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

发布者:Aningmeng最新更新时间:2016-10-25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CC2430  无线传感器  网络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节点的设计对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系统至关重要。本设计采用了功能强大的射频芯片CC2430作为核心管理芯片,能较好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传输等多个功能。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其投资成本低、架设方便、可靠性高的性能优势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需要实现采集、处理、通信等多个功能,因此硬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节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CC2430芯片简介

  CC2430是一款工作在2.4 GHz免费频段上,支持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收发芯片。该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体积小功耗低。单个芯片上整合了ZigBee射频(RF)前端、内存和微控制器。 CC2430拥有1个8位MCU(8051),8 KB的RAM,32 KB、64 KB或128 KB的Flash,还包含模拟数字转换器(ADC),4个定时器(Timer),AESl28协处理器,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 timer),32.768 kHz晶振的休眠模式定时器,上电复位电路(Power-on-Reset),掉电检测电(Brown-out-Detection),以及21个可编程 I/O接口。

  CC2430芯片采用0.18μm CMOS工艺生产,工作时的电流损耗为27 mA;在接收和发射模式下,电流损耗分别为26.7 mA和26.9 mA;休眠时电流为O.5 μA。CC2430的休眠模式和转换到主动模式的超短时间的特性,特别适合那些要求电池寿命非常长的应用。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

  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若干采集节点、1个汇聚节点、1个中转器、1个上位机控制中心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节点完成数据 采集、预处理和通信工作;汇聚节点负责网络的发起和维护,收集并上传数据,将中转器下发的命令通告采集节点;中转器负责上传收集到的数据并将控制中心发出 的命令信息传递给汇聚节点;控制中心负责处理最终上传数据,并且可以由用户下达网络的操作命令。


 

  采集节点和汇聚节点由CC2430作为控制核心,采集节点可采集并传递数据,汇聚节点负责收集所有采集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中转器采用ARM处理 器作为控制核心,和汇聚节点采用串口通信,以GPRS通信方式和上位机控制中心进行交互。上位机控制中心实现人机交互,可以处理、显示上传的数据并且可以 直接由客户下达网络动作执行命令。

  3 节点模块化设计

  汇聚节点和采集节点在硬件配置上基本相同,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设计通用性更好。

  每个节点主要由控制模块、无线模块、采集模块、电源模块4部分构成,网络节点模块化设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1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主要由CC2430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完成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以及收发工作,并对电源模块进行管理。芯片CC2430包括21个可 编程I/0口,其中8路A/D接口,可满足多路传感器的采集、处理需求。如图3所示,CC2430自带了一个复位接口,外接一个复位按键可以实现硬件初始 化系统。32 MHz晶振提供系统时钟,32.768 kHz晶振供系统休眠时使用。


  

  节点选用芯片FM25L256作为存储设备,这是一款256 Kb铁电存储器,其SPI接口频率高达25 MHz,低功耗运行以及10年的数据保持力保证了节点数据存储的低成本以及可靠性。存储器外围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


 

  3.2 无线模块

  无线模块负责节点间数据和命令的传输,因此,合理设计无线模块是节点稳定、高效通信的重要保证。

  TI公司提供了一个适用于CC2430的微带巴伦电路,这个设计把无线电RF引脚差分信号的阻抗转换为单端50 Ω。由于该电路直接影响节点的通信质量,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仿真验证。设计中选用AD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采用了版图和原理图的联合仿真方法。仿真电路 图如图5所示,微带电路为TI提供的微带巴伦电路,分立元件均选自村田公司元件库内的模型,严格保证了仿真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由 图可以看出巴伦电路在工作频段内(2.400~2.4835 GHz)信号传输特性高效、稳定。



 

  3.3 采集模块

  采集模块负责采集数据并调理数据信号。本设计中,监测的是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数据,采用的传感器是PTWD-3A型土壤温度传感器以及TDR-3型土壤水分传感器。

  PTWD-3A型土壤温度传感器采用精密铂电阻作为感应部件,其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准确地进行测量,采用四线法测量电阻原理,将电阻信 号调理成CC2430芯片A/D通道能采样的电压信号。图7中,由P354运算放大器、高精度精密贴片电阻以及2.5 V电源构成10 mA恒流源。10 mA的电流环流经传感器电阻R1、R2将电阻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由差分放大器LT1991一倍增益将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送入CC2430芯片的ADC 通道进行采样。


  

  TDR-3型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信号即为电压信号,其调理电路如图8所示。传感器输出信号通过P354运算放大器送入CC2430芯片的ADC通道进行采样。


 

  3.4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负责调理电压、分配能量,分为充电管理模块、双电源切换管理模块、电压转换模块3个模块。本设计中采用额定电压12 V、电容量3 Ah的铅酸电池供电。

  作为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节点需要在野外无人看守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能量补给是系统持续工作的重要保证。本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为节 点在野外工作时进行电能的补给,充电管理模块则是根据日照情况以及电池能量状态对铅酸电池进行合理、有效的充电。如图9所示,光电耦合器 TLP521-100和场效应管Q共同构成了充电模块的开关电路,可以由CC2430芯片的I/0口很方便地进行控制。


 

  在太阳能电池板对电池充电时,电池不能对系统进行供电,因此设计中采用了双电源供电方式,保持“一充一供”的工作状态,双电源切换管理模块负责电源的安全、快速切换。如图10所示,采用了两个开关电路对两块电源进行切换。


 

  在电源进行切换时,总是先打开处于闲置状态的电源,再关闭正在为系统供电的电源,因此会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同时有两个电源对系统供电,这是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掉电情况。

  电源模块需提供5 V、3.3 V、2.5 V等多组电源以满足节点各模块的供能需求。由于系统电源组较多,电压转换模块采用了开关型降压稳压器以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等多种电压转换芯片来对电源进行电压转换,同时要确保电源模块供能的高效性。

  总结

  节点的设计对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至关重要。本设计采用了功能强大的射频芯片CC2430作为核心管理芯片,能较好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传 输等多个功能。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大大加强了节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用性,在野外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地进行环境方面的监 测。

关键字:CC2430  无线传感器  网络系统 引用地址: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

上一篇:STM32是12位ADC
下一篇:基于S3C2510A的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5:17

俄罗斯正在研发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正在研发自适应性神经接口,该接口由大脑接口神经网络和基于忆阻器的电子神经形态系统组成。此项研究工作为人类在活体生物组织与类生物神经网络兼容方面的首次科学尝试。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所实施的方案为研发自适应性神经接口,其一端为活体组织,而另一端为基于忆阻器的神经网络。忆阻器神经系统与具有神经组织生物电活性记录和刺激功能的多电极系统相连,多电极系统可实现活体细胞网络动态分析和分类功能。以忆阻器为基础元件,研发具有神经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可塑性能的小型电子装置,以此作为类生物神经网络组成部分与活体生物组织组
[网络通信]
村田新产品: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最佳能源装置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业界一直期待以能量采集为电源的无线通讯技术能够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采集各种信息,大量的传感器节点被应用于物联网,能量采集有望作为能源装置应用于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因为能源收集可以免去定期更换传感器电池的需要,同时又不受限于电池的续航能力。由于采集到的能源不是很稳定可靠,添加一个能量存储装置就变得很有必要。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超级电容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等不同类型的能量储存装置,相比之下,村田的小型能源装置(UMA系列)具有更适用于能量采集应用的优越产品特性。它有助于实现传感节点的高效率,免维护,节省空间和轻型化,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以小电流充电,并且能够保持能量不易泄漏。例如,在桥梁、隧道
[物联网]
村田新产品:应用于<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节点的最佳能源装置
基于射频芯片和单片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应用方案
传感器节点是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单位,是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本文依据传感器节点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等硬件限制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芯片CC2420和单片机MSP43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节点。 硬件节点设计 在进行无线传感节点设计时,应考虑其具有的如下特点:微型化, 应用中的传感器节点要高度集成,保证不会对目标系统的特性造成影响,受外形尺寸限制,模块必须能够集成更多部件;低功耗,网络往往部署在无人值守的地方,节点使用电池供电,不能频繁更换电池,因此,如何节省电能是应用的首要问题;运行速度,网络对节点的实时性要求很高,要求处理器的实时处理能力要强;扩展接口,多功能的传感器产品是发展的趋势,而在前期设计中,不可能把
[单片机]
基于射频芯片和单片机实现<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节点的应用方案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摘要:为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基于CC2530芯片设计无线节点,开发了此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节点、无线网关、监控中心四部分组成,能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变化,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用水规律实施精准灌溉。系统实现了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有助于改善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和灌溉系统自动化的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 关键词:ZigBee;无线传感器;节水灌溉;墒情监测 农业灌溉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据统计,因干旱我国粮食每年平均受灾面积达两千万公顷,损失粮食占全国因灾减产粮食的50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环境参数采集系统
    随着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土地资源的日渐紧缺,生产效率较高的温室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温室大棚内温湿度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对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等参数的检测和控制至关重要。传统的温室数据采集工作大多是采用人工抄表或预先布线的有线采集方式。人工方式的缺点是工作量大、费用高、难以保障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而有线数据采集存在着布线 费用高、测量节点位置变化时需要改变线路走向及长度等诸多不利因素。     文中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一种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参数测量系统,具有超低功耗、不需布线、测量节点移动方便等优点,克服了人工抄表和有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诸多缺点。 1 硬件设计     无
[嵌入式]
CC2430单片机的TinyOS移植(windows平台)
CC2430单片机的TinyOS移植(windows平台)_柘林的石老人_新浪博客 注:如果对CC2430和TinyOS不甚了解,请跳过这篇文章 本文发表在PSYcHic 原文地址为:如需转载请保留这个网址 谢谢! 现在国内做WSN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硬件方面,我们国内不像国外那样拥有很多硬件开发平台可以供我们选择。而且,crossbow的专业开发平台价格非常昂贵。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WSN,zigbee,我们现在还是有可能在千元之内就搭建出来一套自己的无线传感器开发系统。 CC2430是现在较为理想的硬件平台。在国内,大多数人还是使用IAR结合z-stack协议栈(或者是变种的xx龙版)进行开发。z-st
[单片机]
新型无线传感器遥测系统设计方案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无线传感器遥测系统呈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遥测系统在于实现远距离的温度等参数测量,以解决被测地点与仪表室或控制室距离较远,或被测参数地点有害人身安全的问题。本系统利用基于射频芯片CC2420和单片机AT89S53为核心的无线传感器硬件节点设计了一种简单、数据传输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新型遥测系统,本系统主要用于有强电场、强磁场干扰且不便于近距离测量的场合。本文以遥测温度为例来说明设计思想。   2 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无线通信部分;接收显示部分。其中数据采集部分由传感器、信号调整电路、光电隔离及A/D转换组成。接收显示电路部分由解码器
[工业控制]
新型<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font>遥测系统设计方案
结合电力线载波和电话通信的报警网络系统
    摘要: 介绍一种报警系统,采用电力线载波和电话通讯相结合的通讯方式,兼有二者优点,与其它报警网络系统比较,不仅功能齐全成本低,系统组织灵活,对所控区域大小选择性强,而且适于小区和报警指挥中心的保安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报警网络系统。      关键词: 报警网络  电力线载波通讯  DTMF收发  单片微型计算机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保安意识的提高,安全报警系统得以广泛应用,各类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新产品的性能成本比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报警网络系统大多采用基于电力线载波或公用电话网的通讯方式。比较这两种方式,电力线载波通讯的优点在于:⑴所
[网络通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