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通讯RXD与TXD如何对接详解

发布者:科技奇思最新更新时间:2016-05-2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单片机  串口通讯  对接详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相信很多人都对单片机与计算机或者芯片通信时,RXD与TXD如何连接比较困惑。因为在一些电路图中,有的是直连接法,有的是交叉接法,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需要明白两个概念,就是DTE和DCE。DTE是指数据终端设备,典型的DTE就是计算机和单片机。DCE是指数据通信设备,典型的DCE就是MODEM。RS232串口标准中的RXD和TXD都是站在DTE立场上的,而不是DCE。明白了这一点,再讲下面的接线方法,就很好理解了。

单片机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时,单片机的RXD接计算机的TXD,单片机的TXD接计算机的RXD。

(1)使用串口直通线。设计电路时,单片机的RXD连接电路板DB9的TXD,单片机的TXD连接电路板DB9的RXD,具体实现可在232电平转换芯片处反接。

(2)使用串口交叉线。设计电路时,因为串口线已做交叉,单片机的RXD连接电路板DB9的RXD,单片机的TXD连接电路板DB9的TXD,均直连即可。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电路中使用直连接法,有的电路中使用交叉接法,就是因为使用的串口线不同。

单片机与串口设备(如GPRS模块、载波芯片等)通信时,一律将RXD与TXD反接,即单片机的RXD接设备的TXD,单片机的TXD接设备的RXD。(特殊标注其RXD与单片机RXD直连的除外,如华为的EM310)

    以上只是开发过程中的个人心得,有什么问题,希望各位童鞋不吝赐教。

 

--然后,我查了一下MAX485的资料,发现DATASHEET说MAX485的DI(Data Input)接51的TXD,MAX485的RO(R... Output)接51的RXD。这就很明显了嘛,8051是DTE,MAX485是DCE,数据从51的TXD发出,从MAX485的DI输入进行处理,51的RXD接法同理。如有错误,感谢指出。
关键字:单片机  串口通讯  对接详解 引用地址:单片机串口通讯RXD与TXD如何对接详解

上一篇:深藏不露的'NUL'(51单片机串口通讯是遇到的错误之一)
下一篇:51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程序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54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自动窗帘设计
一.硬件方案 自动窗帘系统硬件电路主要由感光检测电路,时钟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按键电路等外围电路构成。该设计则主要讨论了自动窗帘系统的设计过程,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调试过程。通过本系统可以实现通过光照强度实现窗帘开关自动控制、定时控制和手动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式。 硬件主要采用51单片机+LCD1602液晶显示+DS18B20+光敏电阻+DS1302+步进电机+ULN2003设计而成;如图: 二.设计功能 (1)液晶实时显示目前的状态,包括温度、模式、光线强度、时间等信息。 (2)智能窗帘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来进行自动开关窗户,光线强弱的上下限可以按键调节。 (3)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可以手动开/关窗户。 (4)可以通过按键设
[单片机]
基于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智能自动窗帘设计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简介
 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中都普遍采用了单片机,单片机抗干扰措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单片机抗干扰措施不解决,其它工作也是白费劲。要解决单片机干扰问题,必须先找出干扰源,然后采用单片机软硬件技术来解决。   干扰源:主要来自外部电源、内部电源,印制板排版走线互相干扰,周围电磁场干扰,外部干扰一般通过IO口输入等。为叙述方便,我们分硬件、软件抗干扰措施来讲: (一)硬件抗干扰措施  1.交流电源尽量采用电压稳定的电网  2.交流端用电感电容滤波,去掉高频低频干扰脉冲  3.变压器双隔离措施,变压器初级输入端串接电容,初、次级线圈间屏蔽层与初级间电容中心接点接大地,次级外屏蔽层接印板地,这是硬件抗干扰的关键手段  4.次级加低通滤波器,吸
[单片机]
51单片机第五弹---外部中断
什么叫中断 中断是指CPU在执行当前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随机出现的外设请求或CPU内部的异常事件,使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 执行相应的服务处理程序;当服务处理程序运行完毕后,CPU再返回到暂停处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51单片机的中断 80c51提供有5个中断源,分别为:2个外部中断,2个定时/计数器中断,1个串口发送/接收中断。并且具有2个中断优先级,可以实现2级中断服务程序嵌套。 首先要弄中断设置 ,中断原理图如下: 以 设置INT0为例:IT0=1;EX0=1; 最后打开总中断 EA=1; 如图 : 2个外部中断分别接 p3.2 p3.3 即开关K3 K4 ,也就是说按开关K3转
[单片机]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实例
其中,fOSC 为单片机的时钟频率;波特率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或接收)的位数。 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 该仅用于方式2 和方式3 的多机通信。其中发送机SM2 = 1(需要程序控制设置)。接收机的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 或3,SM2=1 时,只有当接收到第9 位数据(RB8)为1 时,才把接收到的前8 位数据送入SBUF,且置位RI 发出中断申请引发串行接收中断,否则会将接受到的数据放弃。当SM2=0 时,就不管第位数据是0 还是1,都将数据送入SBUF,并置位RI 发出中断申请。工作于方式0 时,SM2 必须为0。 REN :串行接收允许位:REN =0 时,禁止接收;REN =1 时,允许接收。 TB8 :在方式2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串口通信实例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PLC背板总线协议接口芯片设计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主机是通过背板总线支持扩展模块的连接, 背板总线是PLC 主机同I/O扩展模块之间的高速数据通路,支持主机和扩展模块之间的I/O 数据刷新。背板总线的技术水平决定了PLC 产品的I/O 扩展能力,是PLC 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目前,PLC 大多采用串行通信技术实现背板总线,串行总线引线少、硬件成本低,跟并行总线相比不容易受干扰,串行总线可以提高在恶劣的工厂和工业环境下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用于串行通信技术的可选类型包括I2C、UART、SPI、USB 和以太网等,一般来说,很多作为PLC 主芯片的单片机自身都集成了这些外设部件。但是单片机内部集成的I2C、UART、SPI 外设通信速率太慢,根本不能满足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和CPLD的PLC背板总线协议接口芯片设计
PIC单片机的BCD码加法程序
;******************* Unsigned BCD AddiTIon *************** ; ; This rouTIne performs a 2 Digit Unsigned BCD AddiTIon ; It is assumed that the two BCD numbers to be added are in ; locaTIons Num_1 & Num_2. The result is the sum of Num_1+Num_2 ; and is stored in location Num_2 and the overflow carry is returned ; in
[单片机]
PIC单片机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编写子程序paixu,实现1Byte数的顺序排列。待排序的10个二进制数(自定义数据大小)存放在内存空间内。 编写宏定义实现大小比较和换位,入口参数为待比较的两个数据地址。 注意排序过程中需要使用间接寻址方式,即利用FSR和INDF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实现寻址操作。 编写子程序,调用宏定义,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实现排序。 1、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
[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电磁兼容设计
   引 言   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物体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剩余电流保护器作为电网末端供电线路保护装置(400 V以下),必须满足。EMC国家标准GB/T17626.5—1999要求,取得3C认证,才能投入电网运行。图1为用P87LPC767单片机设计的智能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系统框图,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PCB板设计等方面同步考虑其电磁兼容设计。剩余电流保护器是一种低压电器设备,内部没有大功率的高频电路,电磁辐射微弱,它产生的电磁骚扰对其他设备影响很小,这方面不是电磁兼容设计的重点。剩余电流保护器电磁兼容设计的重点是其在受到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时能保持稳定工作的能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