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领域,国家更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国家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精神的落实,预期8万亿的医疗需求市场和相对不甚完善的医疗产业机构,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登台竞艳。
一时间,你打造平台,我收购医院,在动辄上亿资金的驱动下,先行者们跑马圈地,抢占“风口”,在天昏地暗的厮杀中,在生物技术、新药研发、移动诊疗等领域逐渐出现各自的霸主,也把市场再进入的门槛拉到了遥不可及的高度。
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巨头的出现能够起到规范市场,优化资源的作用,然而,就像一头大象无法对脚上的疮痒做出迅速反应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也给来自各方各面的服务商留下了成长空间。
“一枝独秀难为美,百花齐放方为春。”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和您聊一聊2017年医疗领域还有哪些“小而美”的创业机会。
院内3D导航系统
到哪里抽血?到哪里拍片?骨科在几楼?病房楼又在哪里?
如果你就诊时曾为这些问题困扰过,那么把烦恼抛给“院内3D导航系统”吧。它不但可以把医院的全貌予以完全展示,给你提供就诊路线最佳规划,甚至连周边停车、住宿等问题都可以完美解决。
智能候诊系统
候诊的时间最难熬。不敢分神怕错过叫号,同时又心中忐忑,难以集中精力,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如果你需要到2个或者更多的科室,先排哪个后排哪个,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智能候诊系统”可以通过分诊台与主诊医师的协调控制,动态评估等待时间,为你的决定做参考。
当然,诊前10分钟、5分钟提醒只是它的基础功能。你也不再用为担心临时去洗手间错过排号而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你可以主动发起“换位”请求,让排在你后边的患者先就诊,同时顺延保留自己的排队资格。
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候诊的时候是最佳的患者教育窗口,患者可以接受到该科室的信息推送,包括科室介绍、近期坐诊排班等情况。不同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候诊区大屏幕公共广播,对于私密性问题,患者可以通过APP点播,帮助患者对自己病情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就诊安排有一个更好的规划。
病房管理系统
春运都可以选座了,把病房资源对公众开放在技术上应该没有难度。通过APP,哪个科室还有多少张空病床一目了然。当然,是否收入院的决定权仍在主诊医师手里。不过,让患者知道自己是因为不需要住院还是因为没床位而住不了院,也算是一种进步。
医师评价系统
灵感来自于同为服务业的移动通讯和银行,患者就诊后可以对医师的服务进行评价。
不同于大众点评、好大夫在线就诊评价信息的对外开放,“医师评价系统”的反馈是对内的,这些信息仅对医生本人及上级特定人士开放。
评价维度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医术、医德等等。对医生的分级不再是简单的主任、专家这类笼统的头衔,加入星级评价后,想想看,一个“五星专家”是一个多么荣誉的称号。
之所以不对外公开,是因为受自身条件所限,患者的评价有可能是片面、不公允的,公开的评价会占用医生大量的精力去处理。
星级评价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医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智能可穿戴设备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医疗将会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像智能手环、手表,甚至水杯、血压计等等,各厂商虽然已经有切入不同的应用领域的意识,但目前,真正实用的、革命性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VR+医疗
把传统二维的CT、MRI图片进行自动化的三维重建,让医生可以通过手势或操控工具,与虚拟现实模型实时互动。一方面,能让患者更直观的了解病情,便于医患沟通;另一方面,对医生来说,可以进行模拟手术规划,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同时,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的空间。
家庭医生集团
根据国家规划,到2017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优先覆盖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笔者预测,相对于现有提供较为高端医疗服务的“医生集团”来说,从服务频次、便捷性、患者忠诚度和服务成本几方面看,社区版“家庭医生集团”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医疗服务是最考验“细活”功力的一个行业,它面对的个体千差万别,不可能像一般电商那样进行标准化配送,一旦出现问题也没有“退货”选项,这就要求参与者们的服务标准只能是“精益求精”。
笔者认为,智能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能像笔者的口号那样,通过这一点点小小改变的积攒,让医疗变得更有温度。
上一篇: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有望推向全世界
下一篇:未来医疗黑科技能否取代医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