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ARM,未来哪个架构能适合IOT?

发布者:画意人生最新更新时间:2020-10-09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ARM  架构  IOT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没有ARM,未来哪个架构能适合IOT?

  让我们假设一下,不管怎样未来都将有数十亿计的芯片涌入物联网市场。同时,我们继续假设这些芯片使用的是ARM的Cortex-M内核。如今,软银对ARM的收购已然成定局,眼前所呈现的无非是两个未来:一种是软银继续保持ARM的独立性,Cortex-M仍然是占据物联网市场的内核。


  另外一种是软银对ARM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悖于常规的调整,这一来授权用户就很抓狂,他们会到处打探另外一些IP产品。它们是什么呢?


  1、MIPS有一些顶级内核,而ImaginaTIon (MIPS的所有者)则通过其PowerVR GPU内核在IP许可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良好的声誉。它虽然没有建立ARM架构那样强大的生态系统,但确实有一些明星,例如Microchip制造的MIPS微控制器(PIC32)和中国制造的基于MIPS64的龙芯内核。

  Microchip刚刚将Atmel收入囊中,包括它一大堆基于ARM内核的MCU产品。

  2、一些新的可免费授权的芯片,如RISC-V和OpenRISC。

  3、中国已经开发出了一款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并具有全新的架构,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还会做出什么壮举呢?若要创造数以亿计的物联网节点,那么成本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时候便需要一款成本低廉的内核,即:既不会占用太多内存又可以运行无线堆栈(可能是32位)的内核——显然免费的堆栈及C编译器将占据优势。


  安全是物联网的头等大事——如果节点不安全(最简单的应用程序除外)产品便容易受到攻击,且有时会打通一条道路,直逼其所在的整个网络中,包括其连接的手机。


  ARM在物联网软硬件安全方面占据的优势明显,任何人想要在这方面赶超ARM则需付出加倍的艰辛努力——不过MIPS在安全性能方面也是佼佼者。当然,我也很期待看到更多的佼佼者脱颖而出。


  顺便谈谈“架构”

  以上所指的“架构”都是“指令集架构”(ISA),其描述的是执行的指令。实际上,应该说是“指令集”——这是对大多数处理器的要进行保护的知识产权。


  ISA中的“A”指“架构”,其可以更好地描述处理器硬件的工作——如冯诺依曼和哈佛架构。例如不同的硬件架构可以在Cortex A_、R_ 及M_内核中执行ARM指令集。

关键字:ARM  架构  IOT 引用地址:如果没有ARM,未来哪个架构能适合IOT?

上一篇:ARMv8架构哪里强?史上最高性能功耗最大可扩展性
下一篇:深入了解CPU两大架构ARM与X86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22:13

英飞凌智能制造工厂获选无锡十大物联网应用案例
近日,英飞凌无锡的安全芯片后道智能制造项目被评为“2015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该评选活动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和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主办,旨在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快培育市场价值。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自1995年进入“中国的物联网启航之城”无锡以来,成功将自身的后道工厂实现了制造系统的统一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对半导体后道制造进行了根本上的“产业革命”。该工厂通过“人、机、料、法”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管控,达到制造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利用,成为物联网在制造领域的表率应用。     在英飞凌后道智能制造项目中,物联网技术主要用于垂直集成。通过传感器或者设备自身接口收集生产过程
[嵌入式]
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深圳召开
嵌入式技术 和 物联网 发展迅速, 嵌入式技术 在巩固传统的应用基础上,探索新兴市场的应用, 物联网 (IoT)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广泛性的应用目标。 嵌入式技术 和 物联网 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产业整合、并购频繁。并购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嵌入式系统芯片公司。第二手机增速放缓,全球半导体在低位增速徘徊,芯片和嵌入式企业正在瞄准以物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第三 应对日益严峻的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嵌入式系统的安全设计任重道远。第四 物联网云平台和物联网操作系统风起云涌,开源硬件和创客运动让嵌入式和物联网开发方式焕然一新。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华南地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深圳更
[嵌入式]
AI与物联网趋势并起 颠覆嵌入式设计思维
有别于一般泛用型的PC架构,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为特定用途所设计的IT系统,近年来嵌入式在特定领域的发展加速,与过去相较,无论是深度或广度都有长足进展,主要原因除了IT技术本身的精进外,应用产业不断拓展出新的功能需求也是主因,尤其是应用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无论是消费性或非消费性设备供货商,都必须善用IT技术力量,强化本身竞争力,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而在需求与供给双方相互拉抬下,嵌入式产业的发展来到史上高峰,未来几年在AI与物联网的驱动下,预计将持续成长。 商机后势可期 厂商卡位AI市场 AI是2017年IT产业的焦点议题,多数研究机构与产业都认为AI不但会与嵌入式系统整合,而且在部分应用中,具
[网络通信]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3)机智云代码移植
前言 本项目主要通过使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MCU,ESP8266作为数据透传模块,接入机智云AIoT云平台,通过在线智能产品,实现了远程联网、温湿度监测、APP控制等功能。 上文介绍了“创建云端产品,烧录Gagent”,“DHT11驱动的编写”。本文主要介绍,机智云代码工程移植、采集数据上发、控制数据下拉、配置入网。 机智云代码工程移植 前面我们有说到,在机智云平台创建产品完成后,生成了一个 MCU 的工程,这个工程是 CubeMX 所创建的,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选择使用 HAL 库进行开发。 1、创建一个新的 CubeMX 工程。 芯片选型为:STM32F103RCTx 2、配置相关外设 2.1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物联网</font>的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3)机智云代码移植
美国推出无电池设备 或成物联网革命性技术
    电池有时候是移动设备与传感器的祸根,这种电源并不可靠,必须充电或是定期更换,可能会成为物联网(IoT)的最大弱点;为此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好主意:由从现有的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无线信号中采集能量,他们开发出一种能让传感器、可穿戴式设备等低能量设备,不需要电池或电线就能连网的方法。         除了利用射频做为电源,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们也发现了重复利用现有Wi-Fi信号为无电池设备提供连网功能的方法;这种称为Wi-FiBackscatter的技术,号称是第一个能让无电池设备与Wi-Fi基础设施链接的方案,奠基于让低功率设备如温度传感器从广播、电视与无线信号采集
[安防电子]
arm-linux,arm-elf-交叉编译环境下载地址
最常用的编译版本是arm-linux-gcc-3.4.1 和 arm-linux-3.3.2 的,现在的嵌入式开发基本上用的是这些,3.4.1的用于编译2.6的内核,而3.3.2的常用于编译busybox,和bootloader(u- boot),编译的版本配合不好的话就会出错,所以要选择好编译版本,如果这个版本不行的话,可以试试其他的版本,在uclinux上用的多的就是 arm-elf-tools-20030314 http://www.handhelds.org/download/projects/toolchain/arm-linux-gcc-3.4.1.tar.bz2 http://www.handhelds.org/do
[单片机]
ARM学习进阶(1)-ARM开发环境的配置
本人使用周立功公司生产的SmartARM2200开发试验板时感觉配置开发环境挺复杂的,特整理出相关步骤供大家参考。 一、EasyJTAG-H仿真器的安装 1、找到配套光盘的 H-JTAG软件 目录,运行H-JTAG V0.3.2.EXE,默认安装到C:\Program Files\H-JTAG V0.3.2目录下。 2、把配套光盘 H-JTAG软件 目录下的LPC2200.hfc和LPC2200_arm.hfc文件拷贝到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H-JTAG V0.3.2下。 3、运行H-JTAG程序,会自动检测EasyJTAG-H仿真器是否连接好。假如连接不上仿真器,程序会出现报错信息 Unable to f
[单片机]
arm GIC介绍之四
GIC是ARM体系中重要的组件,在认识到GIC的组成和功能之后,了解到IRQ的大致流程,从硬件IRQ到来,到IRQ结束。我们实际在KERNEL里面,或者在设备驱动里面处理的IRQ其实是软件意义上的,那么硬件的中断和软件的中断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大概的处理流程是如何呢? 这章我们介绍这部分内容。 GIC 中断处理流程 我们希望理解概念和流程,总结认识和思路,所以代码细节上的解释需要忽略掉。可以看代码细节,但是总结时候要去掉。毕竟,即使是自己看过了,过了一段时间再重新读代码,也是有些陌生的。我们还是以图开始。 我们在之前介绍“arm GIC介绍之一/二/三”: http://blog.csdn.net/sunsissy/artic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rm</font> GIC介绍之四
小广播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Channel:'单片机', platform:'Web', referSourceName:ref_s, contentIntro:$(".newscc").text().replace(/\s+/g,' ').substr(0,1500) }); } $(function(){ $(".ahover").each(function(i){ $(this).attr("indexb",i); }); $(".ahover").mouseDelay().hover(function(){ var tindex = $(this).attr("indexb"); $(".ahover").each(function(i){ if(parseInt(tindex)!=parseInt(i)){ $(this).find('.show-message').animate({height:"0px"}, 1000); } }); $(this).find('.show-message').animate({height:"80px"},1000); },function(){ $(this).find('.show-message').animate({height:"0px"}, 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