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Linux系统调用流程详细解析SWI

发布者:平和心态最新更新时间:2016-06-1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Arm  Linux  系统调用  SW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rm Linux系统调用流程详细解析SWI

Unix系统通过向内核发出系统调用(system call)实现了用户态进程和硬件设备之间的大部分接口。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用户程序通过各种系统调用,来引用内核提供的各种服务,系统调用的执行让用户程序陷入内核,该陷入动作由swi软中断完成。

应用编程接口(API)与系统调用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是一个函数定义,说明了如何获得一个给定的服务,而后者是通过软件中断向内核发出的一个明确的请求。POSIX标准针对API,而不针对系统调用。Unix系统给程序员提供了很多API库函数。libc的标准c库所定义的一些API引用了封装例程(wrapper routine)(其唯一目的就是发布系统调用)。通常情况下,每个系统调用对应一个封装例程,而封装例程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的API。反之则不然,一个API没必要对应一个特定的系统调用。从编程者的观点看,API和系统调用之间的差别是没有关系的:唯一相关的事情就是函数名、参数类型及返回代码的含义。然而,从内核设计者的观点看,这种差别确实有关系,因为系统调用属于内核,而用户态的库函数不属于内核。

大部分封装例程返回一个整数,其值的含义依赖于相应的系统调用。返回-1通常表示内核不能满足进程的请求。系统调用处理程序的失败可能是由无效参数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缺乏可用资源,或硬件出了问题等等。在libd库中定义的errno变量包含特定的出错码。每个出错码定义为一个常量宏。

当用户态的进程调用一个系统调用时,CPU切换到内核态并开始执行一个内核函数。因为内核实现了很多不同的系统调用,因此进程必须传递一个名为系统调用号(system call number)的参数来识别所需的系统调用。所有的系统调用都返回一个整数值。这些返回值与封装例程返回值的约定是不同的。在内核中,整数或0表示系统调用成功结束,而负数表示一个出错条件。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个值就是存放在errno变量中必须返回给应用程序的负出错码。

ARM Linux系统利用SWI指令来从用户空间进入内核空间,还是先让我们了解下这个SWI指令吧。SWI指令用于产生软件中断,从而实现从用户模式变换到管理模式,CPSR保存到管理模式的SPSR,执行转移到SWI向量。在其他模式下也可使用SWI指令,处理器同样地切换到管理模式。指令格式如下:

SWI{cond} immed_24

其中:

immed_24  24位立即数,值为从0――16777215之间的整数。

使用SWI指令时,通常使用一下两种方法进行参数传递,SWI异常处理程序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两种方法均是用户软件协定。SWI异常中断处理程序要通过读取引起软件中断的SWI指令,以取得24为立即数。

1)、指令中24位的立即数指定了用户请求的服务类型,参数通过通用寄存器传递。如:

MOV R0,#34

SWI 12

2)、指令中的24位立即数被忽略,用户请求的服务类型有寄存器R0的只决定,参数通过其他的通用寄存器传递。如:

MOV R0, #12

MOV R1, #34

SWI 0

在SWI异常处理程序中,去除SWI立即数的步骤为:首先确定一起软中断的SWI指令时ARM指令还是Thumb指令,这可通过对SPSR访问得到;然后取得该SWI指令的地址,这可通过访问LR寄存器得到;接着读出指令,分解出立即数(低24位)。

 

下面的代码大家可以在entry-common.S中找到。

在2.6.21中,认真研究大家会发现,你回避不了这样一个概念,EABI是什么东西?

内核里面谈EABI,OABI,其实相对于系统调用的方式,当然我们所说的系统限于arm系统。 
EABI (Extended ABI),说的是这样的一种新的系统调用方式

mov r7, #num 
swi 0x0

原来的系统调用方式是这样, 
swi (#num | 0x900000) (0x900000是个magic值)

也就是说原来的调用方式(Old ABI)是通过跟随在swi指令中的调用号来进行的,现在的是根据r7中的值。

现在看两个宏,一个是 
CONFIG_OABI_COMPAT 意思是说和old ABI兼容

另一个是 
CONFIG_AEABI 意思是说指定现在的方式为EABI

这两个宏可以同时配置,也可以都不配,也可以配置任何一种。

我说一下内核是怎么处理这一问题的。 
我们知道,sys_call_table 在内核中是个跳转表,这个表中存储的是一系列的函数指针,这些指针就是系统调用函数的指针,如(sys_open).系统调用是根据一个调用号(通常就是表的索引)找到实际该调用内核哪个函数,然后运行该函数完成的。

首先,对于old ABI,内核给出的处理是给它建立一个单独的system call table,叫sys_oabi_call_table,这样,兼容方式下就会有两个system call table, 以old ABI方式的系统调用会执行old_syscall_table表中的系统调用函数,EABI方式的系统调用会用sys_call_table中的函数指针。

配置无外乎以下4中

第一 两个宏都配置 行为就是上面说的那样

第二 只配置CONFIG_OABI_COMPAT , 那么以old ABI方式调用的会用sys_oabi_call_table,以EABI方式调用的 用sys_call_table,和1实质相同,只是情况1更加明确。

第三 只配置CONFIG_AEABI 系统中不存在 sys_oabi_call_table, 对old ABI方式调用不兼容。只能 以EABI方式调用,用sys_call_table

第四 两个都没有配置 系统默认会只允许old ABI方式,但是不存在old_syscall_table,最终会通过sys_call_table 完成函数调用

可以参考下面的代码 
对我们的项目比较有用。

.align 5 
ENTRY(vector_swi) 
sub sp, sp, #S_FRAME_SIZE 
stmia sp, {r0 - r12} @ Calling r0 - r12 
add r8, sp, #S_PC 
stmdb r8, {sp, lr}^ @ Calling sp, lr 
mrs r8, spsr @ called from non-FIQ mode, so ok. 
str lr, [sp, #S_PC] @ Save calling PC 
str r8, [sp, #S_PSR] @ Save CPSR 
str r0, [sp, #S_OLD_R0] @ Save OLD_R0 
zero_fp 

/* 
* Get the system call number. 
*/ 

#if defined(CONFIG_OABI_COMPAT) 

/* 
* If we have CONFIG_OABI_COMPAT then we need to look at the swi 
* value to determine if it is an EABI or an old ABI call. 
*/ 
#ifdef CONFIG_ARM_THUMB 
tst r8, #PSR_T_BIT 
movne r10, #0 @ no thumb OABI emulation 
ldreq r10, [lr, #-4] @ get SWI instruction 
#else 
ldr r10, [lr, #-4] @ get SWI instruction 
A710( and ip, r10, #0x0f000000 @ check for SWI ) 
A710( teq ip, #0x0f000000 ) 
A710( bne .Larm710bug ) 
#endif 

#elif defined(CONFIG_AEABI) 

/* 
* Pure EABI user space always put syscall number into scno (r7). 
*/ 
A710( ldr ip, [lr, #-4] @ get SWI instruction ) 
A710( and ip, ip, #0x0f000000 @ check for SWI ) 
A710( teq ip, #0x0f000000 ) 
A710( bne .Larm710bug ) 

#elif defined(CONFIG_ARM_THUMB) 

/* Legacy ABI only, possibly thumb mode. */ 
tst r8, #PSR_T_BIT @ this is SPSR from save_user_regs 
addne scno, r7, #__NR_SYSCALL_BASE @ put OS number in 
ldreq scno, [lr, #-4] 

#else 

/* Legacy ABI only. */ 
ldr scno, [lr, #-4] @ get SWI instruction 
A710( and ip, scno, #0x0f000000 @ check for SWI ) 
A710( teq ip, #0x0f000000 ) 
A710( bne .Larm710bug ) 

#endif 

#ifdef CONFIG_ALIGNMENT_TRAP 
ldr ip, __cr_alignment 
ldr ip, [ip] 
mcr p15, 0, ip, c1, c0 @ update control register 
#endif 
enable_irq 

get_thread_info tsk 
adr tbl, sys_call_table @ load syscall table pointer 
ldr ip, [tsk, #TI_FLAGS] @ check for syscall tracing 

#if defined(CONFIG_OABI_COMPAT) 
/* 
* If the swi argument is zero, this is an EABI call and we do nothing. 
* 
* If this is an old ABI call, get the syscall number into scno and 
* get the old ABI syscall table address. 
*/ 
bics r10, r10, #0xff000000 
eorne scno, r10, #__NR_OABI_SYSCALL_BASE 
ldrne tbl, =sys_oabi_call_table 
#elif !defined(CONFIG_AEABI) 
bic scno, scno, #0xff000000 @ mask off SWI op-code 
eor scno, scno, #__NR_SYSCALL_BASE @ check OS number 
#endif 

stmdb sp!, {r4, r5} @ push fifth and sixth args 
tst ip, #_TIF_SYSCALL_TRACE @ are we tracing syscalls? 
bne __sys_trace 

cmp scno, #NR_syscalls @ check upper syscall limit 
adr lr, ret_fast_syscall @ return address 
ldrcc pc, [tbl, scno, lsl #2] @ call sys_* routine 

add r1, sp, #S_OFF 
2: mov why, #0 @ no longer a real syscall 
cmp scno, #(__ARM_NR_BASE - __NR_SYSCALL_BASE) 
eor r0, scno, #__NR_SYSCALL_BASE @ put OS number back 
bcs arm_syscall 
b sys_ni_syscall @ not private func 

/* 
* This is the really slow path. We're going to be doing 
* context switches, and waiting for our parent to respond. 
*/ 
__sys_trace: 
mov r2, scno 
add r1, sp, #S_OFF 
mov r0, #0 @ trace entry [IP = 0] 
bl syscall_trace 

adr lr, __sys_trace_return @ return address 
mov scno, r0 @ syscall number (possibly new) 
add r1, sp, #S_R0 + S_OFF @ pointer to regs 
cmp scno, #NR_syscalls @ check upper syscall limit 
ldmccia r1, {r0 - r3} @ have to reload r0 - r3 
ldrcc pc, [tbl, scno, lsl #2] @ call sys_* routine 

 

系统调用是os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用户程序通过各种系统调用,来引用内核提供的各种服务,系统调用的执行让用户程序陷入内核,该陷入动作由swi软中断完成.

 

At91rm9200处理器对应的linux2.4.19内核系统调用对应的软中断定义如下:

#if defined(__thumb__)                             //thumb模式
#define __syscall(name)                          \
    "push    {r7}\n\t"                           \
    "mov    r7, #" __sys1(__NR_##name) "\n\t"    \
    "swi    0\n\t"                               \
    "pop    {r7}"
#else                                              //arm模式
#define __syscall(name) "swi\t" __sys1(__NR_##name) "\n\t"
#endif

#define __sys2(x) #x
#define __sys1(x) __sys2(x)
#define __NR_SYSCALL_BASE    0x900000               //此为OS_NUMBER << 20运算值
#define __NR_open            (__NR_SYSCALL_BASE+ 5) //0x900005 


 

举一个例子来说:open系统调用,库函数最终会调用__syscall(open),宏展开之后为swi #__NR_open,即,swi #0x900005触发中断,中断号0x900005存放在[lr,#-4]地址中,处理器跳转到arch/arm/kernel/entry-common.S中vector_swi读取[lr,#-4]地址中的中断号,之后查询arch/arm/kernel/entry-common.S中的sys_call_table系统调用表,该表内容在arch/arm/kernel/calls.S中定义,__NR_open在表中对应的顺序号为

__syscall_start:

.long    SYMBOL_NAME(sys_open)                     //第5个
...
将sys_call_table[5]中内容传给pc,系统进入sys_open函数,处理实质的open动作

注:用到的一些函数数据所在文件,如下所示
arch/arm/kernel/calls.S声明了系统调用函数
include/asm-arm/unistd.h定义了系统调用的调用号规则

vector_swi定义在arch/arm/kernel/entry-common.S
vector_IRQ定义在arch/arm/kernel/entry-armv.S
vector_FIQ定义在arch/arm/kernel/entry-armv.S

arch/arm/kernel/entry-common.S中对sys_call_table进行了定义:
    .type    sys_call_table, #object
ENTRY(sys_call_table)
#include "calls.S"                                 //将calls.S中的内容顺序链接到这里

 

源程序:

ENTRY(vector_swi)
    save_user_regs
    zero_fp
    get_scno                                        //将[lr,#-4]中的中断号转储到scno(r7)
    arm710_bug_check scno, ip
#ifdef CONFIG_ALIGNMENT_TRAP
    ldr    ip, __cr_alignment
    ldr    ip, [ip]
    mcr    p15, 0, ip, c1, c0                       @ update control register
#endif
    enable_irq ip

    str    r4, [sp, #-S_OFF]!                       @ push fifth arg

    get_current_task tsk
    ldr    ip, [tsk, #TSK_PTRACE]                   @ check for syscall tracing
    bic    scno, scno, #0xff000000                  @ mask off SWI op-code
//#define OS_NUMBER    9[entry-header.S]
//所以对于上面示例中open系统调用号scno=0x900005
//eor scno,scno,#0x900000
//之后scno=0x05
    eor    scno, scno, #OS_NUMBER << 20             @ check OS number
//sys_call_table项为calls.S的内容
    adr    tbl, sys_call_table                      @ load syscall table pointer
    tst    ip, #PT_TRACESYS                         @ are we tracing syscalls?
    bne    __sys_trace

    adrsvc    al, lr, ret_fast_syscall              @ return address
    cmp    scno, #NR_syscalls                       @ check upper syscall limit
//执行sys_open函数
    ldrcc    pc, [tbl, scno, lsl #2]                @ call sys_* routine
    add    r1, sp, #S_OFF
2:  mov    why, #0                                  @ no longer a real syscall
    cmp    scno, #ARMSWI_OFFSET
    eor    r0, scno, #OS_NUMBER << 20               @ put OS number back
    bcs    SYMBOL_NAME(arm_syscall)    
    b    SYMBOL_NAME(sys_ni_syscall)                @ not private func
    /*
     * This is the really slow path. We're going to be doing
     * context switches, and waiting for our parent to respond.
     */
__sys_trace:
    add    r1, sp, #S_OFF
    mov    r0, #0                                   @ trace entry [IP = 0]
    bl    SYMBOL_NAME(syscall_trace)
/*
//2007-07-01 gliethttp [entry-header.S]
//Like adr, but force SVC mode (if required)
  .macro adrsvc, cond, reg, label
     adr\cond \reg, \label
  .endm
//对应反汇编:
//add lr, pc, #16 ; lr = __sys_trace_return
*/
    adrsvc    al, lr, __sys_trace_return            @ return address
    add    r1, sp, #S_R0 + S_OFF                    @ pointer to regs
    cmp    scno, #NR_syscalls                       @ check upper syscall limit
    ldmccia    r1, {r0 - r3}                        @ have to reload r0 - r3
    ldrcc    pc, [tbl, scno, lsl #2]                @ call sys_* routine
    b    2b

__sys_trace_return:
    str    r0, [sp, #S_R0 + S_OFF]!                 @ save returned r0
    mov    r1, sp
    mov    r0, #1                                   @ trace exit [IP = 1]
    bl    SYMBOL_NAME(syscall_trace)
    b    ret_disable_irq

    .align    5
#ifdef CONFIG_ALIGNMENT_TRAP
    .type    __cr_alignment, #object
__cr_alignment:
    .word    SYMBOL_NAME(cr_alignment)
#endif

    .type    sys_call_table, #object
ENTRY(sys_call_table)
#include "calls.S"
 
关键字:Arm  Linux  系统调用  SWI 引用地址:Arm Linux系统调用流程详细解析SWI

上一篇:Arm Linux系统调用流程详细解析
下一篇:Android arm linux 系统调用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57

arm寄存器解析
寒假闲来无事准备将自己的走过的arm之路总结一下,今天就先从arm的寄存器说起吧,欢迎各位拍砖。 要介绍arm寄存器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arm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Arm处理器有七种工作模式,为的是形成不同的使用级别,以防造成对系统的破坏。不同模式可以访问的寄存器不同,可以运行的指令不同。 (1)usr(10000):普通应用程序运行的模式(应用程序) (2)FIQ(10001):快速中断模式,以处理快速情况,高速数据传输 (3)IRQ(10010):外部中断模式,普通中断处理 (4)svc(10011):保护模式(管理模式),操作系统使用的特权模式(内核) (5)abt(10111):数据访问中止模式,用于虚拟存储和存储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rm</font>寄存器解析
ARM平台设备WinCE下UART配置
UART串口作为最为常用的工业设备接口之一被广泛且大量的应用,本文就基于Toradex ARM平台设备为例介绍WinCE下UART配置。 我们采用Colibri ARM核心板产品搭配Colibri开发板来进行测试,OS为Toradex官方发布的最新版WinCE,其中Colibri系列默认定义了三个串口,UART A, UART B和UART C,其中UART A用作调试串口使用,下面就分别针对不同SoC产品进行说明。 1).基于NXP i.MX6Solo/DualLite的Colibri i.MX6产品 系统默认定义COM 1 – UART A (调试串口,全功能);COM 2 – UART B (支持Flow con
[单片机]
嵌入式定位系统的实用设计与软件算法实现
  定位系统自问世后便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应用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个人消费领域引领移动定位类型科技产品集中涌现,其他领域和行业也有大量技术更新。目前各领域的定位系统主要集中在平台和地图的研发上,平台配合应用要求选用硬件,地图根据显示要求实现软件算法。因而,它们在定位系统的研究工作中各成体系,兼容性不强。   近年来,在定位系统设计中,硬件选择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品牌的几个型号上。而软件设计方面比较分散。因而在一个兼容性强的平台上实现软件的集中研发,将是未来的研发方向。   这里提出一种系统构造模式,弱化硬件平台的影响而力求最大限度的统一软件设计。    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这里提出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系统的各方
[嵌入式]
ARMv8-M 架构易于实现智能嵌入式设备安全性
ARM v8-M架构的推出将ARM TrustZone 技术拓展至微处理器,并为处理器硬件创建基础,帮助开发者更便捷地赋予小型嵌入式设备安全性。 ARM 致力于将基于ARM Cortex -M处理器设备的安全性延伸至硬件层,确保开发者能够快速、高效地保护所有嵌入式或物联网设备。ARMv8-M架构在ARM TechCon 2015举行期间正式推出。作为其最新的特性之一, ARMv8-M架构包含ARM TrustZone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在整个处理器系统中创建独立的可信和非可信状态,TrustZone能够确保数据、固件和外设的安全性。 ARM 首席技术官Mike Muller表示: 通过提供安全性
[嵌入式]
ARM_Linux嵌入式开发环境配置
1.打开电脑超级终端进行配置串口(无串口可能还需要USB转串口); 2.安装USB驱动(独立安装,为上电时); 3.打开光盘中的dnw.exe 下载软件,可以看到USB 连接OK。 启动开发板时,把S2打到NOR一边,打开软件DNW,串口,上电,最后接上USB,不行,关电再开一次就OK了. 先按照开发板的内容,做一下,进行整体了解一下。 开发板采用的BIOS是基于三星原来的bootloader 之vivi 改进而来,名为Supervivi,它采用功能菜单的方式,并可以和原来的命令交互模式互相切换。 Supervivi 可以使用JTAG 板( 一般借助H-JTAG软件) 直接烧写入Nor Flash中使用,也可以直接烧
[单片机]
Intel数据中心CPU曝安全BUG:Win/Linux中招、性能削弱
据TheReg报道,Intel处理器的一项设计BUG近日披露,涉及从数据中心应用程序到JavaScript支撑的Web浏览器,操作系统则有Windows、Linux、macOS等。 TPU称,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是三个受影响最深的云计算厂商,如果漏洞被利用,那么在同一物理空间的虚拟用户A可以任意访问到另一个虚拟用户B的数据,包括受保护的密码、应用程序密匙等。 安全人员强调这是一个x86-64处理器的设计缺陷,已经存在了逾十年。不过,AMD不受影响。 目前,Linux和Windows已经在着手修复,因为Intel无法通过微代码更新弥补,需要操作系统厂商一同修缮,除非直接换用不存在缺陷的新处理器。 与此同时,该BUG另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
[嵌入式]
ARM学习易搞混的:函数指针和指针函数
在学习arm过程中发现这“指针函数”与“函数指针”容易搞错,所以今天,我自己想一次把它搞清楚,找了一些资料,和大家的一些总结,整理到此,和大家分享。 首先它们之间的定义: 1、指针函数是指带指针的函数,即本质是一个函数。函数返回类型是某一类型的指针 类型标识符*函数名(参数表) int*f(x,y); 首先它是一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地址值。函数返回值必须用同类型的指针变量来接受,也就是说,指针函数一定有函数返回值,而且,在主调函数中,函数返回值必须赋给同类型的指针变量。 表示: float*fun(); float*p; p=fun(a);
[单片机]
基于ARM9内核Processor外部NAND FLASH的控制实现
1 NAND FLASH NAND写回速度快、芯片面积小,特别是大容量使其优势明显。页是NAND中的基本存贮单元,一页一般为512 B(也有2 kB每页的large page NAND FLASH),多个页面组成块。不同存储器内的块内页面数不尽相同,通常以16页或32页比较常见。块容量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就是页面容量与块内页面数的乘积。根据FLASH Memory容量大小,不同存储器中的块、页大小可能不同,块内页面数也不同。例如:8 MB存储器,页大小常为512 B、块大小为8 kB,块内页面数为16。而2 MB的存储器的页大小为256 B、块大小为4 kB,块内页面数也是16。NAND存储器由多个块串行排列组成。实际上,NAND
[应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