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败走!三星其实在中国下一盘大棋……
距离三星电子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制造工厂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然而这家全球举足轻重的半导体行业龙头的“撤厂”带来的话题热度依旧不减。
有人担忧,三星放弃了中国市场,有人喊出了“三星败走中国”的口号……然而,比起表面上的“加减法”,三星电子似乎更看重的是在中国布局的调整。
作为2018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手机品牌,三星实际上早就开始打响了要在中国剥离智能手机生产制造业务的算盘。去年上半年,三星率先关闭了深圳的手机工厂,接着到了2018年12月,又撤掉了天津的工厂。进入到2019年,三星也忙着准备结束在中国的所有手机生产业务。9月底,创办于1992年的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也终于“大门大吉”。
据路透社报道,三星之所以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原因在于中国国内竞争对手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全球生产的运营效率,三星不得已作出了关闭惠州工厂的决定。
五年前,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了20%,然而在经过“爆炸门”的事件之后,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遭遇重挫,同时遇上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内厂商的强大挑战,使得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跌至不足1%。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三星作出关闭中国手机生产制造工厂的决定,而且也像华为、小米、OPPO、vivo一样,将手机制造业务转移至人工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等市场。
不过,对于三星来说,它关闭中国的所有手机生产制造工厂,谈不上“抛弃”或者“败走”,而是有序撤离并不赚钱的业务,在华布局更高端的制造。
2019年10月3日,三星电子在一份声明中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入华27年来,三星紧随中国政府的产业指导方向,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以适应中国市场的急速发展和变化,本次惠州工厂的调整是正常的产业调整;三星在华产业布局已经转型为符合中国政府指导方向的高端制造产业,近6年在华高端产业持续投资,金额超200亿美元,远高于产业调整的金额,今后也将持续在华进行高端产业的投资。”
三星副董事长李在镕(最右)(图片来源:韩国先驱报)
在这份官方声明中,三星所指的“高端产业投资”就是位于西安的半导体制造工厂。今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三星“太子爷”李在镕便亲自前往西安参观这座工厂,寻求存储芯片业务的新战略。
2014年,三星便在西安投资了70亿美元建设第一期闪存工厂,主要生产第一代V-NAND闪存芯片。2017年,三星与西安政府签署了新的协议,将在2020年之前再次投资70亿美元建设第二座闪存工厂。日前,韩媒报道称,三星计划将明年的存储芯片开支增加到65亿美元,额外增加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位于西安的闪存工厂二期工程。
对于半导体业务线规模庞大的三星电子来说,半导体部门占据着核心板块的地位。目前,三星在西安的闪存大厂就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大厂,而在内存主流(DRAM内存、NAND闪存)领域上,三星都毫无争议地霸占着全球龙头的地位。
10月8日,从三星发布的2019第三季度财报预估显示,由于存储芯片的价格持续下跌,无法与过去两年的繁荣期相提并论,加上日本对芯片和显示器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出口进行的限制,三星预计第三季营收为62万亿韩元(约合518亿美元),营业利润为7.7万亿韩元(约合64亿美元),即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过56%,但是仍然高于分析师预估的7.1万亿韩元,带动其股价上涨逾2%。
在三星利润总额中,内存芯片业务贡献了2/3。随着存储芯片行情的回暖,三星很有可能又将进一步改善业绩。
三星大中华区总裁黄得圭曾经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三星已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未来,三星会继续通过科技突破和高科技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美好生活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不断顺应中国市场发展变化,加强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韩国时报》(Korea Times)的报道,在2019年《福布斯》评选的全球前100强的电子科技公司中,三星电子踢走了自己的强大竞争对手英特尔和谷歌,成为继苹果和微软之后排名第三的公司,而在2018年的榜单里,三星就连前十都无法挤入。
正所谓优胜劣汰,三星电子在中国手机生产制造业务的压缩,不等于“失败”或者“放弃”,更多的是调整高端制造布局的策略需要。对于不断扩大产能的三星西安半导体制造工厂而言,它的地位和重要性更是远胜之前三星在中国的大厂。
—— End ——
本文整理自经济观察报、新浪科技、凤凰科技、网易科技、腾讯科技、北京商报、澎湃新闻,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对于三星在中国的走向,您有什么想法呢?
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