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降至 100 美元,周鸿祎给激光雷达提了一个「指导价」
作者 | 田哲
编辑 | 伍文靓
激光雷达的成本未来将进一步降低,似乎已成行业共识,但至于何时降低,低至何种程度?极少有人能给出具体的答案。
前段时间的一次公开对话中,带领360公司投资哪吒汽车29亿元的周鸿祎说出了自己的预测。
他认为在摩尔定律生效后,激光雷达的成本可能在三年内降低至白菜价,即100美元。
根据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眼下可量产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为100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周鸿祎所言,激光雷达的成本将在极短时间内降低十倍,这对于激光雷达甚至整个智能汽车行业而言皆是一项巨大突破。
这番言论也如滚油落水,短时间内引发了不少讨论。藉由此,新智驾也联系了几家激光雷达行业头部公司,谈了谈他们的真实心声。
1
三年内成本低至白菜价,有无可能?
2010年左右,出于无人驾驶的研发需要,车规级激光雷达被提上开发日程。
7年后,全球首个车规级量产激光雷达出现,但因多种因素限制,其单台价格一度高达8万美元,高昂的成本注定其与大众市场无缘。
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之下,激光雷达的研发进程开始提速,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以更低廉的价格出现在量产车型中。
另一方面,如华为、大疆等公司加入研发制造激光雷达的阵营,使得激光雷达的采购价格在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下探。
不过在激光雷达“上车元年”的2021年,激光雷达的成本依然占智能汽车零部件综合成本的大头。
基于此,周鸿祎谈到对智能汽车的看法时,提出智能汽车的革命不仅是产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消费革命。
“目前智能汽车成本最高的是激光雷达,但相信未来不到三年,华为等公司一定能把激光雷达做到白菜价”。
尽管华为此前表示力图短期内实现100线激光雷达成本调低至100美元,但至于“短期”的定义,华为方面并没有具体说明。
对于这一言论,激光雷达业内人士骆峰(化名)向新智驾表示,周鸿祎的目的或许更多在于压低激光雷达的采购价格,为其试图打造价格在15万元以内的智能汽车服务。
此外,尽管新智驾联系的多家激光雷达公司均表示,激光雷达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但其成本不可能在三年内降至100美元。
在这一趋势下,我们或许需要关注,激光雷达可能何时降价,如何降价?
2
激光雷达,成本之困
对于激光雷达“白菜价”的定义,车企与激光雷达玩家或许存在分歧。
骆峰认为,激光雷达的白菜价应是四千至五千元;而另一家激光雷达公司高管认为,在批量量产的情况下,激光雷达成本在500~1000美元是合理的区间。
以上两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与周鸿祎对于白菜价的定义相差近十倍,从中可见双方对于激光雷达价格预期差距之大。
此前,速腾聚创也曾告诉新智驾:曾经有客户的期望价格在1000~2000人民币左右;而Innoviz则透露,大多数主机厂的目标价位是几百美元。
如何将车企的预期价格与激光雷达真实采购价格差距无限缩小,是激光雷达厂商必须高度关注的重点。目前,已有不少激光雷达厂商朝着这一目标有所行动。
Innoviz CEO Omer Keilaf 曾在与新智驾的交流中表示,其激光雷达新产品InnovizTwo相比前一代的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比之前提高了 30 倍,而这是在成本下降70%的情况下实现的。
Omer Keilaf进一步介绍,InnovizTwo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Innoviz首先对高性能芯片组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且减少了所使用的组件数量,其次,Innoviz简化了光电设计和制造过程;最后,他们从InnovizOne的研发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了风险测试以及其它间接费用。
通过减少组件数量以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公司,还有禾赛科技。
他们对新智驾提到,BOM成本(物料成本)占据了目前量产激光雷达成本的较大比例,而BOM成本主要在于激光收发模块。如果降低该模块的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模拟前端等电子部件的成本,则可实现激光雷达的整体降本。
因此,禾赛科技主张将激光器等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以降低物料成本及安装调试成本。一旦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后续生效,半导体制程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芯片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禾赛科技去年推出的PandarXT则采用这一方法。通过将传统激光雷达中数十块电路板和数百个器件的功能集成到两块电路板,光学装调过程由数十次简化为一次,使得激光雷达的成本骤减,性能和可靠性提升。
不过激光雷达目前的价格还达不到大部分主机厂的心理预期,其中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且,有行业人士认为,当下激光雷达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游供应商的降本空间比较大。但矛盾在于,上游供应商需要看到消费市场的潜力,才会决定是否扩大材料的供应。
另一方面,主机厂对于激光雷达的确有需求,但是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下不来,雷达厂商也没有办法更好地降本。
“如果本身有一个一年千万级的市场摆在眼前,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但一年就几千几万台的出货量,是不可能将价格做得非常低的。”
在此情况下,需要产业玩家联手推动智能驾驶市场的发展,然后上游供应商和雷达厂商及时把握风向,共同推出一些更加集成、更低价格、更可靠的雷达产品,如此才能满足主机厂的产品采购价格预期。
Livox也曾向新智驾透露,降成本的方式是一揽子的组合拳,每家供应商都要想三个问题:
产品的设计是否足够简洁(直接决定BOM)
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和质量体系是否足够高效达标(良率、一致性、大规模制造摊平成本的能力)
是否有优质的头部客户大规模订单创造口碑继续拉升需求走向销售正循环(供应链降本)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需要通过市场规模的拉动,来促进供应链的成熟与实现价格下探。否则即便上游技术实现突破,下游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激光雷达技术的客户,于产业的发展也是无益。
“这里有一个市场教育的必然过程。”Livox表示。
此外,市场大环境也影响着激光雷达的成本。
骆峰认为,除了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技术等企业可控因素之外,芯片供给,中美贸易战等宏观环境也是影响激光雷达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
随着激光雷达整体向固态激光雷达的发展,芯片或将成为控制固态激光雷达的主要器件。然而在芯片短缺仍不见缓解迹象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对于激光雷达的影响无疑是显著的。
曾有分析机构预测,芯片短缺或将为全球汽车产业造成11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传感器芯片如激光雷达芯片等,损失占其中的30%。
在自身技术、管理的限制,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的综合作用下,行业玩家们难以预测激光雷达成本降低的时间及幅度,而周鸿祎提及的白菜价,这一到来时间或将延后。
3
总结
尽管激光雷达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行业整体成本似乎难以实现,但已有不少玩家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瞩目的成绩。
于2017年被通用汽车收购的Strobe称,将整个传感器整合到了单个芯片上,可以将单个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99%,几乎可消除所有成本。
时任Waymo CEO 的John Krafcik也曾表示,通过在同一个体系下改进硬件装置并配合软件,其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成本已降低90%。
或许正因此前诸多公司为激光雷达降本增效不断尝试,促使激光雷达成本在短短十年间由单价数十万元跌至数万元。
而在当前更多有志者涌入这一赛道的情况下,激光雷达成本或将进一步降低,智能汽车及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落地阻力也将因此减少。
届时,一个新的汽车时代将加速到来。
本文由雷锋网原创。申请授权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道的投资人:做局失利、破局无力