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存在隐患的医疗黑科技

发布者:dong125612最新更新时间:2016-07-16 来源: 动脉网关键字:医疗  黑科技  机器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就在Wilhelm Conrad R?ntgen公布自己发现X射线之后不久,人们担心这种高能照射可以读取他们的思想,看穿身体和灵魂——甚至有厂家专门生产出防X射线的内衣。到了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科技、虚拟现实、基因组测序等技术也引发出类似的恐惧。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这种恐惧的产生都是源于人类在某些技术领域的无知。

  接下来,动脉网将为大家拨开笼罩在数字医疗科技之上的迷雾,对其在生物伦理方面引发的问题给予解答,帮助人们安心、自如地使用这类科技。

  1、据说人工智能可以控制人类,是真的吗?

  

  有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研究,其进展之快令人震惊。IBM Watson致力于为医疗数据打造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枢纽,将闲置信息利用起来,以支持更加优质的诊断和护理服务。它可在数秒之内读取上百万份文件,然后给出最佳治疗方案;Atomwise则试图利用超级计算机提前对药物疗效做出判断,从而达到降低药物研发成本的目的;Google Deepmind Health被用于从医疗纪录中挖掘数据,以此加速医疗服务的供应,并提升医护体验。这一项目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已有一“位”合作伙伴:Moorfields Eye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双方共同努力,以改善眼部诊疗效果。

  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为提升人类福祉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担忧,最为典型的一个是:人们担心复杂精密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会赶超人类大脑,主宰人类命运,剥夺人类的自由意志和思考能力。Stephen Hawking甚至说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之日,便是人类灭绝之时。

  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太消极,但我也认同一种观点,即我们应做出必要准备,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合理的利用,其中包括设置道德标准来对其发展施以适当限制,以及放慢研究速度,好腾出时间制定方案,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在制定规则方面,谷歌已先人一步采取行动。假如能够有机会习惯人工智能技术,并发掘出于自身有益的方面,这对于患者和医护从业者来说都是一大利好。Cognitoy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一种柔和有趣的方式帮助开发幼儿的认知能力。

  2、外科手术机器人会不会突然失控、误伤病人?

  

  人类在优化外科手术效果、提高操作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操作准确度和控制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去年12月,强生与谷歌联手创建了Verb公司,其主要目标是为外科手术从业人员研发出一款集前沿机器人技术与一流医疗设备于一体的“外科手术解决方案综合平台”。

    外科手术机器人有许多优势,比如低成本和高效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担心这些机器人有一天会失控伤人。但其实,只要我们考虑周全,万事谨慎,这样的恐怖故事就不会成为现实。因此我不断强调加强人工控制,因为目前所有的外科手术机器人都是通过人工控制发挥功能的。此外,许多操作本身十分复杂,或是使用科技的经济成本太高,所以这些操作难由机器替代人类完成。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在外科手术领域,科技的使命仅仅在于辅助主刀医师更好地完成手术。

  3、公司可以利用我们的医疗数据监视我们的行动吗?

  Proteus Health让患者贴一片形状类似于补丁的传感装置在身上,通过这个“补丁”他们可以对每一位个体患者的医疗习惯进行分析。这一传感装置将数据传送至患者和医师的智能手机,以帮助二者更好地对医疗过程进行管理,最终提升医疗效果。在这个例子当中,虽然医疗数据被收集利用了,但这种收集利用是以一种于患者有益的方式与目的进行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Oscar Health,一家立志改变医疗保险领域繁复现状的初创公司。他们的基本理念是:凡采取积极行动预防疾病发生的个体都应得到奖励。他们的顾客会得到一个免费的Misfit计步器,只要达到各自的日行走量目标,就可以得到1美元的奖励。

  假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案例,似乎患者的保险都是以牺牲个人医疗数据换取的,其中包括睡眠数据、健康追踪仪收集到的数据、血压数据、心电图数据和通过小医疗器械测量得到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保险公司就可以随意改变保费,或是通知顾客:基于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很快就要提高你的保费了。假如你不按照专为你量身订制的饮食计划选择食物,而是钟爱吃牛排,或懒得运动,那么你的保费就会增加。总而言之,你做任何事情、任何决定,都会对你的保费产生影响。

  而且数据的流动似乎永远是单向的:患者把数据传送给医疗公司,却收不到有关医疗公司的任何信息。这肯定是不公平的。我们怎么判断一家生产可佩戴设备的初创公司是否可靠、是否会妥善保管我们的个人数据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除非这家医疗产品公司得到了食品药品管理局这样的政府机构的许可,并且其生产经营行为符合一定的规范,比如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法案),否则就不要将信任交给它。如此一来便可确保我们的个人信息没有给错人,一旦被误用,相关单位一定会受到制裁。公司应当在网上建立公开透明的档案和面向顾客的在线沟通渠道。我们对一家公司越了解,个人信息被误用的风险就越小。

  4、吞入式传感器和植入芯片会损害健康吗?

  

  很多人相信,在未来,微型摄像头和微芯会入主医疗产业。患者可吞入微型摄像头和以药片为载体的微芯来检测是否有服用药物。VivaLNK’s eSkin Tattoo等生物识别纹身可以以一种严密的方式传送药物信息。射频识别(RFID)芯片可被植入人体皮肤,做识别设备用。

  不过,一些人担心这类设备可能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体内,比如病毒,然后从内部对人体发动攻击,比如电影《黑客帝国Ⅰ》中被用在主角尼奥身上的那个小东西。显然,人类会有这种恐惧,是因为我们天生就对干涉身体自然运转的事物持反感态度,讨厌有一个小东西在我们的身体内自行运作。

  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医疗从业人员不得不设立适当的道德标准好帮助社会从一个宏观层面上应对传感器和芯片这两种新事物的兴起。在这样的道德标准规范下,只有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提供的传感器和芯片足够安全的微型医疗设备供应商才能获得合法生产资格。

    5、虚拟现实技术会使我们脱离现实吗?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医疗行业的面貌。洛杉矶Cedars-Sinai医院的Brennan Spiegel和他的团队向患者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世界,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减轻痛苦。通过一部放置在患者家里、学校或是生日派对、足球比赛等特殊活动现场的360全景监控摄像机,再加上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副虚拟眼镜,VisitU就可以帮助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年轻患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继续享受生活。

  尽管好处多多,许多人还是对虚拟现实技术持保留态度。没错,佩戴Oculus Rift目镜可能会引发一定的不适感,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距离人们担心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脱离现实”简直十万八千里。《时代》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韩国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咖啡馆打一款网络游戏上了瘾,导致自己两岁的孩子活活饿死在家里。另外一个可怕的故事同样发生在韩国:2005年,一名22岁男子在玩当时很流行的一款“星际争霸”游戏连续达50小时后,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类似案例的发生使许多人相信:虚拟现实技术也会令人沉迷或上瘾,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因此我建议,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必须循序渐进,别着急,一步一步来。至于Google Cardboard——目前最简单、最廉价的虚拟现实设备产品——会提供什么样的虚拟现实体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6、基因测序技术真的可以揭示我的命运吗?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挽救生命。早在2013年,遗传学家Stephen Kingsmore和他的团队就通过快速基因测序挽救了一名男婴。发展至今,这项技术比以往更加廉价,应用也更广泛。截至目前,已经有一些大的工程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挖掘人体遗传数据,好帮助患者分析他们的基因当中都携带了什么风险。

  一提到事关生死的大命题,人们似乎总会联想到分子生物和基因科学。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如何成形?这样的思考往往又会引出生物伦理方面的严肃话题。许多人认为,一些医学家和医疗业本身都是在试图通过基因组测序和修正基因这样的行为越权扮演“上帝”和“造物主”的角色。Stranger Visions以艺术的形式使这种恐惧得到了具体的展现:通过对可从中提取出基因的物质——如在公共场所中采集到的烟嘴上的唾液——进行分析,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相应的人形塑像。这一艺术行为表明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基因分析可能会帮助科学家获知某一人体的全部信息,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会害怕是正常的,通过你的一滴血或一口唾液就可以全面了解你的身体和生命,这确实很诡异。而基因学的发展可能会赋予它更大的权力,比如揭示基因中携带的致病因子,并对特定的生活习惯是否会诱发某种疾病这类事情作出判断。大多数人对此是拒绝的,因为他们并不想获知潜藏在自己基因当中的致病因子以及可能的健康走向。他们不想提前获知并改变命运,因为他们相信命运这种东西是早就注定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我相信,只要加以合理谨慎的利用,并且是在不违背生物伦理的前提下,基因学和遗传学工具在预防和治愈疾病方面会发挥惊人的作用。消除人们对基因学的恐惧的最佳方式是科普和教育。我们应当做的是像Personalized Medicine Coalition那样,针对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学的利害面给出一个大体的介绍。但愿以后会有更多的机构做这样的事情。

  7、纳米机器人会加剧生物恐怖主义吗?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群研究人员最近一直在针对一种直径不到一毫米的微型机器人进行相关实验。这种机器人可以在体液中随意流动穿梭,并十分精确地将药物或其他医用缓释剂运送至人体特定部位。科学家设计这种扇贝形状的、直径不足毫米级的迷你机器人是为了使其能够在非牛顿流体当中任意穿梭,比如人体的血液、淋巴系统或是眼球表面的黏液。

  纳米机器人尺寸非常小,即使有人把它放进你喝水的杯子里,即使你把它一起喝进体内,你都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有人担心这种微型设备会使全面监控成为可能——体液内有这么一个小机器人游来游去,那一定什么秘密都藏不住了。也有人担心会有罪犯或恐怖分子利用这种纳米机器人行违法之事,比如往人体内运送毒素或致死药剂。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当尽早就涉及纳米机器人的道德问题开展公开讨论,并成立生物伦理专家组,针对纳米机器人可能会造成的安全威胁进行评估。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和全体社会公众需要通力合作,不给那些试图利用数字医疗科技危害他人的危险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8、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医用机器人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遥远的未来;现如今的医疗产业当中已经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Xenex机器人利用紫外线给医疗器械消毒;比利时的两家医院“雇”了Pepper机器人做前台。同样是在这两家医院,TUG机器人帮忙搬运不易携带的药物和医疗用具;小熊形状的RoBear机器人可以将患者从床上抬起来并安置在轮椅里,或帮助他们站立、运动,以免得因卧床太久而患上褥疮;Veebot机器人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快速采集血样;此外,已经有科学家开始着手研发性爱机器人。

  许多以前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交给机器人做,这触发了一些医疗从业人员、医护工作者包括普通人的恐惧神经。能让机器人做到采集血样或将患者从床上抬起来这样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万一他们误伤患者或突然失控怎么办?和外科手术机器人一样,想要消除忧虑,人工控制是关键。还是那句老话:科技所起到的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人才是主导。

  不过,随着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我们应当接受机器人这种新鲜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学会利用它。这不是要求我们像对待充气娃娃一样,将它们作为生活伴侣,并与之一起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借助机器人的能力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便利。正所谓见多不怪,多被机器人抽几次血,我们就会把它们当成是人类护士一样了。

  9、DIY生物科技会引发致命疾病吗?

  近年来,社区实验室已变得越来越普及,比如匹兹堡的“公民科学实验室(The Citizen Science Lab)”,其目的是激发出公民——从幼儿到老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在这些实验室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展创造活动,比如设计药物和修饰基因。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DIY生物科技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被罪犯和恐怖分子利用,为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来制造一些有害物质。另外一些人认为,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医学研究是且只应是科学家的权利和职责。倘若这种权利被扩散至所有人,其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

  至于解决方案,和我在前面几个案例当中提到过的一样,就是制定规范并施加监管。利用CRISPR法修饰基因将在今后一至两年内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的规则必须尽快出台,以确保社区实验室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10、便携式医疗设备靠谱吗?

  可穿戴健康设备和传感器的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这些设备,如Scanadu和Viatom Checkme,不仅可以测量体温,还可以追踪心率、测量脉搏的速度和节奏、测量血氧饱和度、心脏收缩压、以及运动和睡眠。总而言之,这些设备的出现几乎完全刷新了我们对医疗的理解。有时你甚至不必去医院,在候诊室等上几个小时,只为那十分钟的检查。只要有合适的设备,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替自己做出专业级别的诊断。

  不过,许多人不信任这种设备的准确性,除非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否则他们会拒绝使用。此外,一些人认为只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才是安全可靠的。

  因此,我建议此类设备生产商与顾客做到充分沟通,向顾客明确讲解自己的产品在质量方面都通过了哪些安全评估。当然,规则和标准也很重要。食品药品管理局有一张单子,上面罗列了通过批准的设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其他国家也可以加以借鉴。

关键字:医疗  黑科技  机器人 引用地址:盘点:十大存在隐患的医疗黑科技

上一篇:智慧医疗走红 健康大数据发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再迈一步
下一篇:医疗科研应用前景广阔 器官芯片技术再获突破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3

随着5G时代的到来 机器人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亚洲知名在线体育品牌乐动,以科技为广大用户提供专业服务。面对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行业尖端。品牌最近关注到,剑桥大学两位教授前不久发布了一项报告,分析了365种在未来可能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职业,会计、政府职员和银行职员等现在看起来光鲜的职业,被淘汰的概率很大。一石激起千层浪,机器人要来抢饭碗的焦虑情绪弥漫在各行各业。 事实上,乐动注意到,机器人将代替人类从事一些职业已成为共识,在一些行业也早就实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近20年的专业人士刘庆峰给出了一个结论:简单重复性的技能,通过学习、训练就能得到的技能,都容易被机器人替代。 不过在乐动看来,尽管在一些行业机器换人
[机器人]
工业用穿戴机器人要来了?
据韩国媒体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全面展开工业用穿戴型机器人的研发,未来将加速高附加值领域的机器人事业发展。 根据10月22日现代集团的消息,目前现代集团正在进行穿戴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移动类三大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为此正在积极的推进投资国内外拥有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前途企业。 去年9月在北美的现代·起亚工厂测试了“椅子型穿戴机器人(H-CEX))”,今年年末计划将对“上身穿戴”H-VEX型机器人进行技术检测。 现代汽车集团今年年初新设立了机器人部门,“椅子穿戴机器人”就是机器人部门和活力开发中心一起合作诞生的。以工业现场应用为目的开发的现代集团第一款穿戴型机器人“椅子穿戴机器人”是为了维持作业工人坐姿,辅助膝部关节,虽然模型
[机器人]
Mochibot机器人:像变形虫一样的32足机器人适应崎岖地形
10月1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IROS)上展出了一台叫做Mochibot的机器人,该机器人有32条可伸缩的“腿”,可以适应各种崎岖地形。该机器人由庆应大学与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 Mochibot重量约十公斤,它的32条腿可以向各个方向伸缩。Mochibot能够根据移动方向决定每条腿的伸展或收缩程度,因此,它可以通过改变形状完成任意方向的位移,并具有极高的平稳性。 因此研究人员将在未来致力于发掘Mochibot在行星探测或灾难响应等方面的应用前景,Mochibot有可能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高机动性和冗余性,使它能够可以胜任很多科学任务。
[机器人]
越疆科技协作机器人累计销量超3万台,国产出口第一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轻量型全感知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集感知交互为一体的全感知智能机械臂的研发,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机器人产品及教育、工业、商业等行业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到3C行业的精细化生产、食品行业洁净生产到医疗、物流、新零售等领域的自动化需求,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专业、柔性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目前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共有CR系列、M1系列及桌面级MG400系列三个产品线,其中CR系列为六轴协作机器人,能够完成搬运、组装等任务;M1为4轴协作机器人,主要用于视觉识别分拣、PCB插件等流水线作业;MG400桌面级机器人是越疆科技产品矩阵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部署
[机器人]
今年苹果WWDC没有黑科技,全是“旧”科技?
苹果WWDC 18(第18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在美国加州圣何塞McEnery会议中心召开。苹果像是例行公事一般,开了一场“阶段性成果展示会”。没有 黑科技 ,全是“旧”科技。   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苹果WWDC18(第18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在美国加州圣何塞McEnery会议中心召开。不过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不但如我们预期的一般没有新硬件发布,而且也没有之前热议的iOS与mac OS应用融合。     苹果像是例行公事一般,开了一场“阶段性成果展示会”,向外界介绍了一下他们这一年来在iOS、watchOS、tvOS和macOS上究竟做了些什么。   没有黑科技,全是“旧”科技。   苹果的AR应用:不抛弃,不放弃 苹果一直都没
[嵌入式]
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机器人+AI触发时代新机遇
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力成本上涨和市场不稳定因素,使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而机器换人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5月10日,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隆重举行,来自机器人行业的权威专家围绕机器人技术与AI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会现场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程,以产学研为纽带,着力突破机器人关键技术。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会上强调,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科技创新和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视觉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数据机器学习、脑机接口交互、AR/VR等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浙江已形成了机器人生产基地、智能终端创新中心和立体智能物流云平台,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
[机器人]
Nordic低功耗蓝牙智能机器人为孩童提供STEAM教育解决方案
Nordic Semiconductor宣布全球STEAM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童心制物选择使用Nordic的nRF52832低功耗蓝牙 (Bluetooth® Low Energy /Bluetooth LE)系统级芯片(SoC),为其童小点(mTiny)互连机器人和点控笔提供无线连接。 童小点是一款无屏幕的逻辑思维启蒙机器人,使用点控笔、连接的机器人和互动地图来操作,设计用于帮助四岁及以上的孩童学习基本的编程思维,进行多感官沟通、开发逻辑思维,并且通过语言、数学和音乐来以交互方式解决问题。 点控笔和机器人都具有光学识别功能、6轴陀螺仪和Nordic nRF52832 SoC,使得指挥笔能够通过低功耗蓝牙无线连接向机器
[嵌入式]
Nordic低功耗蓝牙智能<font color='red'>机器人</font>为孩童提供STEAM教育解决方案
2024开年人形机器人赛道热火朝天 已吸金超60亿元人民币
1-2月,人形领域相关融资事件5起。 2024开年,人形机器人赛道热火朝天。 1-2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融资事件5起,其中超亿元人民币融资事件4起,总融资金额超60亿元人民币 。这一连串融资事件凸显出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1-2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融资事件盘点 星动纪元-超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1月,人形机器人研发“星动纪元”获超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联想创投领投,金鼎资本、清控天诚跟投,老股东世纪金源超额追投,华兴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具身和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以及公司人才和技术壁垒的持续构建。星动纪元于2023年8月在北京成立,由清华大学交叉研究院孵化,
[机器人]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