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阿肯色州一名姓Bates的男子发现家里浴缸漂浮着一具尸体。Bates称死者是一个叫Victor的人,声称事发前夜自己正在睡觉,而Victor正在和朋友喝酒。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死者身上有挣扎痕迹,于是将Bates列为嫌疑人。
为了解事发经过,警方联系了亚马逊,并希望从后台读取Bates家里的亚马逊智能家庭终端Echo里的数据。亚马逊当即回绝了这个请求并引用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用户权利,一番扰攘之后Bates最终授权警方获取Echo里的信息。
这件案子揭露了一些问题:像Echo和Google-Home这样的智能家庭设备是否在记录、保存用户的一言一行?当这些设备安装在家里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放弃了一部分隐私权,将其暴露给他人?
智能设备收集用户信息如何被利用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案件。”华盛顿特区大学法学教授Andrew称,“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是这个人家里唯一的智能设备。我不清楚设备是否真的在录音,不过假设这些智能设备能被用来调查取证的话,警方能轻易地查出真相。”
某种程度上说,绝大多数购买这些智能终端的人都知道,这些联网的设备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聆听人们说的话,等待命令的下达。而制造他们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基于大量用户数据的精准投放广告。即使制造商宣称这些设备只有在捕捉到“Alexa”、“Google”、“Siri”这样的关键词才会开始工作,也难以保证他们不会暗中用这些联网的设备记录我们的更多信息。
“从法律上来说,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美国民权组织ACLU的高级分析师Jay告诉记者,“而且很多人都有过无意中触发这些智能设备的经历,比如你在谈话中提到那些触发词,然而你并没有要唤醒他们。即便监听的可能性极微,这依然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不自在和害怕。而这也说明,有效保障个人权利就得保证智能设备不会”背叛“我们。”
还有很多人对智能设备抱着与Jay相同的态度,而他们的做法是用胶带把电脑摄像头贴起来,以防被偷窥。
“一些法律意见认为,用户安装这些智能家居设备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对此我并不认同。”电子边界基金会的高级法律事务兼公民自由负责人David表示,“你购买这些设备代表你信任提供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义务保障你的权利,比如在收集你的信息之前通知你。这是在保护隐私方面最合理的要求。”
巨头企业怎么处理隐私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例如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企业在收集信息前必须通知用户,也没有规范企业采集用户信息行为的法律,同时有些法律人士提到建立一套公开的个人隐私保障条款。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一条意见被采纳为法律。
有多次侵犯个人隐私“前科”的谷歌采取了相对更透明的方式回应社会的质疑。当记者联系谷歌,询问他们对Google-Home采集用户信息的看法时,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声明:
“我们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贯彻于Google设备的设计中。关键词检测器是离线运行的,这意味着在检测到关键词之前,一切设备捕捉到的语音信息都不会被上传。当设备听到关键词‘Hey,Google’或‘OK,Google’之后,LED指示灯会亮起,上传数据到谷歌的安全服务器里分析并储存于专门的个人活动文件夹。”
谷歌还在声明中强调,他们会在智能助手服务上坚持他们对待用户搜索记录的一贯做法:允许用户自行编辑管理使用记录。
而在NBC的一个新闻节目中,亚马逊回应之前亚马逊云服务加密失效的丑闻:“早在Echo和Alexa的设计阶段我们就已经考虑到用户的隐私安全。”更多情况下,当被问到隐私问题时,亚马逊便引用FAQ的条目,强调用户可以自己管理删除录音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并且“亚马逊Echo只有在检测到关键词才会联网开始上传数据”。
所以,回到开始的那个案子,到底警方能从Alexa那里取得什么证据呢?关于执法部门如何合法取得这些证据,法律还没有界定。另一方面,此前加州枪击案中,苹果公司以打开后门会增加苹果手机被窃听风险为理由拒绝给执法部门提供加密算法。
有趣的是,阿肯色州这桩谋杀案里亚马逊引用的是有关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用户的指令里可能会有一些敏感词句,然而这些可能是播客、有声书或者音乐的内容。而这些指令都在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范围内。”亚马逊如此表示。他们同时也拒绝提供Bates的购买记录。
其实不妨将亚马逊对这个案件的执着视为一种危机公关。在Echo和Alexa饱受侵犯用户隐私的质疑时,用长达九十页的法律意见伸张亚马逊在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态度,打消用户的疑虑。包括亚马逊在内的这些大公司正十分积极地代表用户,为用户伸张权益。执法部门也明白这些智能设备蕴藏着大量信息。也许在未来会有一套法律,能作为执法部门使用这些信息的行动框架。
未来:需要更多法律法规保障
自从1986年《电子交流隐私法》被制定以来,科技发展社会面貌大大改变,当年的法律早已不合时宜,个人的权利依然难以界定和保障。阿肯色州的案件只是这场个人信息保卫战的开始。
分析师Jay表示:“我最不希望出现的是,这个社会最终发展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但还必须适应这些新科技来融入现实生活。我们完全没必要这样。”
也许清晰的法律指引能够消除消费者对智能设备的疑虑,也许生产厂商的辩解能让一样饱受质疑的产品重新热卖。不管怎样,也许还是需要对房间里那个小盒子多加提防。如果可以的话,隔一段时间就切断它的电源。
上一篇:安防+人工智能:智能安防下半场破局之道
下一篇:一个创业者看到的人工智能(AI)创业真正机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