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 转换器传导 EMI Part 2—噪声传播和滤波

发布者:EEWorld资讯最新更新时间:2019-08-27 来源: EEWORLD关键字:DC  转换器  EM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简介

 

高开关频率是在电源转换技术发展过程中促进尺寸减小的主要因素。为了符合相关法规,通常需要采用电磁干扰 (EMI) 滤波器,而该滤波器通常在系统总体尺寸和体积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了解高频转换器的 EMI 特性至关重要。

 

在本系列文章的第 2 部分,您将了解差模 (DM) 和共模 (CM) 传导发射噪声分量的噪声源和传播路径,从而深入了解 DC/DC 转换器的传导 EMI 特性。本部分将介绍如何从总噪声测量结果中分离出 DM/CM 噪声,并将以升压转换器为例,重点介绍适用于汽车应用的主要 CM 噪声传导路径。

 

DM 和 CM 传导干扰

 

DM 和 CM 信号代表两种形式的传导发射。DM 电流通常称为对称模式信号或横向信号,而 CM 电流通常称为非对称模式信号或纵向信号。图 1 显示了同步降压和升压 DC/DC 拓扑中的 DM 和 CM 电流路径。Y 电容 CY1 和 CY2 分别从正负电源线连接到 GND,轻松形成了完整的 CM 电流传播路径 [1]。

 

 

图 1:同步降压 (a) 和升压 (b) 转换器 DM 和 CM 传导噪声路径。

 

DM 传导噪声

 

DM 噪声电流 (IDM) 由转换器固有开关动作产生,并在正负电源线 L1 和 L2 中以相反方向流动。DM 传导发射为“电流驱动型”,与开关电流 (di/dt)、磁场和低阻抗相关。DM 噪声通常在较小的回路区域流动,返回路径封闭且紧凑。

 

例如,在连续导通模式 (CCM) 下,降压转换器会产生一种梯形电流,且这种电流中谐波比较多。这些谐波在电源线上会表现为噪声。降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容(图 1 中的 CIN)有助于滤除这些高阶电流谐波,但由于电容的非理想寄生特性(等效串联电感 (ESL) 和等效串联电阻 (ESR)),有些谐波难免会以 DM 噪声形式出现在电源电流中,即使在添加实用的 EMI 输入滤波器级之后也于事无补。

 

CM 传导噪声

 

另一方面,CM 噪声电流 (ICM) 会流入接地 GND 线并通过 L1 和 L2 电源线返回。CM 传导发射为“电压驱动型”,与高转换率电压 (dv/dt)、电场和高阻抗相关。在非隔离式 DC/DC 开关转换器中,由于 SW 节点处的 dv/dt 较高,产生了CM 噪声,从而导致产生位移电流。该电流通过与 MOSFET 外壳、散热器和 SW 节点走线相关的寄生电容耦合到 GND 系统。与转换器输入或输出端的接线较长相关的耦合电容也可能构成 CM 噪声路径。

 

图 1 中的 CM 电流通过输入 EMI 滤波器的 Y 电容(CY1 和 CY2)返回。另一条返回路径为,通过 LISN 装置(在本系列文章的第 1 部分中讨论过)的 50Ω 测量阻抗返回,这显然是不合需要的。尽管 CM 电流的幅值远小于 DM 电流,但相对来说更难以处理,因为它通常在较大的传导回路区域流动,如同天线一般,可能增加辐射 EMI。

 

图 2 显示了 Fly-Buck(隔离式降压)转换器的 DM 和 CM 传导路径。CM 电流通过变压器 T1 的集总绕组间电容(图 2 中的 CPS)流到二次侧,并通过接地 GND 连接返回。图 2 还显示了 CM 传播的简化等效电路。

 

 

图 2:Fly-Buck 隔离式转换器 DM 和 CM 传导噪声传播路径 (a);CM 等效电路 (b)。

 

在实际的转换器中,以下元件寄生效应均会影响电压和电流波形以及 CM 噪声:

 

MOSFET 输出电容 (COSS)。

 

整流二极管结电容 (CD)。

 

主电感绕组的等效并联电容 (EPC)。

 

输入和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 (ESL)。

 

相关内容,我将在第 3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介绍。

 

噪声源和传播路径

 

正如第 1 部分所述,测量 DC/DC 转换器传导发射(对于 CISPR 32 标准,规定带宽范围为 150kHz 至 30MHz;对于 CISPR 25 标准,则规定频率范围为更宽的 150kHz 至 108MHz)时,测量的是每条电源线上 50Ω LISN 电阻两端相对于接地 GND 的总噪声电压或“非对称”干扰 [1]。

 

图 3 显示了 EMI 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测量模型 [1]。噪声源电压用 VN 表示,噪声源和传播路径阻抗分别用 ZS 和 ZP 表示。LISN 和 EMI 接收器的高频等效电路仅为两个 50Ω 电阻。图 3 还显示了相应的 DM 和 CM 噪声电压 VDM 和VCM,它们由两条电源线的总噪声电压 V1 和 V2 计算得出。DM(或“对称”)电压分量定义为 V1 和 V2 矢量差的一半;而 CM(或“非对称”)电压分量定义为 V1 和 V2 矢量和的一半 [2]。请注意,本文提供的 VDM 通用定义与 CISPR 16 标准规定的值相比,可能存在 6dB 的偏差。

 

 

图 3:传导 EMI 发射模型,其中显示了噪声源电压、噪声传播路径和 LISN 等效电路。

 

CM 噪声源阻抗主要是容性阻抗,并且 ZCM 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 DM 噪声源阻抗通常为阻性和感性阻抗,并且 ZDM 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要降低传导噪声水平,确保噪声源本身产生较少的噪声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对于噪声传播路径,可以通过滤波或其他方法调整阻抗,从而减小相应的电流。例如,要降低降压或升压转换器中的 CM 噪声,需要降低 SW 节点 dv/dt(噪声源)、通过减小接地寄生电容来增大阻抗、或者使用 Y 电容和/或 CM 扼流器进行滤波。本系列文章的第 4 部分将详细介绍 EMI 抑制技术分类。

 

DM 和 CM EMI 滤波

 

无源 EMI 滤波是最常用的 EMI 噪声抑制方法。顾名思义,这类滤波器仅采用无源元件。将这类滤波器设计用于电力电子设备时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滤波器端接的噪声源(开关转换器)和负载(电线线)阻抗是不断变化的 [2] [3]。

 

图 4a 显示了传统的  型 EMI 输入滤波器,以及整流和瞬态电压钳位功能(为直流/交流输入供电的 DC/DC 转换器提供 EMC 保护)。此外,图 4 还包括本系列文章第 1 部分中的 LISN 高频等效电路。

 

 

图 4:传统的 EMC 输入滤波器 (a),包括 DM 等效电路 (b) 和 CM 等效电路 (c)。

 

典型 EMI 滤波器的两个 CM 绕组相互耦合,这两个绕组的 CM 电感分别为 LCM1 和 LCM2。DM 电感 LDM1 和 LDM2 分别是两个耦合的 CM 绕组的漏电感,并且还可能包括分立的 DM 电感。CX1 和 CX2 为 DM 滤波器电容,而 CY1 和 CY2 为CM 滤波器电容。

 

通过将 EMI 滤波器去耦为 DM 等效电路和 CM 等效电路,可简化其设计。然后,可以分别分析滤波器的 DM 和 CM 衰减。去耦基于这样的假设,即 EMI 滤波器具有完美对称的电路结构。在实现的对称滤波器中,假设 LCM1 = LCM2 = LCM,CY1 = CY2 = CY,LDM1 = LDM2 = LDM,并且印刷电路板 (PCB) 布局也完美对称。DM 等效电路和 CM 等效电路分别如图 4b 和图 4c 所示 [4]。

 

但是,严格来说,实际情况下并不存在完美对称,因此 DM 和 CM 滤波器并不能完全去耦。而结构不对称可能导致 DM 噪声转变成 CM 噪声,或者 CM 噪声转变成 DM 噪声。通常,与转换器噪声源和 EMI 滤波器参数相关的不平衡性可能导致这种模式转变 [5]。

 

DM 和 CM 噪声分离

 

传导 EMI 的初始测量结果通常显示 EMI 滤波器衰减不足。为了获得适当的 EMI 滤波器设计,必须独立研究待测设备 (EUT) 产生的传导发射的 DM 和 CM 噪声电压分量。

 

将 DM 和 CM 分开处理有助于确定相关 EMI 源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从而简化 EMI 滤波器设计流程。正如我在上一部分强调的那样,EMI 滤波器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滤波器元件来抑制 DM 和 CM 发射。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常见的诊断检查方法是将传导噪声分离为 DM 噪声电压和 CM 噪声电压。

 

图 5 显示了无源和有源两种实现形式的 DM/CM 分离器电路,该电路有助于直接同时测量 DM 和 CM 发射。图 5a 中的无源分离器电路 [4] 使用宽带 RF 变压器(如 Coilcraft 的 SWB1010 系列)在 EMI 覆盖的频率范围内实现可接受的分离结果,其中 T1 和 T2 的特征阻抗 (ZO) 分别为 50Ω 和 100Ω。将一个 50Ω 的电阻与 DM 输出端口的频谱分析仪的输入阻抗串联,实现图 3 中提供的 VDM 表达式的“除 2”功能。

 

 

图 5:实现的用于分离 DM/CM 噪声的无源 (a) 和有源 (b) 电路。

 

图 5b 展示的是使用低噪声、高带宽运算放大器的有源分离器电路 [6]。U1 和 U2 实现了 LISN 输出的理想输入阻抗矩阵,而 U3 和 U4 分别提供 CM 和 DM 电压。LCM 是一个 CM 线路滤波器(例如 Würth Elektronik 744222),位于差分放大器 U4 的输入端,用于增大 DM 结果的 CM 抑制比(共模抑制比 [CMRR]  - dB)并最大限度地减少 CM/DM 交叉耦合。

 

实际电路示例 - 汽车同步升压转换器

 

考虑图 6 中所示的同步升压转换器。该电路在汽车应用中很常见,通常作为预升压稳压器在冷启动或瞬态欠压条件下保持电池电压供应 [7]。

 

 

图 6:汽车同步升压转换器(采用 50Ω/5μH LISN,用于 CISPR 25 EMI 测试)。

 

在车辆底盘接地端直接连接一个 MOSFET 散热器,可以提高转换器的热性能和可靠性,但共模 EMI 性能会受到影响。图 6 所示的原理图中,包含升压转换器以及 CISPR 25 建议采用的两个 LISN 电路(分别连接在 L1 和 L2 输入线上)。

 

考虑到升压转换器的 CM 噪声传播路径,图 7 将 MOSFET Q1 和 Q2 替换为等效的交流电压流和电流源 [8]。图 7 中,还呈现了与升压电感 LF、输入电容 CIN 和输出电容 COUT 相关的寄生分量部分。特别是 CRL-GND,它是负载电路与底盘GND 之间的寄生电容,包括长负载线和布线以及下游负载配置(例如,二次侧输出连接到底盘接地的隔离式转换器,或者用大型金属外壳固定到底盘上的电机驱动系统)所产生的寄生电容。

 

 

图 7:具有 LISN 的同步升压拓扑的高频等效电路。只有在 LISN 中流动的 CM 电流路径与 CM 发射测量相关。

 

漏源开关(SW 节点)电压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代表主要的 CM 噪声源。CP1 和 CP2 分别代表 SW 与底盘之间以及 SW 与散热器之间的有效寄生电容。图 8 显示了 SW 节点电容(电场)耦合为主要 CM 传播路径时简化的 CM 噪声等效电路。

 

 

图 8:连有 LISN 的同步升压电路及其简化 CM 等效电路。

 

总结

 

对于电力电子工程师而言,了解各种电源级拓扑中 DM 和 CM 电流的相关传播路径(包括与高 dv/dt 和 di/dt 开关相关的电容(电场)和电感(磁场)耦合)非常重要。在 EMI 测试过程中,将 DM 和 CM 发射分开处理有助于对相关EMI 源进行故障排除,从而简化 EMI 滤波器设计流程。

 

在即将发表的本系列文章第三部分中,将全面介绍影响转换器开关性能和 EMI 信号的电路元件寄生部分。


关键字:DC  转换器  EMI 引用地址:DC/DC 转换器传导 EMI Part 2—噪声传播和滤波

上一篇:Diodes推出全新非隔离式降压切换器提供高电压 AC-DC 转换
下一篇:DC/DC 转换器 EMI 的工程师指南:了解功率级寄生效应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7 00:53

具 15μA IQ 的 42V 多拓扑 DC/DC 控制器 在高达 10A 输出电流提供
亚德诺半导体 (Analog Devices, Inc.,简称 ADI) 旗下凌力尔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推出多拓扑电流模式 PWM 控制器 LT8711,该器件能够非常容易地配置为同步降压、升压、SEPIC 和 ZETA 型 DC/DC 转换器,或配置为非同步降压-升压型转换器。这款器件用高效率 P 沟道 MOSFET 取代了输出二极管,因此提高了效率,且最大输出电流高达 10A,从而使 LT8711 高度通用,适合多种汽车、工业、太阳能以及通用应用。 LT8711 在 4.5V 至 42V 输入电压范围内运行,产生取决于外部组件选择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处于稳定状态时提供
[电源管理]
具 15μA IQ 的 42V 多拓扑 <font color='red'>DC</font>/<font color='red'>DC</font> 控制器 在高达 10A 输出电流提供
优化信号链的电源系统—第2部分:高速数据转换器
简介 在 电源系统优化 系列文章的 第1部分 ,我们介绍了如何量化电源噪声灵敏度,以及如何将这些量值与信号链中产生的实际影响联系起来。有人问到:高性能模拟信号处理器件要实现出色性能,真正的噪声限值是多少?噪声只是设计配电网络(PDN)时的一个可测量的参数。如 第1部分所述,如果单纯只是最小化噪声,可能需要以增大尺寸、提高成本或者降低效率为代价。优化配电网络可以改善这些参数,同时将噪声降低到必要的水平。 本文在阐述高性能信号链中电源纹波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高速数据转换器的配电网络。 我们将对标准PDN与经过优化的PDN进行比较,了解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空间、时间和成本优化。后续文章将探讨适合其他
[电源管理]
优化信号链的电源系统—第2部分:高速数据<font color='red'>转换器</font>
IDC:第三季平板出货量季成长率创新低
市场调查机构IDC表示,第三季全球平板组装产业虽已进入旺季,但全球出货量依然受到手机大尺寸化、关键零组件缺货的冲击,出货量成长率创下历年旺季的新低点、仅较前季成长9.5%。 IDC并将平板概分为普通平板、搭配可拆卸键盘的可拆卸式平板,IDC表示,前者出货量较前季成长8.7%,可拆卸式平板组装出货量则较前季成长15.1%。 IDC进一步指出,第三季全球平板组装旺季出货量成长力道不如往年,主要是因为普通平板产品持续受到手机萤幕大尺寸化、关键零组件包括液晶面板、高阶绘图晶片、记忆体…等缺货冲击,加上产品规格并未推陈出新,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持续延长。 而在厂商出货量比重方面,以普通平板来说,第三季中国组装厂商出货约占全球普通平板五成,稳居出
[手机便携]
技术文章—在DAQ应用中使用非隔离DC/DC电源降压模块的优势
DAQ的电源架构 在DAQ中,跨多个子系统看到并联电源轨和不同的负载电流(和纹波)要求并不罕见。图1展示了DAQ系统的电源架构以及电源模块如何为各种子系统生成所需的电源轨。 图1:使用电源模块的DAQ电源架构 使用电源模块有助于提高整体性能、效率和可靠性。电源模块还具有以下优势: 同一封装中的输出电流通过优化的成本提供设计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自动脉冲频率调制(PFM)模式提高轻载效率的方法。 负载调节期间具有出色的瞬态响应。 通过集成、创新封装和组装的紧凑型解决方案。 通过精选的无源元件选择改善了功率模块性能。 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从传统变电站转向智能变电站 通过选择无源元件
[电源管理]
技术文章—在DAQ应用中使用非隔离<font color='red'>DC</font>/<font color='red'>DC</font>电源降压模块的优势
iQOO DC调光模式终于来了?缓解视觉疲劳拒绝伤眼
2019年上半年以来,随着OLED屏幕逐渐成为新机标配,其PWM调光频闪伤眼问题终于得到重视,解决频闪的DC调光技术也爆红成为了各家手机厂商的主打新卖点。 此前在2019年3月份,有网友问iQOO什么时候上DC调光。对此iQOO品牌负责人冯宇飞回应:可以期待一下,暗示iQOO后续也将支持全程DC调光。 现在iQOO的DC调光模式终于来了! 近日,在iQOO手机推送的1.17.4版本系统更新中,新增了“低亮度防频闪”功能(类DC调光)。 至于使用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设置 显示与亮度 低亮度防屏闪的路径打开该功能,开启该功能可以减少屏幕低亮度时的闪烁,缓解视觉疲劳。 此外新版本还带来了其它改动: 深色模式
[嵌入式]
iQOO <font color='red'>DC</font>调光模式终于来了?缓解视觉疲劳拒绝伤眼
基于DCS的燃气热处理炉自动控制系统
1 工艺介绍   本锅炉系统主要通过燃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为某钢铁公司1000M3高炉提供动力,并季节性提供工业用暖。锅炉主要包括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系统、炉体部分、对流受热面(汽包及冷却壁,I、II过热器,I、II省煤器,I、II空气预热器)、点火器、送引风设备等组成。   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大致分为汽水系统、风烟系统、燃烧系统、减温减压及公用系统几个子系统。   本控制系统主要控制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的生产过程,使其符合工艺所要求达到的蒸汽温度(450℃)、压力(3.82MPa)、流量(130t/h)、纯度(过热蒸汽)。   1.1 汽水系统   汽水系统是供给锅炉保护和产生蒸汽的除氧水,生成载热的过热蒸汽送到汽
[工业控制]
CC-Link总线光纤转换器在隧道掘进设备中的应用
隧道掘进设备是一种存在振动的移动设备,它工作时会产生高温、高湿、高尘、高电磁干扰,几乎所有对自动控制系统不利的工作条件在隧道掘进设备中都存在,许多厂商的自动化元件在隧道掘进设备中应用时都或多或少发生过误动作,深圳讯记的Ci-SF110/120系列CC-Link总线光纤转换器在隧道掘进设备中起到至关重要角色。目前使用快两年时间还没有因为通讯导致误动作,最近的一次实例是南京地铁、东莞R2线隧道施工的隧道掘进设备。   1、通信网络的结构: CC-Link通信网络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主PLC为CC-Link网络控制PLC、1#PLC、2#PLC、3#PLC挂在CC-Link上组成隧道掘进设备分区域集散控制系统,承担隧道掘进设备的基本
[嵌入式]
优化大功率 DC/DC 转换器的 EMC 和效率 第1部分
选择正确的电容器种类、功率电感器、开关频率和半导体对于 DC/DC 开关电源控制器的效率至关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非易事,但即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控制器也必须具有高效率且符合 EMC 要求才能上市。 对于具有较高输入和输出功率的 DC/DC 转换器,必须在输入和输出端都使用滤波器以减少干扰发射。然而,在输入和输出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在效率、尺寸、滤波器的衰减和成本以及实际功率级这些参数之间取得平衡。 图1是一个 100 瓦降压升压 DC/DC 设计的示例 ,它展示了在布局和元器件选择方面应考虑哪些因素。 图 1:100W 降压升压转换器演示板 任务 开发具有以下规格的降压升压转换器: 输出电压为
[电源管理]
优化大功率 <font color='red'>DC</font>/<font color='red'>DC</font> <font color='red'>转换器</font>的 EMC 和效率 第1部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