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安防时代来临 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发布者:机械梦想家最新更新时间:2018-01-04 来源: 火讯云关键字:泛安防  人工智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转眼间,2017年已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安防行业的发展,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一年来,“人工智能”(AI)接连刷屏,从5月份最激动人心的AlphaGo对战柯洁开始到现在,人工智能逐渐呈现爆发趋势。

  安防应用场景较多,小到身份识别,家居安防,大到反恐国防。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大,中产阶级逐渐崛起,用户财产逐渐积累,而收入增多同时带来的是风险的加大,用户安全性缺失,安防成为用户的刚需。身份识别手段的多样性对于安防意义重大,因此安防领域对于图像识别的要求更高,也要求更多的手段通过多维度来进行识别,AI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提高身份识别手段的多样性与准确率,对于安防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安防在国防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安防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模拟监控,安防系统用户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监控应运而生,安防用户逐渐增多,图像实现数字化储存,之后又发展到高清化监控,视频监控系统与用户业务系统开始进一步融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简单被动的安防形式已无法满足日常多样化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带动下,安防向城市化、综合化、主动安防方向发展,智能安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应用覆盖了金融、交通、教育等行业,囊括银行机构、政府、学校等公共场所和家庭场所。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安防,同时与整体城市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下的全方位安防体系。


  从安防手段的应用来看,主要分为政府主导的治安监控、交通监控以及商用的办公楼监控和个人/家用的家庭住宅安防布局。比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针对海关、机场等场所的出入境人员进行监控,防范犯罪分子;在金融信贷、支付等领域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交易等,以视频、光学为核心的安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泛安防时代已经到来。


  “AI+安防”之图像识别


  在视频监控飞速发展的今天,安防产品不断增多,视频监控画面的信息已成海量,远远超过了人力所能进行的有效处理范围。传统采用人工回放录像取证的方式具有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的缺点。而人工智能技术恰好具有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也能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实时监控、基准判断。


  图像识别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静态识别,也可以完成动态识别。通过对图像内容的迅速分析,信息分析平台可以监测出可视范围内的人群数量,并且捕捉每个个体的行为动作,形成重点场所及区域的面状。


  智能视频分析(IntelligentVideoAnalysis,IVA)技术是解决海量视频数据处理的有效途径。IVA采用计算机视觉方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特征的识别,主要在于车牌识别、人脸识别。二是行为分析技术,包括人数管控、个体追踪、禁区管控、异常行为分析等,可以应用到监测交通规则的遵守、周界防范、物品遗留丢失检测、人员密度检测等。通过对视频内的图像序列进行定位、识别和追踪,智能视频分析能够做出有效分析和判断,从而实现实时监控并上报异常。


  “AI+安防”之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安防、交通、教育等相关领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企业、住宅的安全管理;公安、司法和刑侦的安全系统;自助服务等,刷脸支付、刷脸进站等项目逐渐实现。


  人脸识别包括1:1的人脸对比和1:N的人脸对比。1:1主要指用户真实脸部信息与用户提交的身份证信息进行比对,常见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公安系统。1:N更常见于刑侦和国家安防领域,能够通过与faceID库的对比,快速找到犯罪分子或失踪人员,1:N识别精度难度要远远高于1:1人脸识别。厂商也针对1:N的精确度做了技术深耕,百度曾宣布百度大脑的1:N人脸识别监测准确率已达99.7%。


  目前,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可以精确定位面部的关键区域,还可以做到支持一定程度遮挡以及多角度人脸,活体检测及红外光识别技术有效阻挡了照片、手机视频等二维人像的作弊行为,使3D人脸识别准确率大幅度提升。但双胞胎识别、整容易容前后的识别依然是人脸识别的难点,因此需要虹膜识别等其他识别技术进行补充。


  人脸识别技术另一个关键层面在于faceID库的建立,3D人脸识别数据采集相对困难,采集数据量十分巨大,对计算机计算存储能力要求较高,faceID库的数据量是人脸识别技术算法训练的基础,数据越高,相应的准确度才会越高。各厂商仍需继续扩充自身的faceID库规模。


  “AI+安防”之国家安防


  目前平安城市、智能交通仍然是安防行业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与政府公安相关的交通、道路视频监控仍然是安防行业最重要的应用环节。


  作为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门,公安及安防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迫在眉睫。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家对公安及安防相关部门持续投入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下,技术厂商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因此,双方需求实现有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在国家安防领域落地开花。


  计算机视觉广泛应用于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中可实现实时抓拍人脸、布控报警、属性识别、统计分析、重点人员轨迹还原等功能,并做出及时有效的智能预警。且对于抓获有作案前科惯犯帮助很大,目前多应用于公安事前、事中、事后敏感人员布控、失踪人员查找等。安全布防需要消耗大量的警力资源,尤其是运动会、国家会议、演唱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活动的安防,而在这其中,已经开始出现人工智能产品的身影,包括实时监测系统、巡逻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未来这些机器人也将会更多的替代传统安防体系中重复且低效的工作,节省警力资源。


  “AI+安防”之民用安防


  随着网络建设的完善、视频监控的高清化、硬件产品的发展和云端的成熟,安防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从传统前端基础建设,向后端进行深化应用,安防进入智能安防时代。行业化细分明显,厂商推出多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方案。


  2016年国家提出开放式住宅小区建设,安防产品逐步民用化,包括在小区、办公楼等场景下的监控、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等产品,民用安防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企业安防及家庭安防关乎到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门禁、监控设置的铺设,人口密集区建立起完善的安防体系。而现有的摄像头、智能门锁、闸机等硬件的发展,为立体安防奠定了基础。


  “AI+安防”的未来发展趋势


  a.安防产品不断迭代和创新,立体安防体系


  门锁、摄像头等安防产品向智能化发展,而芯片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现有安防产品功能的完善,包括智能IPC、智能DVR和智能NVR等产品。设备的优化及组网的灵活有利于安防产品的大规模部署,未来安防体系将更为完善。智能门锁与报警器、监控、门禁等多种安防产品相互配合,共享数据,形成较为立体、实时的安防体系。视频图像的联网调度和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安防由被动防范向提前预警方向发展,随着数据资源在不同安防云端的共享,安防产品将实现对危险分子的主动识别,安防行为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b.智能安防将逐渐云端化


  4K摄像机及4K监控系统不断发展,特征识别与视频智能分析应用于安防体系中,提高了安防的时效性、安全性和精准度。随着安防产品的增多及清晰度的增加,安防体系中存储的信息将呈指数级增长,云端成为安防体系的必要基础设施,一方面存储大量的视频及用户信息,另一方面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优化图像识别等算法。


  未来,安防产品的服务将越来越多,通用型安防产品及服务逐渐兴起,智能化安防产品将以服务模块的方式服务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场景,从而实现资源按需分配,进而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c.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市场进入洗牌期


  在智能安防设备大量安装的背景下,海量安防数据不断产生,各个安防厂商相继推出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因此也需要对软件平台及其配套的硬件设备进行整合。随着安防监控应用的成熟,各平台的技术标准、开发接口等越来越统一,安防头部厂商占据先发优势,率先建立解决方案平台,阿里云、特斯联等安防平台已搭建完成,长尾企业进一步兼容标准,从而推动行业进入成熟期,而在技术、资金、商业模式上无法站稳脚跟的企业将快速被市场淘汰。


关键字:泛安防  人工智能 引用地址:泛安防时代来临 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上一篇:照片能骗过摄像头吗?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破解“照片骗局”
下一篇:人脸识别技术为补上双门互锁门禁系统缺失一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28

传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主持领导
南京大学已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该学院从筹备到成立,历时近一年时间。 南京大学南字发【2018】23号文件显示,根据工作需要,学校经研究决定,成立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该文件图片首先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起来的。知情人士称,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主持,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兼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武港山、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戴新宇博士等共同负责。 对此,镁客网第一时间采访了南大相关老师。他表示,南京大学确实计划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该消息应该是真的。 但另一位南大教授则称,南大人工智能实验室尚在筹备中,网络曝光的红头文件的真实性有待查证。 南京大学宣传部科长佘治骏业则表示,尚不清楚这件事情,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机器人]
AI芯片爆发式增长,“中国芯”迎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曹煦 | 北京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 5月3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科技发布了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驾驶等不同领域。 此前不久,另一家现象级的创业公司地平线,也发布了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地平线还展示了搭载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架构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寒武纪和地平线们的背后,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11亿美元,相比2016年的36亿美
[半导体设计/制造]
密切合作应对需求放缓 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传感器融合
高能效、低能耗、低功耗是电子产品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我们知道,能源利用合理化至关重要,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关乎功耗,还关乎用户体验。更高性能和低功耗将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爆发。以智能眼镜为例,电池续航一整天是可穿戴市场增长的一个关键要求。在意法半导体(ST),我们已经拥有业界数一数二的低功耗传感器,自本世纪初推出初代MEMS 运动传感器后,我们一直将低功耗视为产品的重要特性和差异化优势。 “小型化、精准化和功耗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取决于目标市场。汽车应用需要高精准度、低失调和低漂移,而消费级穿戴应用对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更多些,例如,TWS 真无线耳机就是这种情况。可穿戴设备的火热带动了传感
[物联网]
AI大棋局,中国企业怎么下?
   人工智能 (AI)成了科技领域当前最大的热点。这边厢,中国围棋峰会的“人机大战”以AlphaGo战胜柯洁收官,世界冠军柯洁数次用“完美”来形容 人工智能 最新的围棋水平。那边厢,贵州“数博会”却爆发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隐形“AI”之战。在开幕式的下午论坛中,李彦宏组了一个“ 人工智能 ”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会,马云组了一个“机器智能”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会,各自摆出豪华阵容对拼声量。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BAT拉开人工智能大较量   在全球科技领域中,人工智能无疑是一个重头戏,而在这场新技术的较量当中,来自中国的力量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早在今年3月,在第10届UEC杯计算机围棋大赛上,腾讯AI L
[网络通信]
消息称英伟达再追单AI芯片,台积电紧急增购CoWoS封装设备
9 月 25 日消息,随着英伟达 AI 芯片的需求火热,代工厂台积电也一路加大产能。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 CoWoS(IT之家注:Chip-on-Wafer-on-Substrate)先进封装产能爆满,积极扩产之际,传出大客户英伟达扩大 AI 芯片下单量,加上 AMD、亚马逊等大厂急单涌现,台积电为此急找设备供应商增购 CoWoS 设备,在既有的增产目标之外,设备订单量再追加三成,凸显当下 AI 市场持续火热。 报道称,台积电这次寻求辛耘、万润、弘塑、钛升、群翊等设备厂协助,要求扩大增援 CoWoS 设备,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机及装机,相关设备厂忙翻天,不仅先前已拿下台积电原订扩产目标机台订单,如今再获追单三成,下半年
[半导体设计/制造]
人工智能玩法多样,意味着芯片厂商机会更多?
CES ASIA 2018于6月13号在上海召开,和近年来很多电子类展会一样,智慧、智能逐渐成为展会的唯一主题,只是落实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而已。在消费电子领域,随着智能音箱这一现象级产品的出现,让产业界看到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爆发的可能性,自然,人工智能也成为此次CES ASIA上热点中的热点。国内人工智能新贵地平线、寒武纪、诚迈科技、圆周率、星行科技、格灵深瞳等悉数亮相,相对而言欧美日系芯片厂商在此次展会上并不多见,一方面源于近年来很多芯片厂商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工业、汽车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较之年初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CES ASIA在影响力上还有限。 莱迪思半导体继上个月向国内媒体隆重推出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SensAI平台
[机器人]
三星悄然确认Exynos 9810 处理器,采用 10nm 工艺且有 AI 芯片
三星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同时还是手机芯片业的佼佼者。而三星下一代 Galaxy S9 旗舰级手机,按照一贯的战略,必定是用自己家的处理器。这个新的处理器,就是 Exynos 9810 处理器。三星今天在宣布自己 CES 2018 创新奖名单时,首次公开确认了 Exynos 9810 移动 SoC 芯片。 但三星并未公布详细的 Exynos 9810 规格细节,只表示这是一款采用第二代 10nm 工艺打造的旗舰处理器,将会搭载第三代的定制化 CPU 核心,GPU 基于 Maili G72 打造的多核。配备全球首款支持 6CA(载波聚合)的千兆级 LTE modem,同时很可能有望整合 CDMA 实现全网通。 此
[半导体设计/制造]
联发科点出三大AI发展关键,降低训练成本/提升效能
人工智能(AI)发展如火如荼,从智能车载系统、家用语音助理,乃至侦测信用卡盗刷等智能犯罪防治机制等,逐步贴近人们的生活。不过,联发科计算系统研发本部总经理陈志成于《产业升级之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国际论坛》指出,目前AI技术在发展上仍有诸多限制,若想在未来有更进一步的突破,高效能学习算法、边际运算与AI适用处理器等发展会是主要关键。 陈志成引用McKinsey近期相关报告说明,2016年全球仅有20%左右的公司将AI应用于产品、服务或内部管理,AI领域的投资总额却超过260亿美元,发展潜力之丰富可见一斑。然而他也指出,AI虽在人脸、对象、语音识别等技术上表现优异,现阶段每个神经网络只能执行一种特定功能,难以扩大应用;而训练神经网络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