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I总线的大容量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2-04-18来源: 互联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 要】 详细介绍了基于计算机PCI总线大容量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和实现方法。该系统提供了两路20MHz最高采样频率、12位采样精度的数据采集通道。
  关键词:PCI总线,数据采集,VHDL,CPLD

1 引 言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号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遥测遥感等领域。在研制基于新型连续波噪声雷达体制的新型连续波雷达时,为了研究更加有效灵活的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利用计算机这个通用的计算和控制平台,先将雷达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上,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课题要求对雷达I和Q两个通道的信号进行采集,采样精度为12位,最高的采样频率为20兆。传统的基于ISA、EISA和VL总线的数据采集,受到总线带宽、控制方式和实现难易程度的制约,不能满足课题要求。而PCI总线以其峰值传输速率高达每秒132兆字节、支持突发传输等突出的性能,成为我们雷达数据采集首选的计算机IO接口。本文介绍了采用PLX9054作为PCI总线接口芯片的大容量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配套软件。
2 数据采集卡系统结构的介绍
  数据采集卡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雷达输出的I和Q两通道视频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的信号调理模块,经隔离限幅放大后,送到模数转换模块,在这里,两路模拟信号分别被转换成12位的数字信号。两路12位的数字信号经锁存后,被送到FIFO模块缓存起来,这些缓存的数据将通过PCI总线接口模块以DMA方式存入计算机内存。当数据采集完成后,这些内存中的数据将存入硬盘,生成雷达数据文件。每个通道的雷达信号只用了16位中的12位,还有4位未用,我们利用这4位来传输雷达随机二相码码字等一些数字状态信息,这些信息将从锁存模块输入,随雷达信号同步采集到计算机中。
  数据采集卡的控制是由控制模块来完成的。内部时钟模块提供内触发信号,它和外触发信号一起接到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根据用户要求来选择使用不同的触发信号。EEPROM内存储有PCI总线接口芯片PLX9054的配置信息。


3 数据采集卡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接口模块
  接口模块的功能是由PLX9054来实现的。PLX9054是PLX公司的一种功能强、使用灵活、并符合PCIV2.2规范的32位33MHz PCI总线接口控制器,它可以作为PCI总线的主控设备去控制总线,也可以作为目标设备去响应总线。PLX9054提供了PCI总线、EEPROM、LOCAL总线三个接口。LOCAL总线有三种工作模式:M模式、C模式和J模式,在实际的数据采集时,将LOCAL总线设置为C模式。选用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的串行EEPROM-NM93CS56L作为PLX9054的配置芯片,该芯片通过EEPROM接口和PLX9054相连。PLX9054的长配置方式要求68个字节的信息,主要包括:设备识别号、供应商代码号、Local总线三个空间的大小以及三个空间的基址等,可以利用编程器事先将要配置的信息写入配置芯片中。在计算机启动时,系统将根据配置信息分配我们申请的系统资源。PLX9054作为一种“桥”芯片,在PCI总线和LOCAL总线之间有三种直接的数据传输模式:
  (1)PCIInitiator数据传输模式:LOCAL总线主设备通过PLX9054访问PCI总线存储空间和I/O空间。
  (2)PCITarget数据传输模式:PCI总线主设备通过PLX9054访问LOCAL总线存储空间和I/O空间。
  (3)DMA数据传输模式:PLX9054作为两总线的主设备,从PCI总线存储空间读数据到LOCAL总线存储空间或者从LOCAL总线存储空间读数据到PCI总线存储空间。
  在实际的数据采集中,我们仅用到PCITarget和DMA两种数据传输模式,PCITarget用于对控制模块中的寄存器进行读写,用于采集方式的设定,DMA用于雷达数据的采集。
3.2 信号调理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
  采用AD843构成的信号调理模块,对输入的雷达信号进行隔离限幅放大。经过调理后的雷达信号送到高速模数转换芯片AD9042AD的模拟输入端进行模数转换,模数转换时钟由控制模块产生。AD9042AD的模拟电源由DC-DC馈电,DC-DC输出电压的在线稳定度为1.25%,满足AD9042AD模拟电压稳定度5%的要求。AD9042AD是一种高速、高性能、低功耗的12位高速模数转换芯片;它采用两级转换模式,并以与CMOS兼容的模式输出二进制补码,+5V供电,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以及参考电压;它的转换速率高达41MSPS。
3.3 FIFO模块
  利用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接口芯片PLX9054内部用于数据缓冲的FIFO只有32 DWord大小,远不能满足高速连续大容量雷达数据采集的要求。所以,采用在LOCAL总线上外加FIFO的方法来增加用于数据缓冲FIFO的容量,我们采用的FIFO芯片IDT7206L12为16K×9位,所以每路要用两片IDT7206L12来构成16K×18位(只用了16位),两路共要用四片IDT7206 L12。
3.4 控制模块
  Xilinx公司的CPLD器件XC95144XL采用了最先进的FastFlash技术,有144个宏单元,3200个门电路,并且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和信号延迟可预测特性,使得它很适合构成较复杂控制器件。在数据采集卡的开发中,采用XC95144XL作为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主要协调各个模块的工作,完成数据采集功能。控制模块除了实现数据采集的控制逻辑外,还在其中实现了分频、触发源选择、命令等一些控制和状态寄存器,通过对上述寄存器的读或写,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方式设定。
  由于PLX9054的LOCAL总线工作在C模式,所以XC95144XL经编程后的工作时序要满足C模式的要求。我们采用VHDL逻辑输入方式,利用Xilinx公司的配套软件Foundation Series 2.1对XC95144XL芯片进行编程。由于控制逻辑比较复杂,在编写控制模块的VHDL程序时,采用了分层设计的设计方法。
4 配套软件的实现
  雷达数据的采集由数据采集卡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自动进行,这就为数据存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主机在对PCI总线控制器和控制模块中的控制寄存器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后,只进行数据存储工作,提高了数据实时采集与实时存储的速度。在数据采集软件的实现中,采用了DMA工作方式。具体工作过程为:当系统启动后,首先对采集卡进行检测,如采集卡存在则申请并分配系统资源,如内存、中断和DMA资源等,接着,对数据采集卡进行工作方式的设置,并且,启动DMA进行数据传输。在该程序中,以中断方式进行工作,即DMA先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主机内存中,当传输达到预定量时,采集结束,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将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到硬盘中,生成雷达数据文件。数据采集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

5 利用双缓冲技术实现大容量数据采集
  在DOS操作系统下,如果不用扩展内存管理软件,可以分配的系统内存要小于640KB。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分配的系统内存虽然要比在DOS操作系统下分配的大,但要分配几十兆甚至几百兆的连续的内存空间是很困难的,所以采用双缓冲技术来实现大容量雷达数据的采集。
  在计算机中申请一段连续的内存作为DMA操作的数据缓冲区,其在逻辑上是一个环行缓冲区,它被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另外,根据要采集数据的多少,申请若干个采集缓冲区,其容量为环行缓冲区容量的一半,所申请采集缓冲区的总容量要大于或等于要采集数据的容量。当数据采集启动后,数据先写入环行缓冲区的第一部分(如图3a所示)。当数据写满环行缓冲区的第一部分后开始写环行缓冲区的第二部分时,我们将环行缓冲区的第一部分中的数据移到第一个采集缓冲区,这样就可以腾空环行缓冲区第一部分的空间给以后的DMA数据传输(如图3b所示)。当环行缓冲区的第二部分写满,采集数据将重新往腾空的环行缓冲区第一部分写,这时我们可以将环行缓冲区的第二部分的数据移到第二个采集缓冲区(如图3c所示),这样就可以腾空环行缓冲区第二个部分的空间给以后的DMA数据传输。当环行缓冲区的第一部分写满后,采集数据将重新往腾空的环行缓冲区第一部分写,同时将写满的环行缓冲区的第一部分中的数据移到第三个采集缓冲区(如图3d所示)。以后的采集过程重复前面的工作,如此循环直到数据采集传输结束。当数据采集完成后,将内存中所有采集缓冲区的数据按照采集顺序存入硬盘。
6 结束语
  本设计利用了PCI总线突出的数据传输性能,加上采用双缓冲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的问题,成功地实现了一百多兆字节雷达数据连续高速采集。PCI总线控制芯片的出现则大大缩短了PCI总线硬件设备的开发周期,同时也使得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晖等译.PCI系统结构(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 张长隆等.PCI总线接口技术及其在雷达数据采集通道中的应用.微处理机,2000(1)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基于PCI总线的大容量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上一篇:USB软件加密卡及其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采用IEC-625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