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对于美国医疗行业可能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就在两周前,CMS(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提出方案,希望将远程医疗正式纳入医保体系。
这意味着以前地位暧昧的远程医疗可能会正式被盖章认证,成为有效、有价值的医疗流程中的一部分。这项改动通过后,通过远程医疗,CMS服务的超过1.3亿美国患者就能不受地域限制地获取医疗资源,也将比以前能更快地接受医生的诊断。
“远程医疗”这个概念提了数十年,已经不新了,然而新材料、AI、大数据、AR/VR等新兴技术正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与广阔的市场前景,远程医疗患者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
全球远程医疗患者人数统计及预测2013-2018 (单位:百万)
而 CMS这次提出的方案,很可能打响了远程医疗行业进一步爆发的第一枪:从医疗创业项目,到体量庞大的远程医疗公司,这个行业里的众多玩家都将有更加明确的商业化路径,也会促进这个市场继续扩张,帮助打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提高医疗效率。
具体解读
这项针对《医师费附表》(Physician Fee Schedule)的方案里包括:
“医生通过远程方式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这件事,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支持高频路通信技术
“医生对患者自行上传的照片做出评估”这件事,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扩展Medicare覆盖的远程医疗服务,此后会包括长期的预防性服务
可以看出,医生、患者在远程医疗上的尝试都被纳入了过去的医保支付系统,不再有费用方面的后顾之忧,能通过远程看诊初步确认患者是否需要面对面的诊断,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
“CMS希望能利用音视频应用、病人端的健康平台等新兴技术,帮助他们方便地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重新设计过的家庭健康服务收费系统鼓励质量、而非数量,并去除了那些可能引起‘过度治疗’的诱因。”CMS行政管理Seema Verma说道。
这一规定对于把远程医疗真正纳入医疗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CMS这一方案的提出,让很多远程医疗相关技术未来的市场图景更广阔,也对市场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硅谷医疗级柔性可穿戴厂商、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VivaLNK(维灵)创始人李江博士说道。其公司自主研发了eskin电子皮肤技术和后台算法,可以让超薄、柔软、可随意拉伸的电子贴片与人体紧密贴合,并通过云平台实时、便捷地监控、收集和分析各项人体体征参数。“最近我们和Alacrity Care、Myia等公司就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展开了深入合作,可以预想到,在CMS这一方案落实后,这样的合作会更加多、更加顺利。”
除了直接爽快的“买单”,CMS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希望能够推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电子化信息共享、提高整体医疗行业信息透明度;同时有效地帮助医生及医疗机构减轻事务性的负担,腾出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去服务病人。
比如PFS方案中的另一设想:简化、流程化评估及管理处要求的文档;减少非必要的医生对于放射科助理医生的监督;减少对于门诊病人过度复杂的现状报告。
据CMS预测,这项方案实施后,假如一个医生有超过40%的患者在Medicare体系中,他/她平均每年能节省5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远程医疗大趋势
CMS这次提出的方案只是其近期一系列提高医疗效率的动作之一。今年3月,CMS启动了MyHealthEData项目,允许患者拥有所有他们的健康信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发给自己的任意一个医疗服务提供商。而Blue Button 2.0则意味着患者能获取所有过去的治疗、测试信息,同样可以提供给所有其他的医疗服务提供商。
不难看出,作为管理美国超过1.3亿患者的医保服务、付款及信息的重要机构,CMS正大力推动“去除医疗信息壁垒”,把对健康信息的掌控权还给患者,而这正是促进远程医疗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基础。
美国远程医疗的最大玩家是Teladoc,这家创立于2013年的远程医疗公司和各大医疗保险服务商及大公司服务,给患者提供远程诊断,市场占有率高达75%。而根据2017年数据,它服务的人群已经有1700万人、每年看病次数从2013年的12万增长到了接近100万。
而在CMS的这项方案通过后,Teladoc很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合作方。
除了像Teladoc这样大体量的远程医疗服务商以外,一系列相关创业公司也有更多商业化的机会。
比如AI+医疗机器人Catalia Health。这家公司希望通过AI机器人及算法来提供不同情境下的护理管理系统。在CMS方案通过后,在家中使用的医疗助理机器人方案就能被纳入医保系统,未来数据还可能和医疗系统打通,提供更多病人相关的洞察。
上文提到的VivaLNK(维灵)也是一个例子。这家公司的Fever Scout体温产品已经通过FDA认证,并在澳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地区上市。李江对记者表示,他们最近也在进行一个Developer Program(开发者项目),提供硬件产品、算法及软件端的协助,合作方包括医疗研究机构、运动公司、知名大学的相关研究部门等等。以斯坦福为例,在其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与VivaLNK(维灵)的合作中,VivaLNK(维灵)的Vital Scout心电产品被用于数据的收集和24小时的监测,研究青少年压力和抑郁相关性等领域。
“医疗是一个涵盖很多方面、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让专业的公司和机构做专业的事。比如在做斯坦福这个研究的时候,假如不能获取连续的、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可能就没办法有效衡量青少年压力程度等重要变量。”李江说道。
在和VivaLNK(维灵)合作的过程中,Myia首席执行官Simon MacGibbon表示,“由于VivaLNK的设备输出具备完整度和精确性,团队能够充分满足定制化的需求,让我们能专注于探索预测、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在商业化模式更加明朗的现状下,这些玩家很可能合作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体系:信息属于患者,医生负担减轻,医疗服务更加透明、有效,也更少地受到地域限制。
中国远程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CMS的政策只能影响美国的患者,然而美国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政策导向是全球远程医疗市场的一个“晴雨表”,对于中国市场也颇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分级诊疗已经推行了数年,然而效用仍旧不明显。
究其原因,中国医疗信息的电子化长期落后,各级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都较为分散和割裂,也没有非常清晰的医疗服务分类,不管是康复、门诊还是住院,时常混杂在一个大型医院里。
这一点正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逐渐改变。
2015年初,国家卫计委明确网上问诊属于严格的医疗行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并出台了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此后,不少医生在提交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等证明,完成多点执业备案后,就能同时在医院和线上医院提供医疗服务。
“从现行政策来说,多点执业不需原单位同意。但我告知供职单位,在网络上有了知名度,不少患者会慕名前来,线上线下相互促进,不会影响线下工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林志淼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道。
根据新华社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国已实现远程医疗在1.3万家医疗机构的覆盖,开展了超过6000万次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
由于技术进步,医学影像传递更加方便迅速、网络覆盖的扩大也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网上的诊疗资源,远程问诊成为了分级诊疗中补充复诊、会诊和术后复诊等步骤的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中国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也正在逐步建立。2010年以来,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试点办公室后,起草制定了一系列电子病历相关文件,建立行业标准、对医院病历的电子化进行分级评估等。从电子病例的书写、编码、功能、互联互通、管理等多个维度,推进其应用。
OMAHA联盟(Open Medical and Healthcare Alliance, OMAHA)最近发布的“当归”项目则是一个来自行业相关方的尝试,意在通过区块链推动医疗信息电子化。OMAHA由知名医疗企业、政府机构、媒体等多方共同成立,希望通过协作来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和提升整体效率。
“当归”项目的白皮书中写道:“希望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自己的个人健康档案,让老百姓能够在确保隐私安全的情况下,获得自己的数据,管理自己的数据,利用自己的数据,让数据赋能于个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市场长期存在着医疗资源不平衡,向沿海城市和一二线大城市倾斜的问题,而远程医疗同样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2018年四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三项措施,希望“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更多群众分享到优质医疗资源。 ”在他参观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其会诊中心已累计完成6500多例远程会诊,覆盖云南、青海、新疆、西藏等20多个省和自治区。
“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省份开始由政府发起,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尝试将乡县市各级的系统与中心打通,进而缩小城镇、农村间的医疗基础设施、医疗环境、医疗水平的不均衡。远程医疗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未来前景非常广阔。”VivaLNK(维灵)李江说道。
上一篇:IBM的Watson遭遇重大挫折,Amazon、Microsoft、Google恐步后尘
下一篇:用于生物计量可穿戴设备的光学心率传感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