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看穿双核CPU Intel与AMD多核处理器剖解

发布者:Serendipity66最新更新时间:2007-06-26 来源: PCshow关键字:进程  架构  频率  缓存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双核心的由来

所谓双核心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其实在RISC处理器领域,双核心甚至多核心都早已经实现。CMP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在一块芯片内实现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架构,且并行执行不同的进程。早在上个世纪末,惠普和IBM就已经提出双核处理器的可行性设计。IBM 在2001年就推出了基于双核心的POWER4处理器,随后是Sun和惠普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基于双核架构的UltraSPARC以及PA-RISC芯片,但此时双核心处理器架构还都是在高端的RISC领域,直到前不久Intel和AMD相继推出自己的双核心处理器,双核心才真正走入了主流的X86领域。

MCM模块内封装了4个Power4芯片,共有8个CPU核心

Intel和AMD之所以推出双核心处理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原有的普通单核心处理器的频率难于提升,性能没有质的飞跃。由于频率难于提升,Intel在发布3.8GHz的产品以后只得宣布停止4GHz的产品计划;而AMD在实际频率超过2GHz以后也无法大幅度提升,3GHz成为了AMD无法逾越的一道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找新的卖点,Intel和AMD都不约而同地祭起了双核心这面大旗。

Sun UltraSPARC IV双核处理器

二、AMD双核心处理器的简介

AMD目前的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代号为Toledo和Manchester,基本上可以简单看作是把两个Athlon 64所采用的Venice核心整合在同一个处理器内部,每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512KB或1MB二级缓存,两个核心共享Hyper Transport,从架构上来说相对于目前的Athlon 64架构并没有任何改变。

与Intel的双核心处理器不同的是,由于AMD的Athlon 64处理器内部整和了内存控制器,而且在当初Athlon 64设计时就为双核心做了考虑,但是仍然需要仲裁器来保证其缓存数据的一致性。AMD在此采用了SRQ(System Request Queue,系统请求队列)技术,在工作的时候每一个核心都将其请求放在SRQ中,当获得资源之后请求将会被送往相应的执行核心,所以其缓存数据的一致性不需要通过北桥芯片,直接在处理器内部就可以完成。与Intel的双核心处理器相比,其优点是缓存数据延迟得以大大降低。

AMD目前的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是Athlon 64 X2,其型号按照PR值分为3800+至4800+等几种,同样采用0.09微米制程,Socket 939接口,支持1GHz的Hyper Transport,当然也都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


Athlon 64 X2

由于AMD双核心处理器的仲裁器是在CPU内部而不是在北桥芯片上,所以在主板芯片组的选择上要比Intel双核心处理器要宽松得多,甚至可以说与主板芯片组无关。理论上来说,任何Socket 939的主板通过更新BIOS都可以支持Athlon 64 X2。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样可以保护已有的投资,而不必象Intel双核心处理器那样需要同时升级主板

三、Intel双核心构架剖析

AMD的“真伪双核论”虽无法立足,但它点出的英特尔双核处理器可能出现前端总线资源争抢的问题是否真是实情呢?对此,英特尔表示:AMD并不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我们将来产品的技术走向,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妄加猜测和评论的行为是不值得赞赏的。AMD曾经指出奔腾至尊版是两个核心共享一个二级缓存,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事实上,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都是每个核心配有独享的一级和二级缓存,不同的是英特尔将双核争用前端总线的任务仲裁功能放在了芯片组的北桥芯片中。

  图1:基于Smithfield衍生出的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主要区别就在于奔腾至尊版支持超线程,而奔腾D屏蔽了超线程功能。

按照“离得越近、走得越快”的集成电路设计原则,把这些功能组件集成在处理器中确实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延迟。不过,在台式机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支持4个内核和更多内核的现实情况下,只要有高带宽的前端系统总线,就算把这些任务仲裁组件外置,对于双核处理器的台式机来说带来的延迟和性能损失也是微乎其微的。

英特尔945和955系列芯片组目前可提供800MHz(用于目前的奔腾D)和1066MHz(用于奔腾至尊版)前端总线,如果是供一个四核处理器使用,那肯定会造成资源争抢,但对于双核来说,这个带宽已经足够了。英特尔认为目前双核系统中的主要瓶颈还是内存、I/O总线和硬盘系统,提升这些模块的速度才能使整个系统的计算平台更加均衡。

基于这种设计思路,英特尔在945和955系列芯片组中加强了对PCI-Express总线的支持,增加了对更高速DDR2内存的支持,对SATA(串行ATA)的支持速度增加了一倍由1.5Gb/s升级3Gb/s,进一步增加了磁盘阵列RAID 5 和 RAID 10的支持。

图2:单核奔腾4处理器(左)和双核奔腾D处理器(右)微架构示意图

此外,英特尔奔腾至尊版有一个独门“绝活”,那就是双核心加超线程的架构,这种架构可同时处理四个线程,这让它在多任务多线程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而且CMP与SMT(同时多线程,英特尔超线程就是一种SMT技术)的结合是业界公认的处理器重要发展趋势,最早推出双核处理器的IBM也是这一趋势的推动者。

图3:奔腾至尊版的双核+超线程架构让它具备同时四线程处理能力

英特尔之所以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上采用共享前端总线的双核架构,还是出于双核架构自身的紧凑设计和生产进程方面的考虑,这种架构使英特尔能够迅速推出全系列的双核处理器家族,加快双核处理器的产品化,而且它带来的成本优势也大大降低了奔腾至尊版、奔腾D与现有主流单核处理器——奔腾4系列的差价,有利于双核处理器在PC市场上的迅速普及。

四、AMD双核心架构剖析

从架构上来看,Athlon 64 X2除了多个“芯”外与目前的Athlon 64并没有任何区别。Athlon 64 X2的大多数技术特征、功能与目前市售的、基于AMD64架构的处理器是一样的,而且这些双核心处理器仍将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与芯片组连接及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

实际上Toledo核心就相当于是两个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处理器的集成,至于Manchester自然就相当于两个Venice核心了—这也就是说,双核心的Athlon 64 X2处理器均将支持SSE3指令集。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的是,AMD的台式双核心处理器的频率与其单核心产品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这一点与Intel非常不一样(Intel目前频率最高的桌面单核心处理器达到了3.8GHz,而其最高频率的双核心处理器只不过3.2GHz)。当然这并不难理解,因为Athlon 64处理器,特别是采用了90nm SOI工艺的Athlon 64处理器的发热量要比Intel的高频率的Prescott核心处理器要低不少,所以自然可以采用比较高的工作频率了(当然从频率的角度来看,Athlon 64 X2也还是低于Pentium D的)。

由于Intel受发热量限制目前的双核心处理器最高只有3.2GHz,因此在性能上肯定要比AMD的 Athlon 64 X2要低一些——不过Pentium D不如Athlon64 X2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有这方面而已。在处理器的架构上AMD也有其独到之处,下图所示就是AMD的双核心处理器的架构示意图。

AMD的双核心方案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随着第二核心的出现,对内存与I/O带宽的资源将会出现争夺,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AMD双核心处理器的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与Pentium D不同的是,Athlon 64 X2的两个内核并不需要通过外部FSB通信这一途径。Athlon 64 X2内部整合了一个System Request Queue(SRQ)仲裁装备,每一个核心将其请求放在SRQ中,当获得资源之后请求将会被送往相应的执行核心,所有的过程都在CPU核心范围之内完成。

AMD双核心强调是真正将两个核心崁入整合在一个硅晶内核上,可以真正发挥双核心效率,不像对手的产品事实上为两个Packet的设计,会有两个核心之间传输瓶颈的问题。因此Athlon 64 X2的架构要优于Pentium D架构,尤其是在高负载的多线程/多任务的环境下,AMD的处理器将会表现出比Intel的处理器更好的性能。

此外,随着第二核心的出现,对内存与I/O带宽的资源将会出现争夺,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AMD双核心处理器的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AMD信引入了Crossbar控制器,这个全新的控制器结合优化的系统请求队列,可以有效的降低这个问题的危害性。

AMD处理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在进化到双核心时代表现出来的优势更加明显,低延时的内存控制器使得对CPU的缓存的依赖也大幅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日后过渡到多核心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的是基于各个核心之间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核心所采用的L2缓存也是分别独享的,也就是两个L2缓存中保存的数据是一致的。

实际的可利用容量和一个核心的L2缓存容量是相同的—这一点和Intel一样。与Intel有所不同的是,AMD方案的两个核心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处理器内部的Crossbar实现的。相比之下Intel的Pentium D处理器的核心之间的通信则是需要通过芯片组的MCH来进行—这显然比AMD的方案要带来更多的延迟时间。不过AMD的架构也并非十全十美,双核心处理器仍然只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无疑是一个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两个处理器核心自然需要更大的内存带宽。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使用全新的针脚设计,DDR2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Athlon 64 X2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打算支持新的双内核处理器的话,对旧平台而言唯一的要求就是升级到最新BIOS就OK了,这将大大降低平台的应用、升级成本。当然AMD沿用以前的内存控制器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那就是双核心的Athlon 64 X2处理器可以在目前几乎所有的Socket 939主板上使用。这方面AMD有着Intel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以前的915/925主板并不能支持Intel的双核心处理器。

此外,与Pentium D是通过降低频率来降低功耗不同,同样采用0.09微米生产技术的Athlon 64 X2似乎并不需要面临这样的问题。这都得益于AMD在Athlon 64 X2处理器上所采用的“Dual Stress Liner”应变硅技术。Dual Stress Liner技术是由AMD和IBM联合开发的,据称可以将半导体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高24%。

事实上,DSL很类似于英特尔在90nm生产技术中引入的应变硅技术。我们都知道,晶体管越微细化,运行速度就越高,但同时也会引发泄漏电流增加、开关效率降低,从而导致耗电和发热量的增加。而DSL通过向晶体管的硅层施加应力,同时实现了速度的提高与耗电量的降低。

与Intel使用的应变硅不同,来自AMD和IBM的DSL能够被用于两种类型的晶体管:NMOS和PMOS(具有n和p通道)而无需使用极难获得的硅锗层,硅锗层会增加成本,并且有可能影响芯片的产量。 DSL这种双重性,让它比英特尔的应变硅更有效—DSL可以将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升24%,而应变硅能提供的最大改进在15-20%。

并且更重要的是,AMD和IBM 这项新技术对产量及生产成本并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由于在生产时无需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所以使用标准生产设备和材料便可迅速展开量产。另外,配合使用硅绝缘膜构造(SOI,绝缘体上硅)与应变硅,还可生产性能更高、耗电更低的晶体管。AMD工程师们表示,DSL和SOI一起结合可以让Athlon 64处理器的频率潜力有大约16%的增长。而Athlon 64 X2的初始频率与目前Athlon 64持平上也可以看到DSL技术的确很有效。

当然,AMD也将在未来转移更先进的65nm生产线上,改进他们的内存控制器来对DDR2,DDR3和FB-DIMM等高性能内存提供支持,也将开始使用更快的HyperTransport 2.0总线,及更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

五、双核心技术与超线程技术的区别

超线程技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普通用户可能与双核心技术区分不开。例如开启了超线程技术的Pentium 4 530与Pentium D 530在操作系统中都同样被识别为两颗处理器,它们究竟是不是一样的呢?这个问题确实具有迷惑性。

其实,可以简单地把双核心技术理解为两个"物理"处理器,是一种"硬"的方式;而超线程技术只是两个"逻辑"处理器,是一种"软"的方式。

从原理上来说,超线程技术属于Intel版本的多线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单CPU拥有处理多线程的能力,而物理上只使用一个处理器。超线程技术为每个物理处理器设置了两个入口-AS(Architecture State,架构状态)接口,从而使操作系统等软件将其识别为两个逻辑处理器。这两个逻辑处理器像传统处理器一样,都有独立的IA-32架构,它们可以分别进入暂停、中断状态,或直接执行特殊线程,并且每个逻辑处理器都拥有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虽然支持超线程的Pentium 4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不同于传统的双处理器平台或双内核处理器,超线程中的两个逻辑处理器并没有独立的执行单元、整数单元、寄存器甚至缓存等等资源。它们在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共用执行单元、缓存和系统总线接口。在执行多线程时两个逻辑处理器均是交替工作,如果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停并要让出资源,要待那些资源闲置时才能继续。因此,超线程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远不能等同于两个相同时钟频率处理器带来的性能提升。可以说Intel的超线程技术仅可以看做是对单个处理器运算资源的优化利用。

而双核心技术则是通过"硬"的物理核心实现多线程工作: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指令集、执行单元,与超线程中所采用的模拟共享机制完全不一样。在操作系统看来,它是实实在在的双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能让处理器资源真正实现并行处理模式,其效率和性能提升要比超线程技术要高得多,不可同日而语。

六、双核心处理器的适用范围

目前,Windows XP专业版等操作系统支持双物理核心和四个逻辑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软件对此都有优化。

事实上大量的测试已经证明,无论是Intel还是AMD的双核心处理器,相对于其各自的同频率的单核心处理器而言,对于目前的普通应用例如多媒体软件、游戏和办公软件等等都没有任何性能提升,甚至可能还稍有降低,因为这些普通应用目前都还只是单线程程序,在处理器执行指令时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在工作,而另外一个核心则处于空闲状态帮不上忙。

所以对普通用户而言,只要日常应用的程序仍然是单线程的话,双核心处理器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增大了购买成本。除非经常执行大运算量的多任务处理,例如在游戏的同时进行音视频处理等等,这时双核心处理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目前最适合双核心处理器发挥威力的平台是服务器和工作站,这是因为其经常进行多任务处理,而且日常运行的大量程序都是多线程程序,例如图形工作站所使用的Adobe Photoshop和3D MAX等都是多线程程序。一般来说,在执行多任务处理和多线程程序时,双核心处理器要比同频率的单核心处理器的性能要高大约50%-70%,甚至在某些应用下性能几乎能提升100%。

当然,随着双核心处理器的强势推出和逐渐普及,日后支持多线程的普通应用程序也会逐渐增多,对普通用户而言那时双核心处理器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七、双核心处理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Intel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还是AMD的Athlon 64 X2处理器,都是简单地将两个物理内核"叠加"在一起,这必然带来晶体管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双方都已经达到了两亿三千万个以上的晶体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由泄漏电流引起的功耗大幅度增加,就算是采用了节能技术其发热量也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双核心处理器相对于单核心处理器而言频率提升更加困难。

而且由于目前的制造工艺的限制,双核心处理器的良品率要比单核心处理器的低,这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居高不下,所以目前的双核心处理器的价格都太贵了,距离普及还差得很远。当然,随着处理器核心架构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今后必然会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进程  架构  频率  缓存 引用地址:彻底看穿双核CPU Intel与AMD多核处理器剖解

上一篇:基于GMS87C1404的干洗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多核与多线程技术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13 18:36

IPTV标准研究制定:中国标准领跑
  和其他电信标准领域中中国处于跟随或者落后不同,我国的IPTV标准研究制定工作领先于世界。中国是ITU-T FG IPTV(ITU-T IPTV焦点组,以下简称焦点组)文稿的最重要贡献者,在前4次会议当中,文稿数量都占了全部文稿的1/3,居第一位;并且在焦点组的6个工作组中,中国代表团还占据许多重要职位。   在中国国内的IPTV标准制定工作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也已经完成了IPTV业务系列标准(第一版)的首批7个课题草案,第二批标准的起草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其中在IPTV的体系架构、媒体交付系统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在IPTV标准领域的全面领先,得益于国内运营商、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在中国国内IPTV标准领域和
[家用电子]
32位精简指令集架构的AT91M42800A的设计与应用
 1 引言 目前,嵌入式产品逐步占领了PC市场,而其核心部分——处理器的性能则决定了产品的设计和性能。在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中, 由ATMEL 公司生产的AT91系列芯片之一AT91M42800A是基于ARM7TDMI 处理器内核的16/32位微控制器,它除具有ARM处理器的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等优点外,还具有非常丰富的片内资源,特别适合于嵌入式产品的设计开发。 2 AT91M42800A 的基本特性 AT91M42800A采用32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因此,它既支持16位Thumb指令集,又支持32位的Arm指令集。它采用三级流水线结构,可在同一时间内,一条指令在执行,第二条指令在译码,第三条指令在取指,这样,在每个周期
[电源管理]
32位精简指令集<font color='red'>架构</font>的AT91M42800A的设计与应用
深入了解digiPOT规格与架构,提升交流性能
数字电位计 (digiPOT)通常用于方便的调整传感器的交流或直流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源供电、或其他需要某种类型校准的器件,比如定时、频率、对比度、亮度、增益,以及失调调整。数字设置几乎可以避免机械电位计相关的所有问题,比如物理尺寸、机械磨损、游标调定、电阻漂移,以及对振动、温度和湿度敏感等问题,还可以消除因使用螺丝刀导致的布局不灵活问题。 digiPOT有两种使用模式,即电位计模式或 可变电阻器 模式。图1所示为电位计模式,此时有3个端子,信号通过A端和B端连接,W端( 类似游标 )则提供衰减的输出电压。当数字比率控制输入为全零时,游标通常与B端连接。 图1.电位计模式 游标硬连线至任一端时,电位计就变成了简单的 可变电
[电源管理]
深入了解digiPOT规格与<font color='red'>架构</font>,提升交流性能
AMD"Zen 4"芯片、晶体管数量、缓存大小和延迟细节初步解析
我们正在等待AMD详细介绍其新的 Zen 4 微架构的技术文件,特别是所有重要的CPU核心前端和分支预测单元,这些单元为比上一代 Zen 3 核心多出13%的IPC贡献了三分之二,虽然实物还没有出现,技术爱好者社区已经在解读Ryzen 7000系列发布会上的图片。 Skyjuice 展示了 Zen 4 内核的第一个注释,揭示了它的大型分支预测单元、扩大的微操作缓存、TLB、加载/存储单元以及能够支持AVX-512的双泵送256位FPU。该核心四分之一的芯片面积也被1MB的专用二级缓存所占用。 Chiakokhua(又名退休工程师)发布了一张表格,详细介绍了各种缓存及其延迟,并与 Zen 3 内核的缓存进行了比较。正
[家用电子]
AMD缓存大小和延迟细节初步解析" />
一种LDO稳压器内部动态频率补偿电路的设计
引言 LDO稳压器的调整元件通常采用PNP管或PMOS管,通过共射或共源的结构输出,因此,LDO稳压器的输出阻抗比较高,受负载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通常利用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进行频率补偿,以改善其稳定性。这种方法对输出电容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ESR,若处理不党会提高电源管理方案的成本。本文提出了将频率补偿电路设计到稳压器内部的方法,降低了对输出电容的要求,并且补偿的零点跟随负载电流变化,降低了负载电流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LDO稳压器的频率补偿原理 影响LDO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误差放大器、调整管、反馈电阻网络、输出电容及其等效串联电阻和旁路电容等。 LDO稳压器的典型频率响应如图1所示。其中UGF代表
[电源管理]
一种LDO稳压器内部动态<font color='red'>频率</font>补偿电路的设计
龙芯推出自主指令系统架构LoongArch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的龙芯芯片。谷业凯摄 记者今天从龙芯中科获悉,龙芯自主指令系统架构(以下简称龙芯架构)的基础架构通过国内第三方知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目前支持该架构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基于新架构的完整操作系统已经在3A5000计算机上稳定运行,这标志着国产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CPU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界面,是CPU所执行的软件指令的二进制编码格式规范。一种指令系统承载了一个软件生态,如X86指令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形成的Wintel生态、ARM指令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形成的AA生态。国外CPU厂商以指令系统作为控制生态的手段,需要获得“授权”才
[半导体设计/制造]
龙芯推出自主指令系统<font color='red'>架构</font>LoongArch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的设计实现
1 引 言   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过程中,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常作为信号源,应用十分方便。过去常由分立元件及集成运放构成振荡器,后来出现的ICL8038其最高频率仅能达到100kHz。而MAX038芯片性能更好,最高频率可达20MHz,且三种波形由同一端输出。单片机控制品质卓越,基于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运行可靠,操作方便。 2 高频信号发生器芯片MAX038简介   MAXIM公司生产的MAX038芯片是一种高频精密的函数发生器,可产生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方波及脉冲波,且频率及占空比的控制可独立进行。   Lin管脚电流范围在10~400μA时电路获得最佳工作性能。输出波形的选择由逻辑地址引脚A0和A1的组合来决定
[单片机]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的设计实现
热敏电阻的高电阻应用于单片机进行频率法的温度测量
0 . 引言 在现代农业中,许多情况下需要温度测量,用来测量温度的 传感 器种类很多,热敏电阻器就是其中之一。热敏电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体积小、电阻值大等特点,已广泛于温度测量和 控制 领域。在所有被动式温度 传感器 中,热敏电阻的灵敏度(即温度每变化一度时电阻的变化)最高,在温室大棚内,温度测量精度一般在±0.5—1ºC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热敏电阻的引线长度在100—200米,对测量造成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使测量 系统 的电路简单、使用方便。 1 . 热敏电阻的测量电路 在多点温度测量系统中,热敏电阻采用温度-频率法测量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温度—频率测量 原理 图1中,IC1是 555 时基 集成
[测试测量]
小广播
最新应用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安防电子 医疗电子 工业控制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