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金融IC卡发行进程的加快,国产芯片厂商将受益。”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多家国产芯片厂商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向记者表示,由于芯片占据金融IC卡成本的“大头”,且存在替代进口的可能性,拥有芯片技术的国内厂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这一说法相符的是,比普通磁条卡容量更大、更加智能、运用范围更广的金融IC卡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金融IC卡大发展
金融IC卡指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一般分为标准的银行IC卡和加载行业应用的银行IC卡,这两类都属于金融IC卡的范畴。相比传统的磁卡,金融IC卡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银行卡风险防范水平,使得支付更安全。随着金融产业链的升级,金融IC卡引领和激发金融业务创新潜力,作为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将成为可能。
对于金融IC卡的推广进程,中国人民银行做了具体的部署。2011年,央行印发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为金融IC卡。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IC卡推广将给包括平台建设、技术升级、后台处理等在内的金融IC卡全产业链提供4000亿元的市场容量。可以预期,金融IC卡的发卡数量将出现井喷,这对多年来在这个领域内深耕的国产芯片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金融IC卡即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它集合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多种信息和消费信用、转账结算、现金存取等多种功能。与普通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在金融结算和银行领域的运用更多、更加智能,金融IC卡是高级磁条卡。”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中心总经理许昇明表示,“金融IC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
许昇明透露,目前国内银行磁条卡的保有量已经超过30亿张,如果全部替换,即使有时间周期表,每年发放的金融IC卡也是非常大的市场。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在金融展期间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透露,2012年全国有658万台POS终端已经实现了IC卡的改造,ATM机完成改造40多万台,发行的金融IC卡数量近3亿张。
芯片国产化大势所趋
根据相关规定,所有新发金融IC卡均需支持双界面应用(同时支持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界面),而由于技术难度高,目前国内芯片市场被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垄断。据悉,在IC卡产业链中,80%的成本集中在芯片上。
尽管目前国内银行采购的金融IC卡芯片基本来自进口,但基于金融安全和使用进口金融IC卡芯片成本较高等原因,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国内发行的银行IC卡统一采用国内厂商的芯片。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家芯片厂商已经积极布局了相关产品线。
“通过国内厂商十多年的追赶,目前与国际厂商相比,在技术层面并无太大差距,并且,国内厂商植根本地,快速响应的优势也是一大竞争力。”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京阳表示,通过长时间对国际最先进的芯片安全技术进行跟踪和研究,目前大唐微电子在芯片安全技术上基本与国际同步。历经多年的发展,大唐微电子已成为国内智能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领军企业之一。以芯片安全技术为核心,该公司在金融、社保、电信、卫生、教育、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国产芯片厂商已经准备就绪。”许昇明表示,国产芯片厂商尽管起步晚,但推陈出新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有与国外芯片厂商一决高下的实力。比如,上海复旦微电子自主开发的IC卡芯片年销量在4亿片以上,主要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5%以上份额,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一卡通、道路运输、校园卡、商业卡、健康卡等领域。
“芯片国产化是未来趋势,一方面是从金融安全角度考虑,另一方面是从发行成本方面考虑。”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金融产品线总经理贾峻表示,一旦芯片全面国产化,有望带来明显的成本下降,也将有利于金融IC卡的推广。
国产厂商迎接“好日子”
对于国产芯片厂商的未来发展,业内人士一致表示看好。齐鲁证券分析师认为,IC卡芯片生产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有同方微电子、大唐微电子、上海华虹、复旦微电子、中电华大等几家,芯片国产化认证问题解决以后,预计金融IC卡放量将为国内芯片厂商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涉及IC芯片、IC制卡、读写机具厂商、软件系统及应用平台商。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看,IC卡厂商、芯片提供商、应用平台商、读写机具商依次被看好。其中,IC芯片的行业认证门槛和壁垒均较高,国产芯片厂商今年将有望获得自主安全检测标准的政策"红包"。”金融界首席分析师赵欢表示。
“IC卡芯片是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希望能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许昇明表示,“未来金融IC卡芯片领域一定是国产厂商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