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发布者:玄幻剑客最新更新时间:2014-10-22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智能交通  车载信息采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获得实时可靠的交通信息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特性的研究、交通数据采集、现场测试等提供良好的辅助测试、验证平台。还可以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多功能实验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介绍的就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平台主要是采用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开发、研究和实验所必需的环境,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特性研究、交通数据采集和现场测试提供良好的辅助测试和验证平台。其主要功能为:实时同步采集各种车载传感器数据,并按照一定格式保存这些记录;采用多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对各个传感器数据进行离线处理,从而验证各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并比较各个算法的优劣;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处理后的结果可以用来改善定位系统的精度,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对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其驾驶行为特性。 

        本设计的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平台的硬件主要包括各种车载传感器、I/O接口设备和车载计算机三个部分。平台的软件使用LabView,它是NI公司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32位面向计算机测控领域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可以在多操作系统下运行。整个数据采集平台的软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其中又包括了许多功能模块。实时控制部分模块包括I/O接口设备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移动检测模块、数据读取模块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块。 

        系统硬件的设计 

        本系统硬件由GPS OEM板、MicroGyro100双轴陀螺仪、ADXL202EA双轴加速计、SCC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DAQPad-6015和计算机等组成。 

        GPS ITrax02直接连接到PC的串口,ADXL202EA、MicroGyro100经SCC信号调理后,利用DAQpad-6015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如1所示。 

        GPS供电电压范围是3.4~6V,ADXL202EA供电电压范围是3~ 5.25V,陀螺仪供电电压范围是2.2~ 5.5V,因此,统一选取输出5V的电源作为供电电源。GPS ITrax02输出的数据通过RS232输入计算机完成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提取,加速度计与陀螺仪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SCC完成放大与隔离,再利用DAQpad-6015完成A/D转换输入计算机,从而计算出车辆的加速度、速度、位置和姿态角等信息。 

        加速度计是惯性测量单元中一个关键性元件,它是用来测量运动车辆相对惯性坐标系运动的。加速度在载体坐标系的分量经过捷联矩阵变换到沿地理坐标系的分量,再经过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就可以分别得到运载体的速度和位置。随着惯性技术发展的需求,加速度计也不断发展完善。 

        ADI公司的ADXL202EA属于微机械加速度计,以集成电路工艺和微加工工艺为基础,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易集成且过载能力强。 

        尽管中、低精度陀螺不能满足惯性测量系统的要求,但可以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组合成造价低廉的微型组合导航系统,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组合导航系统中,陀螺仪和GPS相互取长补短,组合导航系统的长期精度由误差不随时间积累的GPS来保证,当短时间失去GPS信号时,由微惯性元件提供运动的动态参数和状态信息,而GPS正常工作时微惯性元件利用GPS信息进行校正,以提高精度,因此本系统采用微机械陀螺仪作为车载传感器。 

        NI公司的SCC模块是针对基于PC的测量和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高度模块化、低成本的信号调理系统。SCC提供了一个紧凑、便携式的系统,以便进行单/双通道信号调理和连接。 

        本系统选用的数据采集卡DAQPad-6015是16位精度的NI USB多功能DAQ产品,单通道采样率高达200kS/s,该器件还具有内置的螺纹终端连接,不必额外购置线缆和接线块。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GPS信息获取模块的软件设计和惯性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通常GPS定位信息接收系统主要由GPS接收天线、变频器、信号通道、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电源等部分组成。由于GPS定位信息内容较少,因此多用RS-232串口将定位信息(NEMA0183语句)从GPS接收机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信息提取处理。GPS接收机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接收并计算出的GPS导航定位信息通过串口传送到计算机中,从串口接收数据并将其放置于缓存。在没有进一步处理之前,缓存中是一长串字节流,这些信息在没有经过分类提取之前是无法加以利用的,因此,必须通过程序将各个字段的信息从缓存字节流中提取出来,将其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可供高层决策使用的定位信息数据。同其他通信协议类似,根据帧结构利用LabView完成对RS232串口读入的GPS定位信息的提取。 

        串口信息读取的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串口初始化完成串口参数设置,包括串口号、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数据流量控制和波特率等。根据串口缓冲区中的字符数来判断信号是否到达串口,即硬件电路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读串口数据。 [page]

图2 串口信息读取的流程图 

        惯性测量单元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的数据进入计算机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从数据采集卡读入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初始对准、解算捷联矩阵初值,然后进行捷联矩阵更新,得到地理坐标系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旋转角度,考虑到陀螺的角速度输出,就可以计算出载体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通过这个方向余弦矩阵的分解,便可以将加速度计的输出变为载体沿地理坐标系的加速度分量。然后,利用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对有害加速度进行补偿,就得到载体沿地面的运动加速度;将其积分,就得到南北向、东西向的地速分量Va、Ve。有了地速分量,经过相应的变换,就得到经纬度的变化率;再对其积分,最终就得到载体瞬时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再利用姿态矩阵的元素,提取姿态和方向信息。 

图3 惯性测量单元软件流程图 

        结束语 

        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大大加快了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挤,获得实时可靠的交通信息。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目前智能交通中多传感器信息的采集和融合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可以灵活的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功能扩展。所以,对于发展迅速的智能交通技术来说,这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字:智能交通  车载信息采集 引用地址: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上一篇:CAN总线轿车车窗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原理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的轮胎智能实时监控系统电路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43

动力火车“互联网+”呼啸而来,智能交通迎风而上
下游需求旺盛,碳酸锂价格节节高 近日多家碳酸锂厂商密集上调报价,涨幅在4%至13%不等,市场均价再创近年来新高。其中电池级碳酸锂的波动更为明显,反映出新能源车销售趋旺是拉动涨价的一大原因。    1、市场供给集中,碳酸锂价格再创新高。 2、下游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助推锂价。 3、尽享涨价盛宴,掘金资源价值重估。 4、推荐关注:积极整合锂矿资源的天齐锂业、国内锂加工龙头赣锋锂业和转型锂电产业的众和股份。    “互联网+”呼啸而来,智能交通迎风而上 天津市将全面启动“智能交通”升级工程,按照“互联网+城市交通”模式,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引导系统。    1、智能交通符合国内需求,有政策护航。 2、智能交通是新
[嵌入式]
Wi-SUN Alliance发布FAN规范
FAN解决方案为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应用提供基于开放标准的长距离、安全卓越网络解决方案 加州摩根山丘2016年5月16日电 /美通社/ -- Wi-SUN Alliance 今天宣布发布其 Field Area Networks(场域网络,简称 FAN)规范。该规范为企业、服务供应商和各市提供了互操作性、多厂商智能泛在网络(SUN),可满足高级计量架构(AMI)、配电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路灯等各种应用对基于开放标准的卓越网络解决方案的需求。 Wi-SUN 董事长 Phil Beecher 表示: Wi-SUN FAN 规范发布的正是时候,全球公用事业单位和各市正需要为专门针对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的综合型应用提供
[网络通信]
憋了一口气的百度,能否在「智能交通」里找回场子?
放弃O2O,剥离百度外卖,猛攻人工智能赛道。 在每个时代的变革前夜,市场对「入口」抢占激烈程度不亚于对「风口」的争夺。什么是入口?做一件事必须经过的不可替代或替代成本很高的环节,就是入口。 PC时代,浏览器是一个入口,微信是一个入口。所以有了BAT帝国:腾讯基于社交,阿里基于电商,百度基于搜索。 那些过往的故事蒸腾隐去,是百度最为恣意的时光。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入口被分裂、分化,流量成为孤岛,互联网变成APP群岛。 阿里携电商及移动支付,率先驶入移动互联网太平洋;腾讯在社交绝对优势之上,微信支付趁胜追击也驶入互联网太平洋。而百度,多有尝试,跌倒又爬起,但大多以收效甚微收场。 百度是不甘的,他想要且必须要抓住下一
[嵌入式]
憋了一口气的百度,能否在「<font color='red'>智能交通</font>」里找回场子?
先进的车载通信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ITS)建立在网络化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交通管理的最佳化和道路的有效利用为手段,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道路的运输效率。据报道,日本在先进安全自动车(Advanced Safety Vehicle, ASV)概念中,把ITS所需要的重要驾驶支持系统归纳为包括如下方面: *防止碰撞前方障碍物的支持系统; *防止进入弯道危险速度支持系统; *制动并用式车间距离定速控制ACC(全速度域控制)系统; *防止越出车线支持系统; *维持车线支持装置; *防止碰撞车辆周围死角障碍物系统; *灯光随动系统(A FS); *被碰撞预知伤害降低系统; *行人伤害降低及安全气囊系统;
[嵌入式]
思特威全新推出SC910GS与SC410GS,全面赋能智能交通系统
依托于新基建的落地发展,ITS(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与关键。通过提升ITS中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可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释放更多的价值。在交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对着巨量的数据需求,交通监控管理、高速公路ETC及车辆监测等ITS应用需要准确清晰的影像数据作为智能识别运算的基础。 相较于Rolling Shutter成像容易出现的拖尾及变形问题,Global Shutter全局曝光成像技术可清晰抓拍快速运动的车辆/人脸信息,提供无形变、可清晰辨识的图像信息,大幅提升车牌/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近日,技术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正式推出面向ITS应用的900万像
[汽车电子]
思特威全新推出SC910GS与SC410GS,全面赋能<font color='red'>智能交通</font>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广泛,百花齐放   无线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的新技术。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 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工业、农业、军事、环境、医疗,数字家庭,绿色节能,智慧交通等传统和新兴领域有具有巨大的运用价值,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无处不在,将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图一是无线传感器应用示意。   由于无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巨大的市场和应用前景,所以目前全世界许多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无线传感器网
[电源管理]
基于ARM智能交通信号机控制板开发
     信号机是一个典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来设计,对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体积等有严格的要求,既要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对信号机智能化、多功能的要求,又要最大化信号机的性价比,因此本设计选择基于arm核的32位嵌入式RISC处理器——AT91RM9200来完成智能交通信号机控制板的硬件设计,以达到使信号机在交通系统中成为收集与处理交通流量数据、通信联网以及区域协调控制平台的设计目标。      1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控制主要还是靠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以下简称信号机)。国内的信号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采用8/16位单片机作为处理器,交通控制功能简单、方案单一,以RS 232或RS4
[嵌入式]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交通控制设计
1 引言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修路资金投入,减少车辆延误,节能减排,设计智能交通控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必然选择。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交通控制,采用RFID技术检测交叉路口附近的车辆,智能交通控制信号机根据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选择合适的 路口控制模式自适应地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从而保证车辆通行质量。 2 路口控制模式 传统的路口控制模式是定时控制,路*通信号灯的延时时间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车辆的流量自适应地动态调节 延时时间,从而造成车辆延误时间长及不必要的拥塞等情况。先进的路口控制模式有模糊控制、绿波带模式、夜间模式和急停模式。模糊控制模式根据随机的车辆流 量智能完成模糊增减交通信号控制时间。绿波带模式在
[嵌入式]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