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3-06-29来源: 电子元器件应用关键字:开关电源  缓冲电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低dV/dt或dI/dt。由于MOSFET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虽然MOSFET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感尖峰电压。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

1 RC缓冲电路设计

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图l所示是由RC组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的损耗。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Q、R。

假设开关管没带缓冲电路,图1所示的正激变换器的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匝数相同。这样,当Q关断瞬间,储存在励磁电感和漏感中的能量释放,初级绕组两端电压极性反向,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集电极电压迅速上升到2Vdc。同时,励磁电流经二极管D流向复位绕组,最后减小到零,此时Q两端电压下降到Vdc。图2所示是开关管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可见,开关管不带缓冲电路时,在Q关断时,其两端的漏感电压尖峰很大,产生的关断损耗也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给开关管加上缓冲电路。

当开关管带缓冲电路时,其集电极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3所示(以正激变换器为例)。

在图1中,当Q开始关断时,其电流开始下降,而变压器漏感会阻止这个电流的减小。一部分电流将继续通过将要关断的开关管,另一部分则经RC缓冲电路并对电容C充电,电阻R的大小与充电电流有关。

Ic的一部分流进电容C,可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通过选取足够大的C,可以减少集电极的上升电压与下降电流的重叠部分,从而显著降低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还可以抑制集电极漏感尖峰电压。

图3中的A-C阶段为开关管关断阶段,C-D为开关管导通阶段。在开关管关断前,电容C两端电压为零。在关断时刻(B时刻),C会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但同时也被充电到2Vdc(在忽略该时刻的漏感尖峰电压的情况下)。

电容C的大小不仅影响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而且决定了电阻R上的能量损耗。在Q关断瞬间,C上的电压为2Vdc,它储存的能量为0.5C(2Vdc)2焦耳。如果该能量全部消耗在R上,则每周期内消耗在R上的能量为:

对限制集电极上升电压来说,C应该越大越好;但从系统效率出发,C越大,损耗越大,效率越低。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C,使其既能达到一定的减缓集电极上升电压速度的作用,又不至于使系统损耗过大而使效率过低。

在图3中,由于在下一个关断开始时刻(D时刻)必须保证C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在B时刻到D时刻之间的某时间段内,C必须放电。实际上,电容C在C-D这段时间内,也可以通过电阻R经Q和R构成的放电回路进行放电。因此,在选择了一个足够大的C后,R应使C在最小导通时间ton内放电至所充电荷的5%以下,这样则有:

式(1)表明R上的能量损耗是和C成正比的,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C,这样,如何选择C就成了设计RC缓冲电路的关键,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选择电容C的方法。

事实上,当Q开始关断时,假设最初的峰值电流Ip的一半流过C,另一半仍然流过逐渐关断的Q集电极,同时假设变压器中的漏感保持总电流仍然为Ip。那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容C,以使开关管集电极电压在时间tf内上升到2Vdc(其中tf为集电极电流从初始值下降到零的时间,可以从开关管数据手册上查询),则有:

因此,从式(1)和式(3)便能计算出电容C的大小。在确定了C后,而最小导通时间已知,这样,通过式(2)就可以得到电阻R的大小。

2 带RC缓冲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2.1 电路设计

图4所示是一个带有RC缓冲电路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该主电路参数为:Np=Nr=43匝。Ns=32匝,开关频率f=70 kHz,输入电压范围为直流48~96 V,输出为直流12 V和直流0.5 A。

开关管Q为MOSFET,型号为IRF830,其tf一般为30 ns。

Dl、D2、D3为快恢复二极管,其tf很小(通常tf=30 ns)。

本设计的输出功率P0=V0I0=6 W,假设变换器的效率为80%,每一路RC缓冲电路所损耗的功率占输出功率的1%。这里取Vdc=48 V。

2.2 实验分析

下面分两种情况对该设计进行实验分析,一是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二是初级无缓冲,次级有缓冲。

(1)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

该实验测量的是开关管Q两端的漏源电压,实验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RS1=1.5 kΩ,C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 V。

其实验结果为:在RS1不变的情况下,CSl越大,虽然开关管Q的漏感尖峰电压无明显降低,但它的漏源电压变得平缓了,这说明在初级开关管的RC缓冲电路中,CSl应该选择比较小的值。

第二种情况是CSl=33 pF,R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 V。其结果是:当CS1不变时,RS1越大,开关管Q的漏感尖峰电压越大(增幅比较小)。

可见,RC缓冲电路中,参数R的大小对降低漏感尖峰有很大的影响。在选定一个合适的C,同时满足式(2)时,R应该选择比较小的值。

(2)次级绕组有缓冲,初级无缓冲

本实验以D2、D3的阴极作为公共端来测量快恢复二极管的端压,其结果是,当R不变时,C越大,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越小。同时理论上,如果C为无穷大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中就没有漏感尖峰。而在实际中,只需让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漏感尖峰电压在其端压峰值的30%以内就可以满足要求了,这样同时成本也不会太高。

2.3 设计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分析可见,在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RC缓冲电路中,当选择了适当大小的电容C时,在满足式(2)的情况下,电阻R应该选择得越小越好。

最终经过实际调试,本设计选择的RC缓冲电路参数为:

初级:RS1=200,CSl=100 pF

次级:RS2=RS3=5l,CS2=CS3=1000 pF

本设计的初级开关管的RC缓冲电路中的C值虽然选得稍微比计算值大一些,但损耗也不是很大,因此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对初级而言,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RC缓冲电路中的C值就选得比计算值大得多,系统的损耗必然增大。但是,并联在快恢复二极管两端的RC缓冲电路主要是为了改善系统输出性能,因此选择比较大的C值虽然会使系统的整体效率降低,但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就减小了很多,而且输出电压的纹波也可以达到指定要求。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很好而且很方便地选择出合适的RC缓冲电路。但是在工程应用中,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通过实际调试才能得到真正合适的参数。有时候,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指标,牺牲一定的效率也是必要的。总之,在设计RC缓冲电路参数时,必须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效率,最终选择合适的RC参数。

关键字:开关电源  缓冲电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上一篇:用电管理系统应用的效益分析
下一篇:智能电力负荷控制与监测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7 15:46

三相PWM整流器在电动汽车充电机上的应用
1 引言 电动汽车(ev)是由电机驱动前进的,而电机的动力则是来自可循环充电的电池,并且电动汽车对电池的工作特性的要求远超过了传统的电池系统。随着电池技术的提高,因为电动汽车电池系统中的高电压和大电流的以及复杂的充电算法,所以对电池的充电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样会对现有的电网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需要高效而且失真度低的充电机。 从传统上来讲,充电器可以被分为两个大类: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线性电源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设计简单,在输出端没有电气噪声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线性电源的充电电路效率低对充电器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使用开关电源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开关电源的效率高,体积小而且成本也低。传统的开关电源式充电机采用不可控或者半控器
[嵌入式]
卓越的开关电源提供线性性能
工程师们在为工作台测试或 ATE 系统选择仪器级 电源 时经常会犹豫不决:应该选择 开关 式 电源 还是线性电源? 开关 电源的优点在于效率高、体积小、发热量低,而线性开关则偏大、偏重。然而,在选择开关电源或线性电源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 电子 噪声。人们普遍认为开关电源的噪声大于线性电源。 仪器级电源主要用于产品的测量与测试。在工作台上,这些电源大多通过旋钮或按键 控制 ;在自动化系统中,它们通过 GPIB、LAN/LXI 或 USB 接口 进行 控制 。仪器级开关电源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便已问世。然而,早期的设计往往存在大量的电子噪声,因此并不适用于测试对噪声比较敏感的器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关电源设计
[电源管理]
如何让模拟工程师实现数字电源转换
  模拟工程师以前在设计需要具有多路输出、动态负载共享、热插拔或广泛故障处理能力的电源时,往往需要与复杂性抗争。利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系统控制功能并非总是经济有效或灵活的。采用模拟技术设计电源需要使用“过大的”元件来解决元件变化和元件漂移的问题。即使是在克服了这些设计难点之后,这些电源在生产线末端还需要进行人工调整。     那么,模拟工程师应该选择什么来设计电源呢?工程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利用功率转换反馈环路的智能数字控制来实现上述功能。单片机已使模拟设计人员能够实现监控、控制、通信甚至确定性功能(如电源中的上电时序、软启动和拓扑结构控制等)。不过,由于缺乏经济有效的高性能技术,以数字方式控制整个功率转换环路还
[电源管理]
如何让模拟工程师实现数字电源转换
STC89C52RC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仿真与程序
本单片机是STC89C52RC,本程序应用于step motor--28BYJ,小型步进电机, 供电电压DC5V,可直接接于单片机通过ul2003驱动芯片驱动,数码管是共阴极接口, 控制步进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加减速,并有运行,及转换状态显示。 是初学者的好例程。 实物图: 仿真原理图如下 单片机源程序如下: /*本单片机是STC89C52RC,本程序应用于step motor--28BYJ,小型步进电机, 供电电压DC5V,可直接接于单片机通过ul2003驱动芯片驱动,数码管是共阴极接口,*/ #include STC89C5xRC.H #define uchar unsi
[单片机]
STC89C52<font color='red'>RC</font>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仿真与程序
反激式(RCD)开关电源原理及设计
因该电源是公司产品的一个配套使用,且各项指标都不是要求太高,故选用最常用的反激拓扑,这样既可以减小体积(给的体积不算大),还能降低成本,一举双的! 反激拓扑的前身是Buck-Boost变换器,只不过就是在Buck-Boost变换器的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之间放入一个变压器,从而实现输入与输出电气隔离的一种方式,因此,反激变换器也就是带隔离的Buck-Boost变换器。 先学习下Buck-Boost变换器     工作原理简单介绍下 1.在管子打开的时候,二极管D1反向偏置关断,电流Is流过电感L,电感电流IL线性上升,储存能量! 2.当管子关断时,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感两端电压反向为上负下正,二极管D1正向偏置开通!给电容C充电及负
[电源管理]
反激式(RCD)<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原理及设计
SDS2000在开关电源分析中的应用
 电源是所有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源分为 开关电源 、线性电源等类型,其中 开关电源 已经成为数字计算、网络通信系统中电源的主流架构。 开关电源 的好坏关系到产品的整体性能。因此,在研发和生产测试中对于电源的精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SIGLENT推出的 SDS2000 超级荧光示波器配备强大的电源分析模块,支持绝大部分电源性能指标的精确测试测量。下面将通过分析电源板输入模块,给大家详细介绍 SDS2000 的电源分析功能。  以电源演示版STBX为例,其物理视图如图1所示:    图1 STBX STBX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原理图   在进行操作之前,首先应检查示波器、电源演示板是否运行良好
[电源管理]
SDS2000在<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分析中的应用
工程师不可不知的开关电源关键设计(一)
  牵涉到 开关电源 技术设计或分析成为电子工程师的心头之痛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广大网友迫切要求, 电子发烧友 推出开关电源设计整合系列和工程师们一起分享,请各位继续关注后续章节。    一、12V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分析   该开关电源属于小功率开关电源,输入220V交流市电,输出12V直流电,最大输出电流1.3A,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的供电,比如楼宇监控设备等。其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控制核心器件为脉宽调制集成电路TL3843P(内含振荡器、脉宽调制比较器、逻辑控制器,具有过流、欠压等保护控制功能,最高工作频率可达500MHz.启动电流仅需ImA)。各引脚功能如下:(1)脚是内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通常与(2)脚之间有反馈
[电源管理]
工程师不可不知的<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关键设计(一)
昂宝推出面向开关电源的高集成度的PWM控制芯片
昂宝电子推出的高集成度、高功能的脉宽调制(PWM)控制芯片——OB2268/OB2269,此芯片应用于交流/直流开关电源。OB2268/OB2269内含昂宝的多项专利技术,使得系统设计更容易符合2007年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之星(Energy Star)和蓝色天使(Blue Angel)建议的各项具体要求,及降低产品设计成本的考虑。 OB2268/OB2269系列产品采用BiCMOS工艺,超低的启动电流(5μA)、工作电流( 3mA)和各项优化设计,让系统(含EMI策略)的性能在同类产品中的表现更胜一畴。芯片采用无铅工艺,符合RoHS等各项绝色环保要求,并可提供通过认证的昂宝电子
[新品]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