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看见”血管的“扎针神器”到“史上最强PET-CT”以及“钢铁侠”外骨骼机器人,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7年“全国双创周”上,诸多未来感十足的新科技竞相争霸,与百姓健康相关的新医疗,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让我试试”“我的血管好细啊”“你的长什么样”……在中科院一款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前,不少观众争先恐后把胳膊伸过去“照一照”。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神器”的功能是弥补肉眼观察不足,解决患者在扎针穿刺过程中血管难找的难题。
相比小型医疗设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设备,拥有2米超大扫描视野,被称为用于观测人体内部的“哈勃望远镜”。它比传统扫描设备的探测灵敏度提升了40倍,扫描时间从传统20分钟缩短至15秒至30秒,扫描时产生的辐射剂量降至1/40,应用人群可拓展至母婴、青少年与儿童。
“双创周”上备受关注的还有一个高逾1米、20公斤左右,从上到下由10多个关节、19个传感器、11个分布式CPU模块等组成的外骨骼机器人。截瘫或偏瘫患者穿上这套“钢铁侠盔甲”,不仅能重新站起来,将来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外骨骼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在于力反馈,通过装置在各个关节和足底的力传感器,可以识别传感信号、了解使用者的走路意图从而动态调整步态轨迹。由于设备在力跟随模式下,能将机器本身重量扣除,使用者通过比较小的力量就能把整个设备带动起来。
“双创周”上的新医疗只是全国医疗设备创新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为15%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仅最近一个月就亮点不断:拥有自主研发磁控胃镜胶囊机器人的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获得1亿美元投资,产品走进英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研制的心系列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已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批准,有望打破进口依赖局面,且价格便宜20%至30%;联影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33.33亿元,成为目前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安翰医疗董事长吉朋松表示,未来将借助互联网打造消化道医疗的大数据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使全国各地的胶囊胃镜受检者能够享受远程服务。
先进医疗器械是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的核心引擎。《“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展目标提到,研发10项至20项前沿创新产品,重点培育8家至10家在国内、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等。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
业内认为,随着一些新技术逐渐被研发出来,以及在相关行业标准、政策的指导下,医疗设备水平将不断提高,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将率先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解绑”。上海食药监局副局长肖泽萍表示,这是一项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医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这种分工也有利于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加快创新产品的上市步伐,造福更多国内患者。
关键字:医疗科技 机器人
引用地址:
国产医疗科技屡刷新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1
智能机器人:可以看透豆腐渣工程
图为肖继忠博士向记者展示其研制的微型四旋翼 机器人 模型。本报记者 冯卫东摄 说起纽约的大学,国人可能首先想到哥伦比亚大学。但在曼哈顿,有一所不为国人熟知的纽约城市大学,这里曾先后培养出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挂满名人肖像的学校荣誉墙上,一位华人科学家的面孔显得格外突出,他就是在 机器人技术 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肖继忠博士。 爬壁机器人能看穿“豆腐渣”工程 现任纽约城市大学感知机器人与智能仪器研究中心主任的肖继忠博士,从1999年开始涉足机器人研究,其发明的爬壁机器人系列产品样机,在国际机器人比赛中屡获殊荣,引领了爬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中,City-Climber视觉检测机器人,获得2006年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最佳
[嵌入式]
重庆微浪生物发布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生物实验机器人
6月23日,重庆微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浪生物)在军博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生物实验机器人——-ReadyGo Lab Robot。 这款生物实验机器人,是一套由控制系统、机器人和功能模块组合而成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其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及可以实现360度运动控制的六轴协同型机械臂代替实验人员双手。各功能模块既可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协同运作。实验室需要某项功能,在机械臂上加装或切换相应的功能模块(工具头)即可。如此一来,不仅可轻松实现精准移液、开盖和移板等多种实验操作,扩大实验室自动化范围,还能通过云端共享实验应用模块方式,简化自动化实验流程设计。 据介绍,有了这款生物实验机器人,实验人员只需做好实验的整体设计
[机器人]
技术控速来:那些工业机器人里的黑科技大盘点
机器人操作机结构 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及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实现机器人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例如,以德国KUKA公司为代表的机器人公司,已将机器人并联平行四边形结构改为开链结构,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加之轻质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此外采用先进的RV减速器及交流伺服电机,使机器人操作机几乎成为免维护系统。机构向着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机器人的结构更加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二者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采用并联机构,利用机
[嵌入式]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生态
机器人推动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同时这片区域的制造业也是非常强大的。制造业对于整个大湾区的GDP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现在的制造业已经慢慢从过去的以人力为主要劳动力转化为以机器人为主要劳动力,目前大部分的流水线工作都已经被机器人所代替了。相比于人力劳动,机器人效率更高,而且也更加精准,在一些对于精度要求极高的制造业中,机器人显然已经完胜人力了。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首次突破132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超过70台/万人。 智能交互时代,机器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将会越来
[机器人]
谭建荣院士:发展机器人,必须要从基础研究做起
当前,中国经济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继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中国制造2025”战略随即横空出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变革正悄然来临。 工业机器人一向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自2013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产业也实现了稳步地发展。 然而,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突飞猛进的背后,国内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却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现如今,国内工业机器人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被外企“四大家族”瓜分,国产机器人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不得不说,机器人核心技术瓶
[机器人]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领跑者
近日,国际 机器人 联盟(IFR)表示将于下月公布《2017年世界机器人报告》。 德国媒体提前透露了部分内容。报告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领跑者。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 工业机器人 销售8.7万台,同比增长27%,占全球1/3。2018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销量预计每年增长15%到20%。 报告中还表明,2016年,中国电气和电子行业销售了3万台工业机器人,比上一年增长75%。显而易见,中国大型电子制造商们正在加码投入自动化生产。 尽管目前中国大多数进口工业机器人来自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地区。但是随着“ 中国制造2025 ”战略发展,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生产制造基
[嵌入式]
机器人领域涉及到微型无人机和微型机器人系统
据悉,美国正式开始对香港实施出口管制,暂停对香港出口美国国防和军民两用技术,并限制香港获得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及产品。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 于美股周一(29日)盘后发布新闻稿指出,随着中国政府即将对香港实施新的安全措施,将会导致香港自治权遭受损害,同时还会增加美国技术流向中国政府及军方的风险。 罗斯说,这些都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将导致香港在美国法律中的特殊地位被撤销。他表示,美国商务部已暂停实施给予香港优待的法规,包括提供香港出口许可证豁免。 罗斯指出,消除差别待遇的进一步行动也正在评估中。他说,美国敦促北京立即改变方向,落实对香港人民和世界的承诺。 罗斯宣称,美国国会此举是因为中国十三
[机器人]
蛇形机器人:应急情况下人机合作的利器
蛇形受到蛇类灵活行动能力的启发,被广泛用于探索地震区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检查、消防行动以及搜救活动。
介绍SNAKE COBOT
在紧急情况下,蛇形机器人可以配备和专用设备。但它们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与其将蛇形机器人视为工具或移动传感器载体,不如将其视为团队成员,尤其是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如灾区和紧急情况下。
协作机器人,简称cobot,代表了人机团队(HRT,Human-Robot aming)的思想。这意味着人类和机器人要联合起来处理各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当考虑这种模式时,工作步骤是同时的,工作空间是共享的,工作任务是相互依赖的,身体接触是可能的。这代表着传统机器人的根本转变,传统机器人既不与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