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回归医疗之路有多远?

发布者:脑电风暴最新更新时间:2015-08-27 来源: 健康界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设备  回归  医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照片上是六个智能手环,各种品牌和花色,配的文字是:临出门,和手环说再见。这可能是对智能手环的普遍态度:从最初的尝鲜,到现在的搁置一旁。

  这是否是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最终归宿?医疗应用是否是可穿戴设备将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疗存在哪些挑战?

  

  两个方向

  2015年7月,腾讯ISUX(社交网络相关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发布了《2015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白皮书》。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三月流失率为 30%,三月以上流失率高达 41%。

  虽然流失率很高,但是由于市场足够大,整体的出货量并未减少。据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周钷介绍,智能手环的市场并未萎缩,只是经过市场的洗礼后,现在“战局已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周钷认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将往两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智能健康,以手环为代表,主要诉求是运动、健康、时尚;其次是医疗相关,进行心率、血氧等指标的监测,“设计者已经开始从医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三大瓶颈

  与医疗相结合,辅助临床诊治,是可穿戴设备的一大发展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可穿戴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东(化名)所在公司的产品主要为血压计、血糖仪,他告诉笔者,苹果公司刚开始宣布研发Apple Watch时一度让公司颇为紧张,因为有消息说Apple Watch可能会集成血压、血糖监测功能,“那将是对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Apple Watch的上市让张东松了一口气,因为它并没有集成测血压、血糖的功能。其实,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事实上,张东所在的公司之前也一直想把产品做成可穿戴,但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无创测血糖、连续测血压目前在技术上还无法实现。

  技术是可穿戴设备的第一个瓶颈。

  周钷说:“智能监测心率,还做不到像传统的心电仪可以做完整的心电图形的识别;监测血压,和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相比还有一些缺陷。医生最关注的是准确度和安全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肯定得不到医生的认可。”

  第二个问题是,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的价值。

  长期致力于互联网健康研究的健安华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枫说:“不同的医用场景要求的精度和级别是不一样的,必须是同一状态下才有意义。比如女子孕期的体温监测,必须是醒来后静静地躺在床上测得的体温。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在现在的医疗标准下能用的不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卜丽萍告诉健康界,就她所见到的可穿戴设备,与医用设备均有差距,对于诊断并没有太多参考意义。

  第三个问题是商业模式。

  业界的共识是,基层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市场,但是该市场并不成熟。可穿戴设备的推广会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但是目前民众对前者的信任度有限,甚至很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推广难度很大。此外,基层医疗实行政府拨款,如果开展借助可穿戴设备进行慢性管理性质的收费项目,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会有政策风险。

    卖方市场

  除了技术和政策上的瓶颈,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在医疗应用方面乏善可陈,是因为它目前仍然是卖方市场,而非刚需。

  浙江智能硬件联盟副秘书长李科强说:“可穿戴设备只是传统医疗产品的升级,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并不是空穴来风地创造出一个产品。”

  杨枫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与可穿戴本身关系不大,比如慢病人口基数大,血压计、血糖仪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在手环出现之前,计步器“已经是几个亿的生意了”。“我觉得现在大家是一窝蜂地上,是在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阶段。而不是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如果到了有了需求去做解决方案的时候,市场肯定会慢慢打开,百花齐放。”

  这一点也得到了周钷的认可,他说:“目前主要还是卖方在吆喝,因为还没有抓到患者的痛处。虽然厂商和机构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

  回归医疗

  可穿戴设备应用于临床,医生的态度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爱好者,卜丽萍对可穿戴设备保持着密切关注。“临床医生其实是需要可靠的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的,比如监测患者院前或者院后的发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的手段。”

  因为没有看到达到医疗精度要求的可穿戴设备,所以卜丽萍“一般不建议患者用这些东西”。据她介绍,周围同事像她这样对医用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比例并不高。

  从医疗的需求出发,让可穿戴设备回归医疗的本质,更关注功能的专业性、数据的准确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枫认为,与可穿戴设备厂商介入医疗相比,做医疗设备的厂商做可穿戴设备更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有医学积累,对医疗的理解和医疗渠道的把握更有优势。”

  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在做可穿戴设备用于医疗的尝试,虽然大都停留在科研层面。

  北大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邓世洲介绍,该院男科曾经用可穿戴设备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进行监测。“传统的诊断主要靠主观判断,跟医生的经验有关,而获得客观指标是有创的,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监测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无创的情况下获取客观数据。”他告诉健康界:“这种检测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就诊模式的改变,患者不用总往医院跑了。”

  邓世洲介绍,这种互联网云管端的模式(终端设备采集数据,通过智能管道传输到云平台)在医疗领域可以做很多事情,需要长期监测的慢性疾病如睡眠障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据了解,北大人民医院利用可穿戴设备开展的科研还有术后癌痛患者的疼痛评估、心脏支架PCI术后患者的持续监测、急性白血病患儿体温的持续监测等。但是也仅仅是作为科研项目,并没有在临床普及。

  周钷对医院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关注很多,他介绍,目前医院大都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而且更多是商业公司的推动或者医生个人的兴趣,“离成为国家推动的产业方向尚有距离”。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设备  回归  医疗 引用地址:可穿戴设备回归医疗之路有多远?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利好医疗器械 电子血糖仪大有可为
下一篇:2015年最新中国血压计品牌排行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59

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分析报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医疗健康领域也插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加之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移动医疗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的阶段,智能化医疗的时代触手可及。BAT巨头纷纷在移动医疗领域布局,未来的移动医疗市场将作为一块富饶的土地被逐渐开掘出来。     速途研究院就目前移动医疗领域发展现状和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未来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动向。     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盈利模式的主要还是要依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围绕信息流展开     移动医疗市场规模2017年有望达130亿元     2011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15.8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0亿元,同比增长8
[医疗电子]
【实用技巧】如何使用商业级实验室设备测量超低偏置电流
问题: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办法来测量飞安级别的超低偏置电流? 答案: 有——只需要仔细设置。 简介 在要求低漏电流的应用中,请务必选择低输入偏置电流(IB)的运算放大器。尽管“应用笔记AN-1373”中曾介绍了如何使用ADA4530-1评估板测量超低偏置电流。然而,由于飞安(fA)级电流的实际处理性质,测量环境(夹具、屏蔽、电缆、连接器等设备)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本文将介绍ADI如何尝试使用常见的商业级实验室设备、夹具和材料重现AN-1373中的测量过程,并提供一些替代方案来改进测量,最终测试的偏置电流将达到50fA。首先,测量用于测量偏置电流的输入电容(运放内部的等效共模输入电容),以及125°C条件
[测试测量]
【实用技巧】如何使用商业级实验室<font color='red'>设备</font>测量超低偏置电流
简单介绍物联网弱设备防护措施
物联网设备之所以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其暴露了足够的敏感信息,从而被攻击者利用来制造攻击。这些敏感信息,从暴露位置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储在设备中的固件和印制在产品内部的信息(如PCB丝印、芯片型号)等;另一类是传输在网络(不仅仅是以太网、Wi-Fi、蓝牙等)中的信息。本文通过从本地信息、网络信息这两个角度介绍物联网弱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设备加固的方法。 一、简介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产品的数量也在呈爆发式增长。Gartner预测,两年后,物联网设备的装机量将超过200亿[1] ,这些物联网设备所带来的信息量将非常庞大。与此同时,因物联网设备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也在逐年增加,甚至有些隐患已经造成
[物联网]
医疗信息化面临改革 推广尚面临三大瓶颈
     看病无需在长龙般的队伍中等待、病人尚在120急救车上,电子病历已被传到医院,报销医药费时不再为整理无数诊疗单和药费单而苦恼、每次转院也不必抱着一大叠的病历……   去年,中国政府宣布投入1240亿美元改善14亿人民的医疗水平,开启医改大幕的同时,全国医疗信息化面临着一场大“手术”。长期以来,受限于各方利益博弈、观念和系统本身复杂性等樊篱,医疗信息化始终面临着孤岛成片、烟囱林立、医疗资源极度不平衡等尴尬局面。如何突破?   医疗卫生,这个被信息化界公认最难啃的行业会因此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电子病历”成信息化急先锋   12月31日,国家卫生部网站发出由卫
[医疗电子]
全球耳机市场规模达百亿 智能可穿戴设备迎爆发期
  近日,由光大控股携手IDG资本联合成立的光际资本产业基金(简称“基金”)宣布,基金作为唯一中方投资人,完成领投美国顶尖智能硬件企业i.am+的新一轮融资,同时由双方合资共建的i.am+大中华区公司正式启动。该笔投资是光际资本秉持以智能化为驱动的“新经济”投资策略下又一标志性项目,未来光际资本将携手这家“AI+时尚+消费”跨界的高科技企业深耕高速增长的大中华市场。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当日,i.am+创始人兼CEO William Adams、i.am+联合创始人兼总裁Chandra Rathakrishnan、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兼光际资本管理合伙人艾渝等嘉宾于北京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全球顶级
[嵌入式]
国产半导体封装专用设备:整体规模偏小
2001年和2006年国内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与其上年相比都获得成倍增长。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151.2%,达到了一个新台阶,为108亿元(11.2亿美元)。之后几年开始稳步递增。2006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101.3%,达到189.6亿元,其中封装测试设备市场为89.7亿元,增长117.20%,占国内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的47.3%。保守预计,2009年我国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将达到34亿美元,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6%增长到7%,封装测试设备占国内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仍将在40%以上,将会超过15亿美元。   国内企业发展有四个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备生产企业实力得到增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产
[焦点新闻]
可穿戴,三大门槛不解决注定还是泡沫
前两天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小米手环的掌门人黄汪做了一个演讲,大意是说手环未来将是一个人体ID,作为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识别标志。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不太提人体数据采集、健康大数据应用等等特别热门的想象了,因为这条路现在已经碰壁了。这也是淼叔对2015年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看法,就是依然是泡沫,不会有突破。   2014年1月,科通芯城曾经请淼叔去深圳沿着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走了一遍,因为他家是芯片门户,跟整个产业链关系都特别熟,所以不少老板也说了真心话;去年5月,英途又组织一些互联网企业家和创业者去以色列考察了智能硬件行业,与不少顶尖的技术公司进行了交流探讨。下半年,又几次去深圳与生产设计商在一线交流。   通过这些考
[嵌入式]
美淼储能与中建八局达成战略合作 为其提供全钒液流成套储能设备
  新年伊始,江苏美淼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立联合经营团队,共同经营、孵化、拓展新能源方向或与之相关的大体量业务。美淼储能依托自身在全钒液流电池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为其提供深度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协议约定,双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通过积极交流、深入合作,就全国范围内项目合作开发建设达成战略合作。中建八局将优先选择美淼储能作为全钒液流成套储能设备供应商,实施一事一议的合作模式,协同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
[新能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