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降价 圆柱电池首当其冲

最新更新时间:2017-05-18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动力电池  圆柱电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凯恩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向深圳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发行股份为对价,收购卓能全部股份或控股权。据业内数据统计,目前已有6家18650企业被资方收购或拟收购。下面就随电源管理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不可否认,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普遍面临着两大现实困境,一是补贴退坡后和3万公里补贴标准下,资金回收周期变长;二是上游材料涨价、下游整车厂要求降价。但是为何圆柱电池所受到的冲击远远超过软包和方形电池?究其原因,在于其有别于其他电池的特性。以下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行业依存度低。东风扬子江汽车总工程师雷洪钧指出,电池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并非难事,仅需要在配方层面加以改进即可,基本没有什么成本增加的环节。显然在大多数整车厂看来,动力电池降价势在必行。

  在谈判桌上,圆柱电池工艺成熟,产品差异化小,可替换性强的特点,导致圆柱企业在议价中失去主动权;而软包电池和方形电池的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凭借与整车厂的高依存度,在议价中往往能够保障足够利益。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监杨琦认为,由于圆柱电池循环性能较弱、差异化小,所以圆柱电池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

  其次是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呈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圆柱电池领域表现尤为突出。18650电池作为最早、最成熟、最稳定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获取成本较低,市场准入门槛低。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下,跨行业企业纷纷布局动力电池产业,圆柱电池自然成为最优选择,而这些缺乏技术储备的公司往往满足于低端产能,圆柱企业良莠不齐的现状,深化了圆柱电池低端产能过剩的现象。

  目前,电池成本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今年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5%~20%。不可否认,行业要发展,动力电池就必须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价格,但整车厂不给电池企业时间进行调整的方式,对行业的的伤害值得警惕。

  电池的产品性能不光体现在电池能量密度,同时也体现在电池循环、安全、充电时间等方面,成本压的过低,虽然能短期内达到要求,但企业势必迫于无奈需要牺牲某些性能。

  对于所谓电池成本在半年内即能够大幅降低的说法,魏银仓表示:“真正搞研发、造汽车的企业不可能那么快提升产量、降低成本,但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补贴打价格战、钻法律的空子,才会有大幅的降成本。

    以上是关于电源管理中-动力电池降价 圆柱电池首当其冲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动力电池  圆柱电池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动力电池降价 圆柱电池首当其冲

上一篇:安森美打造行业首款支持快充的智能单芯片移动电源方案
下一篇:中国锂电行业前景及行业利润分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58

蜂巢能源发布无“钴”电芯,单次充电续航可满足880公里
无钴电池是一项新的技术,也是整个锂电行业目前都在积极攻克的一项课题。 在当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市场中,三元锂电池凭借着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充放电效率,仍占据着主要份额。但由于三元锂电池中含有一定的钴稀缺金属,因此也就使得三元锂电池的价格居高不下。 为了降低电池的价格,包括特斯拉、LG、松下在内的全球知名车企及电池厂商,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减少电池中的钴含量。而在动力电池去钴化,我国电池企业也走到了世界前列。 在现有高镍路线下,找到更为廉价且无能源风险的材料替代现有的钴元素,以达到现有三元锂电池同样的性能和稳定性,是很多厂商的梦想。 近日,蜂巢能源在《无钴·芯未来》线上发布会上发布了两款全新的无“钴”电芯,电芯无钴
[嵌入式]
蜂巢能源发布无“钴”电芯,单次充电续航可满足880公里
三大锂电巨头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 动力电池 的巨大需求,给国产电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下面就随电源管理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在技术路线上,日韩企业的电池完全能够契合中国的市场,所以自2013年以来,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纷纷开始在中国建厂,但是信心满满的三大锂电巨头很快在国内市场遭遇“水土不服”。   首先,国家工信部于2015年3月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业内普遍认为, 动力电池 企业如果无法进入《规范条件》,将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截止目前为止,韩国电池巨头始终无法进入目录,导致其在华 动力电池 业务开拓受阻。      三大锂电巨头在
[电源管理]
何为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这个复合集流体技术。查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有两个地方有这项应用,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两个信息进行一下梳理: (1)动力电池:C家在海南新能源大会上的申报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复合集流体。这里有很多描述,但是没有图。申报材料是用给VW做的一颗可以过针刺的电芯作为说明。 图1 之前的2017年的实验品 (2)消费电池:这个是7月份OPPO的电池,我觉得动力电池和储能也可以关注当下手机电池的发展,掺硅补锂和复合集流体技术都出来了。在OPPO的设计中讲的是以一层新型复合高分子材料作为基体,并施以特殊工艺镀上两层铝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明治结构的集流体。相较传统的铝
[嵌入式]
何为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
宁德时代、特斯拉等推相关技术,动力电池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项延火透露,该公司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to Chassis)电池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动力电池与底盘集成技术受到不少企业的追捧,除宁德时代外,特斯拉、博世等企业也在进行探索。CTC技术到底有何奥妙,引业内一众领军者竞折腰? 通过高度集成优化性能 其实,从字面上不难理解CTP(Cell to Pack)与CTC技术的差异。作为电芯封装技术,CTP是将电芯封装在一个个的模组单元之内,电池包挂在底盘下。而CTC则打破了传统的封装技术套路,将整个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在底盘中,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按照
[汽车电子]
宁德时代、特斯拉等推相关技术,<font color='red'>动力电池</font>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专家:利用先进锂电技术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
随着“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与政策不断落实,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的春风正扑面而来。不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过程目前还面临一些瓶颈。“十三五”期间, 我们应紧紧依靠先进技术来破解这些瓶颈。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发挥动力电池先进技术的优势,将有利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成本问题 动力电池及系统的成本在整车的成本中占比最高,因此,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发挥动力电池及系统技术优势,配合整车的技术进步,可以实现其成本的大幅下降。 动力电池是以其单位重量存储电能的能力来确定其成本的,“十二五”期间我们实现了180Wh/kg 能量密度的产业化目标, “
[汽车电子]
“十三五”我国新能源车七大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可以说与世界同时起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于世界。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但跨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曙光,而且看到了喷薄而出的红日,基本完成了起步阶段的任务。     任何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最难的是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仅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企业努力奋斗是难以实现起步阶段的战略目标的。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但在产业的研发和准备阶段给予了强有力的倡导和支持,而且在起步阶段支持力度更大,成效更显著。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主要体现为四方面: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加快。 截至今年9月底,
[汽车电子]
7月份动力电池装机量下降29%的背后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7GWh,同比增长40.5%,环比下降29%。 主要从四方面对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进行分析。 第一、在车型方面,7月客车配套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增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约2.2GWh,环比下降54%;新能源专用车装机量约0.1GWh,环比下降83%;新能源客车装机量约2.4GWh,环比增长109%。 第二、在动力电池方面,7月磷酸铁锂是环比唯一增长的动力电池。磷酸铁锂装机量约2.6GWh,环比增长44.82%。 第三、从封装形式看,三种电芯装机量集体下降。其中,方型电芯环比下降20%,软包电芯环比下降37%,圆柱型电芯环比下降
[嵌入式]
7月份<font color='red'>动力电池</font>装机量下降29%的背后
动力电池超级快充技术“加速跑”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进入到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整体来看,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逐步提升,且已经连续7个月高于30%,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37.3%;而在增速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速逐渐趋缓,下游市场需求减弱。 这意味着对于整体产业而言,想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提高整车性能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 其中, 动力电池 作为整车中最重要的系统,占整车成本30%~40%,其在技术、产品上的发创新与突破对整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电池端整体发展沿革来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安全性能问题,且在续航上已普遍突破600公里,甚至可突破1000公里,逐步化解续航焦虑。 因而能够有效打破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动力电池</font>超级快充技术“加速跑”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