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奇点大学的雷蒙德 · 麦考利于2014 年的11月,在左手虎口植入了一枚芯片。“我的体验很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体植入芯片就会成为大势所趋。”2015 年1月30 日他在旧金山The Big Talk峰会上说。
这枚芯片给麦考利带来的改变是,别人可以用手机扫到他的名片资料,回家不需掏钥匙就可以开门。植入这枚芯片的过程只比穿耳钉略疼一点,完成后会有一个米粒大小的鼓包,无痛感和异感。我们正处在可移动计算时代,可穿戴设备的时代正在到来,现在,可植入设备的时代貌似在整装待发。从“人是机器”的哲学反思,到“机电 /人”的技术哲学解读,现在,“人+ ”的技术现实即将展现。
前不久,《腾云》杂志上介绍了一篇来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数字将会怎样革命》。其中,二至五年内将被广泛运用的新兴技术,包括个人生活的量化、手势或表情控制电脑、生物特征认证身份;五至十年内将被广泛采用的新兴技术,有情感计算、内容分析、机器自主通信等;脑机界面、人类增强技术、神经商业则在十年以后会被应用。
电影《机械战警》剧照
“人+ ”、人类增强技术,使人向“超人”前进。现实的人是有限的,首先是身体的限度。一心不能二用,一目难以十行,眼睛不能一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耳朵不能一秒钟听完一首曲子。五官作为信息通道,其带宽落后于今日的传输技术。大脑作为存储器,可靠性远不如一只硬盘。身体的物理指标、运动性能和力学特征,都比不上大多数动物。当然,人的生物遗传特性与健康长寿的愿望,更是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增强技术”的运用,很多时候,电影表现的是人类增强技术所带来的悲剧。例如,人制造了超级电脑,但最终需要一场人机大战重新夺回人对世界的统治权;人充分发展了智能,但完美而冰冷的智慧控制使情感、价值和人性被驱逐,从而变成非人,如此等等。但近几年的科幻电影,越来越乐于展望人变成为“人 / 机结合体”的未来。拥有人的情感、价值和人性,同时加装了功能性增强机件的人,与跟人类站在一边的机器伙伴,一起战胜叛乱的机器敌人。这些科幻电影讲述的高科技故事,重复着近代电影中文明人借助落后部落中的朋友消灭部落反叛的模板。
以过失杀人罪被判处5年监禁、现正在服刑的南非“刀锋战士”奥斯卡 · 皮斯托瑞斯,或许可以算是“人类增强技术”曾经的一个初级试验品。在伦敦奥运会上,皮斯托瑞斯的参赛资格曾引起争议,一方希望看到科技帮助残疾人摆脱束缚、健步如飞,一方认为科技假肢参赛是不公平竞争。围绕残疾人皮斯托瑞斯能否用义肢跟正常人比赛的争议,在励志、科技奇迹、竞技本质、身体能力和竞赛公平等问题上焦灼,已经触摸到人类增强技术运用的利弊,其含义远比皮斯托瑞斯是否真的杀害了他的女友所展开的刑事辩论深刻。也许,技术终将可以实现对人自身的各种改善,使人比自然或者上帝所赋予的一切更加“完备”。如果人能够克服身体、生理、知识、记忆等所有不足,搬开自然进化的限制,那真是前途无可限量。它也将带来人何以为人的理解上的革命。
“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
一 个“自然人”与一个内植了信息处理设备的人,在信息获取、记忆、运算能力上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一差异将会扩大到更多的方面,不止是因为内植设备的人拥有社会竞争中的特长,而且他将省下别人用于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精力,拓展自己更多方面的优势。同理,如果假肢可以使人比自然的双腿更加活动自如,那么可能会有人宁可截去双腿而选用假肢生活,就像整容可以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会有人去加入整容大军。
当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一种或哪些增强技术来“提升自我”,增进其社会机会和个人生活质量,国家和社会是否需要管理人类增强技术运用的法律,使人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如果父母希望在怀孕期间就进行人类增强技术的选择,或者对未成年孩子进行人类增强技术的选用,他们是否有权做出这样的决定?人类增强技术大大满足个人的愿望,个人的潜能甚至想象拥有的能力都能大大释放,但人的共性是否因此减少,人与人之间是否因相互帮助不再必要而变得冷漠,法律还能否对人的行为进行标准统一的管理?如果人因为增强技术而更加聪明、敏感,记忆更牢固,他将因此而更加优秀,还是因此而更加难以忘记痛苦,更加容易抑郁?在自然人和“增强人”之间将形成鸿沟,这是否会带来类似族群的划分和冲突?人必须进行“增强”,否则所失甚大,是否会造成增强的滥用?选择增强技术的经济、政治能力是否造成社会不平等?
人人都可以成超人,是人类增强技术提供的前景,这并非不真切,并非遥不可及。问题在于,在自然人被“ 增强人”代替之后,人将被怎样定义。今天我们面对整容面孔和自然面孔的小小疑虑,将被放大为“增强人”和自然人的大疑虑。当人们见面之时,首先要猜猜对方是人还是增强人,增强的是什么功能,这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而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装上一个读心芯片,那么你将怎样自处都会备感压力。
关键字:人体 植入 超人
引用地址:
当你在人体植入芯片时:人的“超人”之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58
这家以色列公司想在人脑中植入芯片 帮助治愈疾病
据 Futurism 报道,脑控界面仍然是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全新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把人类大脑和电脑完全融合起来。但与此同时,一家公司希望通过非手术植入脑电图(EEG)机的方式,来帮助中风和脊髓损伤患者。 由美国连续创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所创 Neuralink 和其他脑机接口 (BCI) 公司正在开发的革命性技术,将来很可能帮助提高人类的智力、记忆力和交流能力。虽然这项技术在实践中的前景十分诱人,但实际上,一想到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就足以让最狂热的科幻迷犹豫起来。 总部位于以色列的神经科技初创公司 BrainQ,正在采取一种更少侵入性的方法,将人脑与技术相结合。BrainQ 没有使用植入物,而是利
[医疗电子]
移动医疗研究人员有望通过纹身、植皮等技术监测人体各项数据
来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一种传感器。它可以被纹在皮肤上,当某些生物标志物(如葡萄糖、钠)发生剧烈变化时,纹身颜色也相应发生变化。 在最新的项目开发中,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克服可穿戴设备外形尺寸的限制,开发一种仅利用纹身就可以佩戴的传感器。 深层真皮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 医学 院共同开发的项目。合作双方的研究人员利用可变色的生物传感器来代替传统的纹身油墨。皮肤接入这种传感器后,传感器能感应出人体间质液的变化,比如当葡萄糖和钠等生物标志物发生变化时,传感器颜色随之发生改变。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总医院的博士后研究员Ali Yetisen告诉哈佛公报说:“我们一直想象下一代可穿戴式产品,所以现在产生了将生物传感器植入皮
[医疗电子]
靠想象就可控制机器臂快速运动 无创脑机接口效果已接近脑部植入传感器
据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的论文,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可与大脑无创连接的脑机接口,能让人用意念控制机器臂连续、快速运动。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效果接近于过去需要在脑部植入传感器的有创脑机接口。 当人类思考时,大脑运动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不同的思考活动,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这就是脑机接口技术所依靠的原理。因此,科学家通过传感器收集电流,再使用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等,就可以将使用者头脑中的意念,转化为机器臂的实际运动。 此次,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贺斌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连续追踪模式的训练框架,并通过“源成像技术”,提高对想象运动连续追踪的解码精度,实现了一种效果良好的无创脑机接
[机器人]
澳大利亚首例3D打印脊椎植入手术获成功
3D打印的植入物在手术中的应用正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近日,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联合医疗设备专家Anatomics公司就为一位患有严重背疼的患者制造了用于手术的3D打印笼状脊柱结构,而这也是澳大利亚首个3D打印的脊柱植入物。
3D打印脊柱植入物
接受该植入物的患者是患有严重脊椎病的Amanda Gorvin女士,她的第五节腰椎结构异常,且邻近椎间盘严重退化,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腰痛的折磨,这给她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于是,他向北戈斯福德与威尔士王子医院的脊柱手术专家Dr . Marc Coughlan求助。
Coughlan很快就发现了手术的障碍——Gorvin有问题的脊柱形状非常独特,
[医疗电子]
<黑客帝国>到来 芯片植入脑内可意念控制动作
人类终将摆脱现实世界,完全进入“脑后插管”时代
现在提到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恐怕很多人想到的还是超级计算机。什么模仿核爆,什么解决世界末日的问题,听起来很炫,但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确实很远。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这样的超大机器,而是真正可以改变我们生活,让未来变得更具体的东西——芯片代替人脑。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今天刊发的报道内容显示,瑞士和美国的神经信息学研究人员携手,首次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
做到这一点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配置由人造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让其能执行特定的任务。瑞士科学家现在已经成功地攻克了这一难关,
[医疗电子]
DNA纳米机器人植入小强,这是恐怖片的节奏?
世界上能引起大部分女生尖叫的生物是什么?没错,就是蟑螂。但是你可别小瞧了这恶心的小虫子,它们可是有巨大科学价值的。人类曾经改造出了半机械的蟑螂,也曾利用蟑螂发电,甚至还培育出了体型更大的蟑螂物种。在将纳米计算机植入生物体内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也采用了蟑螂做实验(Whyalwaysme?),因为这些小虫子是极佳的测试对象。于是这些植入了DNA纳米机器人蟑螂摇身一变,成了能呼吸的爬行机器人。
如果你忽略掉蟑螂的恶心本体,那么这概念的确很酷炫: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纳米计算机放在生物体内操作。这些蟑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脑,相反,它们是折叠后的DNA链,能够与纳米计算机进行环境互动,并产生影响。那么这个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研究人员的解答是未来
[嵌入式]
警示:中国成为3D电视“人体危害试验田”
近日,《上海译报》的一篇报道向国内消费者发出警示:“中国成3D电视“人体危害试验田”。 《上海译报》报道说,3D电视技术其实并不成熟,长时间观看有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发生癫痫病。三星曾在其国外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光敏性癫痫警告和其他健康风险》的报告,这份报告称,长时间收看3D电视可能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收看后还会引起短时期内的后遗症,因此孕妇、体弱者、病人和饮酒者不宜看3D电视。索尼公司也多次对外发出3D健康警告。但是,这些重要的消费警示,从来没有被外资品牌向中国消费者广泛宣传过,在三星、索尼等企业的中文网站的显著位置上也没有相关的警示,巨大的中国市场,似乎成了3D外资品牌的“人体危害试验田”。
笔者读到此报
[家用电子]
首次人体受控临床试验证实,石墨烯纳米材料可安全开发
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发现:首次人体严格受控暴露临床试验显示,吸入特定类型的石墨烯不会对肺或心血管功能产生短期不良影响。这意味着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安全地进一步开发,而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风险。相关论文发表在16日《自然·纳米材料》杂志上。 论文截图 石墨烯在2004年首次被分离出来,具有超薄、超强、超柔韧等特性,被誉为“神奇”材料。其可能应用于电子产品、手机屏幕、服装、油漆和水净化等领域。此外,科学家还在积极探索石墨烯在针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例如将其制成可植入设备和传感器。然而,在医疗应用之前,所有纳米材料都需要测试是否有任何潜在的不利影响。 此次人体试验使用了超纯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一种
[半导体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