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发布《汽车产业内部运输自动化》

发布者:EE小广播最新更新时间:2022-03-24 来源: EEWORLD关键字:MiR  移动机器人  汽车产业  自动化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发布《汽车产业内部运输自动化》白皮书,赋能跨界造车新生态

 

2022年3月24日,上海 – 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今日发布《汽车产业内部运输自动化》白皮书 (链接:shorturl.at/rsQT9),以智能物流赋能跨界造车新生态。


从华为与赛力斯汽车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M5智能电驱车开始交付,到索尼宣布与本田联合出资成立新公司开发纯电动汽车,2022年开年第一季度再度见证不少造车新势力入局。中汽协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也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7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随着老牌车企和新贵势力纷纷下场角力,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遍地开花,新型造车生态加速形成。


跨界造车潮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是“十四五”规划一大战略焦点,国家又先后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等各个专项措施规定了具体的路径,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企业跨界协同,力争到2035年令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面对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激烈的竞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希望围绕电池技术升级、芯片研发、充电基础设施等核心方面打造护城河。然而,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的是“从头到脚”全链路的智能化升级。


MiR中国区销售总监 张愉表示:“汽车制造是个系统化工程,链条特别长,卡脖子的不仅是芯片等核心技能。为了让制造流程跟得上旺盛的需求,提升汽车全链智能化水平亦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涉及研发、生产制造,还涉及仓储物流等各个方面。其中,造车厂房内部物流的优化是工厂智能化升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虽然机器人在汽车汽配行业已无处不在,但自主移动机器人在该行业却仍然是较新的事物,表明行业在内部运输自动化方面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


车厂内部运输面临多重痛点


首先,海量的需求给生产、仓储和物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一台轿车的制造平均涉及约一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结构与使用功能更为复杂的汽车则可能超过两万件。所有零部件进入工厂后需要高效进行装载、分拣、监测及运输存储,这对任何工厂都构成极大挑战。


其次,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而言,在车辆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传统的内部物流运输主要依靠人力完成,这不仅效率低,难以及时满足交付需求,而且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也使员工无法把宝贵的时间聚焦于价值更高的工作。


image.png


更何况车厂制造环境大多人车混流,许多企业使用人工叉车在工厂内部运输材料,但叉车的重量是小汽车的三倍,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为应对上述挑战,许多企业纷纷希望采用机器人来协助人工作业,但传统的AGV机器人需要铺设电线或磁条等来作为“轨道”,限制于固定路线,扩展/更换工作区域既昂贵又耗时,这既不能满足柔性生产的需求,而且带来高额的部署成本,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AMR机器人助力车厂内部运输自动化


与AGV机器人不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 Autonomous Mobile Robot)具备部署灵活、安全可靠、自主导航、简单易用的特征,无需铺设路轨或对厂房环境做出任何物理改变,易于扩展和更换工作区域。通过让AMR自动根据需求进行物料开箱、拆解、搬运及存储,并承担高风险及重复性的工作,能够在提升造车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人员伤害的风险,并使员工能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具体而言,AMR机器人能够带来以下益处。


智能化:MiR通过“视觉技术”以及“运动控制技术”不断优化AMR的智能化程度。机器人能自主规划及调整路线、规避障碍物、停在指定位置自主充电、自动呼叫电梯、开关门、并实现跨楼层物资运输。高度智能的自主导航功能使其能够灵活适应造车车间复杂的厂房环境。此外,MiR自主开发的MiRFleet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多台机器人的相互协同,进行7x24小时的多站点配送,按需解决不定时不定点的配送任务。


安全:MiR AMR能够在嘈杂且人机密集的动态环境中平稳运行,自动避障,安全稳定地穿梭于仓库和制造区域。所有MiR AMR都配备了双激光扫描仪,具备360度视场,在前行中始终都能提前感知周边环境,随时重新规划路线。此外,MiR AMR的传感视觉不受光线及灰尘影响,扫描精度高,整体安全性通过高等级认证。

 

开放灵活:作为具备开放性的复合机器人,MiR AMR通过MiRGo平台搭配超过几十款开箱即用的顶部模块,能够快速满足车厂各种具体场景下的细分需求。此外,如果说AMR行驶底盘自主导航的能力替代了人类腿脚的行走功能,那么协作机器人手臂则替代了人类手臂的功能,两者结合,大幅延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成本效益:除了考虑购置自动化技术所需花费的初始成本外,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从总体拥有成本角度考虑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将因提高安全性而节省的成本、因解决方案灵活而节约的工时等因素纳入考量。MiR AMR部署时间短,不要求改变产线的物理环境,因而部署效率很高,且避免了停机停工时间,给企业带来了极佳的成本效益。


汽车行业拥抱AMR初见成效


目前,MiR AMR在汽车汽配领域已被福特、伟世通、佛吉亚等多家全球领先的车企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用,广泛应用在零件/原材料运输、入库物流,废弃物处理等全流程。


在西班牙,以福特位于瓦伦西亚的工厂为例,这里每天生产2,000辆汽车,三台MiR AMR穿梭在车身和冲压车间之间运输各种尺寸和重量的工业材料。这是福特首次在其欧洲厂房使用协作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经测试证明,每台机器人平均每天能够为福特释放40个工时,让工人们投入到其他更为复杂的工作之中。


image.png


在斯洛伐克,伟世通在纳梅斯托沃的工厂每天需生产1万个驾驶台,并且要在特定时间向产线提供特定数量的物料,这对内部运输系统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原有的AGV机器人无法满足。于是,伟世通部署了四台MiR 200机器人,在每个工作日全天候按需向SMT生产线供应PCB电路板、收集废料、以及运输塑料组件成品。且该机器人操作界面非常用户友好,员工无需编程知识也可操作实现功能扩展,从而快捷地将其部署到各类新任务中去。灵活易用的MiR AMR使伟世通不到一年便收回了投资成本。


 image.png



在德国,佛吉亚位于斯塔特哈根厂房中的工人原本每天需花费8-10小时将产品从焊接车间经由油漆车间运送到组装车间,十分繁琐而耗时。佛吉亚于是部署了MiR 500和MiR 200挂钩机器人车队,在不同站点之间运输车架组件,并将MiR AMR与公司自身的ERP系统相集成,使机器人能够自动接收订单。这使佛吉亚完全实现了车架内部运输的自动化。


MiR是近年来在中国发展最快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已深耕汽车行业多年,广泛服务于大型车企及零部件厂商。目前,MiR共有七款不同载重等级的AMR产品,从最轻量的一百公斤,到最重的一千三百五十公斤,能够满足多行业产线全场景运用,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第三方物流、食品饮料、消费品、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凭借上述优势,2021年MiR全球销售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42%。


关键字:MiR  移动机器人  汽车产业  自动化 引用地址: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发布《汽车产业内部运输自动化》

上一篇:RTI公司任命Y-Mobility首席执行官David Fidalgo为顾问委员会成员
下一篇:多维度入手打造稳定高效的自动测试设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7 01:44

便携式移动机器人手持监控系统
1 引言   目前,便携式移动机器人全自主控制方式尚不成熟,其监控系统普遍采用人在环半自主控制方式设计。为满足携带、系统小型化、嵌入式的结构特点,故设计便携式移动机器人手持监控系统,并将其用于履带结构 便携式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 2 功能设计   手持监控系统对便携式移动机器人起到监视与控制的全局性作用。手持监控系统可划分为视频图像监视模块、状态信息监测模块、遥控指令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字地图交互模块、全局路径规划模块六大功能模块(见图1)。   视频图像监视模块对便携式移动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视频监视;状态信息监测模块对机器人自身状态信息的监测;遥控指令模块实现基本的运动指令编码以及发送;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运动指令、
[应用]
台达自动化平台在高速螺杆分装机上集成应用
摘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高速螺杆分装机自动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台达机电产品在高速螺杆分装机应用上的整体自动化平台集成技术优势。 关键字: 分装机 药粉 PLC 1引言 粉针是医学临床应用上的重要的药品剂型,广泛应用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用途,不断扩大的用量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分装要求推动着粉针分装设备的更新和发展。 粉针分装可以通过不同的原理完成。国内螺杆分装机是粉剂制药企业当前的主流设备。螺杆分装机机械原理成熟可靠,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同前后工序的制药、包装设备联线工作。螺杆分装机的机械系统设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在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电气控制系统配合工作。机械系统设计目前已趋于稳定成熟,电气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
台达<font color='red'>自动化</font>平台在高速螺杆分装机上集成应用
移动机器人领域再迎大佬,产业热度持续攀升
  继新松、海康、亚马逊之后,移动机器人领域再度迎来巨头,它便是“四大家族”之一的ABB。7月20日,ABB宣布将收购ASTI移动机器人集团(欧洲最大的AMR提供商之一),预计将于今年仲夏完成。通过此次收购,ABB将成为唯一一家提供AMR、机器人和机械自动化解决方案等完整自动化产品组合的公司,覆盖从生产到物流再到消费等众多领域。   众所周知,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能够协助人们完成搬运、装配、上下料等不同任务。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不断衰减,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移动机器人市场迎来高速增长,热度飞速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来到50亿元,增长超过40%;2020年,其延续了上年超高增长
[机器人]
佳光科技李鑫:用国产激光雷达赋能智能汽车产业
自动驾驶 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推动作用来自于算法的进步和避障技术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工程师的努力,具备精确的测距、空间定位与描述、可靠的障碍物检测等独特能力的 激光雷达 的面世后,自动驾驶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早在几年前,有业内人士预测2018-2020年将是自动驾驶技术初步普及元年的时间节点,如今2018年已经到来,然而这项技术的普及看似还遥遥无期,那么,自动驾驶技术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呢?又是什么难题让L5级自动驾驶技术迟迟不能落地呢?   在刚刚结束的“OFweek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北京佳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方案。为深入了解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及应用,OFwee
[嵌入式]
发展空间无限,复合机器人引领自动化丰富可能
2021年被誉为复合机器人元年,这代表着行业认可复合型机器人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如同拥有了人的腿、手、眼,复合机器人能够满足工业运用场景愈发细分的生产需求。有中国工业媒体预估,至2025年,本土复合机器人的销量有望突破1.2万台 。 早在2020年2月,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便与优傲机器人(Universal Robots,以下简称为UR) 携手,投资3,600万美元在丹麦共同建立协作机器人中心,强强联手开拓复合机器人市场。 MiR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 – AMR)通过搭配UR的协作机器人手臂及相
[工业控制]
发展空间无限,复合机器人引领<font color='red'>自动化</font>丰富可能
探访通用武汉工厂:满眼机器人 自动化率97%
2017年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整车产量突破70万辆,达705542辆,年均产量、产值增速超过60%,创造中国汽车工厂单厂量产、达产“最快纪录”。 “不停挥舞机械手的智能化机器人,自动驳运系统上来来回回的运输小车(AGC),车身车间高达97%的自动化率……”这是上海通用武汉工厂一期的现场实景。 武汉工厂一期项目的车身车间拥有452台机器人,整个车间的自动率高达97%。在车云菌半个多小时的观察中,包括车身高密度机器人焊接、等离子钎焊、后轮罩滚边、侧围内板上料在内的各大工位上,各种机械手肆意的挥动,在整个车间区域内,几乎看不见工人,自动化程度极高。 在冲压车间内,最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驳运系统中实行自动巡航的小车(AGC),其可以根据系统的指
[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三年内将迫使1.2人重新接受职训
根据 IBM 的一项研究发现,未来三年因人工智能普及,将会有 1.2 亿劳工将重新接受职训。 人工智能 (AI)发展迅速,根据IBM研究,未来三年,全球12大经济体将有最多1.2亿名劳工,可能得因AI及自动化大量普及而重新接受职训。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6日在最新发布的研究中并指出,在接受访问的执行长(CEO)当中,仅41%表示他们拥有适当的人才、 技能及资源来执行企业的营运策略。 这份调查访问全球48个国家中、超过5,670位执行长。 研究显示,透过职训来弥补劳工技能差距的时间,短短四年内就增加了10倍以上。 2014年企业平均只需进行三天的训练即
[嵌入式]
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 机器人也开始从自动化演进到自主化
人工智慧开启了新一代机器人技术 Robocs 2.0,最大改变是从原先人工编写程式而来的自动化,迈向了真正的自主学习。本文将尝试揭开人工智慧()应用的神秘面纱,协助瞭解 AI 机器人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并釐清我们常常听到,但却着墨不多、甚至根本尚未全然理解的主题。 本文为「RoboTIcs 2.0」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讲述机器人技术与 AI 对于各大产业和未来工作的影响。我们将讨论 AI 将如何释放机器人技术的潜力,这项新技术的挑战和机会,以及这一切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力、就业状况、甚至日常生活。在人工智慧被大肆宣传的当下,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文章鼓励更有建设性和全面性的探讨。 重新定义机器人:揭开次世代 AI 机器人 Ro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