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及困境浅析

发布者:GoldenSerenity最新更新时间:2016-02-16 来源: 《科技视界》 关键字:移动医疗  发展现状  商业模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移动医疗的概念

  移动医疗( m-Health) 的概念首次以“ 无线电子医疗”的形式提出。之后无线通讯和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些可穿戴的用于移动医疗的系统逐渐普及。谓移动医疗,就是把移动计算技术、医学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用于医疗服务。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 对移动医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嵌入式设备、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的体系非常庞大,组成比较复杂,从行业角度来分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行业或者人群参与:一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了远程交互过程中的数据传输通道;二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了各类生理传感器模块以满足具体的医疗需求;三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大中小型医院这些传统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有远程医疗资源需求的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或者需要健康监护的老年人,都是移动医疗的直接使用者。

  2 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

  移动医疗体系中与患者接触的主要是生理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目前采集人体常见生理参数的传感器有心电、血压、血氧、呼吸、体温、血糖等。与终端的互联互通方面已经有康体佳联盟等组织在制定相关的标准,一般通过有线( 如USB、串口) 或无线( 如蓝牙、Zigbee) 把采集的数据发送到用户所持有的移动终端上。通过在移动终端上部署特定的程序,把采集到的生理信号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可供病人查看参考,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4G 移动网络发送到医生工作站供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诊断。

  国内有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吉林大学的李萧义等设计了一种移动血糖监护系统,系统由多个基于Java 手机的血糖检测仪与糖尿病监护中心组成,可实现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护。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血糖测试仪通过串口与Java 手机连接,不仅完成了检测功能,还可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发送检测值和接收专家的诊断。大连理工大学的金建设等设计了一种基于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医疗远程监护系统,该系统利用手机作为传感器网络的中心节点,与布置在人体上的传感器节点组成人体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病人生理参数数据的采集。同时,手机又作为连接远程无线网络的网关,以及病人获得信息的人机接口。利用该系统,病人可以了解自己病情和接收医疗指导信息,医疗机构可以对病人进行远程监护和紧急救助,病人家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状态进行查询。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如国内的春雨医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相关软件免费为用户提供了图文、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咨询,并由二甲、三甲公立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在3 分钟内为用户进行专业解答。春雨医生还采用了流数据健康管理技术,对多来源数据进行采集并以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将用户的运动、饮食、体重、血压、血糖等多种人体数据进行全方位汇总,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美国的WellDoc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BlueStart 的手机糖尿病处方应用,它利用智能算法,根据用户的动态血糖情况给出科学的建议。其早期的糖尿病解决方案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糖化糖蛋白( HAIC) 水平在3 个月内平均降幅达2.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8%。这些例子说明移动医疗正在改变我们的医疗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3 移动医疗的困境

  虽然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在人类的健康领域崭露头角,但在其继续发展壮大的道路上,依然遇到了来自技术、政策和商业等多个层面的重重阻碍。

  3.1 技术层面

  在整个移动医疗管理慢病的体系架构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方式和闭环回路。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和病人是面对面的沟通,医生会结合检测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以及对病人相关状况的询问来把决策反馈给病人,做下一步的治疗。但在远程诊疗的过程中,医患之间基本只有下行的数据通路,即病人通过各类生理传感器采集生理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智能终端传到医生工作站。这就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诊疗的最初阶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来做出诊疗结论,包括需要监护哪些参数,需要服用何种药物,这在传统模式中通过面对面交流很容易获取,但在移动医疗体系中并没有有效的渠道;二是,在诊疗的过程中,医生仅凭智能终端传过来的生理参数并不能立即对病人的病情做一个准确的诊断,还需配合病人当前身体反应和状况来诊断,从而对后续治疗做动态调整。因此,在移动医疗体系中构建有效的上行反馈方式和依托于体系的及时信息流通通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在移动医疗的体系中,一个社区医院或者大型医院管理的各类病人的各种数据必然是非常庞大的,其带来的附加价值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健康管理。然而在现阶段,由于不同品牌的硬件设备如心电、血氧等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接口不统一,采集的样本量也严重不足,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这会对移动医疗产品的口碑推广和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

    3.2 政策和观念层面

  一是,监管和安全问题。传统医疗领域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政府严格的监管,而在移动医疗领域,出现了众多的硬件生产商如各类检测设备,软件制造商如电子病历系统,服务提供商如移动网络,这些环节对于移动医疗的实施过程缺一不可,而目前尚无移动医疗领域的具体监管措施和相关政策,在移动医疗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和纠纷,由谁来负责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也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是,实施成本问题。移动医疗体系的构建必须获得传统医疗机构的配合,比如在医院构建专用局域网络,添置医生工作站和护士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医护工作者改变现有工作方式,以前主要通过查房近距离接触病人获取信息,而在移动医疗中需要时刻关注工作站传过来的监测信息,这些转变都会带来巨大的物力和人力成本。现实当中,传统的大型医院现有模式下的运行过程中已经不缺病人,可能不愿意做出改变,而小型医院又可能因为成本问题无法实施。

  三是,病人接受度问题。在传统医疗模式中,病人面对的是看得见的医生,而在移动医疗中,病人必须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与医护人员取得沟通,通过这种途径是否还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另外在获取服务前还需要主动学习系统的使用方法,增加额外的前期成本,这可能对移动医疗的主要服务人群即众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是一个难题。

  3.3 商业模式层面

  眼下移动医疗产业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几种:硬件层面,通过销售智能产品赚取收入,如各种生理监测模块、智能终端的销售。这种公司的盈利相对稳定。在应用程序层面,既可向用户收费,也可对接资源并提供广告,向第三方企业、机构收费,比如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但是如果这类非医疗企业面向患者收取问诊费用,就会涉及到网络行医执照问题,而这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同时国内公众对手机软件的付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他们的医疗支付意愿不会太高,向他们收取软件费用显然还不太现实。

  4 结语

  近些年来移动医疗确实展现了非常火热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出现了试点医院和相关公司,但因为技术、政策和商业模式层面上的欠缺,该产业的发展遭遇了不小的困境。针对目前移动医疗产业的困境,笔者认为首先在技术上要确保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生理采集模块的正确度,降低功耗和体检,发展微型化、可穿戴式的采集模块,同时研究针对各类采集数据的提取和应用,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更好的发挥智能终端的作用。另外相关部门和行业领军企业在政策上应不断推进,根据后期业内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而在商业模式上,移动医疗厂商需积极向保险公司、传统医疗机构寻求合作,逐步摸索出相对成熟、互惠互利的盈利模式。

关键字:移动医疗  发展现状  商业模式 引用地址: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及困境浅析

上一篇:可穿戴医疗将在2016年呈爆发式增长
下一篇:脑电波为虚拟现实带来了新前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1

机器人传感器分类,及国内国外发展现状解析
机器人分类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内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本身状态(如手臂间角度),多为检测位置和角度的传感器。 外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所处环境(如是什么物体,离物体的距离有多远等)及状况(如抓取的物体是否滑落)的传感器。具体有物体识别传感器、物体探伤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力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 1、二维视觉传感器 二维视觉传感器主要就是一个摄像头,它可以完成物体运动的检测以及定位等功能,二维视觉传感器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许多智能相机可以配合协调工业机器人的行动路线,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机器人的行为进行调整。 2、三维视觉传感器 最近三维视觉传感器逐渐
[机器人]
产业分工向垂直化发展,国内半导体厂商商业模式生变化
近年来,为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保证产能,国内半导体企业逐渐开始从分工化向垂直化方向发展。 诸如,矽力杰、卓胜微陆续宣布投建晶圆厂和封测生产线,将逐步由Fabless演变为IDM模式;此外,豪威、敏芯微、明微电子、富满电子等众多IC设计厂商也纷纷加码封测,逐步形成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芯片销售”为一体的垂直产业布局。 模式变化 1987年,台积电的成立标志着半导体行业从垂直化向分工化的变革。 晶圆代工厂商通过集中产能优势,提高产能利用率、摊薄生产成本,降低了半导体行业的准入门槛,使得中小、初创型IC设计公司能顺利进入市场。 凭借快速的设计能力,IC设计厂商能比IDM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且进入门槛更低,可分散投资风险,而
[手机便携]
自动泊车系统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自动泊车系统(Automated Parking System,APS)可以通过车辆周身搭载的传感器测量车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收集传感器数据计算出操作流程,同时调整方向盘的转动实现停车入位。该技术为停车带来的便利性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1、功能概述 日常生活中侧方向泊车较常见,停车时大多无人指导和帮助,泊车空间相对狭小,难度较大。自动泊车过程可以分为 3 个部分,分别是车位探测、路径规划和路径追踪: 车位探测就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等监测本车与路边车辆的距离信息,判断车位的长度是否满足停车要求; 路径规划是中央处理器根据汽车与目标停车位的相对位置等数据,得出汽车的当前位置、目标位置及周围的环境参数,据此规划
[汽车电子]
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技术现状发展
1引言 阀控式密封铅酸(VRLA)蓄电池由于具有体积小、防爆、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价格低等优点,所以深受各个行业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邮电、电力、交通、航空航天、应急照明、军事通信等诸多领域。VRLA蓄电池已经成为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整套设备的可靠运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剩余容量无法准确预测,轻的造成事故,重的酿成惨剧。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蓄电池管理系统,准确可靠地预测蓄电池剩余容量则成为电池管理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 。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来表示蓄电池的剩余容量。SOC是直接反映蓄电池的可持续供电能力和健康状况的
[电源管理]
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技术<font color='red'>现状</font>及<font color='red'>发展</font>
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发展前景分析
智能传感器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必创科技(300667)、敏芯股份(688286)、四方光电(688665)、森霸传感(300701)、中航电测(300114)等 本文核心数据:发展历程、渗透率、市场规模 智能 传感器 得到广泛关注 传感器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结构型、固体型、智能型三个阶段,随着各类技术的进步,前两类传感器逐渐无法满足对数据采集、处理等流程的需求,融合了软件算法、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开始受到关注。 据资料显示,20世纪开始,我国开始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大专院校相继报道智能传感器相关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几家研究机构采用混合集成技术研制出实用的智能传感器;2010
[汽车电子]
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font color='red'>现状</font>及<font color='red'>发展</font>前景分析
进军移动医疗 移动运营商究竟何处入手?
  移动通信,正在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新的变革。对于医疗行业而言,移动通信的价值日益凸显:因医疗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看病难”、“看护难”问题,将会因为移动技术特有的便于使用和低成本等优势而得到解决。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移动医疗相应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当下颇为关注的热点,以至于Mobile Health(移动医疗)逐渐成为一个专用名词。   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是,在刚刚结束的201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移动医疗就作为一个热门的主题论坛而吸引了诸多的演讲者,甚至包括了致力于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全球主流的移动运营商也纷纷进军这一领域,其中包括NTT DoCoMo、AT&T以及沃达丰等。而
[医疗电子]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ABB为例)
发展历程:走向化/通用化发展 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技术萌芽阶段(20 世纪 50-60 年代,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机器 人的雏形始成,其最初是出于军事、核工业的发展需要,用来满足代替人类进行放射性物 质处理的遥控手。此后,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最早提出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于 1954 年申请“可编辑关节式转移物料装置”的专利。1958 年,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公司 Unimation 成立,并于 1959 年利用乔治·德沃尔的专利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 Unimate,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在此期间主要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即没有自主决 策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的示教再现型
[机器人]
物联网带火移动医疗可穿戴成“私人医生”
    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局、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信息化部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将以“万物互联智慧生活”为主题,于7月11日-14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通过集体性展出时下最热门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全面揭示新时代下的变革发展趋势,而在这场行业盛宴中,与医疗相结合的可穿戴设备也成了本次展会的热点。     从智能工厂到智能家电,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全球,基于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万物互联正悄然引领着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不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正在被加速,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市场蓬勃发展。     万物互联时代畅享智慧生活     随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