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电压能量收集器采用热电发生器为无电池无线传感器供电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15来源: chinaaet关键字:LTC3109  热电发生器  无线传感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测量和控制所需的超低功率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激增,再加上新型能量收集技术的运用,使得由局部环境能量而非电池供电的全自主型系统成为可能。利用环境或“免费”能量来为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是富有吸引力的,因为它能够对电池或导线供电提供补充、甚至完全无需使用电池或供电导线。当更换或检修电池存在不便、费用昂贵或危险之时,这显然是一大优势。

而且,完全取消供电导线还使大规模扩展监视与控制系统变得轻而易举。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系统简化了众多领域中的安装和维护工作,例如:楼宇自动化、无线 / 自动化仪表计量和前瞻性维护,以及诸多其他的工业、军事、汽车和消费类应用。

能量收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有效的能量收集系统需要使用智能型的电源管理方案,以把微弱的免费能量转换为一种无线传感器系统可以使用的形式。

归根到底是占空比的问题
许多无线传感器系统的平均功率消耗非常之低,从而使其成为可利用能量收集技术进行供电的主要候选对象。很多传感器节点用于监视缓慢变化的物理量。所以可以不经常进行测量,也不需要经常发送测量数据,因此传感器节点是以非常低的占空比工作的。相应地,平均功率需求也很低。

例如:若一个传感器系统处于唤醒状态时的需要 3.3V/30mA (100mW) 的功率,但在每秒时间里只运行 10ms,那么其所需的平均功率仅为 1mW,假定在传送突发的间隔期间不工作时,传感器系统电流降至数 μA。倘若这个无线传感器只是每分钟 (而不是每秒钟) 进行一次采样和传送,则平均功率将骤降至 20μW 以下。由于大多数形式的能量收集均提供非常小的稳态功率 (通常只有几 mW,有时甚至仅几 μW),因此这种功率需求量的差异是很重要的。应用所需的平均功率越低,就越有可能采用收集能量来供电。

 

 

能量收集源
可供收集的最常见能量源是振动 (或运动)、光和热。用于所有这些能量源的换能器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性:

•它们的电输出未经稳压且不适合直接用于给电子电路供电
 •它们可能无法提供一个连续和不间断的电源
 •它们往往只产生非常低的平均输出功率 (通常在 10μW 至 10mW)

如果想把此类能量源用于给无线传感器或其他电子线路供电,就必需针对上述特性进行明智而审慎的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迄今为止在能量收集中仍然缺失的一环
由收集能量供电的典型无线传感器系统可分解为 5 个基本构件,如图 1 所示。除了电源管理构件之外,所有这些构件成都已经用了有一段时间。比如:运行功率仅数 μW 的微处理器以及功耗同样非常之低、具成本效益的小型射频 (RF) 发送器和收发器已被广泛使用。低功率的模拟和数字传感器也是无处不在。

 

图 1:典型的无线传感器方框图

在实现这种能量收集系统链路时,缺失的一环始终是可以靠一个或多个常见免费能源工作的功率转换器 / 电源管理构件。能量收集的理想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应具有小巧和易用的特点,在依靠由常见的能量收集源产生的异常高或低电压工作时良好地运行,并在理想的情况下提供与源阻抗的上佳负载匹配以实现最优的功率传输。电源管理器本身在管理累积能量时所需消耗的电流必须非常小,且应在使用极少分立组件的情况下产生稳定的输出电压。

采用 3mm x 4mm x 0.75mm 12 引脚 DFN 封装或 16 引脚 SSOP 封装的LTC3108 解决了超低输入电压应用的能量收集问题。该器件提供了一款紧凑、简单和高度集成的单片式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在输入电压低至 20mV 的情况下正常运作。凭借这种独特的能力,LTC3108 可利用一个热电发生器 (TEG) 来为无线传感器供电,并从小至 1ºC 的温度差 (ΔT) 收集能量。采用一个现成有售的小型 (6mm x 6mm) 升压变压器和少量的低成本电容器,该器件即可提供用于给当今的无线传感器电子线路供电所需的稳定输出电压。

 

LTC3108 采用一个小的升压型变压器和一个内部 MOSFET 形成一个谐振振荡器,可依靠非常低的输入电压来工作。变压器的升压比为 1:100 时,该转换器能以低至 20mV 的输入电压启动。变压器的副端绕组向充电泵和整流器电路馈送电压,此电压随后用于给该 IC 供电 (通过 VAUX 引脚),并给输出电容器充电。2.2V LDO的输出设计成首先进入稳定状态,以尽快给一个低功率微处理器供电。然后,将主输出电容器充电至由 VS1 和 VS2 引脚设置的电压 (2.35V、3.3V、4.1V 或 5.0V),用于给传感器、模拟电路、 RF 收发器供电,甚至给超级电容器或电池充电。当无线传感器工作并发送数据因而出现低占空比负载脉冲时,VOUT存储电容器提供所需的突发能量。另外还提供了一个可由主机轻松加以控制的开关输出 (VOUT2),以给不具备停机或低功率睡眠模式的电路供电。该器件具有一个电源良好输出,用于在主输出电压接近其稳定值时向主机发出警示信号。图 2 示出了 LTC3108 的方框图。LTC3108-1版本的器件除了提供一组不同的可选输出电压 (2.5V、3.0V、3.7V 或 4.5V) 以外,其他则与 LTC3108 完全相同。

 

图 2:LTC3108 的方框图

一旦VOUT 充电并进入稳定状态,那么所收集的电流就被导向 VSTORE 引脚,以给一个可任选的大型存储电容器或可再充电电池充电。如果能量收集电源是间歇性的,那么这个存储元件就可用来保持稳压状态并给系统供电。上电及断电期间的输出电压排序可见于图 3。VAUX 引脚上的一个并联稳压器可防止VSTORE 被充电至 5.3V 以上。


图 3:上电及断电期间的电压排序

采用一个边长 40mm 的标准方形 TEG,LTC3108 能依靠低至 1ºC 的 ΔT 来工作,从而使其适用于众多的能量收集应用。在ΔT 较高的情况下,LTC3108 将能够提供一个较高的平均输出电流。

热电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热电发生器 (TEG) 其实就是热电模块,它利用塞贝克 (Seebeck) 效应将设备上的温度差 (以及由于温度差所导致的流过设备的热量) 转换为电压。这一现象的逆过程 (被称为帕尔帖 [Peltier] 效应) 则是通过施加电压而产生温度差,并为热电冷却器 (TEC) 所惯用。输出电压的极性取决于 TEG 两端温度差的极性。如果 TEG 的热端和冷端掉换过来,那么输出电压就将改变极性。

TEG 由采用电串联连接并夹在两块导热陶瓷板之间的N型掺杂和P型掺杂半导体芯片对或偶所构成。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碲化铋 (Bi2Te3)。图 4 示出了 TEG 的机械构造。

 

图 4:TEG 的构造

有些制造商将 TEG 与 TEC 区分开来。当作为 TEG 销售时,通常意味着用于装配模块内部电偶的焊料具有较高的熔点,故可在较高的温度和温差条件下工作,因而能够提供高于标准 TEC (其最大温度通常限制在 125ºC) 的输出功率。大多数低功率能量收集应用不会遇到高温或高温差的情况。

TEG 的尺寸和电气规格多种多样。大多数常见的模块都是方形的,每边的长度从10mm到50mm不等,厚度一般为2mm ~ 5mm。

对于一个给定的 ΔT (与塞贝克系数成比例),TEG 将产生多大的电压受控于诸多的变量。其输出电压为 10mV/K 至 50mV/K 温差 (取决于电偶的数目),并具有 0.5Ω 至 5Ω 的源电阻。一般而言,对于给定的 ΔT,TEG 所拥有的串联电偶越多,其输出电压就越高。然而,增加电偶的数目也会增加 TEG 的串联电阻,从而导致在加载时产生较大的压降。制造商可以通过调整个别半导体芯片的尺寸和设计对此进行补偿,以在保持低电阻的同时仍然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

 

负载匹配
为了从任意电压电源吸取可获得的最大功率,负载电阻必须与电源的内阻相匹配。图 5 中的实例说明了这一点,此处,一个具有 100mV 开路电压和 1Ω 或 3Ω 源电阻的电压电源用于驱动一个负载电阻器。图 6 示出了输送至负载的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函数关系。在每一根曲线中都可以看出:当负载电阻与源电阻匹配时,输送至负载的功率达到最大。不过,当源电阻低于负载电阻时,输送的功率也许并非可能的最大值,而是比一个较高的源电阻驱动一个匹配负载时 (本例中为 0.8mW) 更高 (本例中为 1.9mW),注意到这一点同样很重要。选择具有最低电阻的 TEG 可提供最大输出功率的原因即在于此。


图 5:电压电源驱动阻性负载的简化原理图

图 6: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函数关系

LTC3108 给输入电源提供了一个约 2.5Ω 的最小输入电阻。(请注意:这是转换器而不是 IC 本身的输入电阻。) 这处于大多数 TEG 源电阻范围的中间,从而为实现近乎最佳的功率传输提供了优良的负载匹配。LTC3108 的设计是:当 VIN 下降时,输入电阻增大 (如图 7 所示)。该特性令 LTC3108 能够很好地适应具有不同源电阻的 TEG。


图 7:LTC3108 的输入电阻与 VIN 的关系曲线 (采用 1:100 匝数比)

由于转换器的输入电阻相当低,因此无论负载大小如何它都将从电源吸收电流。以图 8 所示为例:当采用一个 100mV 输入时,转换器从电源吸收约 37mA 的电流。不可把该输入电流误当作 IC 本身所需的为其内部电路供电的 6μA 静态电流 (取自 VAUX)。当在极低电压条件下启动或依靠一个存储电容器来工作时,低静态电流的意义最为重大。


图 8:LTC3108 的输入电流与 VIN 的关系曲线 (采用 1:100 匝数比)

选择用于发电的 TEG
大多数热电模块制造商均未提供有关输出电压或输出功率与温差之间关系的数据,而这恰恰是热能收集器设计人员所希望了解的。始终提供的两个参数是 VMAX 和 IMAX,即某个特定模块的最大工作电压和最大工作电流 (当在某种加热 / 冷却应用中处于驱动状态时)。

在选择针对发电用途的热电模块时,上佳的经验法则是在给定的尺寸下选择具有最大 (VMAX • IMAX) 乘积的模块。这通常将提供最高的 TEG 输出电压和最低的源电阻。对此经验法则有一条附加说明,这就是散热器的尺寸必须根据 TEG 的尺寸来确定。较大的 TEG 需要大一些的散热器来实现最佳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商如果提供了电阻参数的话,那么指的是 AC 电阻,这是因为它无法使用 DC 电流以传统的方式来测量 (DC 电流会引发 Seebeck 电压,从而产生错误的电阻读数)。图 9 是一幅曲线图,给出了采用 13 种不同的 TEG 时 (固定 ΔT = 5ºC) LTC3108 的功率输出与每个模块的 (VMAX • IMAX) 乘积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当 VI 乘积较高时,LTC3108 提供的输出功率通常也较高。


图 9:LTC3108 输出功率与具有不同 V 和 I 乘积的 TEG 关系曲线

图 10 示出了一个边长 30mm 的方形 TEG 在 1ºC 至 20ºC 的 ΔT 范围内输出电压及最大输出功率能力。在该 ΔT 范围内,输出功率从几百 μW 到几十 mW 不等。需要指出的是:该功率曲线是在假设拥有理想的负载匹配且无转换损耗的情况下得出的。最后,在利用 LTC3108 提升至一个较高电压之后可获得的输出功率将由于功率转换损耗的原因而低于图中示出的数值。LTC3108 的产品手册中给出了几幅在多种不同工作条件下可提供输出功率的曲线图。


图 10:典型 TEG 的开路电压及最大功率输出

就给定应用而言,所需要的 TEG 尺寸取决于可用的最小 ΔT、负载所需的最大平均功率、以及用于将 TEG 的一端保持于环境温度的散热器的热阻。LTC3108 的最大功率输出位于 15µW/K-cm2 至 30µW/K-cm2 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所选择的变压器匝数比和特定的 TEG。表1 罗列了一些推荐使用的 TEG 器件型号。

表1 :推荐使用的 TEG器件

 


需要考虑的热量问题
当把一个 TEG 置于两个处于不同温度的面之间时,在加入 TEG 之前的“开路”温差高于 TEG 放置到位时其上的温差。这是由于 TEG 本身在其陶瓷板之间具有一个相当低的热阻 (通常为 1ºC/W 至 10ºC/W) 所致。

考虑如下的例子,一部大型机器在周围环境温度为 25ºC 以及表面温度为 35ºC 的情况下工作。当将一个 TEG 连接到这台机器时,必须同时在 TEG 温度较低 (环境温度) 的一端加上一个散热器,否则整个 TEG 将升温至接近 35ºC,从而消除掉所有的温差。需要牢记一点:电输出功率正是产生自流过 TEG 的热量。

 

在该例中,散热器和 TEG 的热阻确定了总温差 (ΔT) 的哪一部分存在于 TEG 的两端。该系统的简单热模型示于图 11。假定热源 (RS) 的热阻可忽略不计,如果 TEG 的热阻 (RTEG) 为 2ºC/W,散热器的热阻为 8ºC/W,那么落在 TEG 上的 ΔT 仅为 2ºC。在 TEG 上的温度只有区区几 ºC 的情况下,其输出电压很低,此时 LTC3108 能够依靠超低输入电压工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图 11:TEG 和散热器的热阻模型

请注意:由于较大的 TEG 其表面积增大了,所以大型 TEG 通常比小型 TEG 热阻低。因此,在那些于 TEG 的一端采用了一个较小散热器的应用中,较大的 TEG 上的 ΔT 有可能小于较小的 TEG,故而未必会提供更多的输出功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采用具有尽可能低热阻的散热器,以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 TEG 上的温度差来实现电输出的最大化。

选择最佳的变压器匝数比
对于那些可提供较高温度差 (即较高的输入电压) 的应用,可以采用一个匝数比较低 (例如:1:50 或 1:20) 的变压器以提供较高的输出电流能力。作为经验法则,假如最小输入电压在加载时至少为 50mV,则建议采用 1:50 的匝数比。倘若最小输入电压至少为 150mV,那么就建议使用 1:20 的匝数比。文中讨论的所有匝数比在市面上均有现成可售的 Coilcraft 器件 (包括特定器件型号在内的更多信息请查阅 LTC3108 的产品手册)。图 12 中的曲线示出了在采用两种不同的变压器升压比及两种不同尺寸的 TEG 时,LTC3108 在某一温度差范围内的输出功率能力。

 

图 12:对于两种 TEG 尺寸及两种变压器匝数比的 LTC3108 输出功率
与 ∆T 的关系曲线 (VOUT = 5V)

脉冲负载应用
由 TEG 供电的典型无线传感器应用如图 13 所示。在这个例子中,TEG 上至少有 2ºC 的温差可用,因此选择 1:50 的变压器升压比,以在 2ºC 至 10ºC ΔT 的范围内实现最高的输出功率。当采用图示的 TEG (边长 40mm 的方形器件,具有 1.25Ω 的电阻) 时,该电路能够依靠低至 2ºC 的温差启动并对 VOUT 电容器进行充电。请注意,在转换器的输入端上跨接了一个大容量的去耦电容器。在输入电压与 TEG 之间提供良好的去耦可最大限度地减小输入纹波、提升输出功率能力并在尽可能低的ΔT 条件下启动。

 

图 13:由一个 TEG 来供电的无线传感器应用

在图 13 所示的例子中,2.2V LDO 输出负责给微处理器供电,而 VOUT 利用VS1 和 VS2 引脚设置为 3.3V,以给 RF 发送器供电。开关 VOUT (VOUT2) 由微处理器控制,以仅在需要时给 3.3V 传感器供电。当VOUT 达到其稳定值的 93% 时,PGOOD 输出将向微处理器发出指示信号。为了在输入电压不存在时保持运作,在后台从 VSTORE 引脚给 0.1F 存储电容器充电。这个电容器可以一路充电至高达 VAUX 并联稳压器的 5.25V 箝位电压。如果失去了输入电压电源,那么就自动地由存储电容器提供能量,以给该 IC 供电,并保持 VLDO 和 VOUT 的稳定。

在本例中,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确定 COUT 存储电容器的大小,以在 10ms 的持续时间内支持15mA 的总负载脉冲,从而在负载脉冲期间允许 VOUT 有 0.33V 的下降。请注意,IPULSE 包括 VLDO 和 VOUT2 以及 VOUT 上的负载,但可用的充电电流未包括在内,因为与负载相比,它可能非常小。

COUT(μF) = IPULSE (mA) • tPULSE (ms) / dVOUT

考虑到这些要求,COUT 至少须为 454μF,因此选择了一个 470μF 的电容器。

采用所示的 TEG,在 ΔT 为 5ºC 时工作,那么 LTC3108 在 3.3V 时可提供的平均充电电流约为 560μA。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首次给 VOUT 存储电容器充电需要花多长时间,以及该电路能以多大的频度发送脉冲。假定在充电阶段中 VLDO 和 VOUT 上的负载非常小 (相对于 560μA),那么 VOUT 最初的充电时间为:

tCHARGE = 470μF • 3.3V / 560μA = 2.77s

假定发送脉冲之间的负载电流非常小,那么一种简单估计最大容许发送速率的方法是用可从 LTC3108 获得的平均输出功率 (在本例情况下为 3.3V • 560μA = 1.85mW) 除以脉冲期间所需的功率 (在本例情况下为 3.3V • 15mA = 49.5mW)。收集器能够支持的最大占空比为 1.85mW / 49.5mW = 0.037 或 3.7%。因此最大脉冲发送速率为 0.01 / 0.037 = 0.27s 或约为 3.7Hz。

请注意,如果平均负载电流 (如发送速率所决定的那样) 是收集器所能支持的最大电流,那么将没有剩余的收集能量用于给存储电容器充电 (如果需要存储能力的话)。因此,在这个例子中,发送速率设定为 2Hz,从而留出几乎一半的可用能量给存储电容器充电。在该场合中,VSTORE 电容器提供的存储时间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tSTORE = 0.1F • (5.25V - 3.3V) / (6μA + 15mA • 0.01 / 0.5) = 637s

上述计算包括 LTC3108 所需的6μA静态电流,而且假定发送脉冲之间的负载极小。在此场合中,一旦存储电容器达到满充电状态,它就能以 2Hz 的发送速率支持负载达 637s 的时间,或支持总共 1274 个发送脉冲。

利用后备电池的超低功率应用
有些应用或许没有脉冲负载,但却可能需要连续工作。传统上,此类应用由一个小型主电池 (比如:3V币形锂电池) 来供电。假如功率需求足够低,那么这些应用就能够利用热能收集来连续供电,或者可以借助热能收集来极大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图 14 示出了一种利用后备电池来驱动一个连续负载的能量收集应用。在该例中,所有的电子线路均全部由 2.2V LDO 输出来供电,且总电流消耗小于 200μA,只要 TEG 上至少存在 3ºC 的温度差,LTC3108 就能连续地给负载供电。在这些条件下,电池上没有负载。当可用的收集能量不够时,3V锂电池将无缝地“接管”并给负载供电。


 

图 14:具有后备电池的能量收集器

能量存储替代方案
对于那些选用可再充电电池来替代主电池以提供备份或能量存储的应用,图 14 中的二极管可以去掉,并用可再充电的镍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包括新型可再充电薄膜锂电池) 来替换锂电池。如果采用的是可再充电的镍电池,则其自放电电流必须小于 LTC3108 所能供应的平均充电电流。如果选用锂离子电池,则需要增设额外的电路以保护其免遭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的损坏。另外还有一种存储替代方案就是具有 5.25V 额定电压的超级电容器,例如:Cooper-Bussman PB-5ROH104-R。与可再充电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多的充 / 放电次数,而缺点则是能量密度低得多。

热量收集应用需要自动极性
有些应用 (例如:无线 HVAC 传感器或地热供电的传感器) 对能量收集功率转换器提出了另一种独特的挑战。此类应用要求能量收集电源管理器不仅能够依靠非常低的输入电压来工作,而且能以任一极性工作,因为 TEG 上的 ∆T 的极性可能改变。这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难题,而且,在几十或几百 mV 的电压条件下,二极管桥式整流器不是合适的选项。

LTC3109 是唯一适合克服这种从任一极性的能量源收集能量之挑战的器件。LTC3109 运用具 1:100 升压比的变压器,能以低至 ±30mV 的输入电压工作。LTC3109 与 LTC3108 的功能相同,包括一个 LDO、一个数字可编程的输出电压、一个电源良好输出、一个开关输出和一个能量存储输出。LTC3109 采用 4mm x 4mm 20 引脚 QFN 封装或 20 引脚 SSOP 封装。图 15 显示了 LTC3109 在自动极性应用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如图 16 所示,该转换器的输出电流随 VIN 变化的曲线说明,该器件在任一极性的输入电压时,都能同样良好地工作。

 

图 15:自动极性能量收集器供电的无线传感器节点



图 16:图 15 中转换器的输出电流随 VIN 变化的曲线

 

LTC3109 也可以针对单极性操作进行配置,采用单个变压器 (与 LTC3108 相似) 来适应那些需要尽可能低的启动电压和尽可能高的输出电流的应用。图 17 中示出的电路可在仅 15mV 的电压下启动,该电压是采用所示的 TEG 在小于 1ºC 的温差条件下产生的。在10ºC 温差时,它能够提供稳定的 5V 电压 (在 0.74mA 电流下),从而可输送 3.7mW 的已调稳态输出功率。在相同的条件下,这几乎达到了 LTC3108 输出功率的两倍,如图 18 所示。

 

图 17:采用 LTC3108 的单极性转换器能在仅 15mV 的电压条件下启动


图 18:LTC3108 和 LTC3109输出功率的比较

需要注意:在单极性配置中,LTC3109 对 TEG 呈现出约 1Ω 的负载电阻,因此应选择一个具有非常低源电阻的 TEG 以实现优良的负载匹配,否则在单极性配置中使用 LTC3109 将毫无优势可言,这一点很重要。本例中所采用的 TEG 具有 1.0Ω 的标称源电阻,旨在实现最佳的功率传输。

结论
LTC3108 和 LTC3109 能独特地在输入电压低至 20mV 时工作,或者以非常低的任一极性电压工作,提供了简单和有效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实现热能收集,以利用常见的热电器件为无线传感器和其他低功率应用供电。这些产品采用 12 引脚 DFN 或 16 引脚 SSOP 封装 (LTC3108 和 LTC3108-1) 和 20 引脚 QFN 或 SSOP 封装 (LTC3109),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低电压能力和高集成度,可最大限度地缩减解决方案占板面积。LTC3108、LTC3108-1 和 LTC3109 可与现有的低功率单元式部件实现无缝连接,以支持自主型无线传感器并延长关键后备电池应用中的电池使用寿命。
 

关键字:LTC3109  热电发生器  无线传感器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超低电压能量收集器采用热电发生器为无电池无线传感器供电

上一篇:高压变频器主电路图分析及其应用
下一篇:PLC电源模块维修技术实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34

基于移动Agen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框架
0 引言 低功耗无线电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卫星传感器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使得大量低成本的卫星传感器通过无线链路自组织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现实。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与容错性高等特点,在军事、工农业、生物医疗、环境监测等许多重要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 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量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和少数汇聚节点(sink node)组成。位于监测区域的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相关数据信息,最终将数据传送至汇聚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其目标是采集具有某种特征属性的数据,而不关心数据具体来源于哪个传感器节点。基于上述思想,数据库研究者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抽象为数据系统
[工业控制]
基于移动Agent的<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数据管理框架
无线传感器掀起智能机器的绿色能源革命
中国,2011年3月30日 ——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Araymond及Micropelt携手展示以热能收集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智能传感器和智能微系统。此次合作集聚了三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自给无线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无线传感器和致动器系统是未来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改善资产健康状况和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和制造设备的工况检修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无所不在的无线系统是推动绿色能源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只有解决传感器本身的电池维修问题,无线系统才能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Micropelt开发了一种与芯片尺寸相同的热能发电器(T
[传感器]
<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掀起智能机器的绿色能源革命
基于ARM7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管理初探
1 引言 微小的、资源非常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是无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担负着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传输等重任。   随着MEMS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逐渐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现实。研究人员利用嵌入式技术开发出了小型化板级无线 传感器网络节点,而这在30年前还仅是一种构想;单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也已经问世,但距离实用仍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为了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和 能量管理技术我们采用基于ARM7核的SOC单片机LPC2138开发了一种传感器网络节点(如图1)。    2 节点设计概述   相对于处理器运算速度和功耗提高的幅度而言,电池
[工业控制]
基于ARM7的<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节点能量管理初探
MD600G的Internet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摘要: 由MD600G和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了基于Internet网络架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现了远程分布节点的过程行为实时数据跟踪和实时数据库生成。本系统不仅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而且还实现了通信信息的无线透明传输和基于Internet可视化动态数据显示等功能。 关键词: 分布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 可视化 Distribut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MD600G and Internet Hong Jiaping, Wang Ziyun, Ding Hu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业控制]
MD600G的Internet<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设计
0 引言 空气质量监测是坏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由传统的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发展到自动监测阶段。监测的项目由原来的SO2、NOx、TSP逐渐增加了新的项目,如CO、O3以及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信息提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设计应考虑到设计成本、易于维护、数据的实时性以及监测范围的扩大等。无线传感器节点成本低、功耗小,适用于多个区域的多点检测,但是无线传输距离短,而监测点一般远离监控中心,现有的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网路覆盖面很广,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是很容易的。 本文利用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网路来设计空气质量监测站,介绍了监测站
[应用]
物联网爆发式增长 无线连接可靠性成挑战
根据科技产业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指出,物联网中的对象数量每天增加五百五十万件。到2020年,预计总数将达到两百零八亿件,那就请您跟随eeworld物联网小编的脚步,来详细的了解下物联网爆发式增长 无线连接可靠性成挑战。 鉴于这种爆炸式的增长,有必要对可以连接所有对象和让所有对象相互通讯的互联网进行检视。在物联网的领域中有诸多的严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这些设备之间建立起可靠的无线连接。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可由无线电收发器和通讯微控制器这两种关键组件的性能来决定。 本文将以亚德诺半导体(ADI)为例,说明该公司旗下组件和解决方案是如何提高系统级的可靠性,实现耐冲击性的应用(High impact applica TI on),而在
[网络通信]
基于NS2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设计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未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向海、陆、空、天立体化网络系统的方向发展,最终将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将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和学科的发展。 在开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中,我们都力求围绕网络的各种关键性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种技术进行改进。然而受有限的资金和网络条件的限制,在实验室构建大规模的实验平台比较昂贵。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虚拟的仿真环境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特
[工业控制]
基于NS2的<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仿真平台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综合了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给观察者。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军事、工农业、环境监测,医疗护理、抢险救灾、危险区域远程控制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 传感器节点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其组成的硬件平台和具体的应用要求密切相关,因此节点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本文首先介
[传感技术]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