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幻作家韩松曾写过一部名叫《地铁》的小说,他在书中将地铁描绘成由黑暗、钢铁、和电线构成的地下空间。并想象出各种离奇事件,诸如不停靠一直疯狂行驶的列车,穴居于地下于老鼠相伴的未来人类以及像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般囚禁起乘客的末班车。
同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该书还内附了《地铁事故应急指南》似乎在刻意强调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但事实上,作者臆想夸大出的情节之所以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恰是因为我们对地铁缺乏着足够的了解,即便它满足了数千万人每天的日常出行。
例如我们进站时首先要面对的人力安检,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第一道关卡。但实际操作中,人为安检也被近76%的乘客吐槽是浪费时间,难道就没有更安全高效的安检方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地铁天通苑安检队伍
其实在国外,人工排查式的地铁安检早已被监控录像所取代。米兰的市内地铁装置了众多的监控录像,并利用车厢内的液晶显示屏实时直播监控画面,让乘客通过屏幕互相监督,来防范危险。
除此之外,上海地铁部分站点还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安防系统中,这直接避免了乘客在站内被民警“请出示身份证”的尴尬。施耐德电气旗下Pelco品牌视频监控系统甚至与公安部门的数据库打通,使得过去只能用来事后取证的视频,在事发前便实现预警:当系统匹配到逃犯或者被通缉的数据资料时,安防系统将响应报警。
视频可以监控人的举动,但在没人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绝对的安全。由于地下环境相对封闭,确保空气的正常流通也是确保乘客安全出行的关键。
针对此,成都地铁1号线的通风空调系统,将肉眼无法察觉的要素进行了“收编管制”。作为BAS系统中的子系统,它通过遍布在地铁各处的传感器,将站内的温度、湿度、CO2乃至PM2.5均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相关指标保持在人类感知最舒适的范围。当有未知气体导致数据失衡,系统将执行诊断并发出警报。
除了上述来自罪犯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之外,地铁的机动故障也是悬在乘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到信号故障导致停运延误时间,大到地铁追尾危及生命。
在2014年,北京地铁的故障发生频率为每周一次,其中46%的事故原因为信号系统电力故障。保障地铁牵引供电的持续稳定,是数千万人在地下国度中最大的依仗。
像施耐德电气的低压配电智能系统方案Smart Panels可以通过电力设备上的传感器,收集检测包括温度、电气在内的配电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当故障发生时,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内部的故障设置进行对比,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发生位置及故障原因,极大提升事故处理的解决效率,同时避免乘客因地铁故障而产生不良情绪。
在正常情况下,地铁的运行数据还可以进行历史与实时趋势的对比,一旦数据波动产生异常,便在主控室进行提前预警,使事故在发生前便可以得到有效的预判与解决,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真正意义上实现地铁的安全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伦敦地铁未来概念图
新型的技术手段,打破了文学赋予地铁卡夫卡式怪诞奇崛的灰色隐喻,也抵消了人类对于地下世界的未知妄想。对地铁有足够的了解之后,便会发现那个地下王国,除了黑暗、电线和钢铁之外,还有智能、互联以及最核心的安全与舒适。
那一天,堵在路上的私家车主也许将羡慕地铁一族的便捷出行;即便地下没有绿色植被,我们也同样可以呼吸到干爽清新的空气;而智能系统则时刻森严戒备,敏锐地观察轨道行驶中的所有数据,来保障地铁“零事故”运行。
上一篇:2015深圳安防展高新兴看点抢先知
下一篇:赵薇老公豪宅被卖:传说中的人脸识别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17
- 米尔T527系列核心板,高性能车载视频监控、部标一体机方案
- Akamai 全新视频工作流程功能强化媒体平台控制能力
- 紫光同芯推出全球首颗开放式架构安全芯片E450R 已获国密二级认证
- 品英Pickering公司携多款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仿真解决方案亮相国防电子展
- 派克汉尼汾推出适用于现场监测和诊断的测量设备 Service Master COMPACT
- 连接与距离: 安防摄像头新气象—— Wi-Fi HaLow 带来更远传输距离和更低功耗
- 思特威携多款重磅产品强势亮相2023 CPSE安博会
- 双轮驱动,云天励飞推出12TOPS边缘视觉SoC
- 丰田汽车因信息泄露案接受日本行政指导 涉及241万条用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