-488接口板),来实现计算机和示波器校准仪之间的通信(包括程控命
[测试测量]
通用示波器<font color='red'>自动测试系统</font>
基于PC104架构的某系列计算机通用测试平台
  摘要:某系列计算机自投入使用以来,已装备飞机上百架,形成十多个型号。由于型号多、数量大、装各时间较长,其维护面临很大压力。基于PC104架构的某系列计算机通用测试平台,以PC104为处理单元,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利用硬件和软件资源对测试平台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体系内所有型号计算机的综合检测和故障诊断,提高了维护的效率。   0 引言   某系列计算机应用于飞机的综合显示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形成十多个型号,装备飞机上百架。由于型号多、数量大、且装备时间较长,产品的故障率逐年上升,维护面临很大压力。同时由于该系列计算机的功能较为复杂,通用的检测仪器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而现有的专用测试设备仅能对系列中的一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PC104</font>架构的某系列计算机通用测试平台
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电表辐射抗扰度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战略的实施以及新的能源计量与管理政策的出台,智能电能表结构日益复杂,大量采用的电力线载波或无线通信等电能数据传送技术带来了抄表技术的革新,同时带来了电磁环境的干扰与抗干扰问题日益严重,电能表的电磁兼容( EMC ,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相应的电磁兼容测量测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兼容分为电磁干扰( EMI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和电磁抗扰度( EMS ,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或称电磁敏感度)两大类。其中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
[测试测量]
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电表辐射抗扰度<font color='red'>自动测试系统</font>设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