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利用微型注射器完成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在体内的3D打印成型技术。这一创新成果将使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器械在体内“塑形”,使患者免受开胸之苦。
日前,由刘静研究员领导的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小组报道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可植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器件体内3D打印成型技术。研究文章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系列期刊《科学报告》上。
科研人员首先将生物相容的封装材料注射于体内固化形成特定结构,在此区域内进一步将导电性金属墨水、绝缘型墨水乃至配套的微/纳尺度器件等顺次注射后形成目标电子装置,通过控制微注射器的进针方向、注射部位、注射量、针头移位及速度等3D打印步骤,在目标组织处按预定形状及功能构建出终端器械。由于全部器件均采用基于微针的液相注射方式实现,因而整个手术过程达到了高度的微创性。
上一篇:谷歌奇思妙想:把芯片植入人的大脑
下一篇:法国公司制造新型人工心脏能为患者延寿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