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移植2

发布者:科技创造者最新更新时间:2016-03-2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uCOS-II  51单片机  移植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件名 : YY.C

#i nclude 

#define MAX_STK_SIZE 64

void TaskStartyya(void *yydata) reentrant;
void TaskStartyyb(void *yydata) reentrant;
void TaskStartyyc(void *yydata) reentrant;

OS_STK TaskStartStkyya[MAX_STK_SIZE+1];//注意:我在ASM文件中设置?STACK空间为40H即64,不要超出范围。
OS_STK TaskStartStkyyb[MAX_STK_SIZE+1];//用户栈多一个字节存长度
OS_STK TaskStartStkyyc[MAX_STK_SIZE+1];

void main(void)
{
OSInit();

InitTimer0();
InitSerial();
InitSerialBuffer();

OSTaskCreate(TaskStartyya, (void *)0, &TaskStartStkyya[0],2);
OSTaskCreate(TaskStartyyb, (void *)0, &TaskStartStkyyb[0],3);
OSTaskCreate(TaskStartyyc, (void *)0, &TaskStartStkyyc[0],4);

OSStart();
}


void TaskStartyya(void *yydata) reentrant
{
yydata=yydata;
clrscr();
PrintStr("\n\t\t*******************************\n");
PrintStr("\t\t* Hello! The world. *\n");
PrintStr("\t\t*******************************\n\n\n");

for(;;){
PrintStr("\tAAAAAA111111 is active.\n");
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 

}

void TaskStartyyb(void *yydata) reentrant
{
yydata=yydata; 

for(;;){
PrintStr("\tBBBBBB333333 is active.\n");
OSTimeDly(3*OS_TICKS_PER_SEC); 

}

void TaskStartyyc(void *yydata) reentrant
{
yydata=yydata; 

for(;;){
PrintStr("\tCCCCCC666666 is active.\n");
OSTimeDly(6*OS_TICKS_PER_SEC); 

}

重入问题的解决:
任务函数中带有形参和局部变量时若使用reentrant关键字会引起重入,从C51.PDF 129-131页的内容知:为了函数重入,形参和局部变量必须保存在堆栈里,由于51硬件堆栈太小,KEIL将根据内存模式在相应内存空间仿真堆栈(生长方向由上向下,与硬件栈相反)。对于大模式编译,函数返回地址保存在硬件堆栈里,形参和局部变量放在仿真堆栈中,栈指针为?C_XBP,XBPSTACK=1时,起始值在startup.a51中初始化为FFFFH+1。仿真堆栈效率低下,KEIL建议尽量不用,但为了重入操作必须使用。KEIL可以混合使用3种仿真堆栈(大、中、小模式),为了提高效率,针对51推荐统一使用大模式编译。
为了支持重入,重新设计了堆栈结构(如下图)。增加了保存仿真堆栈指针?C_XBP和堆栈内容的数据结构。相应改变的文件有:OS_CPU_A.ASM、OS_CPU_C.C、OS_CPU.H、YY.C。由图可知,用户栈中保存的仿真栈与硬件栈相向生长,中间为空闲间隔,显然uCOSII的堆栈检测函数失效。硬件栈的保存恢复详见上节,仿真堆栈的保存与8086移植中的一样,OS只提供堆栈空间和只操作堆栈指针,不进行内存拷贝,效率相对很高。
建议使用统一的固定大小的堆栈空间,尽管uCOSII原作者把不同任务使用不同空间看成是优点,但为了在51上有效实现任务重入,针对51笔者还是坚持不使用这个优点。
用户堆栈空间的大小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用户堆栈空间=硬件堆栈空间+仿真堆栈空间。硬件栈占用内部RAM,内部RAM执行效率高,如果堆栈空间过大,会影响KEIL编译的程序性能。如果堆栈空间小,在中断嵌套和程序调用时会造成系统崩溃。综合考虑,我把硬件堆栈空间大小定成了64字节,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设定。仿真堆栈大小取决于形参和局部变量的类型及数量,可以精确算出。因为所有用户栈使用相同空间大小,所以取占用空间最大的任务函数的空间大小为仿真堆栈空间大小。这样用户堆栈空间大小就唯一确定了。我将用户堆栈空间大小用宏定义在OS_CFG.H文件中,宏名为MaxStkSize。
51的SP只有8位,无法在64K空间中自由移动,只好采用拷贝全部硬件堆栈内容的笨办法。51 本来就弱,这么一来缺点更明显了。其实,引入OS必然要付出代价,一般OS要占用CPU10%-20%的负荷能力,请权衡利弊决定。切换频率决定了CPU的耗费,频率越高耗费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该换更强的CPU了。我选了50Hz的切换频率,不高也不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夺。在耗费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我采取了几个措施来提高效率:1。ret和reti混用减少代码;2。IE、SP不入出栈,通过另外方式解决;3。用IDATA关键字声明在汇编中用到的全局变量,变DPTR操作为Ri操作;4。设计堆栈结构,简化算法;5。让串口输入输出工作在系统态,不占用任务TCB和优先级,增加弹性缓冲区,减少等待。

在51单片机上硬件仿真uCOS51的说明:
zyware网友2002/11/22来信询问uCOS51在单片机上的硬件仿真问题,具体情况是“在51上用uCOS51核,以及一些构件,keilc上仿真通过,用wave接硬件仿真程序乱飞,wave仿真以前的程序没有问题,不知是何缘故”。
由于我的OS程序已经在KEIL软件仿真和硬件上实际测试过,所以不可能是程序错。可能的原因只能是硬件仿真软件设置问题。本人用的是Medwin软件,在Insight上调试,使用uCOS51编译测试程序一样跑飞。即使添加修改后的startup.a51(详见《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也不正常。我发现Medwin似乎没有编译startup.a51,因为它把该文件加在了other Files目录下而不是source Files目录,于是我猜测只有放在source Files目录下的文件才被编译。由观察知,以.c和.asm做后缀的文件均被放在此目录下且被编译。于是我立即将startup.a51改成startup.asm并加入项目编译,结果测试正常。不必担心startup改名造成冲突,KEIL在链接目标文件时会自动处理重名段,本目录的文件优先级高(我是这么理解的,具体原理不清楚,这只是根据实践得到的结论,希望了解此处理过程的朋友能告之,不胜感激。)。

具体做法如下:
1。按《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一文修改startup.a51,并将其更名为startup.asm。
2。将startup.asm、yy1.c、os_cpu_c.c、ucos_ii.c、os_cpu_a.asm五个文件加入项目编译。
3。运行

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
近来,收到多位网友来信询问uCOS51在51单片机上的固化问题,归纳其焦点就是:为什么OS在KeilC51上模拟可以正常运行,但把它烧录在CPU上却不能工作?理论上,程序在软件仿真通过测试后,将其烧录在硬件上,硬件调试应该一次成功。许多网友也有这个经验,可为什么在调试uCOS51时失效了呢?难道操作系统调试很特殊吗?
其实问题出在重入函数的引入。原来KEILC51软件仿真在不修改startup.a51文件的情况下,缺剩使用64K外部RAM,它把0000H-FFFFH全部仿真为可读写的RAM,而用户的硬件系统可能没有用到那么大的RAM空间,比如只用了8K/16K/32K等,或者用户把一些地址空间映射给了别的设备,比如8019AS等。在没有调用OSTaskCreate前,定义为reentrant的函数将用FFE0H做仿真堆栈栈顶指针,而此处在用户的系统里不是RAM,造成程序跑飞。比如在我的用户板上,将FE00H-FFFFH空间的一部分分配给8019AS使用,如果把demo程序编译后直接烧到51上,将不能运行。解决办法是根据系统RAM配置,修改startup.a51文件,并将其加入项目编译,如下所示:

XBPSTACK EQU 1 ; set to 1 if large reentrant is used.
XBPSTACKTOP EQU 07FFFH+1; set top of stack to highest location+1. 

按此修改后,在有32K外部RAM的系统上可以正常运行。用户可根据自己XRAM的实际配置情况修改startup.a51相关参数,并将其添加到项目里编译。不必理会KEIL/C51/LIB目录下的同名文件,此处的startup.a51优先级高,KEIL将按此处该文件的配置编译项目。
这也解释了有些网友问到的,“为什么加入reentrant关键字,在软件仿真时正确,烧在芯片上就死机,去掉reentrant后两者都正常”的问题。由于大多数人很少使用重入函数,往往不了解这个细节,特此提请大家注意。

关于uCOS51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串口波特率和OS_TICKS_PER_SEC及TH0、TL0设置不正确引起的。demo程序默认使用22.1184MHz晶体,19200波特率,切换频率为50Hz。为此,1。在SERIAL.C中设置“TL1=0xFD;TH1=0xFD;”使波特率为19200;2。在OS_CPU_C.C和OS_CPU_A.ASM中设置“TH0=0x70;TL0=0x00;”使时钟节拍tick=50次/秒;3。在OS_CFG.H中设置OS_TICKS_PER_SEC为50Hz。用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修改这些参数,否则运行不正确。

定时器初值设置:

定时器0用于时钟节拍发生器
/
} wt[MaxLenWordTable];
} WORDTABLE;

取词
bit GetWord(unsigned char *ComBuf,WORDTABLE *WordTable)
{
int i=0;
int j=0;
int k=-1;
int StrFlag=0;
int SentenceEndFlag=0;
char ch;

WordTable->Num=0;
WordTable->LeftCurveNum=0;
WordTable->RightCurveNum=0;

ch=ComBuf[0];
while(!SentenceEndFlag&&i if((ch>=’0’&&ch<=’9’)||(ch>=’a’&&ch<=’z’)||(ch>=’A’&&ch<=’Z’)||(ch==’.’)){
if(StrFlag==0){
StrFlag=1;k=k+1;j=0;
if(k>=MaxLenWordTable) return 0;
WordTable->wt[k].Str[j]=ch;
WordTable->Num=k+1;
}
else{
j=j+1;
if(j>=MaxLenWord) return 0;
WordTable->wt[k].Str[j]=ch;
}
}
else if(ch==’ ’||ch==’,’||ch==’(’||ch==’)’||ch==’\0’){
if(ch==’(’) WordTable->LeftCurveNum++;
if(ch==’)’) WordTable->RightCurveNum++;
if(StrFlag==1){
StrFlag=0;j=j+1;
WordTable->wt[k].Str[j]=’\0’;
WordTable->wt[k].Length=j;
}
if(ch==’\0’) SentenceEndFlag=1;
}
else{
return 0;
}
i=i+1;
ch=ComBuf[i];
}
if(i if(WordTable->LeftCurveNum==WordTable->RightCurveNum)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else{
return 0;
}
}

输入回显和命令解释执行
void yyshell(void *yydata) reentrant
{
yydata=yydata;
clrscr();
PrintStr("\t\t***********************************************\n");
PrintStr("\t\t* Welcom to use this program *\n");
PrintStr("\t\t* Author:YangYi 20020715 *\n");
PrintStr("\t\t***********************************************\n\n\n");

 

PrintStr("% ");
while(!ShellEnd){

switch(State){
case StatInputCom:{
if(yygetch(&ch)){
if(ch==13)
{
PrintStr("\n");
ComBuf[i+1]=’\0’; 
if(i+1==0) PrintStr("% ");
else 
State=StatExeCom;
}
else{
i=i+1;
if((i>=MaxLenComBuf)&&(ch!=8)){
PrintChar(7);
i=MaxLenComBuf-1;
}
else{
if(ch==8){
i=i-2;
if(i<-1) {i=-1;PrintChar(7);}
else{
PrintChar(8);
PrintChar(’ ’);
PrintChar(8);
}
}
else{
PrintChar(ch);
ComBuf[i]=ch;
}
}
}
break;
}
else{
//OSTimeDly(10);
break;
}
}
case StatExeCom:{
if(GetWord(ComBuf,&WordTable)==1&&WordTable.Num!=0){
yystrlwr(WordTable.wt[0].Str);
for(tem=0;tem if(yystrcmp(WordTable.wt[0].Str,ComTable[tem])==0) ComMatchFlag=1;
if(ComMatchFlag){
tem--;
switch(tem){
case 0:{DisplayTask(&WordTable);break;}
case 1:{Kill(&WordTable);break;}
case 2:{PingCommand(&WordTable);break;}
case 3:{UDPCommand(&WordTable);break;}
case 4:{CfgHost(&WordTable);break;}
case 5:{CfgMask(&WordTable);break;}
case 6:{CfgGateway(&WordTable);break;} 
case 7:{
//ShellEnd=1;
PrintStr("\n\tThis Command is limited!\n\n");
break;
}
case 8:{PrintConfig(&WordTable);break;}
case 9:{clrscr();break;}
case 10:{DisplayHelpMenu(&WordTable);break;}

}
else
PrintStr(" Bad command!\n\n");
}
else{
if(WordTable.Num) PrintStr(" Bad command!\n\n");
}

ComMatchFlag=0;
State=StatInputCom;
if(ShellEnd) {PrintStr("\n\n");}
else PrintStr("% ");
i=-1;
break;
}
default:{
//ShellEnd=1;
PrintStr("System fatal error!\n");
PrintChar(7);PrintChar(7);PrintChar(7);
}
}
}
}

以上是我这次移植uCOS51的一些心得,写出来只是让准备在51上运行操作系统的同行们少走弯路并增强使用信心。我强烈推荐大家在自己的51系统中使用uCOS这个简单实用的自己的操作系统。它的大小应该不是问题,性能上的提高却是显著的。但愿此文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

关键字:uCOS-II  51单片机  移植 引用地址:u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移植2

上一篇:delphi与51单片机串行通信
下一篇:u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移植1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48

基于C语言51单片机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仿真
  0、引言   电子密码锁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加密工具。它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尤其是的智能电子密码锁;不仅具有电子密码锁的功能”还可引人智能化管理功能,从而使密码锁具有更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子密码锁通常使用ARM和单片机控制,单片机相对ARM实现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完善,因此使用单片机控制较多。用单片机控制的窖码锁常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显示器多数用。而本文所介绍的电子密犸锁使用移植性及可读性强的高级语言C语言编写,便于修改和增减功能蚤同时采用显示清楚数码管,功率消耗小而且寿命长的 液晶显示器,显示更加直观,使用更加方便。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采用STC89C52单片机设计出一种具有密码设置、报
[单片机]
基于C语言<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仿真
51单片机 定时器2计数示例
1 /*-- 2 名称:定时器0 3 论坛:www.doflye.net 4 编写:shifang 5 内容:通过定时让LED灯闪烁 6 */ 7 #include 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8 9 sbit LED=P1^2; //定义LED端口 10 11 /* 12 定时器初始化子程序 13 */ 14 void Init_Timer0(void) 15 { 16 TMOD = 0x01; //使用模式1,16位定时器,使用 符号可以在使用多个定时器时不受影响 17 TH0=0x00; //给定初值,这里使用定时器最大值从0开始计数
[单片机]
基于51单片机ADC0808的proteus仿真
使用ADC0808的IN0通道,输入CLOCK为500KHZ,采用AT89C51单片机 ADC0808的ADDA、ADDB、ADDC为000对应通道IN0 ADC0808的ADDA、ADDB、ADDC为001对应通道IN1 ADC0808的ADDA、ADDB、ADDC为010对应通道IN2以此内推。 START和ALE可以共用一个I/O口,它们是同步的。 本文采用IN0通道所以ADDA、ADDB、ADDC直接接地。 数码管显示部分代码,数码管采用共阴极显示 #include REGX52.H #include Delay.h sbit we1=P3^0; sbit we2=P3^1; sbit w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ADC0808的proteus仿真
使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遥控器,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使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遥控器的资料和源代码详细说明。 一般红外电视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38~40kHz的方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一般电视遥控器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
[单片机]
8051单片机是几位机_8051单片机共有几个中断源
  8051单片机   8051是一种8位元的单芯片微控制器,属于MCS-51单芯片的一种,由英特尔公司于1981年制造。INTEL公司将MCS51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如Atmel、飞利浦、深联华等公司,相继开发了功能更多、更强大的兼容产品。   8051单芯片是同步式的顺序逻辑系统,整个系统的工作完全是依赖系统内部的时脉信号,用以来产生各种动作周期及同步信号。在8051单片机中已内建时钟产生器,在使用时只需接上石英晶体谐振器(或其它振荡子)及电容,就可以让系统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   8051单片机的构成   8051单片机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单元
[单片机]
51单片机上输出一个周期是20ms,占空比为75%的矩形波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 MOV TMOD,#01H ;T0工作在方式1 LOOP: MOV TL0,#68H ;定时15ms。 MOV TH0,#0C5H SETB TR0 ;定时器TO工作 WAIT: JNB TF0,WAIT ;等待定时结束 CLR TF0 ;记住清零标志位,我们没有使用中断服务子程序,所以也别指望它自动清零TF0 CLR TR0 ;关闭T0 CPL P1.0 ;输出低电平 MOV TL0,#78H ;定时5ms MOV TH0,#0ECH SETB TR0 WAIT1: JNB TF0,WA
[单片机]
在<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上输出一个周期是20ms,占空比为75%的矩形波
51单片机直流电机调速程序
#include reg52.h sbit KEY1 = P3^1; //定义调速按键 sbit PWM = P1^5; //定义调速端口 unsigned char CYCLE; //定义周期T=x*0.1ms unsigned char PWM_ON ; //定义高电平时间 void delay(unsigned int cnt) { while(--cnt); } main() { unsigned char PWM_Num; TMOD |=0x01; 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IE= 0x82;
[单片机]
80C51单片机对压力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目前我国发展煤炭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综采设备的应用,是提高效率、改善安全状况的措施。 影响开机率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支架对工作面的顶板控制的好坏,因此,对综采工作面进行矿压监测与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井下工作面的液压支架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监测,通过对检测数据处理、分析,评定其效果,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开机率、提高产量。本文以监测综采液压支架的压力为研究内容,开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压力测量控制系统。 2 压力测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压力测量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支架压力, 每台测量控制系统配有四只传感器, 可分别通过高压油管连接支架的立柱、平衡千斤顶, 前探梁千斤顶的油压腔。压力测量控制系统接收到通讯测量
[单片机]
80C<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对压力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