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存储到底意味着什么?

发布者:caijt最新更新时间:2016-05-05 来源: 机房360关键字:监控存储  企业级存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企业级存储领域,企业组织并不一定需要利用超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但这恰恰正是当许多IT基础设施、操作运营和DevOps专家们在第一次了解超大规模这一概念时所认为的。
  
    当下较为流行的理念是:超大规模的架构注定成为非常大型的基础设施——就像那些由LinkedIn、亚马逊或Netflix运营的设施——因为其可以扩展到成千上万的实例和PB级的数据。但事实证明,我们最好将超大规模理解为其描述的是一种方法,而不是规模大小。其是关于自动化、业务流程、以及当按照业务需求实现IT规模的智能化。超大规模的部署可以而且应该从小处做起,然后逐步扩展下去。他们也应该让您的企业组织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需求,单独对部分的基础设施实施规模化,而这是与另一种新兴的企业数据中心的趋势超级融合(hyperconvergence)基础设施相反的。
  
    困惑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您并不是唯一对此感到困惑的。下面就让我们更深入的分析这一点吧。
  
    超大规模的界定
  
    构建超大规模架构的概念是被许多的肤浅的术语所混淆了。特别是,我们的客户看到诸多包括了超级融合、超大规模(或网络规模)、融合、软件定义的和商品化的基础设施等等概念时,是很难不产生困惑的。
  
    那么,让我们先花一定的时间来明确一下关于这些要素条件的定义吧:
  
    • 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的功能是完全与底层的硬件解耦的,并同时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进一步详细了解我们关于软件定义的存储的阐述。
  
    • 商品化的:商品化的基础设施或按照行业标准打造的基础设施,通常配备一个x86机架或刀片服务器。我们过去曾多次提及不要将商品化的基础设施与廉价商品混为一谈。
  
    • 融合:扩展架构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集装箱式组件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预测试、预集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组件仍然是不同的。
  
    • 超级融合的:扩展的架构朝着融合基础设施更进一步,通过将软件定义的组件与商品化的硬件结合,封装成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其通常是一款单一的设备。组件不再是不同的。
  
    • 超大规模:规模扩展的架构,同时也是软件定义和商品化的,但其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集装箱式资源仍然是保持独立的。每个组件是不同的,可以独立缩放。
  
    综上所述,超级融合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的、合乎极端逻辑的融合系统;而超大规模则是现代化的、合乎极端逻辑的我们已经部署了30年的数据中心的方式。两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都有其意义,如下图所示。
 

   
 

    超大规模和超级融合的
  
    在Hedvig公司,我们努力提供一款存储解决方案,其可以灵活地定制任何工作负载,从包括Docker和OpenStack在内的私有云,到部署运行在Hadoop或NoSQL的大数据,再到更为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灾难恢复、备份和归档。Hedvig公司在服务器集群或云中的分布式存储平台虚拟化、聚集式flash闪存以及转盘式磁盘呈现为一个单一的、弹性的存储系统,可以通过文件、块或对象接口进行访问。
  
    Hedvig分布式存储平台由三部分组成:
  
    • Hedvig存储服务:专利的分布式系统引擎,拥有规模化存储性能和现成的x86和ARM服务器容量能力。该Hedvig存储服务可以运行在企业内部部署或诸如AWS、Azure、谷歌等公共云服务上。其提供了企业部署所需的所有的存储选项和功能,包括内联重复数据删除、内联数据压缩、快照、克隆、自动精简配置,自动分层和缓存。
  
    • Hedvig存储代理:一个轻量级虚拟机或container容器可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行业标准协议访问Hedvig存储服务。Hedvig目前支持NFS文件和iSCSI块,以及OpenStack Cinder和Docker drivers。Hedvig存储代理还允许客户端缓存,利用本地SSD和PCIe闪存资源删除重复数据,以实现本地的快速读取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 Hedvig APIs:基于REST和RPC的API用于对象存储和Hedvig操作。Hedvig公司目前支持Amazon S3和Swift对象存储。开发人员和IT操作管理员可以使用API管理以访问所有的Hedvig存储功能,以通过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应用程序和云服务实现自动化配置和管理。

   

    Hedvig通过捆绑Hedvig存储代理和Hedvig存储服务,作为一种运行在具备管理程序或容器操作系统商品化服务器上的虚拟设备支持超级融合。对于超大规模基础设施,Hedvig存储服务被部署在裸机服务器上,以形成一个专门的存储层,而Hedvig存储代理作为一个虚拟机或container容器被部署在每台服务器上的计算层。
 

   
 

    为什么要选择超大规模存储?
  
    现如今,企业组织数据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其存储预算。而尤其对于那些经济状况堪忧的企业而言,他们没有像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那样的网络资源。因此,企业组织必须接受软件定义的产品和商品化的储存,以便能够降低成本,并同时保持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跟上业务发展的需求。
  
    在Hedvig公司,我们注意到大约80%的情况下,企业用户往往都会选择一款超大规模的架构,而不是超融合的,尽管对于这二者我们都是支持的。而更有趣的是,许多来向我们寻求解决方案的客户往往都与我们具有相反的思维。最初,约80%的客户都会咨询关于超融合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了仔细调研之后,他们选择的是超大规模的方法。
  
    为什么呢?简而言之,因为当他们在部署其基础设施架构的时候,他们倾向于灵活性(或敏捷,如果您一定要使用该术语的话)要高于一切。考虑以下因素:
  
    • 一套超融合的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化的类似于“搭积木”的方法来构建IT。对于那些正在寻求降低部署的开销,并扩大其云基础设施的精益IT组织而言,超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但其需要一套相对可预测的工作负载,在“数据本地化”是一个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应用程序或虚拟机必须尽可能的接近数据。这就是为什么VDI 会成为超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的原因所在了。用户希望自己的“虚拟C:驱动器”本地化。但这是不灵活的,因为其涉及所有元素的同步缩放。
  
    • 一款超大规模的系统保持存储独立计算,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其业务需要时规模化其IT能力。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的超大规模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水平的弹性,帮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需求。这也是一款类似于Hadoop和NoSQL、以及类似于OpenStack和Docker等云平台架构的更符合现代工作负载的架构。所有这些都是从独立的规模化缩放共享存储受益的分布式系统的例子。
  
    我们从服务于我们的客户的过程中所收获到的经历便是加强了对于我们一直注意了一段时间的事情的确认:即超融合是一个并非用来探索现代存储架构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源于其简单性,这个行业正看到超融合经历着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的摇摆。但如果您企业的数据正呈指数级增长,但您企业的计算需求却没有,然后您企业会存在一个不匹配,并不适合超融合。
  
    超大规模或超融合?
  
    超融合可以是更简单,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然而,通过我们对于Hedvig公司的客户的观察发现,企业客户与Hedvig公司合作的原因在于我们能够支持使得超大规模适合几乎所有工作负载的这一功能:客户端缓存。Hedvig可以在您企业的计算层利用本地的SSD和PCIe设备建立一个连续写入缓存。这极大地提高了读取性能。更重要的是,其解决了数据本地化的挑战。存储空间仍然是解耦的,并运行在自己的专属的、超大规模层,而应用程序、虚拟机、container容器则可以受益于数据在计算层的本地缓存。这也解决了如何增加您的缓存层的问题,但这是另一个主题了。
  
    从这方面获益的一个例子是,Hedvig公司的一家客户为其VDI选择了超大规模的方法,正如上面所讨论的,这通常是一个留给超融合解决方案的工作负载。在这个例子中,这家企业客户有“超级用户”,需要16个vCPU和32GB的内存,专门用于其每台托管的桌面台式机。结果,该公司被迫部署大量超融合节点,以支持处理进程和内存的需求,同时还增加了不必要的同步存储容量。
  
    借助Hedvig平台,企业客户可以创建专用的节点以便在拥有足够的CPU和RAM的刀片服务器上运行Citrix XenDesktop集群。而数据被保存在机架式服务器的一个单独的超大规模的Hedvig集群上,数据缓存被备份到本地SSD XenDesktop服务器。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解决方案的昂贵开支(减少了60%)。更重要的是,其还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环境,该公司可以按照摩尔定律,并购买最强大的服务器,以提升其台式机的性能,而不必升级存储服务器。
  
    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一些简单的经验法则能够帮助您来确定哪些架构更适合于您的企业组织。
  
    • 选择超大规模… 您的企业拥有5000名,甚至更多的员工数量,超过500百万兆字节的数据,超过500款的应用程序,或超过1000台虚拟机时。
  
    • 选择超融合…当您所在的企业员工人数少于上面这一数字,只有五名或更少的专职员工来管理您的虚拟基础设施,或您是远程或属于分支机构时。
  
    好消息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决定。您企业可以从部署一个超融合的环境开始,然后逐步切换到超大规模的,或者您可以混合匹配二者。我们的理念是,您企业的应用程序决定了您应该使用哪一款。当您企业的应用程序的需求随时间发生变化时,您的相应部署也应该变化。
  
    在现代企业中,相关的变化和增长都是强制性的。而没有这些网络巨头率先发起的超大规模的架构,越来越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而效应的改变则是,任何一家企业现在都可以从超大规模的方式中受益了。

关键字:监控存储  企业级存储 引用地址:超大规模存储到底意味着什么?

上一篇:“云”里看花:从云计算和大数据看安防行业发展的云趋势
下一篇:金雅拓助力银通在港部署安全的P2P移动支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19

打造稳如泰山的视频监控系统,宜鼎国际推新监控存储方案
中国是全球视频监控应用推进最快的国家,据官方统计显示,中国2016年市场成交额已超过5000亿,在2017年更有望突破6000亿大关。在建设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热潮驱动下,中国视频监控行业迅速崛起, 并且逐渐迈入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这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极大的考验 视频监控系统 各核心硬件性能,尤其是最关键的核心硬件——数据存储设备, 显然简单的录影与数据存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针对现代视频监控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全球工控存储技术领导厂商—— 宜鼎国际 适时推出创新而灵活的 监控存储 解决方案,具有更快的速度、更稳定的品质以及更简单易用的软硬整合应用操作等优势。   就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四个应
[嵌入式]
高清存储:百万高清监控的下一竞争领域
    百万高清监控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综合目前业内的一些观点,我们发现百万高清监控又回到了最初的概念之争。     据了解,随着百万高清监控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深入,业内有观点指出:装几个百万高清摄像机并不足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监控系统。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监控系统,应该是从前端采集到终显的整个系统都实现了高清。     这一观点已成为较大层面上的行业共识,监控产业链条上的厂商也在努力在系统高清上下功夫。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百万高清监控的前端和显示端均能实现高清监控,唯独传输和存储方面的竞争和争议较大。仅存储端,不仅存在着大家熟悉的NVR能否取代DVR之争,近日我们发现有观点认为纯数字视频录像机PDVR(Pour D
[安防电子]
大数据来袭 未来视频监控存储如何建设
    随着这几年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监控已经进入智能高清和大数据时代,可以说视频监控技术和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安防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视频监控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必然会促进视频监控存储市场的变革。      从应用层面讲,其实在所有的监控图像信息中,有用的往往只有1%甚至不到1%,99%的信息都是无用信息。但正是有了这99%%的无用信息的铺垫,才沉淀了1%的有用信息。因此,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的视频信息,都要进行存储,这就势必会带来巨大的存储压力。而视频监控图像往往是很多行业事件和案例中事后查证的重要证据,在社会治安监控、银行、司法等系统应用中,视频监控图像的存储时间往往
[安防电子]
RAID技术可靠耐用 添彩监控存储领域
    磁盘阵列简称RAID,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不同型号的盘阵结构和各项技术指标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如控制器数量、缓存容量、管理终端、接口类型等。作为监控存储应用技术,本文重点介绍其突出优势及关键部位。      磁盘阵列技术在视频监控应用      在传统的视频监控应用中,比如:小区、楼宇、园区监控等,对数据可靠性要求并不高,其监控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比例上,一旦不幸运遇到硬盘故障,损失一块硬盘的数据对这些应用来讲都是可以承受的,大量的嵌入式录像设备厂商正是看重这一点,推出使
[安防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