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为何放不下中国?
近期,备受关注的英伟达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从业绩数据看,营收与净利润增速相当炸裂,表现远超业界预期,却没能得到二级市场的积极反馈,其股价近两日表现平平。有部分业界人士认为,主要系股价已透支未来, 且其在中国市场业务并不被看好。
在美国相关禁令之下,英伟达近些年在中国开展业务相当艰难,每当找到新方法“穿墙打洞”,一段时间后都会被美方一一堵上。若问英伟达在这场“猫鼠游戏”中的心路历程,估计答案会是“ 宝宝心里委屈,但宝宝不说 ”。
艰难阻碍虽多,但英伟达还是选择继承发扬自家创始人那屡挫屡战的坚韧精神,不轻易言弃。11月21日,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表示,受政策影响,公司今年第四季度对中国和其他受影响的地区的销售额将大幅下降。同时, 她还证实了有关该芯片巨头正在为中国开发新的合规芯片的报道。
那么问题来了,英伟达为何死活放不下中国市场?
图源 :NVIDIA英伟达中国微博
近年来,先后出现的虚拟货币、元宇宙、AI概念,让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的GPU芯片走上风口。
为更好地运行大规模云端AI模型训练任务,英伟达于2020年、2022年先后推出A100芯片和H100芯片。
根据公开数据,A100采用7nm工艺,单体拥有542亿晶体管、6912个核心,综合性能比前代产品提高了20倍。
而H100在推出之际便号称 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 ,采用台积电4nm工艺,集成多达800亿个晶体管,有1.8万核心。据悉,性能至少三倍于A100。
NVIDIA HGX™ H200 :图源NVIDIA英伟达中 国 微博
两款芯片推出后,国内外市场反馈都不赖。
遗憾的是,2022年8月下旬,美国政府突然对部分高性能GPU的出口实施了新的许可要求,且立即生效。这仿若用铁丝编织成的一张巨网,笼罩在英伟达、超威半导体等芯片巨头上空。也正因此,A100和H100位列被限制出口名单之中,无缘国内。
不过,众多巨头之中,英伟达是个特例。纵观过去三十余年,这家公司从来不缺激进的冒险精神,其创始人也是愈挫愈勇的个性,怎会被充满漏洞的铁网难住。
2022年9月20日,距离英伟达收到禁令不到一个月。黄仁勋便通过媒体公开表态,“ 英伟达会向中国客户提供基于Hopper架构,且不在美国政府限制范围内的替代版本,足够满足中国市场绝大多数需求 。”
2022年11月份,英伟达确认将推出A800 GPU,特供中国市场。该款芯片在A100的基础上,将NVLink高速互连总线的带宽从600GB/s降低到400GB/s,其他参数变化不大。2023年上半年,英伟达基于H100调整推出新的特供产品——H800,同样在带宽等方面做了限制。
毫无疑问,两款特供产品在推出之后便得到国内一众科技企业的积极反馈——“买买买”。很难想象,当黄仁 勋的美国同行知道英伟达的特供产品在中国卖疯了会是什么心情。 真的,这很难评,也很难猜 。
好景不长,今年10月,美国再次收紧相关限制措施。据报道,限制条款已经于10月23日生效。英伟达给美国SEC的备案文件显示,立即生效的禁售产品包括A800、H800和L40S这些功能最强大的AI芯片。
这下子,网眼更小了, 黄仁勋更愁了 。
不过,禁售A800、H800早已传了好几个月 ,估摸着英伟达早有心理准备。这不,据钛媒体11月10日报道,英伟达将基于H100推出三款分别名为HGX H20、L20 PCle、L2 PCle的AI芯片特供中国,以应对美国最新的芯片出口管制。其中,用于 AI 模型训练的HGX H20,理论上约H100的20%综合算力性能,而且增加HBM显存和NVLink互联模块以提高算力成本。
山西证券认为,从训练角度看,H20算力相较英伟达H100、A100均有较大差距,但多芯片集群后英伟达架构下的互联速率和CUDA生态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国内大模型来说,千亿规模下可以通过堆叠芯片数满足算力,量上给予H20想象空间。另一方面, 堆叠2-3张H20可以获得一张A100卡的性能,由此带来性价比的降低 。
到这,不得不感叹,黄仁勋的刀法精准。
不过,现实仍存在不确定性,没人能打包票美国的限制政策会不会收得更紧,所谓即将推出的H20就是最终版,英伟达的特供之路还能迭代几次。
黄仁勋是英伟达这家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掌舵手,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之所以大费周章地为中国市场推出特供产品,显然不是因为太闲了,而是无利不起早。
对此,一位资深行业专家王城(化名)向芯师爷指出,主要原因有三, 分别是中国市场业务占比较高、忌惮中国AI芯片企业借助市场空白崛起以及或将到来的算力泡沫 。
图源NVIDIA英伟达中 国 微博
中国市场重要
据财经十一人援引多位服务器厂商人士言论报道,英伟达中国大陆地区市场的实质营收贡献远大于财报数据,因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如华硕、技嘉等,集成了英伟达的芯片,大量最终客户仍在中国大陆地区。 英伟达三季度财报显示,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包含香港)的收入为40.3亿美元,占比22.4%。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收入为42.3亿美元,占比23.5%。也就是说, 两大市场合计收入为82.6亿美元,占比为45.9% 。
忌惮本土芯片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于中国发展迅速,终端需求旺盛,一旦远离这个增长的市场,中国本土AI芯片厂商必然会迅速补位,尽管短期内双方产品技术还有较大差距,但从长期影响来看,这种趋势对英伟达是危险的。
对国内的企业来说,英伟达的高端GPU芯片和CUDA生态不仅能用,而且好用!但 一切的前提是,有得用 !
当上述前提不存在时,国产替代的概率趋向于无限。对本土芯片商来说,最缺的不是产品,而是市场与根据下游需求不断改进迭代的机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经有了无数个只要给机会,那铁定中用的案例。
黄仁勋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中国本土芯片产业链补位崛起的忌惮,“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只会倒逼中国企业自己研发生产芯片,并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今年6月份,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也强调,虽然限制对华出口人工智能芯片不会立即产生重大影响,但这“ 将导致美国产业永久丧失机会 ”。
图源 :NVIDIA英伟达中 国 微博
事实上,若无外部环境的影响,英伟达或可凭借技术与生态的优势,极大程度延缓其中国竞对的成长,犹如微软那般。2018年,倪光南院士曾表示,从Win7开始,都是微软允许你装盗版。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微软的一个“策略”。微软就是用盗版“策略”,故意免费让中国用户用,使中国人没机会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 。
或将到来的算力泡沫
王城认为,目前行业或已经出现 算力泡沫 ,英伟达想趁行情还在,多卖点货多赚钱。
自去年10月以来,ChatGPT再次 点燃了业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今年以来,包括微软、Meta、百度、字节跳动在内的诸多科技公司都争相扑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上,力争站在行业技术与热点的浪头。
但想实现大模型的快速迭代,英伟达的高端GPU芯片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乎,在风口之下,英伟达的股价从谷底爬攀上山巅,成了又一家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
王城认为,目前很多科技公司都推大模型,但大家都在讲故事,却讲不明白怎么收费, 大模型仍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可能再过两年左右时间,ChatGPT带起的热点又将消散,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算力。据晚点报道,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今年二季度业绩会上说, 看不清楚 AI 的火热需求是不是短期泡沫 。但英伟达的订单就在那里,台积电只能选择大幅扩产跟上。
图源 :NVIDIA英伟达中 国 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AI热之前,英伟达刚经历过一轮虚拟货币圈的矿机泡沫。彼时矿 机对显卡需求的疲软直接导致英伟达业绩萎靡。 根据公开资料,英伟达2023财年二季度(截止2022年7月31日的三个月) 收入为67亿美元,远低于其在去年5月份给出的81亿美元季度营收指引,且当期净利润不足预期30%,存货增长极快 。
人工智能不是新鲜事,自1956年至今,其已发展八十余年,这期间行业几经起落,数历风起风落。对于本次由ChatGPT引领的春风,到底是泡沫还是真正行业变革,相信经验丰富的英伟达高层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不必假装公司处于危险之中。因为我们能感觉到,公司确实一直处于危险之中。”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焦虑感帮助黄仁勋数次带领公司从危机中走出,并成功站在行业之巅。
他的话也同样适用于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过去的三十年,因为起步慢、积累少,国内行业不得不面对落后的事实。如今外部环境动荡,本土企业也不应坐等,而是主动抓住机会抢占市场,同时卸下浮躁研发技术产品。
30年前,倪光南院士就曾呼吁,中国信息产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等核心技术,他认为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求不来的,只有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
本文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